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分析

2023-05-30谢敏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绘本数学知识小学生

谢敏

导读:绘本故事图文并茂,可以将数学中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化,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将绘本教育融入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符合该年龄段的思维方式。绘本中丰富的颜色、趣味的图画,使相对单调的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效率,在培养思维能力、启发智慧、提升综合素质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本,主张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实行素质教育,保证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小学生认识水平不限、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弱,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数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性地针对改革创新教学方式,以求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最大的收获,全面提高核心素养。笔者认为绘本教学优势很明显,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它的趣味性可以改变枯燥、乏味、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很多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展示,能最大程度地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提升核心素养。

一、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及现状

(一)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传统教育是“教人读书”,陶行知先生曾经批评“死读书,死教书,教死书”是在浪费人才。新课标要求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数学学科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实现生活引导。而绘本丰富的图片及简洁的文字涵盖了大量生活元素,以此为基础可以借助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联系更多生活中接触到的数学知识,在完成日常学习的前提下,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難度,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理想。笔者认为,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绘本教学具有高度的趣味性,通过色彩鲜艳的图片、风趣幽默的情节,能满足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小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感性,因为生活经验匮乏,对问题的思考不够全面。数学教师可以借助绘本简洁易懂的画面与故事情节,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展开生活化的教育。通过图片欣赏、故事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帮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前提下拓宽生活经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

(二)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很多教师秉持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机械记忆的单一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记住书本上的知识,但没有趣味而且延展性不足,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遇到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很难做到系统分析和处理,表现得非常吃力,不利于以后的发展。而且小学生受年龄、心智的影响,好奇、好动、很容易分神,注定很难长时间专注学习,学习质量较差。通过绘本开展教育活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没有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将导致学生将注意力过多放在绘本上,忽视数学学习的本质,偏离学习初衷,效果依然很差。因此,除了选择合适的绘本,还需要设计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案,真正将绘本融入数学教育,科学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教师要明白绘本只是一种辅助方式,关键要认识到原有教学方式的不足,创新教学方法,以知识学习为终极目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类繁多,绘本选择不合理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绘本教育应运而生。小学绘本种类繁多、各有特点,有的注重内容设计,有的在绘画方面比较有优势,通过多方面的设计契合学生心理。多种多样的绘本也加重了选择难度,如何在让人眼花缭乱的绘本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成了对教师重大的考验。特别是一些教师课时较多、教学任务重,没有太多精力在众多绘本中筛选合适的素材融合进数学教学中。虽然运用了绘本教学,但无法对学生针对性地展开教育,无法发挥绘本在教学中的优势。不科学的绘本教育很难全面顾及小学生的接受程度,一方面教师引导方式受限,不能清晰地将数学知识具象化、生活化,另一方面学生注意力分散,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运用不足,偏离教育的核心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虽然开展了绘本教学,但仍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没有针对学生特点科学选择绘本、不能将绘本与数学教育合理融合、没有引导学生接受生活化教育。绘本除了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提高教学效率,最重要的优势是摒弃了传统只注重书本知识教育的模式,将教育延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新课标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借用绘本联系生活开展生活化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联系分析能力,在巩固数学学习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依赖性强,自主阅读不过关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发现,教师虽然布置了课后绘本阅读任务,但通常效果不佳。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弱、阅读能力有限,虽然对图片敏感但对文字和知识兴趣相对较弱,在课外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不能很好地完成阅读任务。这要求教师加强对绘本的内容引导、方法指导,制订奖惩制度,定期进行绘本阅读分享活动,督促学生自主挖掘绘本,坚持完成绘本任务,培养自觉阅读的习惯。

三、绘本在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培养中的具体运用

(一)运用绘本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学习兴趣十分重要。针对学生的偏好选择合适的绘本开展教育,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教授“数字运算”相关知识时,可以根据所讲内容选择多样性的绘本素材。在刚开始学习数字时,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与“数数”相关的绘本,如《让路给小鸭子》,让学生数数被警察拦下多少车辆、多少只小鸭子。这些简单易懂的绘本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巩固对“数”的简单加减运算,养成更专注的学习习惯。

又如,在讲解与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时,可以安排生活场景、生活事件更丰富的绘本。这类绘本涉及的数学知识更多样化,要求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阅读,思考生活中有什么事物跟故事内容相匹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讲解难度稍大的混合运算时,需要选择更贴近生活的绘本,最好包含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件。学生阅读这类绘本会产生真实感,可以更好地联系日常实际,提高思维能力。当然,这类绘本因为虚构性相对不足,对学生的吸引力一般,需要教师综合考虑。

(二)运用绘本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最重要的能力。想要培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把控教学中的各个细节,进行精心布置。通过绘本的合理选择,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授“认识钟表”时,在授课前安排学生阅读有关时间的绘本,如《一秒的时间有多长》。以故事为辅助,使学生了解时间的珍贵,体会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接着,向学生介绍钟表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知晓最常用的时间量化工具就是钟表,并安排学生阅读与钟表有关的绘本,对钟表有一个初步了解。结合书本,对课程涉及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判断钟表时间的技巧,分两部分安排课堂练习。第一部分,安排互动学习小组,利用多媒体将钟表的图片投屏到荧幕上,让学生小组内部讨论每块钟表上表示的分别是几点、几分、幾秒。由教师报出正确时间,小组确定是否正确,如果错误再讨论原因,加以改正。第二部分,提出关于时间的问题,例如上课时间、下课时间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做某件事情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某段时间内可以做些什么?这些时间在钟表上会有什么运动轨迹?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不仅可以更扎实地掌握读钟表的技巧,提升对时间的认知,还可以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逐步提升对学习能力的领悟。

(三)运用绘本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例如,不需要别人督促就能集中注意力学习的习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一个学习任务的习惯;提前预习功课的习惯。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教学分别从课内、课外两个部分逐步帮学生建立重要的学习习惯。

在第一部分“课内教学”中,安排学生集体阅读与趣味数学绘本,如《小魔怪要上学》《动物量身高》《这是什么队列》等。这些绘本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相关数学故事,在图片与文本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被绘本吸引的同时,会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欲望,主动调整阅读方法,改善学习习惯。

在第二部分“课外培养”中,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布置数学绘本阅读作业(如果家中没有绘本,可以让家长视情况购买相关读物代替)。例如,学生爱看动画片,可以推荐一些与动画人物相关的数学绘本;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可以推荐迷宫类、探险类的数学绘本。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设置学习目标,在课堂上分享学习成果,在课外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建立。

(四)运用绘本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笔者将数学思维能力分成两类:一类是知识学习思维,一类是知识运用思维。良好的数学思维可以开拓学生思路,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启迪思想、开发智力。通过绘本教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为思维培养提供逻辑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几何图形”时,笔者运用了“项目化”的教学方式。首先在讲解图形知识时,安排学生阅读与图形相关的绘本,初步理解知识点。其次结合绘本,设置符合教材的小问题让学生作答,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利用节假日、周末等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图书馆阅读相关与几何图形相关的绘本,去博物馆或直接在室内、室外观察周围中与几何图形相关的事物。通过联系教材、结合生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运用绘本提高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

兴趣、能力、习惯、思维都是绘本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帮助,而外在最明显的帮助是提高课堂效果。尤其小学低年级学生活跃、好动,经常不注意听讲,甚至有很多小动作,影响课堂秩序,学习效率自然不高。将绘本教学融入进课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保持课堂秩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认识方向”时,学生对方位描述不准,心浮气躁地开展无组织的讨论,影响课堂秩序。笔者利用数学绘本《一路向南的阿洛》,引导学生学习小熊按照方向给爸爸送蛋糕的表现。学生一方面被故事吸引,恢复了课堂纪律,另一方面通过将绘本和教材相联系,使知识学习更清晰易懂,降低了学习难度。

四、结语

总之,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实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教师需提高职业素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绘本融合数学教育,充实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绘本数学知识小学生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绘本
绘本
绘本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