APP下载

“三全育人” 理念下高校 “大创” 项目现状与转型路径研究

2023-05-30曹石袁小平汤天培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转型路径实施现状项目

曹石 袁小平 汤天培

摘  要:高校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使得一大批本科生提前接触科研活动,充分激发了部分优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南通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为培养国家需要的高水平人才,认真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要求,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大创”项目管理机制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文章以南通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分析了近年來学院开展“大创”项目的经验与现状,从多个维度指出了目前项目开展的不足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转型路径建议。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创”项目;实施现状;挑战;转型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4-0010-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广大青年学生应当把握机遇,勇于创新创造。高校是孕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创新创业贯穿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是筑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教育改革理念的重要举措[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由教育部组织,为在校大学生设计的一种项目资助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南通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全面总结了各二级学院在“大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认真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要求,并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大创”项目管理机制。然而,“大创”项目开展至今也存在一些不足与挑战。本文分析了“三全育人”背景下学院“大创”项目开展现状以及当前存在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大创”项目的转型路径建议。

一、“大创” 项目实施现状

(一)学院立项现状

近年来,南通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积极打造学科竞赛平台,牢牢把握二级学院作为人才培养重地的宗旨,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院始终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调动全院符合条件的学生踊跃报名“大创”项目。表1为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近五年立项数量。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近五年“大创”项目立项总数情况和各立项级别数量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学院近五年立项总数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2018年至2020年间立项数量没有较大变化,其原因为每年度项目申报时间在上半年初,但2020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师生的项目申报计划搁置,导致了2020年立项数较往年没有提升。相比之下,2022年的立项数量较往年提升最大,占学校总立项数比例也达到了近五年的最大值,由2018年的占比8.2%提升为2022年的13.8%。

近五年不同立项级别数量趋势如图1(b)所示,可以直观地看出,国家级“大创”项目占比最小,且随着立项数量的增加,国家级和省级项目的立项数量未见上升趋势,每年新增的立项项目更多为校级项目。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校企合作项目立项数大幅上升,可能是由于2019年原南通大学交通学院与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了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整合后的企业资源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更多企业参与进来,与学院一同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

(二)项目成果现状

目前南通大学规定国家和省级“大创”项目结题标准为:项目组学生为排名前2的作者在SCD来源期刊发表论文一篇或者学生为第一作者省级以下期刊发表论文2篇(省级仅需一篇)。基于此条件,以2022年应结题项目为例,2022年交通与土木贯彻学院应结题67项,其中仅有7组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EI及SCI数据库收录),大多数省级项目包含校企合作项目在内,均以单一成果的1篇论文或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或发明专利为作为结题成果。而校级项目组的成果更为单一,多数为调研报告或心得体会。相比之下,国家级项目组成员的结题成果更为丰富,不局限于学校所规定结题条件。2022年学院应结题国家级项目7项,其中有5个项目组以多种成果结题,包括论文、专利和软件著作等。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应结题项目均已结题且未出现延期项目组,这与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整体的“大创”项目管理模式有关。学院紧紧把握“三全育人”理念,从项目立项之初便发动全院全员之力,为“大创”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提供帮助。学院各教研室针对各个项目组制订了专门的指导计划,并要求相关专家定期为学生提供指导,打破学生研究壁垒,贯穿始终[3]。

二、“大创”项目实施过程的不足与挑战

(一)校、院层面的不足与挑战

1. 配套经费不足。目前,“大创”项目配套经费方面不足以满足达成相应的结题成果,在部分国家级以及省级项目成果较多的情况下尤为突出。以国家级项目举例,2022年学院某国家级项目组发表核心论文2篇、专利3篇及软件著作1套,而版面费已超过国家级“大创”项目配套经费一万元,经费与成果间的矛盾间接影响了部分教师的申报积极性。

2. 落实“三全育人”,“全”是关键,目前仅靠学院的力量不足以整合各类创新创业育人资源,校内外的资源以及学院内不同专业组间的资源整合还存在壁垒,在育人主体、时间、空间方面都不能形成良好的协同。

3.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落实存在漏洞。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学院培养学生的目的,其中包括了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课程设置的优化应当配合好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缺乏相应的高水平教师和创新团队,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短板和软肋[4]。

4. 结题要求弱化过程性考核。学校与学院较为重视项目成果验收,因此学生的精力较多放在了文章写作及发表,而研究过程与“大创”项目的实施宗旨以及“全程育人”的理念有一定偏差。所以学校以及学院层面还需要在提升大创的实施质量上思考相应的对策。

(二)学生层面的不足与挑战

1. 据部分“大创”项目指导老师反映,不少本科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要求学生具有较强专业性和创新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大部分低年级本科生并未涉及科研活动,缺乏专业知识。

2. 2022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项目组学生无法完成线下任务,导致项目结题时间出现延迟。实际上部分项目组可转变研究内容,但是学生对指导教师依赖性强,缺乏独立完成项目以及应对突发不可抗力因素的能力。

3. 项目选题不合适。选题实际上是“大创”项目的重中之重,“大创”项目选题一般有三种。第一种为学生自选,其余两种则为导师提供课题和校企合作的课题。而项目能否正常开展与选题角度以及选题难度均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本科生涉及的专业知识有限,通常无法自拟具有前沿性和创新型的题目,或者所选题目不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4. 部分学生科研能力不足,出现例如查阅文献方式单一、实践能力不足和统筹规划能力较弱等情况。同时,部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导致不能按时完成项目进度。目前本科生在参与“大创”项目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客观及主观因素,需要从多重角度进行改善。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创”项目转型路径建议

(一)深化全员创新和责任担当意识

高校的职能有五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服务社会、国际交流合作。高校的全体人员应该立足于科学研究,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发扬文化传承的同时加强创新创业训练,以此服务全社会并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而高校则是“大创”项目的主战场。

从人员维度看,学校及学院教职工应当增强创新意识,带头做好“大创”项目的动员以及服务工作。在全面、充分理解“三全育人”内涵的基础上,专任教师应当发挥专业特长,做好学生学术方面的指导工作,辅导员应做学生的引领者启蒙者和引路人。同时,学生家长、高年级学生以及与学院保持合作关系的企业也应该积极动员广大在校生。在“大创”项目的不同时期,学院各层面应当以学生为基本点,强化全员创新意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观。

指导老师从选题开始就要了解项目负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其擅长的学科和薄弱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课题。根据调研结果看,目前学生自选课题偏少,大部分由指导老师根据自身科研课题制订“大创”项目选题。今后,指导老师也应当激励学生在一定领域内进行自主选题,由教师把控选题可行性,这样学生既能有方向有基础,也为后续项目进展积累信心。同时,企业也应该结合时代及自身发展需求,参与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大创”项目的管理者应当协调好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各方面人员,统筹全员参与“大创”,为有知识、有思想、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提供帮助。

(二)完善“大创”项目全过程管理

王紫云等调查了本科生对“大创”项目的认知及参与度[5],调查对象中仅有2.2%的学生认为参与项目的全过程非常重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大创”项目的全过程,是提升项目质量的重要对策,改善以成果验收为主、忽视项目实施过程的情况,可及时反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情况,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及素质。

学院应该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三全育人”作为理论指导。对于低年级学生应当多开展创新理念教育,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对负责学生进行科研能力培训,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全过程。因此,可以适当延长“大创”项目的开展周期,按照导师制度,从学生的“拔节孕穗期”开始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按照“三全育人”的模式,指导老师应全程参与项目的指导并对“大创”负责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为此,校方应当将过程性考核纳入“大创”项目成果验收标准中,而非仅仅以项目成果作为结题的唯一标准。虽然目前学校的“大创”管理办法中有中期考核,但并未对中期考核做过多的实质性要求。当前“大创”项目的指导方式较为自由,学院也并未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次数、指导地点进行硬性规定。教师对“大创”项目的指导工作应作为科研或教学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中,对指导量符合要求和指导效果优异的教师应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因为疫情原因不能线下组织指导工作的,也应该定期为学生进行线上指导,对于校外企业的指导老师应设置同样的要求。

(三)利用“大创”项目打造全方位创新育人阵地

当前学院的“大创”项目发展还需注重多维度协同育人,全方位育人旨在从空间维度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将“大创”项目打造为立体化育人阵地。

针对目前学院“大创”项目实施现状与不足,应当积极落实“四级育人”体系,即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一体”的育人模式。南通大学应当发挥交通运输部共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结合长江口北岸,与上海隔江相望,既临海又靠江的地理优势,为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提供“大创”的优势平台。

针对近几年立项现状,国家级和省级一般项目并未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南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师以及学生人数近年均有所上升,学校应该给予更多优秀項目机会,在学院内部形成良性竞争关系。针对目前成果发表开销较多的情况,学校在经费层面上也应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予更多的支持。学院要坚守教学的主阵地,利用好管理老师的统筹作用和项目指导老师的专业优势,以“大创”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抓手,做好项目的服务工作。同时,创新交通与土木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对专业学科进行结构调整,运用好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层面上,学生干部应当参与并积极宣传“大创”项目,让更多学生了解并参与其中,创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其次,提倡全方位管理机制。传统的学课竞赛管理模式存在较多问题,应该学习部分高校推行的“职能管理系统”,借助网络平台系统,对“大创”立项前期申报工作、项目实施建设、全过程考核以及结题工作进行全方位监控。利用好网络平台的优势进行模块化管理,学校和学院可以在线发布政策,各项目组可以实时上传过程性考核文件以及项目成果,定期发布实时资料和考核结果,项目组成员也可以在平台进行跨学科交流。利用好平台解决传统竞赛管理过程中烦琐、低效的问题,充分发挥“智慧管理”机制的优势,对“大创”项目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管理,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创新成果。

参考文献:

[1] 叶文倩. 基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路径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21.

[2] 顾明远. 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5-9.

[3] 蓝毅,刘伟钦,刘带. 理工类“大创项目”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 高教学刊,2022,8(21):49-52.

[4] 罗清海,邹祝英,涂敏,等. “三全育人”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讨[J]. 高教学刊,2022,8(03):26-29.

[5] 王紫云,王丹,李文康,等. 临床医学本科生对“大创项目”认知及参与度调查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02):42-43.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转型路径实施现状项目
检验检测机构转型的研究分析
江苏建筑施工企业转型路径选择
“互联网+”时代外贸企业转型路径探析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基于文化驱动特色引领的郑州师范学院转型路径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实施现状及提高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