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疆一家亲 万里援疆情

2023-05-30王勉励

山东画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喀什援疆山东

王勉励

2020年初,山东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远离故土,搭乘飞往喀什的飞机,他们将在万里之外的喀什工作生活三年。万米高空之上,透过舷窗,穿过云雾,俯视过去,大地被冰雪覆盖,山川如塑,峰峦如雕,万里疆域尽是一派银妆素裹。经过七八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大漠中的喀什,他们要开启一段新的生活。他们肩负着山东人民的期盼和嘱托,在喀什和当地人结对子、交朋友、成亲戚,同他们一起去创业、去脱贫、去致富。三年的援疆,成就了山东援疆人和喀什一生的情缘。三年的汗水和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山东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向新疆、向山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援疆工作更需要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既具有独立创新精神,又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优秀人才,这是新疆事业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

山东援疆坚持把干部人才援疆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资源广域整合、帮扶系统发力、效能整体发挥为目标,将“喀什所需”与“山东所能”紧密结合,创新实施“鲁雁引智”工程,开创了一条以“计划选派为主体、柔性选派为辅助,市场引智促拓展、人才合作促提升”“以岗选人、组团使用,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智力援疆新路子,为受援地源源不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喀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山东智慧和山东力量。

山东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的平均年龄为43岁,其中党政干部平均年龄42岁,大都正处在干事创业的“黄金期”,分布在教育、医疗、农业、文化等26个行业部门、单位,具有丰富的行业专业管理经验和专业优势;85名党政干部均具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96名专业技术人才均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援疆干部人才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一个带一群、一个帮一片,“头雁”领航、“雁阵”齐飞,有效弥补了68个受援单位、26个不同行业部门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短板。

首次选派的42名乡镇援疆干部按照“2名援疆干部为主、当地干部为辅”的“小组团”模式对口支援21个乡镇,当好就业增收“战斗员”、招才引智“服务员”、文化润疆“宣传员”、乡村建设“施工员”、基层党建“指导员”、民族团结“联络员”。积极打造“一抓双促”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建设“丝路小镇·百年好核”等特色小镇10个,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项目261个,开展招商引资项目121个、招商引资12.8亿元,促进农产品销售21640余吨、促进群众增收8356余万元,解决6750余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助力3544户群众脱贫,乡镇援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实施“计划内人才+柔性人才”教育组团。实施“百校牵手”工程,按照“集中支援一校一班、聚焦引领示范效应”的理念,创新实施“一市包一校”,由山东省15市组团包保15所学校。整合计划内援疆教师和柔性人才,组建帮扶团队,由管理骨干担任校长、业务副校长和教研室、教务处、政教处负责人,学科骨干担任班主任,其他教师全面参与教学一线工作,进行嵌入式整体帮扶。

此外,还创新实施“主学科+辅助专业”医疗卫生组团。选派多专业、多学科专业技术人才,强化对喀什地区肺科医院的医疗管理组团支援,对疏勒县人民医院的医疗质量提升组团支援,对麦盖提县、岳普湖县妇保院的妇幼卫生组团支援,帮助受援地整体打造专业学科建设。

坚持“输血”“造血”并重,创新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人才的专业优势和传帮带作用,通过导师带徒弟、师徒同结对,帮助当地干部人才尽快成长,为受援地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

根据受援地工作需求和人才基础情况,组织山东各部门、单位严格考核把关,优中选优、精准选派“导师”。同时,组织受援单位综合考虑业务素质、国語水平等因素,选出具备培养潜力的中青年骨干。在此基础上,援受双方建立“1+X”结对帮扶机制,山东“导师”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与当地干部人才结“师徒”对子。目前,已建立师徒结对4842对,领域涵盖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技工等诸多领域。根据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不同人员工作实际,采取长期结对与短期结对相结合、面对面教授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等灵活方式,提高结对覆盖面。

把人才合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山东援疆“十四五”规划,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鲁喀人才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投入资金1.6亿元,推动国内重点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医疗机构等与受援地在重大课题研究、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打造“鲁喀智库”。目前,已实施人才合作项目56个,为受援地延揽、培养实用及高层次人才1937名。

山东援疆充分发挥山东人才资源和市场优势,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多种途径为受援地引进脱贫攻坚、农林牧、医疗保健、国资科技等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喀什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儒家文化、齐鲁文化、黄河文化、泰山文化在这里汇聚,铺染了齐鲁儿女的精神底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正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山东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有了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疆发扬光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山东省援疆指挥部把文化润疆作为系统工程,在方法上坚持发展创新,在途径上坚持久久为功,做到守正创新、统筹推进。聚焦培根铸魂,充分发挥文化大省优势,不断强化工作措施,丰富“文化润疆·齐鲁先行”援疆品牌内涵。同时,狠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援助建成岳普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岳普湖泰山学堂、英吉沙达瓦孜演艺中心、英吉沙国学书院二期、麦盖提文化交流中心等,积极推进疏勒非遗文创工坊、英吉沙非遗小镇、岳普湖达瓦昆沙漠景区、刀郎文旅特色小镇等项目。

为了深入推动文化旅游交流互鉴,山东省援疆指挥部积极推进喀什市与山东国欣文旅签署合作协议,开发高台民居项目。组织开展“丝路古镇·梦回疏勒”文化旅游节、鲁喀社科大讲堂等活动40余次,在山东省5市成功举办首届鲁喀文化交流嘉年华,达瓦孜非遗传承节目“不让绝技成绝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近半个小时。实施“大美新疆·醉美喀什”鲁疆双向游活动,包机、专列送客入喀4万人次。

进一步深化“国学沁润”工程。扎实推进国学“五进”行动,在受援地建成南疆最大的国学书院,高质量打造泰山学堂、国学讲堂、潘玉莲齐鲁爱心小课堂、红孩儿大讲堂、国医堂等“五进”示范点40个,国学培训受众超过3万人次,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助力喀什大学与曲阜师范大学合作建设国学院,开展国学教育和研究,大力弘扬国学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支持受援地中小学打造国学课堂、国学文化长廊,立孔子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乡村振兴是这个时代

赋予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

山东援疆坚决扛牢历史使命和政治担当,全面落实鲁疆两地党委、政府要求,尽山东之所能,解受援地之所需,将山东经验与受援地实际密切结合,坚持“规划引领、整乡推进、示范打造、以点带面”的总体思路,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健全乡村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并将其放在对口支援的全局中统筹谋划、整体部署、协调推进。精心实施“乡村振兴·齐鲁示范”工程,投入援疆资金9.7亿元,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项目303个,开展招商引资项目121个,招商引资12.8亿元,实施健康饮水工程等261个乡村振兴项目,助力建设21个“抓党建促稳定促振兴”示范乡镇。

在充分借鉴山东省经验模式的基础上,超前编制完成4县乡村振兴整乡推进规划方案,鼓励支持42名乡镇援疆干部与地区、县、乡党政干部组成微组团,当好“六大员”,努力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山东援疆助推受援地乡村产业富农、人才助农、文化兴农、生态惠农、组织强农,趟出了一条既符合受援地实际又彰显山东援疆特色的新路子,开启了新时代支援新疆乡村振兴新篇章。

家和万事兴,国和民族兴

一个家庭,只有和和睦睦才能兴旺发达;一个国家,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山东省援疆指挥部牢固树立民族团结就是一切援疆工作出发点和根本点的理念,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援疆工作放到民族团结战略大局中谋划推进,聚力实施“鲁疆石榴籽工程”,画好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致力于真正把援疆工作打造成推动发展的工程、民族团结的工程、凝聚人心的工程。

山东援疆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理念,实现援疆工作延伸到哪里,结亲结对就跟进到哪里,民族团结就融入哪里,推动援疆干部人才与受援地群众结亲、援疆团队与受援地单位结对“两个全覆盖”。大力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181名援疆干部人才持续与24个村224户维吾尔族群众结对认亲,通过共同劳动、志愿服务、文明共建、爱心捐献、联谊联欢、共植“民族团结纪念林”等活动,形成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结亲结对联系模式,促进援疆干部人才深度融入当地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疏勒县巴仁乡三村古丽米热·图尔荪姐妹三人是孤儿,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张成伟主动与她们结亲,帮助她们实现就业,解决后顾之忧,姐妹三人亲切地喊张成伟同志“张爸爸”。穆合塔尔19岁的女儿海日妮萨需要进行肾移植手术,结亲干部协调山东援疆肾病专家对其病症进行远程会诊,积极帮助孩子落实最佳治疗方案,并组织援疆干部人才为其捐款2.28万元。

山东援疆干部人才组织“周末体育融情” “鲁礼庆婚”等活动,与当地少数民族工人、农民、学生汗水流在一起,笑声响在一起,全面增进沟通和交流,不断加深友谊。通过免费提供场地、专业团队策划、文工团助演等方式,累计赞助460余名少数民族群众的新婚、银婚、珍珠婚及金婚等仪式,现场表彰奖励婚姻存续时间达20年以上的少数民族夫妇以及敬亲爱老好家庭、好儿媳、好婆婆等。3万余名群众参与活动,传承家庭美德,培树健康新风,促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

全面实施“喀什万名教师国语提升工程”,山东师范类高校1000名汉语言、播音等专业大学生与受援四县5000名普通话水平不达标的教师开展线上一对五“云端结对”帮扶培训。通过打造远程“智慧医疗”系统,山东高水平医疗机构专家与喀什同类型业务能手定期沟通,手把手指导,提升业务技能。5000余名鲁喀青少年网上结对交流,达到“课余融情”“周末融情”的效果。通过“云课堂”“云直播”等线上方式,完成职业教育、中小学授课、远程会诊、专业培训的人数达到1万人次。

鲜艳的民族团结之花,需用爱心浇灌。山东援疆开拓进取、用心用情、久久为功,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用行动诠释了泰山天山根连根、鲁疆人民心连心。

三年援疆情,一生喀什人。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张成伟从踏上喀什的第一天就要求所有援疆干部人才把援疆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来做。三年援疆,山东所有援疆干部人才都把援疆工作当成事业,他们又把这份事业当成一生的使命和责任。三年的时光,有苦有累,但每当听到喀什人民说“山东人亚克西”的时候,他们所有的劳苦都化作内心最大的欣慰:

喀什,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

再见,喀什,你是我一生中最美的牽挂;

再见,喀什,你是我一生中无法忘怀的第二故乡。

(部分图片由杨杰、马春龙提供  编辑/杨功珊)

猜你喜欢

喀什援疆山东
喀什城是座大巴扎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喀什,鲜艳的名片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玉龙喀什水利枢纽施工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