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及改善对策的分析

2023-05-30黄珊 吴迪

中国教师 2023年1期
关键词:户外体育活动学龄前儿童

黄珊 吴迪

【摘 要】研究者对北京市2021年2918名4~6岁儿童视力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现状,并提出相应改善对策。在托幼机构中,儿童视力保健的重点是预防和保护,儿童所表现出的种种视力问题,要回归到儿童视觉发育的规律及视觉神经系统的生理机制来解决。以视觉感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开发追加视觉任务的体育游戏,促进儿童双眼视功能的正常发育,从而改善儿童视力现状。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视力筛查 视觉发育 视觉感知学习 户外体育活动

五官保健是托幼机构常规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中,视力保健工作的目的是通过眼保健宣传教育,保护儿童视力,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同时开展视力评估和相关眼病的筛查,从而早期发现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眼病,达到保护和促进儿童视功能正常发育的目的。按照《北京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常规》要求,北京市托幼机构每年春季学期都会对全园4岁以上儿童进行视力筛查,笔者对2021年儿童视力筛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针对儿童视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选取分布在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昌平区七所幼儿园,共计2918名4~6岁在园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1544名,女童1374名;4岁组儿童1360名,5岁组儿童887名,6岁组儿童671名。检查者为托幼机构持有保健医上岗证的专职保健医生,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距离5m,视力表照度为500Lux,视力表1.0行高度为受检者眼睛高度。检查时,一眼遮挡,按照先右后左顺序,单眼进行检查,自上而下辨认视标,直到不能辨认的一行为止,以能辨认出半数及半数以上视标的一行记录为被检者的视力。

儿童筛查单眼视力低常或双眼裸眼视力相差二行或二行以上时,2周至1月后进行复查,复查后视力仍符合上述条件时,托幼机构督促家长带儿童到设有儿童眼科的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确诊和治疗。儿童视力低常筛查结果以复查后结果为最终结果(视力低常标准:4岁视力≤0.6;5歲以上视力≤0.8)。视力低常儿童的眼病诊断结果以具有儿童眼科的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确诊的结果为准。通过SPSS18.0 软件对本研究获取的全部数据进行分析,根据t检验、卡方检验以及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

二、结果

1. 视力筛查结果

笔者对2918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检出视力正常儿童2672名,占比91.56%,视力低常儿童246名,占比8.43%。对不同年龄儿童的视力低常发生率进行比较,4岁组为6.54%,5岁组为12.40%,6岁组为7.00%。对三个年龄段的视力低常发生率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54,P<0.05)(见表1)。

2. 视力复查诊断结果

视力低常诊断类型包括近视、远视、散光、散光+远视、散光+近视、弱视。截止到统计时间,在246名视力低常儿童中,有25.2%的幼儿诊断为视力低常,建议观察和定期复查;有31.3%的幼儿诊断为屈光不正,建议观察或等待进一步的检查和确诊。儿童散光的发生率最高,单纯性散光占17.48%,复合性散光占2.81%,近视发生率8.94%;另有0.8%的幼儿被诊断为视疲劳。

3. 不同年龄视力筛查结果的分布图

笔者对2918名儿童左眼和右眼的平均视力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为0.38,大于0.05,左眼和右眼视力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按照半岁为一个年龄段,对儿童双眼视力平均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4岁与4.5岁、4.5岁与5岁、5.5岁与6岁之间的视力均值有显著差异(P<0.05),而5岁与5.5岁、6岁与6.5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对视力筛查结果按照年龄进行描述性统计,年龄段间隔以每月为间隔,观察儿童视力随年龄的变化以及视力正常儿童和视力异常儿童视力均值的雷达图分布变化,图1和图3分别是视力低常儿童左眼和右眼视力均值雷达分布图,图2是视力正常儿童双眼均值的雷达分布图。

三、讨论

1. 4~6岁儿童视力低常发生率的年龄差异分析

在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异常情况的调查研究中,1~6年级小学生近视率为29.00%,7~9年级初中生近视率为 72.21%,随着年级升高近视率升高[1];但是在本研究中5岁儿童的视力异常发病率最高,6岁反而下降。本研究对儿童双眼平均视力均值统计发现,5岁儿童双眼平均视力是0.96,6岁儿童的双眼平均视力是0.99,且二者有显著性差异,表明5岁组儿童视力值低于6岁组儿童视力;但在视力评估中,5岁和6岁儿童用同一个视力低常的诊断标准(≤0.8),也就是说,虽然5岁儿童的视力均值在整体上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0.8标准,但是与6岁儿童如果用同一个标准进行筛查,那么在5岁儿童中检出的视力低常率势必会大于6岁儿童视力低常检出率,这也就解释为什么5岁儿童的视力低常率会高于6岁儿童低常率,5岁儿童中有一部分筛查出的视力低常的儿童到了6岁,视力发展到0.8以后会转为正常儿童。

2. 4~6岁儿童视力诊断结果分析

通过对246名儿童视力复查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未有进一步明确诊断的屈光不正和视力低常占全体视力低常儿童50%以上,医生给出定期复查、注意用眼卫生以及观察等建议,考虑4~6岁儿童视觉系统还处于发育过程中,发育程度有一定的个体差异,给予视力低常儿童三个月左右的观察期和恢复期,期间进行定期复查较为合理。这也与前面讨论中一部分5岁儿童到6岁后,视力筛查结果转为正常,医生的诊断与儿童视力发展的规律及诊断标准划分有关。

在246名视力低常儿童具有明确诊断的结果中,儿童散光的发生率最高,单纯性散光占比17.48%,复合性散光2.81%,这与谢洁妍、严学勤[2]等人的调查结果一致。散光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其原因目前尚不清楚。许多研究表明在12个月大的儿童中散光的患病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下降[3]。国外学者对514名1~48个月足月生产的健康婴幼儿的屈光度进行分析发现,随年龄的增长,婴儿远视显著下降,近视和屈光参差罕见;婴儿中散光比例最高,约占25%,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降低趋势[4]。以上研究表明,在健康儿童视觉发育的过程中散光是由屈光不正到正视眼经历的一个阶段。在本研究中4~6岁儿童散光发生的高比例是否与3岁以下儿童发生散光的高比例存在关联,还需要进一步的纵向研究加以验证。

3. 不同年龄段儿童视力均值雷达图分布规律分析

从图1、图2、图3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视力正常儿童与视力低常儿童视力值的分布特点,正常儿童的视力值曲线均分布在雷达图外围,清晰连贯,视力值呈现一个螺旋的形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值的分布范围逐渐由0.6向1.2过渡。同时,通过雷达图上颜色的显示,可以清晰地看到4~4.5岁、4.7~4.11岁和5.5~5.8岁这三个年龄段,儿童的视力值分布逐渐分层,至少有5~7条色带,同时逐渐向外围过渡,这与儿童双眼视力均值单因素方差统计4岁与4.5岁、4.5岁与5岁以及5.5岁与6岁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结果相一致,说明以上几个阶段可能是儿童视力发展的快速增长期。

四、对策与建议

1. 充分认识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问题,重视学龄前儿童视力健康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到有关报刊发表的《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一文后,对我国学生近视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我国學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在托幼机构中,对于3~6岁学龄前儿童,3岁时儿童视力在 0.5~0.6,4岁时须达到0.6以上,6岁时视力可达到成人视力水平1.0或1.2,那么从0.5逐步提升至 1.0 成人视力水平这个关键期,托幼机构如何开展利于儿童视觉发育的活动,做好科学用眼的健康教育工作,让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对于学龄前儿童进入小学、初中以及高中阶段后的视力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2. 儿童的视力问题要回归儿童视觉神经生理机制以及双眼视功能的整体性来看

视力仅仅是视觉功能的一小部分,被称为视敏度(Visual Acuity),指眼睛分辨细小的或遥远的物体及细微部分的能力[5]。以儿童参加视力测查的过程来了解“看见”的过程:视力表上字母的大小、形状以及方向的信息必须通过视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特定的视觉发生区,通过神经系统的加工和辨认,向语言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系统发出指令,根据我们“看见”的结果,语言神经系统传达字母名称,运动神经系统支配手指指出所看字母的方向,此时儿童才算完成一次视力的测查行为。因此,视力测查过程中儿童所表现的“看见”,其生理机制是物体通过视觉系统发生作用,最终在大脑皮层形成的结果,任何传递不到位的信息,视觉都无法“看见”;任何运动和语言神经系统信息传递不到位,都将引起儿童不能正确表达和指出所看到的物体。学龄前儿童仍处于语言、动作、视觉等各个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还未达到成熟阶段。因此,儿童所表现出的种种视力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眼球屈光系统的物理性问题,我们还要回归到儿童视觉发育规律以及双眼视功能的整体性来看,不能单一聚焦在视敏度问题上。

3. 以感知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增加视觉任务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促进儿童视功能发育

大量的研究表明,儿童视力低常发生率的高低与儿童近距离工作以及缺少户外活动成正相关,户外运动时间长的学生比室内时间长的学生患有近视眼的风险更低;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室外的光线对于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的刺激作用,能有效抑制或者促进眼球的生长,对于预防近视有正向的促进作用[6]。基于大脑与神经可塑性原理,通过眼球运动、双眼协调性、手眼脑协调等多感官的刺激,同时激活各个视觉通道和相关区域的脑神经的活性,使视觉信息加工处理效率更高,从而达到促进儿童视觉功能发展、维持甚至是重建高级双眼视功能的目的。

基于以上感知觉学习理论,可以考虑在幼儿园开展追加视觉任务的体育游戏。第一,体育游戏的开展是在户外进行,可以有效避免室内操作和近距离操作这两个影响视力的因素。第二,在体育游戏的设计上增加视觉任务,将视觉感知学习的内容设计在游戏中,具体包括视觉辨别、视觉记忆、视觉空间关系、视觉空间定位、视觉形态稳定性、视觉闭合、视觉形象知觉等。依据以上的视觉功能设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游戏,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通过运动的形式,包括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去完成以上视觉任务。这样通过特定的视觉刺激和视觉学习,激活视觉信号通路,矫治和改善大脑神经系统的信号加工处理能力,同时还能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从而达到保护、促进幼儿视功能全面发展的目的[7]。

参考文献

[1] 刘荣梅,刘帅彬,郑全顺,等.医校联合下儿童青少年体态、视力筛查现状及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0):3810-3816.

[2] 谢洁妍,严学勤,曾洁,等.20327例6岁儿童视力筛查结果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0,34(8):60-62.

[3] ROBERTA M C,ROHIT V M.Risk factors for astigmatism in preschool children[J].Ophthalmology,2011,118(10):1974-1981.

[4] MAYER D L,HANSEN R M,MOORE B D,et al. Cycloplegic refractions in Healthy children aged 1 through 48 months[J].Arch Ophthalmol,2001,119(11):1625-1628.

[5] 坎特威茨,罗迪格.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M].郭秀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30.

[6] XIONG S,SANKARIDURG P,NADUVILATH T,et al. Time spent in outdoor activities in relation to myopia prevention and control: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J].Acta Ophthalmologica,2017,95(6):551-566.

[7] AFRICA E K,WAN DEVENTER K J. A motor-skills programme to enhance visual motor integration of selected pre-school learners[J].Early Child Developement & Care,2017,187(12):1960-1970.

(作者系:1.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园长、研究员;2.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教研员)

责任编辑:李莎

猜你喜欢

户外体育活动学龄前儿童
户外体育串游活动中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试论如何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现状研究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浅论幼儿计算和幼儿体育教学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巧借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研究
幼儿园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