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阳市山水绿道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2023-05-30罗小娇辛月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1期
关键词:绵阳市

罗小娇 辛月

摘要:随着城市绿道的不断发展,探索绿道如何满足使用者高品质需求成为了现实迫切的问题。文章以绵阳山水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踏勘、问卷访谈、对比分析等方法,根据市民使用现状对绵阳山水绿道进行评估与分析,总结绿道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绵阳市;城市绿道;居民使用评价

一、研究背景

为了提高城市形象与市民生活品质,争创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在2009年,绵阳市委、市政府已编制完成《绵阳市健康绿道系统规划》,该《规划》明确了“以建设‘六个绵阳’为抓手,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思路。截至2020年底,绵阳市已形成“一心、两轴、三脈”绿道网系统总体格局。其中绵阳山水绿道沿涪江河岸线建成,全长316千米,本次调研选取绿道中部涪城现代都市绿道,总长14千米。根据研究需要,调查山水绿道的同时选择了沿线3个居民区、2个大型广场作为空间范围的辅助研究(图1)。本次调查将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获得绿道使用者的评价,以此为基础探索城市绿道未来的优化方向。

二、绵阳市山水绿道与城市空间关系概况

(一)与周边用地关系

山水绿道作为涪城现代都市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侧临近安昌河绿道,东侧紧邻三国文化绿道,此段位于安昌河与涪江的交汇处,环境优美。绿道周边用地情况较为单一,主要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和城市广场,全段串联两处城市广场(青年广场、铁牛广场)和两座大桥(富乐大桥和东方红大桥),绿道临近绵阳市中心,沿线大量商业为绿道增添活力。同时,附近办公人员及高校学生在集中休息时间也为绿道增添了多样性,良好的周边用地和大量的人气为此次绿道调研提供了便利。

(二)与道路交通衔接

带状山水绿道具有相对独立性,承载着市民休憩娱乐的独立功能之外,也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的一部分,与周边绿道、机动车道和公共交通存在必然的联系。

与其他绿道衔接上,山水绿道西侧临近安昌河绿道,东侧衔接三国文化绿道。安昌河与涪江交汇,可为山水绿道引来客流量,东侧的三国文化绿道可延续文脉传承,提高山水绿道的影响力。

与机动车道联系上,绿道在建设中采用上下立体通行的方式,上层主要为机动车道,满足基本城市通行;下层交通以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步道为主,上下层交通分离,既满足绿道作为城市道路的通畅性,又为绿道的使用增添安全性。也避免了专门铺设绿道带来的资源浪费,使绿道的功能更加多样。

与公共交通衔接上,研究范围紧邻城市中心涪城区,从整体上看,山水绿道跨另两条绿道的区域衔接不够紧密,在周末,依然会有远处市民来此休闲娱乐。从局部角度,山水绿道地处城中心,交通便利,周边公交站点及共享单车停放点分布密集,为此次调研聚集了人气。

(三)与居民点的衔接

由于绿道周边分布大量居民点,故此次调研将分别对周边居民以及其他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图2)。

从周边居民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周边交通较为方便且道路通畅,来此绿道的居民多采用步行的方式,并且所用时间基本在30分钟以内,大部分在13分钟即可到达绿道。据调查统计,居民普遍对到绿道的交通较满意。

从非周边居民问卷来看,非周边居民多采用自行或步行交通来此休闲娱乐,时间多为1小时内。非周边居民表示来此地交通便利,上下班高峰期会存在堵车阻碍出行的情况;部分居民选择交通或私家车出行。

三、山水绿道使用情况与调查分析

(一)绿道安全性现状调查

安全是人们出行所考虑的第一要素,只有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市民才能更好地享受绿道,人们对绿道使用有着更多要求,绿道的安全性评价主要体现为安全设施和社会安全。

1.安全设施调查

在安全设施方面,研究范围内及周边皆无报警点和安全亭,只有一处与三江半岛广场接合处的保安室。通过与周边市民访谈得知,此处城市山水绿道的治安服务系统不够完善,缺乏报警系统设施。九成以上市民觉得这些报警点安全亭很重要,特别是晚上活动期间,安全更应得到保障(图3)。

此外,整个绿道仅在三江半岛啤酒广场的正前方设置一处救生圈设施,也无其他医疗设施急救点,或者提供其他的医疗急救的设施。在调研过程中,受访者普遍表示只知道能够通过拨打110、120来寻求救援。市民表示此处的医疗等急救服务种类单一且数量少,加之缺少维护,其救援实际作用不明显。

在防护栏设置上,整个绿道沿涪江呈带状分布,设置了多处亲水平台和沿线步道。但整体河岸周边的防护栏设置较少(仅两处),都设置在沿岸桥边。多数受访者认为此处的防护栏设施过少,缺乏安全性,不方便小孩游玩。

2.社会安全调查

社会安全调查主要分为隐蔽地、路灯和安保人员三方面的分析。其一隐蔽地调查中,由于山水绿道临近主城区、沿城市道路设计,路段视野开阔,仅少部分在夜晚较为隐蔽。在调研绿道全线行走体验后,发现这样隐蔽的地点共3处。大多女性受访者表示夜晚不想靠近此处,植物配置较杂乱、距离路灯的位置较远,能见度较低,没有安全感。在后续完善中应当合理配置隐蔽处的植物,营造良好的景观氛围,减少因植物杂乱引起的恐慌感;同时应增设路灯的数量和扩大服务范围。

在现有路灯设置中,绿道沿线路灯间距约为55米,高度约为8米;灯光以暖光灯为主,亮度较低,相邻路灯间有10~15米较昏黄的路灯,服务范围较小;有少量路灯已坏,但没有及时维修,整个路段共有损坏路灯4盏。市民表示整个绿道的灯光较为昏沉,有时路灯又损坏,能见度不如人意。应适量增加路灯的布置或加大路灯功率,提高路灯的照明度;并定期安排人员检修以保障路灯正常运行。

在安保人员配置中,现已设置安保人员站岗保障市民在周边游玩安全,但在整个绿道休憩游玩的过程中,见到安保人员的次数较多,但安保人员人数较少。后续应当加强绿道安全巡逻队的建设,加强绿道的巡逻力度,保障市民游玩的安全性。

(二)绿道使用舒适度分析

绿道使用舒适度调查主要分为道路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使用感受。为方便下文进一步调查,将研究范围分为3段,分别是:三江半岛广场、三江湖旅游区游客中心至富乐大桥段和富乐大桥至东方红大桥段(图4)。

1.道路设施使用感受

在三江半岛广场段:此段紧邻青年广场,视野开阔,道路的设计采用人行道与车行道合二为一的方式,并设有两处无障碍通道,绿道穿过三江半岛广场中央。绿道局部以绿化带分隔。部分人行道与涪江水面相依,视野较为开阔。

在富乐大桥至东方红大桥段:富乐大桥下城市广场为进入绿道方向的主要入口,延伸至东方红大桥,在道路的设计上,沿江较窄处自行车道与人行道混行;较宽处分离,宽度为1.5米。绿道位于铁牛广场下方,有共享单车停放点,但缺乏无障碍设施,影响居民出行。

在三江湖旅游区游客中心至富乐大桥段:从三江湖游客中心至富乐大桥沿线绿道长度较短,但开口较多。在道路的设计上,人行道与自行车道分离,绿道两侧均是裸土,无绿化隔离,且宽度为1.2米,人行道与沿江防护坡紧邻。无障碍设施在中间仅设一处,且宽度不够,有占道现象。

2.服务设施使用感受

总的来说,调研绿道服务设施较为完善,能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通过访谈得知,绿道使用者对沿线卫生、健康、趣味性有更高的需求。借用北京市城市相关规定,在商业、金融等人流量密度大的地区人行道,垃圾桶的设置应在30米~50米的范围内;在其他道路的人行道后100米处设置一个垃圾桶。

据调研得知,山水绿道上的垃圾桶基本间距为230 米一个。市民普遍认为距离较远。而对于健身器械和休息长椅,老年人认为需大量增设老年人活动设施,年轻人相对而言较少,老年使用者的绿道活动则略显单调。后续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时,应多考虑身体素质较差、行动不便者步行的方式和承受距离,设置更多的健身器械和休憩长椅,并增设无障碍通道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

(三)市民对游憩功能体验评价分析

1.活动人群调查

三江半岛段在早晨6~8时和晚上6~8时人数达到了峰值,且晚上人数多于早晨。人们也主要选择这两个时间段进行游憩活动,此段绿道中午(12~14时)通勤功能占大部分,总体人数较少。市民的日常活动时间集中于清晨和傍晚,老年人习惯在清晨进行活动,而青年则集中于傍晚进行游憩活动。市民的活动影响着绿道人流量的变动。

在进行人流量统计之后,发现绿道使用者定期的使用规律,各段人流量在早晨和傍晚均有人流峰值出现。在中午时间段,人流量为当天使用量的最低值。结合问卷和访谈后,将峰值出现的时间确定为早上8~10时和傍晚18~20时,而人流量的谷值则确定为中午12~14时。除此,人流量的分布也存在一定的空间特征,相比较为:三江半岛段>东方红大桥段>富乐大桥段。分析其原因为:富乐大桥段绿道狭窄,景观层次单一,三江半岛段和东方红大桥段两段衔接城市主要交通,故人流量大。

经过三段绿道的对比分析后,发现在东方红大桥段的绿道有异常波动,人流峰值在下午16~18时,不同于其余两段游憩峰值,在调查中发现,在东方红大桥段的绿道中,主要为上下一体的立体交通,人们在下班高峰时段部分选择从下方骑行车道经过,以避开交通拥堵。东方红大桥段绿道通廊中有不少精美壁画,作为绵阳文脉的重大宣传点,大部分亲子游选择在此阶段游憩,为孩童增长知识。

在市民活动类型调查中发现,市民更愿意在三江半岛进行游憩活动,活动种类较其他两段更为丰富,如钓鱼、广场舞、太极等,其主要原因是绿道与广场结合的地段视野开阔、环境优美,更大的空间极大地丰富了城市活动空间。

2.不同时间与人群活动关系分析

人群的活动在不同的时间、不同情景下有不同的规律。为此,将凉爽与炎热、工作日与休息日、晴天与雨天、春夏秋冬四种情况下绿道可能会发生活动规律进行分别研究(图5)。

在凉爽与炎热对比中,调查得知人群活动容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在最炎热的8月份,人群对绿道的使用率都存在降低的情况;经分析,青少年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最为强烈,青少年降低的斜率明显大于老年人群。结合郁闭度数据分析得知,三段排名为:三江半岛段>富乐大桥段>东方红大桥段。三江半岛段约达到0.3,富乐大桥段约达到0.2,而东方红大桥段最少只有0.1。在国际郁闭度评价中:0.2~0.69为中度郁闭,在山水绿道中,大部分人群不满意山水绿道的遮阳效果。

建议在绿道维护时应当做好遮阳工作,使绵阳市市民在天气炎热时也能享受到绿道的清凉。并在植物配置上在沿线适当增加树荫空间,为活动人群提供必要的乘凉地点。经调查,乔、灌、草三级结构遮阳效果最为显著,不同的乔木遮阳的效果也大不相同,此处建议增植部分树木(如香樟、栗树等)。除此,服务设施上也可以适当增加部分人工架构(如:廊架遮阳棚等),路面材料使用也可以采用一些隔热砖、隔热漆等比较隔热的材料,使得人群对地面热度的直接感受降低一些。

晴天与雨天对比得知,温暖舒适的晴天天气条件下,适宜人群的活动方式较多,人群的整体参与度都高,使得人群的行为活动程度都较高;同晴天相比,雨天对人群的行为活动影响较大,受降雨、温度的影响,人群的行为活动空间受到限制,使得人群的行为活动类型减少,此时间段人群的行为活动程度都大大降低。后续可适当增加挡风避雨的设施,为人群的雨天行为活动提供便利。

在工作日与休息日对比中发现,人群活动与年龄层次相关。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由于退休养老等原因,受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时间变量影响因素较小;在工作日时间段,儿童由于上学的时间限制和在校期间的健身锻炼活动,绿道使用率相对较低;而要上学的青少年和上班的青年在工作日没有足够的时间到綠道游憩,更倾向于在家或者在学校锻炼,受变量影响大。由于儿童的出行需要家长陪护,工作日对儿童影响也较大。建议后期管理者宜在绿道周边多举行活动,提升人群的参与度;而在工作日时间段,可以对绿道进行维护,从而营造出美好的环境氛围。

在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对比中,调查发现,中老年人在绿道上的活动强度受季节影响较为显著,由于体质原因,冬季寒冷的天气不适宜室外活动;春秋的气候较为温和、舒适,景观效果较好,绿道使用者较夏冬季节多,其中青少年由于放假的原因,夏季的活动强度明显提升。建议增加可以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应设施,如张拉膜、廊架等。

四、山水绿道改进策略研究

(一)完善绿道设施配套

结合居民意愿度调查,更新并增设绿道设施,以提供开放、舒适、易达的空间环境体验,增强使用者体验,促进市民交流,鼓励创意与创新。加强亲水平台的安全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一份保护,提供可靠的安全设施,增加使用者安全;每50米增设垃圾桶,并合理添置健身设施等其他城市家具;考虑到行动不便者步行的方式以及承受距离,建议设置更多的健身器械,每20米增设休憩长椅,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

(二)维护绿道使用安全

发挥绿道通行作用,协调人、车、路的时空关系,加强城市道路与绿道的连接,行人自行车道各行其道,安宁共享,促进城市绿色出行。同时,应增设无障碍设施每200米增设无障碍通道,加强上下交通衔接,提供可靠的绿道环境,为保障使用者人身安全;路灯设置可采用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照明方式,增高大型路灯高度并巧用景观微灯光,既能保障指引与照明功能,又能让绿道充满艺术性。

(三)塑造绿道旅游形象

结合三国文化绿道,共同塑造活力绿道旅游新形象。依托绿道传承三国文化,通过物质空间环境建设打造文旅廊,延续本地特色与人文氛围。整体沿线功能设计上复合打造,形成活跃的空间界面,细部绿道空间环境设计也应注重分段特色,塑造绵阳地区旅游特征,展现时代风貌。

(四)推进绿道智慧服務

整合绿道设施进行智能改造,提供智能安全维护协助环境智能服务。将绿道空间进行集约改造,整合更新绿道设施;并辅以开发智能骑行、智能慢行等游玩辅助功能,促进智慧生活,协调不同人群需求;在环境管理上增设环境检测保护,促进智能感应并降低能耗;此外,还需推进监控智能化,实现监控设施全覆盖、呼救设施定点化,提高安全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完善警方电子信息屋。

五、结语

城市绿道的内涵虽然广泛,且在不同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会有不同的交叉,但从人的使用角度看,城市绿道分担了交通拥堵的压力之余,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全新的休憩场所,对于山水绿道使用者而言,绿道的发展空间仍很大,希望能够结合休闲、娱乐和休憩等需求带来更多实用性和便捷性。

参考文献:

[1]高禹诗,周波,杨洁.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田园型绿道使用后评价——以成都锦江198LOHAS绿道为例[J].中国园林,2018,34(02):116-121.

[2]孙帅.都市型绿道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3]黎贝.基于使用者满意度的成都市三环路外绿道规划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13.

[4]何志明.城市滨河绿道使用状况评价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5]邱健.基于通勤出行行为的城市通勤绿道设计探索[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2.

*基金项目:城乡规划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编号:CC-JY1812)。

(作者单位:罗小娇,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辛月,苏州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绵阳市
绵阳市文学进校园活动走进游仙区小枧中学
囚鸟
绵阳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质增效
绵阳市召开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暨疑难问题研讨会
绵阳市:“机制+模式+云平台”着力推进工伤预防
绵阳市人社局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
绵阳市:攻坚克难顽强拼搏 人社事业取得新发展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绵阳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