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生态工业培育发展的思考

2023-05-26项耀瑶

关键词:创新

项耀瑶

【摘  要】论文从丽缙高新区实际出发,论述了丽缙高新区生态工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丽缙高新区目前生态工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压力,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丽缙高新园区;生态工业;产业层次;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4-0152-03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工业企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日趋达到环境的最大承载力,为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提出了走工业生态化之路。生态工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和进化型工业。在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技术上,从区域范围内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原理对企业的原料、产品和废物进行统筹考虑,促使现代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1,2]。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丽缙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培育生态工业发展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其他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培育提供借鉴,更好地推动我国生态工业建设。

2 丽缙高新区概述

丽缙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丽缙高新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地处浙江中南部,毗邻金华、台州和温州,现有1条国道、2条高速、2条铁路和1条高铁,已融入杭州1小时、上海2小时交通圈。丽缙高新区是丽水市委、市政府于2012年5月,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对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台地工业、坡地城镇”的思路,全力打造的全市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先行区和示范区,是缙云生态工业的“主平台”、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高新技术产业的“主阵地”。

3 丽缙高新区生态工业发展现状

第一,发展空间有效拓展。丽缙高新区规划总面积42.7 km2,首期开发的苍山区块7 km2,可供工业用地4 800亩,截至2022年底,已累计供地4 461.72亩,实现出让金8.5亿余元;其中,出让工业用地面积3 068.72亩,住宅及其他用地108.76亩,各类划拨用地1 284.25亩。同时,根据2022年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空间拓展计划,以及建设高能级战略平台的要求,在“十四五”空間拓展的基础上,进行多轮城镇开发边界试划,最终将高新区拓展区块128.37公顷划入开发边界,为高新区拓展留足了发展空间,为缙云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逐步成为新的生态工业增长极,破解了当前经济发展空间与建设用地匮乏的问题,为缙云生态工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二,产业平台有效搭建。过去几年,丽缙高新区缙云机床小镇通过第六批命名验收,省级高新区、缙云苍山孵化器和缙云创客学院通过了认定,缙云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完成了申报,对提升丽水市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截至2022年底,高新区内共有企业552家,其中规上企业241家,高新技术企业110家(新认定45家,总计1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5家(新认定85家,总计240家)。2022年完成营业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24%;上交税收18.7亿元,同比增长35%;研发投入12.5亿元,同比增长29%。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50亿元,工业增加值87亿元,研发费用12.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2.7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81%。

第三,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按照“3+X”产业布局(高端装备、智能家居、医疗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扎实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了天喜厨电、普崎数码、畅尔智能、晨龙集团等一批高、精、尖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同时,坚持以高端装备、智能家居、健康医疗主导产业为重点,从横向、纵向产业链的角度,围绕现有产业链的缺失环节,分别实现产业链向上游及下游延伸,进行补充式招商,打造产业集群。以天喜厨电等智能家居产业龙头为依托,纵向延伸产业链,积极招引传感器、显示屏、电机、发热管等智能家居配套企业,打造智能家居产业生产基地。以本地传统产业装备制造为基础,横向延伸产业链,重点招引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激光切割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第四,创新功能不断完善。推进丽缙科技创业综合体、苍山孵化器、创客学院、标准厂房、科技支行等建设,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发展,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模式,形成“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断完善浙江省缙云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服务内容和工业展示平台,不断充实浙江省锯床及特色机械装备质量检验中心检验项目和能力。以省级苍山孵化器为基础,力争尽早完成国家级孵化器建设,以浙江科技学院校地合作、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为抓手,以浙江臻泰能源为依托加快园区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生态工业创新发展。天喜厨电的多功效空气炸制食品系列装置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都提名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五,数字化工作不断推进。按照省市县的部署要求,结合高新区的实际情况,完成“数智丽缙”整体框架的搭建,并逐步完善数智机关、数智政府、数智社会、数智法制、数智经济五大板块应用场景的规划、设计。其中“数智经济”板块梳理出46家规上企业和5家拟上规的企业先行数字化改造。截至2022年底,已经完成数字化改造23家,正在推进数字化改造28家。

4 目前生态工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压力

第一,产业结构仍待优化。高新区既要承接壶镇工业功能的转移,又要起到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的主力军作用,而目前壶镇的工业多数以劳动密集型的缝纫机、带锯床、工刃具、棉纺织、建材金属、炊具等传统产业为主,产业之间相关度较低,档次不高,传统产业若不加快调整优化,难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第二,主导产业培育难度较大。总量指标、科技支出、高新技术企业数、众创空间以及孵化器数量等数据指标方面完成还面临较大困难。部分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能力,对区域经济拉动能力不足。部分企业研发投入还不够,很多企业存在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担保抵押手段少、借款申请通过难等问题,因而影响了企业的产品创新、转型升级。高新技术服务业缺乏,其中技术型服务业和经济型服务业都和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极大关系,同时在省级高新区考核中的比重持续加大。

第三,创新资源相对薄弱。壶镇镇域范围人口规模不大,周边无大中城市及高等院校,人才储备相对不足,研发机构和研发团队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人才支撑有待加强。

5 发展生态工业的对策与建议

5.1 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产业选择上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及智能家居、医疗健康,适当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兼顾本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3+X”产业格局。

第一,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巩固提升现有装备制造业优势,重点发展带锯床、缝纫机、工模具产业,努力形成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集群。从横向看,延伸产业链。以带锯床生产为基础,拓展优质机床类产品研发制造。鼓励部分带锯床生产企业扩展生产范围,尝试其他机床生产,使高新区成为机床制造和创新基地。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学习国内外先进经营模式,侧重于产品研发、品牌创建、市场网络、质量检验等环节,提高产品密集度,将产品制造过程向其他中小企业转移,向产品价值链两端延伸。从纵向看,提高附加值。推进制造装备的升级与改造,提高技术含量,鼓励发展大型数控机床,树立区域品牌。另外,加大政策引导,加快企业对老旧产品的改造升级,实现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产品设计制造的信息化,从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第二,大力提质新材料产业。着重围绕提升新材料国际竞争力及产业技术水平为核心,突出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打造特色优势新材料产业链。重点推动磁性材料的市场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转变,发展壮大磁性材料产业规模,加大推进电子信息材料等。同时,加快发展通信器材与设备、光元器件、光纤、数据电缆、光缆等组成的光通信产品产业链。重点发展使用寿命长、成本低,能深度放电和快速充电,具有高比功率、高比能量的动力锂电池材料及相关电池技术,积极研发新型高密度存储电池材料。在高性能金属材料加工上,推动复杂构件成形技术开发、性能优化关键技术及特殊型材、优质特种钢铁材料的组织控制和纯净化。在新型能源材料上,大力发展光伏原辅材产业链,重点支持材料与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新一代大功率薄膜电池关键制造设备。同时,重点拓展非晶合金材料品种及新型铜合金材料,着力发展镁合金、钛、铝等高强轻质材料。

第三,着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围绕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关键低碳技术的应用、推广和研发,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强抢占低碳技术制高点,大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共同作用,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针对低碳技术发展的重点行业,以低碳技术及设备研发应用为重要手段,进一步提高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减碳。建筑能耗监测和评价、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技术研发、建筑行业重点开展新型墙体材料;高效节能办公及家用电器技术、LED产业技术和OLED技术研究、城市节能领域重点开展城市供热和制冷技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环保设备制造技术,大力加强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和环保领域城镇生活垃圾方面的处理技术。

5.2 多措并举推进落实,大力加快高新企业培育

以創建国家级高新园区为起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加快实现丽水市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第一,政府引导,加快转化。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快成果应用转化能力,推动中小企业向国家、省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领域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优质企业。

第二,上下联动,形成合力。通过税务、科技、财政、知识产权等多部门的积极配合,完善服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针对性地开展对培育企业的培训和帮扶,将企业知识产权培育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紧密结合。如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邀请省高企评审专家到高新区为企业开展面对面的答疑解惑,积极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训会、丽缙双创双服系列活动等,共计高新区企业技术和财务人员约200人参加活动。

第三,依托平台,形成体系。以高新区、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技术省级创新服务平台、上海交大-丽缙先进功能材料联合研究中心的科技支撑平台为依托,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实行全流程服务及指导,整合知识产权、财税、法律等中介机构的专业力量,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需求。

5.3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生产动力,建立以产学研深度融合、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第一,真抓实干,加快人才创新。解决好引进机制问题。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原则引进人才。切实做好制订政策、优化环境、做好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企业的用人主体作用,保证引进的人才服务有保障、发展有空间、事业有舞台。解决好人才引进方式问题。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搭建人才引进服务平台,与相关行业协会、相关教育机构建立密切联系,为企业引进海内外人才提供信息、建立渠道。解决好人才环境问题。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切实为高新区的建设积聚人才资源。

第二,脚踏实地,加快平台创新。创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方向,重点围绕基础、智能部件的细分领域和专用智能成套装备,大力推进产业化应用、智能装备产业成果孵化和产品中试,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引进自主研发、消化吸收等形式,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和协同创新,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动产业联盟建设。积极推动智能装备企业与高等院校、软件企业、科研院所、产业服务平台、服务商等组建产业联盟或开展伙伴合作,共同开展集成创新应用、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创新工艺流程和规范技术标准。推进创建和完善一批工程实验室、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研究院。坚持以省特色小镇2.0建设为抓手,持续高质量建设缙云机床小镇。紧紧抓住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机遇,继续保持生态优势,以“含绿量”带动“含金量”。不断优化工业生态,在医疗、教育、消费等配套服务上谋求新突破。重点实施科创研发、创业服务、创意设计等平台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进工业设计研究院、科技大市场、国家级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

第三,蹄疾步稳,加快产学研创新。推动共建一批企业研发机构。充分发挥高新区的智能装备产业优势和良好的创新环境优势,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中型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紧密结合,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联合实验室等企业研发机构。联合实施协同创新项目。鼓励高新区企业紧密结合产业发展要求,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并通过引进、转移、转化等各种方式和途径,共同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完善提升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建设,着力强化前期的需求对接和后期的跟踪服务、政策扶持,有效提升产学研合作活动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持续性。建设产学研信息服务平台。多方渠道争取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加强高新区产学研成果洽谈对接,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产学研主体搭建交流平台,集中展示产学研合作成果,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

第四,勇毅笃行,加快入园企业创新。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企业。一是扩大创新增量。发挥创新券的杠杆效应,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科研创新,切实加强知识产权意识,提升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拥有量。力争创新券使用量达到新高,万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达到新高。二是推动企业提升。深入实施“凤凰行动”,完善上市企业培育清单,加快推动相关龙头企业上市步伐。力争在完成主板科创板上市公司零的突破。根据国家制造行业分类目录,重点筛选一批具备核心技术、高成长性且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

【参考文献】

【1】赵小苗,赵小惠.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J].河北工业科技,2001,18(1):7-9.

【2】金涌,董麗华,赵风云.循环经济与科学技术[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4,25(4):1-6.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