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关键点,提升小古文学习能力

2023-05-30骆亚军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古文文言文要素

小古文篇幅短小,语言浅显,且富有情趣,是小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的重要桥梁。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小古文呈现出鲜明的思辨性,把小古文编入教材,内容由浅到深,由难到易,体现了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因此,教师需要紧扣三大学习关键点,提升学生小古文学习的整体效果。

一、明确目标,转化语文要素

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选文言文,不同的学段编选了不同类型、不同目标、不同难度的小古文,旨在帮助学生积累语感,体悟小古文的语言特点,学习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因此,教师要关注相应的学段目标,同时要从小古文所处单元的整体资源入手,落实语文要素。

以《伯牙鼓琴》这篇小古文的学习为例,面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教师不能将教学的层次仅仅定位于了解故事、感知大意的层面,而应引领学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感受小古文的语言表达特色,理解故事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掌握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深厚的情谊。在此基础之上,再聚焦这篇小古文所处的单元地位。编者在这个单元中所设置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小古文的艺术之美。因此,教师不能将这篇小古文仅仅看成是叙事性文本,而应抓住故事中伯牙弹奏七弦瑶琴的要素,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于中国传统乐器上,感受瑶琴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与语文要素中“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进行联结,同时关注文本中描写“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的语句,感受伯牙高超的弹奏技巧以及瑶琴所散发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借助瑶琴这一艺术元素进一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所包含的语文要素都是编者精心设计而成,而且每个单元中的课文在落实语文要素时,也承担了不同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对单元中小古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应积极优化教学方式,将其置于单元整体之中,把握小古文在单元中所承载的具体任务,从而精确定位小古文教学的整体目标。

二、聚焦文体,巧设教学板块

小古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其包含的文化内涵却十分丰富。由于小古文在遣词造句方面与当今时代的文字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要充分把握小古文的文体特点,选择相应的策略,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意思、体会感情、把握内涵。小古文中有的词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生涩,并且语言表达方式与当下的表达习惯有所出入,所以,教师要正确理解文本大意,划分朗读节奏,并综合运用教材的注释、实际的生活经验以及课本中的插图,为学生走进小古文提供认知支架,让学生能够感受小古文语言表达的精妙,体悟小古文独特的理解和丰富的韵味。

此外,在学生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运用多维策略,引领学生理解文本大意。教师要充分把握小古文中的古今异义、一字多义、语序颠倒、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中的“走”字,与现代汉语中“走”的意思有着较大的区别,教师可以将其视为古今异义的关键字,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明确这个字在小古文中所蕴含的独特含义。在《杨氏之子》一文中,“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这是杨氏之子借助孔雀的“孔”字来影射姓孔的客人,其中蕴藏的智慧只有理解了文本的意思才能真正明白。

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应充分发挥文本语言的载体效能,充分关注编者所设置的一系列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读通、读顺文本的基础上,理解小古文的大意,借助具体的语境展开合理想象,将小古文所展现的情节、画面、情景,悄然地植根于学生的意识之中。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透过文本、字意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紧扣具体的文眼,探寻故事中所蕴藏的人文内涵,从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

三、设置支架,引领思维发展

小古文的阅读和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表面的意思,更应该将其作为历练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探寻和挖掘小古文中所蕴藏的思维训练点,紧扣内在的思维元素,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高效发展。

入选语文教材的小古文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不仅故事生动有趣,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智慧。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巧妙设置问题,刺激学生思维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经验,对文本的内容展开必要的质疑和辨析,推动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

比如,在《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思维链条:小古文中两个孩子所持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你如何评价他们的观点?第一个问题指向文本内容的信息提炼和理解,而第二个问题则重在结合自身的认知,对孩子提出的观点进行评价。

教师提出鲜明而富有层次的追问,并鼓励学生运用自身生活经验进行价值判断,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认知。学生围绕着两个孩子辩论时提出的观点展开思维碰撞、交流,教师及时引导、评价,以此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古文语言生动而精炼,表达委婉而曲折,同时也设置了大量的留白,这给学生的语言积累、实践表达和思维扩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基于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关键性的留白,充分借助想象、还原、拓展、补充、文白对照等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理解小古文,锻炼思维能力搭建相应的支架。

《自相矛盾》是一篇根据寓言故事改写而成的小古文。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怎样才能有效探尋文言文故事中蕴藏的思维逻辑呢?教师可以紧扣课文中“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矛盾点,将学生的认知放置在整个故事的背景之下,着力引导学生借助文本中的注释和插图,紧扣人物在特定情境之中的神态、动作、心理,展开细致而深入的想象,并拓展人物的表情以及内心活动,进而用白话文讲述这个故事。

通过这样的引领和指导,学生不仅能够从更加丰满、更加立体的维度感受故事的细腻动人,还能够在阅读之后不断完善自身的逻辑和语言储备,真正激发内在的认知思考,洞察小古文文本中蕴藏的深刻含义。

在语文教材中编选小古文,旨在帮助学生获取阅读小古文的经验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更为深刻的文言文奠定基础。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设置不同的关键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讲解,从而穿过小古文的表层语言,直抵内核,助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骆亚军(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东平小学)

猜你喜欢

古文文言文要素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称象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