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写作教学的创新策略

2023-05-30赵添依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3年3期
关键词:铁罐导图素养

赵添依

核心素养视域下,写作教学的目标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之外,同时还要求创新与升级写作教学,旨在通过写作进一步实现学生思维品质、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能力素养的提升。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围绕小学写作创新教学,提出几点教学策略,以供分析与参考。

一、结合思维导图,培养语言建构逻辑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句子段落衔接不当、意思表达不清、文章整体结构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缺少写作逻辑,而写作逻辑的核心在于写作思维。如果将思维比喻成一池水,而脑海中的信息则如同水中的混合物,那么理清思维逻辑顺序便如同借助一件工具将水中的混合物一一挑拣分类,排好次序,而这个工具便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在写作当中的运用,能够帮助小学生梳理写作逻辑顺序,提炼出结构思路,从而帮助学生高效完成写作。

以“这儿真美”的写作教学为例。该写作中,学生先要确立写作对象与主题,然后围绕对象主体展开描述,并在描述过程中充分体现“这儿为什么美”“哪些事物让这儿看上去很美”“这儿值得称赞的美有哪些”等要素。为了梳理学生的写作思路与语言建构逻辑,教师可以选择相似的课文,引导学生提炼课文思路,并绘制成思维导图,再仿照思维导图构建自己的写作思路。比如,学生所提炼和绘制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思维导图中,首先确立了思维主干,即“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接着延伸出分支,确定从哪几个角度来描述,即“海面——海底——海岛”;然后针对三个不同的角度与方向选择与补充具体的描述内容,即“海面——色彩;海底——珊瑚、海参、龙虾、鱼;海岛——鸟”。如此,这篇课文的思路结构便十分清晰了,学生再以此为模板绘制“这儿真美”的思维导图。比如有的学生描写的对象与主题是自己的家乡,其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如下:

如此,学生按照思维导图中的思路与逻辑顺序完成正文内容,最后再添加开头与结尾,即开头总概括家乡“四季宜人,物产丰富”;结语再总结抒发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很多时候,学生写作思维的空白不是因为脑海里没有可写的信息,而是信息过于混乱,导致学生不知该从何下笔。思维导图则可以帮助学生将脑海中的信息提炼、归类、整合、建立关联,从而构建语言逻辑,形成写作思路,让文章结构更加合理,内容表达更加清晰。

二、依托文本练习,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是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持续性的练习与坚持。“双减”政策实行后,为了减轻学生課后作业压力,教师要减少学生的书面作业量,这就导致小学生的写作练习又受到了一定阻碍。为了保证学生的持续性写作练习,教师可以依托教材文本,通过仿写、改写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碎片化的写作练习,从而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例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品读课文中第二段关于春天的一段描写,然后以“秋天”为主题仿照课文这段话来试着描写秋天。原文如下: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有的学生这样仿写:八九月的天空中,白云静静地游走着,如画家一般的秋风在森林中描绘着,将树叶染成了暖色,银杏叶像金黄的小扇子,橡树叶如同橘红色的小舟,枫树叶像火红的手掌,构建了一场精彩无比的画展,形成了热烈绚烂的秋天。该文段的仿写中,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并熟练掌握了拟人与比喻的修辞手法。

再如,学习完《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故事进行改写,让故事有一个不一样的情节发展。比如原故事中的铁罐傲慢自大,瞧不起陶罐,最后落得一个遗憾的结局。有的学生则改写了铁罐的性格特点,从而改变了铁罐的结局。比如,学生笔下改写的铁罐是一个虚心、有礼、乐于接纳意见、敢于创造自身价值的形象,在陶罐的建议下,铁罐挣脱出了宫殿,在不同的家庭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使用价值。最后,陶罐陈列于博物馆发挥着自身的文物价值,而铁罐这一生也十分充实,尽管最终会氧化,但没有留下遗憾。

文本是最容易获取写作素材的阵地。在文本基础之上进行仿写、改写的练习,能够逐渐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度,学会把握措辞,掌握更多表达方式与技巧,从而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相较于单调的平铺直叙,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会更容易调动读者情绪,打动人心,从而实现共鸣。而生动形象的表达,其前提在于写作者想象力的发挥。想象的作用便在于将文字表现得更加具象化,为读者创造一个具有动态感的联想空间。基于此,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以“这样想象真有趣”的写作练习为例。该练习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动物为主角,改变动物原本的特征,创造出一个奇幻的故事。对此,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来创设情境,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教师可以播放《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动画片段。动画中,有一只总是咧嘴笑的柴郡猫,它最突出的技能便是可以突破现实空间,凭空出现或消失;还有一只穿着人类马甲衣服的“白兔先生”以及喜欢坐在蘑菇上抽水烟的毛毛虫等。动画中的动物形象全都超出了这些动物本身的特征,展现出了令人惊奇的想象力。通过动画情境的引导,学生的思维与认知也逐渐被打开,从而解放大脑,大胆地对动物进行想象,展现出优异的文字形象创造潜力。

文字本身是抽象、静止的,想象力的发挥则能够赋予文字一定的生命力,让语言表达“活”起来,从而充分体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想象力是天生的,通过情境的引导与调动,学生的想象被有效唤醒,从而促使学生的文笔修辞更上一层楼。

四、立足生活细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除了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之外,细节同样是打动读者内心、引发读者共鸣的关键因素。有效的细节描写能够赋予文章亮点与特色。而除了想象力之外,观察力也是影响细节描写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教师便可以将生活与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立足生活细微处去观察,从而丰富写作细节,提高作文水平。

以“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的写作教学为例。该写作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在人物描写中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有的学生选择的写作对象是自己的妈妈,想要描写和凸显的人物特點是“爱干净”。如果仅仅从妈妈对于卫生习惯的要求上进行描写的话,效果可能并不好,因此学生可以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妈妈的一些行为细节,找出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进行刻画。比如,学生留意到妈妈每次梳头之前,都会在地上铺一张纸,目的是为了防止头发掉落得满地都是,梳完头后,再于垃圾桶上将纸轻轻地抖动,避免动作幅度太大将头发抖落到地上,诸如此类的细微动作,充分体现了妈妈爱干净的细节,更能触动读者的心。

写作源于生活。生活当中涵盖了大量的写作素材,需要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巧妙运用,并挖掘生活细节,以细节推动文章质量的提升。

五、诗词读写结合,培养文学艺术美感

在上述基础上,学生的文采还需要进一步升华,让语言表达更具艺术感,让文章整体更具美感。古诗词将文字语言的艺术与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基于此,在日常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运用古诗词提升学生的文采,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

以《十五夜望月》这首古诗的教学为例。文中前两句所运用到的元素包括月光、庭树、昏鸦、露水、桂花。这些元素都是生活中的常见景物,但是作者将这些常见景象融汇在一起,竟渲染出了一幅空灵、清冷、唯美的图画。首先,作者用“地白”来描写月光,什么情况下地才会白呢?自然是落满霜雪的时候,由此衬托出月光的皎洁;其次,乌鸦是极易被惊动的鸟,而诗中所描述的乌鸦正稳稳地栖于庭中的树梢上,体现了环境的寂静,也侧面说明了此时作者孤身一人的寂寥感;而后一句中作者描绘露水是“冷”露,那么究竟是露水冷,还是作者的心境冷呢?通过对这首诗前两句的鉴赏与品析,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些生活中看似普通的景色,经过语言的渲染居然可以营造出情感与意境的深厚内涵,从而感受语言的美与文字的魅力。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这首古诗,自己描写一段中秋节的景色,从而达到读写结合的效果。

古诗词读写结合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文体表现形式,学会引用诗词名句提高作文质量,还可以让学生在分析、推敲、感悟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力,从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六、开展实践写作,培养文化传承意识

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科教学当中的渗透,是新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下各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双减”过后,随着书面作业的减少,实践性课后教学活动逐渐增加,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教师可以创新写作形式,开展写作实践性教学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写作融合,最大程度发挥写作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以“家乡的风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与平台,创新学生的写作输出途径。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假期以照片、视频、走访等方式,搜集家乡风俗相关的资料。比如在春节期间,学生可以用视频记录自己和家人一起赶集的经历,并拍摄下集市上所陈列的物品,以及人们赶集时的盛况等;还可以就地访问赶集人的心情,和大家一起感受春节的期盼与欣喜等;然后将这一次赶集的经历编辑成文案,结合图片、视频,再配以自己录制的旁白、音乐等,制作成一个极具传统节日气息与人文情怀的视频,分享在学习交流平台上。如此既完成了写作任务,又收获了精彩的节日体验,并在亲身实践中深刻感悟春节的历史文化与节日意义,激发自身对于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写作教学可以从多个层面实现创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不断创新与实践,探索更多符合新时代的教学方法与途径,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铁罐导图素养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对话显“品格”
铁罐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