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绘本阅读开始,助推幼儿体验活动平台构建的策略研究

2023-05-30王可薇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绘本游戏幼儿

王可薇

导读:我园在“十二五”期间研究的区级课题是“以绘本为载体,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中,我们将绘本与曲艺相结合衍生出绘本双簧、绘本三句半、绘本相声等表现形式,并将创作出的绘本曲艺剧本融入园本课程中,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语言能力,促进幼儿自主快乐地学习、成长。期间我园以绘本为抓手,申报了市级课题“以绘本博物馆为载体,开发幼儿体验活动的实践研究”,体验活动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幼儿必须在特定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调动多种感官,具体地参与学习。为了激发幼儿亲身体验并爱动手、动脑,让活动开展变得有趣,让学习变得有效,我园特创设绘本特展馆、传统活动情境等多种体验式活动平台,开展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形式。本文从三个部分概述我园为幼儿搭建体验活动平台的想法和思考,主要围绕核心素养三方面: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

一、搭建传统活动情境的平台让传统绘本传承经典、一脉相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应在幼儿教育中得到渗透,在国人中世代传承并发扬光大。绘本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历史使命,应通过富有教育意义、注重体现现代生活特色的绘本教学,让文化精神得以发扬。具体开展活动如下。

(一)搭建“红红火火过大年”体验活动平台

主题活动开展前期,我园组织教师进行过大年的课程审议,我过新年主题绘本《过大年》《春节的故事》《灶王爷》《团圆》等挖掘游戏、环境的创作价值,围绕年的饰品、风俗、美食、活动、仪式感等进行资源挖掘,带领幼儿感受春节是我们国家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了解过年的各种文化习俗、拜年的表达方式等。

新年市集上每个班的店铺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如中三班是机械博物馆,利用一个破旧的自行车进行刷色,打造新年小景中的一抹新年色彩,别有一番趣味!大班教师结合新年主题将集体活动趣味化,如数学活动“抢红包”“买年货”、体育活动“放鞭炮”“走马灯”“舞龙舞狮”。利用晨谈活动聊聊“我家的年夜饭”,如年年有余、开口笑、腰缠万贯、五彩福袋等。小班教师以问卷调查为切入点,和幼儿讨论,了解幼儿对过年概念的已有认知经验,筛选出适合小班幼儿的新年绘本,如《打灯笼》《不一样的春节》。每个班级以一本绘本为抓手,进行新年环境创设、课程设计、区域游戏设计。

经过月主题“红红火火过大年”活动的开展,在幼儿对“年文化”有了一定的感知理解基础上,我们在12月30日和31日两天,为幼儿搭建一个深度体验年文化的活动平台。12月30日当天幼儿在园体验“大年三十”,12月31日当天幼儿体验“大年初一”,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中感知绘本中对年文化的表达。过程中幼儿和“家人们”一起打扫卫生,布置家的春景,做点心吃年夜饭,走班拜年,和同伴手拉手逛“新年市集”。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幼儿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多角度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活动的第一天组织“扫屋子”“贴福字”“挂灯笼”“贴窗花”“放鞭炮”“吃团圆饭”“看春晚”“新年倒计时”等活动。在活动的第二天开展“大拜年”“观看舞龙舞狮表演”“逛新年市集”等活动,让幼儿把班级特展馆中制作的新年手工进行售卖,再拿挣到的钱买糖人,买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好生热闹。在活动中,幼儿亲身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我们以节日活动为载体,让幼儿在“沉浸”和“体验”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传承的精神,增强了爱国的情感。

(二)搭建“嬉闹元宵节”的体验活动平台

此活动源于主题“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兴趣延伸,幼儿在寒假过大年期间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灯笼,感受过年的气氛,理解年对中国人重要性和归属感,在生活情境中充分理解《打灯笼》《灯孩儿》系列绘本。有了年一定少不了元宵节的故事,开学前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对元宵节的感受和认识,活动前通过《元宵》这样的绘本及元宵的寓意故事,首先带幼儿感知相关习俗,以班级为“家”的理念为幼儿打造“嬉闹元宵节”的体验活动之一:幼儿在班级分工,有的打扫卫生,有的挂灯笼,有的搓元宵、做糕点,还有的给父母隔空送祝福。每个班还为“嬉闹元宵节”灯会主场张罗着各色店铺,如糖画铺、泥人铺、剪纸铺、中国结铺等。到了元宵节晚上,“嬉闹元宵节”的体验活动之二正式上场:幼儿穿唐装、看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学唱戏,逛铺子,结伴同行的小家伙们忙得不亦乐乎!自由幸福地融入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传统元宵节的快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活动结束,教师通过制作活动视频,鼓励幼儿将活动中的表现分享给爸爸妈妈,延续活动的快乐。通过这个平台的搭建,幼儿在享受着童年的快乐,爸爸妈妈们也找回了童年的味道。

(三)搭建“经典永流传”大型时空表演舞台

家园携手为幼儿收集了很多中国原创绘本供幼儿阅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游戏等,在不同的绘本课程构建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当下的经典创造。活动中有舞龙舞狮、敲锣打鼓的传统节目震撼开场;有民间游戏跳皮筋、跳竹竿、丢手绢、编花篮、字画童谣、游戏串烧等串联整场演出;有充满中国元素的舞台空间设计,四个舞台遥相呼应的同时让节目无缝对接;有传统和现代音乐一脉相承的祥和。幼儿通过多种形式体验和感知舞台、音乐、游戏、节目,让经典自然而然流进幼儿的血液里,让经典永流传!这,就是中国的经典;这,就是中国,是我们血脉相连的热土!

(四)搭建“花好月圆庆中秋”的体验活动平台

中秋节也是我国的傳统节日,传统文化的教育魅力在于润物细无声地植入幼儿的心田。这一主题活动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熟悉、亲身经历过的。幼儿有中秋节庆祝的体验,而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是幼儿园开展中秋节庆祝活动的目的。为了更深入地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相关神话故事,感受中秋节特有的艺术魅力,我们分年龄段筛选出关于中秋的绘本,如《喊月亮》《中秋节快乐》《14只老鼠赏月》《当月亮落下来》《嫦娥奔月》等,以集体活动、区域游戏、小组阅读等形式帮助幼儿了解中秋故事。幼儿在对中秋节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们搭建了中秋节体验活动的平台,包括中秋节歌曲欣赏、精美的贺卡和月饼盒制作、放荷灯、穿汉服、中秋相关美食品鉴。中秋市集中,我们为幼儿布置了中秋美食区、赏月区、桂花香包区、户外野营体验区、唱吧区、古筝区、河灯区,还和幼儿共同制作了悬挂在空中的“大月亮”。通过一系列环境创设,做到以景沁情!幼儿在逛市集时自主和好友结伴而行,放河灯、做香囊,吃月饼、赏月亮,和着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弯弯的月亮》,由内而发地在“月亮”下面翩翩起舞。

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开放性、愉悦性、儿童主体性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轻松愉快地感受节日的气氛,同时也改变了教师与幼儿在传统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使幼儿真正变成了主人,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只要教师勇于、善于用心从生活中挖掘教育元素,那么活动内容就会永远是鲜活生动的。这无疑拓宽了幼儿的学习成长空间,增加了幼儿亲身体验的机会。幼儿在这样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实践中丰富知识、运用知识,培养能力、展示能力,热情投入、兴趣倍增。

二、在“绘本创博会”买卖及以物换物的平台交易中促进幼儿成长

绘本创博会是由各班幼儿在理解班本课程的基础上,制作出与绘本相关的物件用于创博会买卖与交易。为了培养幼儿的社会性,一半的幼儿由家长带领购买绘本,另一半的幼儿现场制作物品。创博会分两天、两场完成,完全是前店后场的感觉。各班幼儿制作与买卖的幼儿在两个现场中互换角色进行参与。各班各个不同的展会馆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分别有小汽车、小恐龙、小机器人、绳艺挂件、捕梦网等近20种小制作。整个活动家长以真钞参与购买,增加真实性、情境性与社会性,这个过程就是幼儿情商、财商、语言发展、人际交往、小组合作、思维变通的能力培养过程,幼儿学会了以下能力。

(一)学会了用各种方式推销物品

活动开始前期,教师带着幼儿集体讨论采用什么方式可以让商品卖得多、卖得好。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侃侃而谈,有的说店铺可以增加体验区,和妈妈在商场玩手工DIY时就有;有的幼儿说可以买一赠一;还有的幼儿说可以现场举牌叫卖,吸引客人来买!

(二)学会了总结市场经验售卖物品

活动快要结束时,捕梦网店铺中,一位买了下面悬挂流苏装饰的捕梦网的妈妈带着幼儿过来说,别人的捕梦网下面挂的都是羽毛,她家的没有,请我们给加一串羽毛挂件。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立刻回应,而是告诉这位妈妈:“这是幼儿的商品,我得征求他们的意愿。”我将这一问题反馈给正在加工制作的幼儿,请他们说说可以怎么处理。幼儿一脸茫然,我将问题简单化:“要不要给这位阿姨加一串羽毛挂件呢?”幼儿点头说:“要,我来给她穿!”我接着说:“可是每一串挂件的材料都是需要钱来买的,是要算进我们的成本里的!”幼儿又是一片沉默,这时谈宇、艾嘉说:“那她可以用钱来买啊!”“对,她也可以自己来穿!”刘清然补充道,“那要多少钱合适呢?”正当我们商讨之际,主持人宣布活动时间到,这位妈妈说不用加了便急忙离开了。但问题没有结束,我带着幼儿继续讨论,最终大家决定买了捕梦网的顾客可以让自己免费穿一串,没买捕梦网的顾客就要花一块钱来买。虽然这位妈妈因为时间问题,没有等到羽毛挂件,但幼儿通过这个小插曲学会了如何处理问题,知道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三)学会了对人生第一桶金的分配与领取

活动结束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核算营业额和利润,将赚来的钱进行分红,我们引导幼儿感谢这次活动中充分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叔叔阿姨,懂得感恩。大班幼儿领取签名,小班、中班幼儿则按了手印,增加了劳有所获的仪式感。

(四)学会了以物换物

有的幼儿想了很久恐龙,直奔主题交换,目的性很强;有的幼儿愿意和隔壁班的好朋友交换,情感性很强;有的连续交换数次,成就感极强;有的想交换没有成功,很失落,挫折感很强,这也是成长;有的自己的物件不愿拿来交换,对自己的物品很专一,也懂得尊重别人的想法。

这样的买卖及以物换物的交易平台中,很多情况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幼儿学会对他人评价、自我评价,这真的很了不起。因为自我反思是多么宝贵的能力,即便在成人的世界里,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教师懂得倾听幼儿的心声,思考放手后的课程方案还可以进行什么样的调整、给予幼儿什么样的帮助与支持。

三、提供各班绘本特展馆平台,幼儿主动换班体验自主发展

“六一”幼儿节期间,幼儿园组织“小体验、大智慧”换班体验活动。在这期间,各班幼儿首先要学会向其他班级幼儿介绍本班特展馆的游戏,才能成功开展活动。其次,幼儿轮流探班,深入探究游戏技巧。最后,通过每一天的换班学习,每一个幼儿都要自主交往,学会共同开展游戏,积累游戏能量。活动正式开始后,幼儿轮流在本班有礼貌地招待小客人,为客人介绍游戏玩法,到了其他班级,则学会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客人,学习如何玩其他班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双重身份的表现,让幼儿的能力在一轮又一轮的互换中螺旋上升,实现肉眼可见的成长。最终,幼儿的语言表达力、动手操作力、表现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总之,任何活动平台都应让幼儿真正自己动手、自己操作。他們需要的不是被动接受学习,而是在活动过程中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愉快的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作为教师在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区域活动以后,必须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和活动区相互作用,鼓励幼儿积极探索材料,发现并解决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让幼儿成为体验主体。在幼儿与游戏活动的相互作用中,他们不再满足于教师给予“是什么”,而更热衷于对“为什么”的探索。我们时常能看到幼儿变着花样摆弄材料,教师不再是输出知识的教育者,而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导师”。只有教师成为幼儿活动的“导师”,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自主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结语

所有不能带动思维的学习都是浅层,教师要引导幼儿慢慢走向思维不断活跃的道路。我们希望幼儿在成长中领悟的知识可以延续到今后的成长阶段,让获得的经验不断生长,让童年精神伴随幼儿的一生!

猜你喜欢

绘本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绘本
绘本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绘本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