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研究——以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为视角

2023-05-30于瑞娜

国际公关 2023年3期
关键词:合作共赢中欧

摘要:新型国际关系以相互尊重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准则,成为我国新时期发展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作为世界上的两大市场,中欧经贸发展逐渐深化,但在这一过程中,贸易保护措施成为合作的绊脚石。新型国际关系的提出为解决中欧贸易分歧提供了途径,促使中欧形成在分歧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赢的模式。中欧经贸关系的变化也表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发展对外关系的必然选择,必须形成共同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坚持合作,共享利益。

关键词:新型国际关系;合作共赢;中欧;经贸关系

当前的时代充满机遇与挑战,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叠加地区冲突,国际局势跌宕起伏,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因此,如何发展国际关系、发展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成为时代之问。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给出的答案,体现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依然强劲有力,成为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成功范例。因此,本文以中欧经贸关系的变化为例,探究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与启示。

一、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意义

(一)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提出了“新型国际关系” 的理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1]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2]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4]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契合了时代主题、突出了中国特色。

首先,相互尊重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尊重各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及合理的安全关切,任何国家都有权决定走何种发展道路,选择何种制度模式,国家追求安全不应以损害他国安全为前提;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避免国家之间陷入文明间的冲突;尊重各国处理内政的方式;其次,公平正义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准则。以公平正义为原则处理国际冲突,拒绝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打破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正义斗争,实现各国在国际社会的机会平等;最后,合作共赢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方法。人类日益成为命运紧密相连的共同体,脱钩、制裁、退群的行为不可取,唯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同担风险、共享利益,才能实现共赢。

(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现实意义

第一,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正确选择。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上升。而西方大国坚持冷战思维与单边主义,挑起地区冲突以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不利于世界发展。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打破了大国“竞争大于合作” 的局面,为处理国际关系做出了良好示范。既维护了本国利益,也通过自身发展给世界创造了机遇,促进了全球伙伴关系的良序发展。

第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解决全球问题的现实需要。近年来,传统与非传统领域的问题凸显,运用何种方式处理全球性问题成为各国面临的问题。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共赢。同时,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也为中国处理与欧盟的政治、经贸与一些国际问题的分歧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中欧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成功实践

从历史来看,中欧之间不存在“历史记忆” 问题,贸易合作由来已久。1975年中欧全面建交;1978年签署第一个贸易协定;1985年签订《中欧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从地缘政治上看,一个区域内拥有共同边界的国家之间,往往容易爆发军事冲突。[5]而中欧没有相邻的边界,不存在地缘政治冲突。相反,中欧班列促进双方贸易互联互通;从共识来看,欧盟一体化与中国合作共赢的理念不谋而合,且中欧在广泛的领域加强合作,其中经贸领域最为突出。

但中欧之间的分歧时有发生,并进一步影响了经贸交往,中国提出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为管控分歧提供了解决方案,使中欧经贸合作更有韧劲。

(一)在分歧中寻求解决方法

在中欧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中,合作与分歧并存。2012年,德国Solarworld公司等制造商向欧委会提出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次年6月,欧盟宣布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2016年,欧盟对中国钢铁展开近20起贸易救济调查以保护欧盟内部产业竞争力。近年来,欧盟继续在钢铁、金属、非金属、光伏和化工等领域对中国进行贸易救济调查。中欧之间的分歧源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的不断增大给欧盟国家造成不安全的感觉,导致欧盟实行了贸易保护措施。分歧不仅影响双方对外贸易发展,也不利于中欧的经贸合作。2012年、2015年和2016年,中欧贸易增长率分别为-3.7%、-8.2%和-3.1%,其中,2015年和2016年中国向欧盟出口增长率分别为-4.0%和-4.7%;中國从欧盟进口增长率分别为-14.5%和-0.4%。[6]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保护主义只会损人不利己。

面对分歧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以相互尊重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准则,统筹两个大局,通过磋商交流、产业合作等方式在争端解决机制内化解。为解决2007年欧盟对我国紧固件产品反倾销调查的问题,中国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2016年中国胜诉后欧方取消反倾销措施;多次就“光伏争端” 进行谈判,达成价格协议;2022年10月,中国宣布成立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为解决争端提供新路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同合作伙伴的共同发展。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每年修订《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为符合国策的境外投资开辟通道,鼓励企业对外投资。此外,连续召开五届进博会,创造投资机会,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二)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第一,贸易往来稳定发展。在疫情大流行及地区冲突爆发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关系依然行稳致远。2020年全球经济放缓,欧美贸易双向下降,中国作为唯一实现GDP正增长的经济体,带动中欧贸易实现双向增长,贸易总额超5860亿欧元,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2021年在疫情反复、全球供应链受阻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逆势而上,《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签署优化了合作质量,促进了更加务实的合作。2022年1—10月中欧贸易总额超去年同期,中国保持着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中欧班列冲破地缘政治限制,为货物运输贡献力量。

第二,投资合作势头高涨。中国加大开放力度,为欧盟企业对华投资创造空间。负面清单的清单条目由2018年的48项减少至2021年的31项,市场准入限制逐渐改善。在汽车、造船业等市场准入和经营环境改善的行业,投资规模显著增加。潜在投资规模也很大,2021年在中国欧盟商会的一次调查中,超一半受访公司表示,若市场准入扩大,将增加在华投资。此外,近年来,中欧的中小企业之间经贸往来密切,合作前景广阔。2021年,在欧盟对华投资的企业中,超20%的中小型企业实现盈利大幅增加。此外,对华投资的企业中实现盈利大幅增加的比例超20%,其中中小型企业最高,比例为24%(详见表1)。

中欧经贸领域的变化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理念:从欧盟来看,各国经济发展疲软,与中国的合作可以缓解经济高膨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难民潮、移民潮带来的就业问题;从中国来看,与欧盟的合作可以吸收外资与先进技术,提高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在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推动经贸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并带动能源、科技等其他领域的合作,促进双赢、多赢。

三、中欧经贸合作对新时期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启示

(一)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必然选择

旧的国际社会中,国家间主要通过战争解决冲突,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及无数的地区冲突,大国获得绝大部分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利益分配不公正的现象普遍存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文明断层线上的冲突导致的人道主义灾难、贸易战表明对抗只能两败俱伤。疫情大流行中的国际援助、疫苗外交启示我们,只有合作才能共克时艰。因此,强调武力解决争端的霍布斯文化不再适用于今天,国际社会的文化继续由霍布斯文化向康德文化,而后向洛克文化的转变才是大势所趋。同时,也需要一种新的与此相适应的国家互动模式。

从中欧经贸合作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提出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满足了世界需要,是当今世界的必然选择。

(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需要双方达成共识

新型国际关系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基于双方共识构建的。国家之间存在共识,即使存在冲突,也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予以解决,有利于合作的形成。中欧经贸领域的合作共赢是双方在特定环境中对自我利益的准确把握,以及双方共有合作意愿的互动结果。实践表明,双方之间的共识是达成合作的前提,如果一方对另一方存在认知差异,便很难达成合作共识。

共识的达成需要两国进行官方与非官方层面的深入接触与交流,通过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改善民众的刻板印象;通过定期举行的高层会晤机制,交换双方对热点问题的看法,减少认知差异,寻求利益互补点;通过对合作领域更深入的务实合作,增强战略互信。双方达成共识促进合作,基于合作实现共赢,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又使得共识得以凝聚,三者形成良性循环。

(三)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要坚持以合作促共赢

中欧在经贸领域取得的成功表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必须坚持以合作促成双赢、多赢,双方之间的分歧也可以通过扩大合作面获得缓解。

四、总结

世界正在进入动荡变革期,各国应抓住机遇,通过合作做大蛋糕,画出最大同心圆。人类面临共同的挑战,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攻克难关。但合作不同于联盟,联盟在维护自身利益时具有竞争含义,而合作则强调共赢,要求一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利益,在谋求本国发展时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尤其是大国要有担当,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与各国建立平等的戰略伙伴关系,最终在共商共建共享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EB/OL].[2013-03-24].http://www.gov.cn/ldhd/2013-03/24/content_2360829.htm

[2] 张清敏.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创新[J].当代世界,2016,(10): 4-9.

[3]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中国政府网.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5] 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

[6] 中国商务部欧洲司.2020年1-3月中国与欧洲国家贸易统计表[EB/OL].[2022-11-5].http://ozs.mofcom.gov.cn/article/zojmgx/.

作者简介: 于瑞娜,女,汉族,新疆伊犁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国际政治。

猜你喜欢

合作共赢中欧
我院成功入选2023年首批“中欧实习就业人才培养基地”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问题探析
高校图书馆馆配市场中三方博弈与合作共赢
新闻聚合APP著作权侵权的行为规制
建筑师行迹中欧
经略中东:中国展示新型大国风范
中欧食品安全交流会在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