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乐传情:一份迟到的礼物

2023-05-30徐乐娜

音乐爱好者 2023年3期
关键词:张唱片黑胶歌者

都说音乐是通行世界的语言,其实音乐也是穿越时空的对话。无论东西、无论古今,音乐总能让散落在天涯各处的游子聆听到与自己相同的心声,寻觅到与自己相通的灵魂。由心而生、惺惺相惜的传情达意,是音乐的生命之源,亦是音乐的传承之路。

说到音乐传播,尽管数字流媒体已然成为当今最主要的音乐载体,但作为物理音乐媒介的黑胶唱片,除了在发烧级爱乐者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外,亦在近些年刮起复兴的旋风。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爱乐者在体会到流媒体音乐平台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意识到黑胶唱片无可替代的音质享受。作为音乐传播的重要载体,黑胶唱片的回暖不仅是复古风潮下的情怀价值,还体现了整个音乐行业以及乐迷群体对高品质聆赏体验的追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吴睿睿与青年钢琴家、资深声乐艺术指导冯佳音共同合作的《爱之咏叹·中国艺术歌曲》,无疑是一张声音品质、艺术品质俱佳,选曲考究、情真意切的黑胶唱片。

初见唱片,我便觉得其选曲颇有心意和新意。进而聆听,更觉歌者、琴者配合默契、演释精妙。从第一曲《春,你几时归》开始,我便被深深打动。一口气听完整张专辑,在感慨吴睿睿与冯佳音对音乐细致入微的研习、打磨之余,我更不禁感佩两位艺术家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理解与思考。正如吴睿睿在序言中所写的,这张黑胶唱片是自己献给母亲一份迟到的礼物。但同时,这何尝不是献给当代中国艺术歌曲的迟到的礼物呢?

○ _ 徐乐娜

● _ 吴睿睿

▲ _ 冯佳音

○ 这张唱片的选曲非常特别。对于普通听众,哪怕是一些声乐爱好者而言,这十首歌曲恐怕没有一首能让他们联想到“中国艺术歌曲”。这样的选曲是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 这个问题其实关乎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理解。中国艺术歌曲到今天虽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但大众所熟悉的,或者说大家的第一反应,还是会集中在1930年前后黄自、赵元任、刘雪庵、青主等音乐家创作的作品,如《教我如何不想她》《我住长江头》等,这些确实非常具有代表性。从1937年开始,像贺绿汀、冼星海等作曲家创作的一些作品,又为中国艺术歌曲赋予了新的精神与内涵,促进了该体裁的革新和发展,而桑桐、丁善德、朱践耳先生的艺术歌曲则反映出了他们“洋为中用”的创作思路。这些作品确实是非常经典的中国艺术歌曲,但中国艺术歌曲并非仅仅包括这些作品。这也是我希望透过这张唱片传递给听众的一个信息。

这张唱片中,有些歌曲的写作技法学院派痕迹较为明显,艺术性很强,也有一定的欣赏门槛;有些虽是古诗词,但曲为今人新创;还有些取材自颇有民族风或古风的民歌,通过编曲上的调整赋予其艺术歌曲的气质。从第一首1942年朱践耳先生的《春,你几时回》,到最后一首由我自己改编歌词、献给母亲的《梦中的额吉》……我希望听众跟随这些艺术歌曲的时光轨迹了解到更多新作,看到“创新发展、洋为中用”不仅让前辈们为中国艺术歌曲谱写经典之作,也让一代代后辈创作出更多“爱之咏叹”。这也是我们作为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音乐工作者和音乐教师,能为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贡献的绵薄之力。

▲ 作为合作者和朋友,我们在选曲过程中进行过多次讨论,互相分享了很多意见和想法。对艺术品质的追求上,我们是一致的。首先当然是要寻觅独唱水准高的作品,然后就是要切题,要尽可能地涵盖从古至今不同时期的风格,格调要高雅,要经得起推敲。

○ 很多比较细致的、区别化的艺术处理都能够在这张唱片中被捕捉到,比如在有些曲目的演唱中会呈现出更偏民族美声的音色,有些也会借鉴一些戏曲的、传统民間音乐的声腔、咬字处理。这会与美声的发声状态存在矛盾吗?对于美声演唱者而言,如何处理好中文歌曲的咬字,把握住韵味,您有哪些经验分享吗?

● 十年前,我在美国工作的时候认识了一位我非常尊敬的歌唱家。在她拿到的三次格莱美奖中,既包含亨德尔作品的专辑,也有美国民谣歌曲集。我好奇地问她怎么做到切换自如的,她的回答是“跟着音乐走”。的确,演唱技巧和表现音乐是两回事,我一直在学习把声音当成表现音乐本体、音乐本质的工具,没有所谓的唱法界限,而是“万法归一”。“万法”就是所谓的唱法,“归一”就是回归音乐的本质、情感的表达。这些年,我跟着戏曲工作者和很多原生态的民歌演唱者学习了很多。在演唱中,如果遇到基于戏曲手法创作的作品,我就会在吐字上更为戏曲化,特别是在一些行腔上做一点小小的靠拢,而如果是比较民歌化的歌曲,我也会有所借鉴。

○ 艺术歌曲的诠释其实是歌者与琴者互相成全的过程。在这张唱片中,钢琴部分在风格上拿捏到位、表现贴切,与人声之间的配合也默契十足,二者相得益彰,令人惊叹。针对不同中国曲目与不同歌唱家的声音特点做出个性化的处理,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其中有什么秘诀吗?

▲ 首先是“严谨”。拿到一部作品后,除了做钢琴部分的准备工作以外,我还会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乐曲结构、音乐处理,包括声乐部分及其与钢琴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反复研究、仔细推敲,保证在与歌唱家合作之前,尽可能把一切能想到的准备工作都做扎实,这样正式排练时就能与之更好地沟通,提高工作效率。作为声乐艺术指导,我的宗旨是:专注于作品本身,在与歌者的合作中让歌者“舒服”,让歌者因为有我的“陪伴”而激发出更多的灵感,更好地演唱。当然,所谓的默契和经验,需要在不断试错、不断重复、不断自我否定直到突破中积累。我们坚信,艺术的追求就是“不断地肯定、否定、再肯定……”这样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我们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 相较于西方艺术歌曲而言,诠释中国艺术歌曲最为关键的要点有哪些?需要从哪些方面去“修炼”?

● 中国的艺术是抽象的,而音乐的表达本就具有“抽象的现实主义”这一特征。从某种层面来说,音乐带给人的感受没有标准答案,而我也非常反对千篇一律的模式。但作为一个歌者,首先要充分打开想象力,其次要感悟歌词赋予的意境,最后要体会音乐带给作品的色彩。另外,想唱好歌除了要训练自己的声音以外,修心、修性也十分重要。要多读书,多体会生活,用心感受音乐、感受生活、感悟美好、感恩挫折,做一个用心体会生活的“有心人”,化繁为简,成为一名智慧的歌者,用周小燕先生的话说就是要成为一名“会唱歌的人”。

▲ 中国艺术歌曲虽借鉴了西方艺术歌曲“诗乐相合”的形式,但始终是需要根植于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和丰富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抒发和表达的是能够与国人共情、共鸣的中华传统文化。要想诠释好中国艺术歌曲,首先要攻克的是因五声音阶体系所带来的演奏技巧上的难度。其次,因受戏曲音乐和古曲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艺术歌曲在节奏和乐句方面比较多变,有些甚至只能用散板来记谱。散板的“弹性”作为中国音乐宝贵的特色之一,包含了多重情感层次,对其进行精妙处理并非易事,需要演唱者与演奏者充分沟通、互相磨合。经历了多年的学习、教学和演出后,我有自己的感悟,也把这些感悟“录进”了这张专辑,希望能够给中国艺术歌曲的爱好者们一些参考。

○ 西方或者中国的经典艺术歌曲,无论是学习还是演释,大多是有经典版本可以借鉴的。然而,这首专辑中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经典版本可以参照,这应该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也极需勇气的选择吧?

● 确实是。这张专辑里的很多作品都是首唱,即便不是首唱,很多也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但这也正是我们录制这张唱片的目的之一。我们有那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桑桐先生的《林花谢了春红》、王建中先生的《声声慢》,都没有留下音像资料,太遗憾了。我们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特别感谢给予我们鼓励和帮助的长辈、老师、朋友,其中有廖昌永院长对我们这个决定的赞赏与支持,也有很多唱片选曲的作曲家对我们的演奏给予指导意见。青年指挥家张诚杰、白栋梁分别为这张唱片专门创作了《送别》和《忆伊人》,画家施晓颉先生为唱片设计了绘画,当然还有我父亲为唱片封面题的字——“爱之咏叹”。

▲ 对于新作品,我本人一向是非常喜欢的。这张专辑,是对中国艺术歌曲曲目的一次有意义的拓展。无论是从音乐会曲目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声乐教学以及钢琴教学的角度而言,新曲目的拓展和积累都非常有意义。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对于作品的“诠释范本”也一样。没有范本反而给了我们更广阔的施展空间来挖掘作品里的点点滴滴,同时也给了听众更多空间,抛开先入为主的既定印象,感受作品及演释者的情感表达。所以,我也非常希望这张唱片能够给那些在音乐院校学习声乐伴奏、尤其是致力于中国声乐作品伴奏的学生们一个指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艺术歌曲的魅力,进而喜欢上中国艺术歌曲。

猜你喜欢

张唱片黑胶歌者
草原歌者的大爱情怀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奔五”的凯莉·米洛:从邻家女孩到流行歌手
黑胶LP特别推荐
黑胶LP特别推荐
黑胶LP特别推荐
黑胶LP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