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研究

2023-05-26胡淑红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教育

摘要: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跨度大,身心快速变化并趋于成熟,及时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个体认同这一心理过程是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所在。情感认同是这一过程的契合关键,而实践必然是认同的终点和手段。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存在着思想政治课育人不够细致、缺乏情感触动,网络培育和家校合作培育力度不大,实践平台搭建不足等问题,可以从深入研究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选择针对性培育方法、充分激发内在驱动力、不断完善实践平台、加强外部渠道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6-0052-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这一要求给我们提出了深入推进核心价值观认同转化的重要课题和研究方向。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跨度大,身心快速变化并趋于成熟,及时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精准施策,做到直击内心,激发情感认同,实现知行转变,有利于他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四个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在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2]个体认同这一心理过程是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所在。

(一)认同内涵与形成机制

弗洛伊德提出“认同”一词,认为认同是“个体或群体在情感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3]。即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个体学习需要情感接受后,才能内化为自身知识,才能在实践或者生活中执行新习得的知识图式。所以,需要从主体的角度去关注个体的内心感受和接受程度,才能明晰核心价值观从知到行的内化促成机制。皮亚杰进一步从心理学认知角度分析,将学习过程分为图示、同化、顺应、平衡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从外部影响、内部原有经验、接受方式、形成新图示等方面解释了学习内化形成机制,说明价值观培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会受到内外部诸多条件的影响。蓝锐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内化和践行过程中逐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成自己的价值观,并成为自身日常行为准则的过程”[4]。

本文认为,认同是主体通过社会交往、活动实践对核心价值观学习、接受并在意识中转化,是主体自身价值观新体系的内化建构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培育内容在认知认同、情感认同、意志认同、行为认同一系列主体心理活动的矛盾斗争中曲折、螺旋式提升,最终形成新的价值体系。它需要长期、反复的强化性实践进行巩固。首先,认知认同是培育的开始。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外部因素的理论输入是基础,使得个体不断深入了解,是认同过程下一步的开端。其次,情感认同是契合关键。只有满足了主体自身的喜好和需要,得到了主体的肯定,才能让主体悦纳;反之,则会让主体产生排斥和反感情绪。所以,情感的认同具有刺激促进或者阻碍延缓的力量。再次,意志认同在知、情、行三步认同分析中往往被忽略。从知到行的过程,意志是重要保障,知、情只是心理接纳。在真正实践时,会出现假认同而践行无力、行动退却的现象。如果要保持长期稳定的认知心理状态,调节、控制主体行为去践行核心价值观要求,就需要坚强的意志作保障。最后,行动认同是目标,同时也是手段。“实践活动直接规定着意识的本质和结构,并构成了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5]即人是社会的人,必然在社会实践环境中发展。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然以实践作为认同的终点,也必然以实践作为手段。

(二)认同这一复杂、开放的内在形成过程受到主客观多因素影响

马克思指出:“人们的意识……也是受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制约的。”[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认知认同是人脑的活动过程。作为社会的人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也受到自身认知特点和已有经验的影响。如果新知和原有经验标准契合度高,容易产生认知认同;如果契合度不高,甚至是相反的,就会产生质疑、矛盾和排斥。核心价值观的个体认知内化过程就这样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中不断加深,并最终在生活实践中嵌入个体原有的价值观体系中。“个人道德的发展既受制于个体的外部环境,又受制于个体的内部环境。”[7]255教育者及其活动、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都会从不同层面对个体认同产生不同的影响。

综上所述,影响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情感触动、实践活动和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因素,对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具有重要影响。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现状和主要问题

五年制高职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学制跨度和职业学校的独特性。低年级学生(16~18岁)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期,其核心价值观培育有着青少年的普遍性,而高年级学生(19~20岁)已经进入青年期。全面了解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和存在问题,便于分析研究成因,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为此,课题组对本地区4196名五年制高职校在校生的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识记认同整体较好,对个别内容的认知不够准确,反映出思想政治课的培育细致度和深入性不够

首先,思想政治课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是肯定的,但是培育不够细致深入。调查显示,92%以上的学生能够准确地识记核心价值观的全部内容,尤其是国家层面的内容,但是对建党日、建军节的知识了解明显不足,对国旗、国徽的含义认识比较明确的只有71.31%,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第一,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在多数学校中,思政教师是专兼职相结合,兼职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授课方法一般会比专任教师弱一些,难免会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授课效果。第二,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动情點,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在网络等多媒体的影响下,案例不接地气,活动针对性不强,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势必影响育人效果。第三,教学方法单一,或者不具有针对性,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欲望。五年制高职低年级学生学习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很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课堂难免陷入死气沉沉的尴尬境地。而高年级学生逐步进入青年期,已具有独立意识和主动探索能力,如果教师主控课堂,则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其次,部分学生对个别内容的认知不够准确,这方面受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比较明显,教育和社会的影响也不容推辞。调查显示,关于“公正”有21.76%的学生错选;关于“敬业”,有10.08%的学生错选;只有68.37%的学生对法治内涵和外延有比较准确的理解。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导致学生错选和理解不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生活中法治方面的内容接触较少、个体社会经验不足也是他们在某些方面无法达成认知认同的重要原因。社会上关于法治问题的负面案例传播和网络的不当宣传,导致社会阅历不深的学生对法治的认知存在偏差。同时也说明,法治教育的不足使得学生对我国法律体系和内容的不断完善、执法层面的公正效果等方面认知不全面、不深入,最终导致对法治认知认同的偏差。

(二)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再到行动实践转化的过程中,出现学生在生活中核心价值观践行力欠缺问题,主客观诸多影响因素不容忽视

调查显示,“没有触动内心感受”的学生占40.54%,认为“自制力不够”的学生占40.14%,说明培育方法和途径没有触动学生的内心,可见培育过程中对学生主体的“情感唤醒”非常关键。

一方面,如果教学没有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容易出现假认同和回避性心理,导致核心价值观践行力欠缺。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变化和认知特点的准确把握,从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容易脱离学生的原有价值判断标准和生活经验。必要的课前问卷调查、课后访谈,以及和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对话,都会让教师有力地捕捉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切实需要。只有理解他们的真实状态和矛盾心理,才能够选对案例,找准方法,精准施策。当然,家庭教育、网络信息、亲友朋辈交往等客观环境,也会影响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思考和选择,从这个层面上可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渠道培育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学生的年龄特点、阅历经验和意志等因素影响着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践行力。五年制高职学制的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年龄跨度大,学习方法、行为方式、情绪控制、关注层面、判断能力、践行力等都有着重大的变化。首先,五年制高职低年级学生在经验和判断力上存在很多不足,势必造成分析和判断停留在表面,对美与丑、善与恶的判断标准会受到不良舆论的影响。以学生对穿校服行为的认知为例,受年龄和审美因素的影响,学生反对的较多。其次,模拟生活的课堂活动和真实的生活实践相差太大,会导致学生在践行时有不自觉的回避行为,对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实践有明显影响。再次,从年龄跨度上分析,学生的践行力表现出从不稳定逐步趋向稳定的过程。比如,在家庭民主方面,高年级学生感到民主不足,低年级学生表现不明显。当然,学生个体的意志力对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多次践行并形成习惯也会产生影响。

(三)网络培育和家校合作培育途径有待针对性加强

调查显示,对培育途径的认同选择比例最高的是“思想政治课程”,达到92.04%,信任度达到78.60%。选择“网络传播途径”的人数虽然占72.37%,但是信任度只有45.11%。“从家长朋友处了解”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人数占58.37%,相对来说也不高。29.24%的人认为“社会公益志愿活动”的效果排第一位,说明学生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实效比较认可。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认同比较倾向于正规的教学渠道,对学校老师比较信任,说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体效果还是比较突出的。

網络媒体虽然已成为常用的学习渠道,但是学生的信任度不高,说明学生是有辨别力和选择力的,同时也说明培育途径缺乏创新,网络平台建设管理滞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年龄特点已经发生了改变,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开始表现出个人独立性和社会性特征。培育途径和管理方法也需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心理认知规律等方面给予重视和调整。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平台渗透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对学生的辨别力和选择力进行教育引导,同时加强网络管理和正面宣传。

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只有通过家校合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哪一方力量不足,都会影响最终实效。学生通常最信任的是父母,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实际生活中,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或者外出打工,势必忽略对子女的价值观教育,造成家庭培育的缺失。调查显示,从家长朋辈处获得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刚刚过半,可见家校共建活动和宣传不够,需要增强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力度,形成家校合力,健全全域培育环境,发挥联动育人的效力。

(四)实践平台搭建不足,学生行动认同无力,知行不一

调查显示,55%以上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够自觉践行“爱国、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其他各选项都在40%左右,说明核心价值观践行力存在明显不足。认为“没有实践机会,没有形成习惯”的学生占55.63%,反映出学生重视实践,但是实践机会和平台太少。另外,不到80%的学生感受到了“公正”。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课堂和社会的实践平台搭建不足。学生对课堂实践类作业的认可度较高,但是在影响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因素选择上,“没有实践机会,没有形成习惯”却排在第一,说明课堂实践和生活中锻炼平台的搭建不足,使得核心价值观行动认同的实践训练不够,从而导致核心价值观践行无力或者知行不一。

二是校园活动和班级管理方面的实践平台管理需要转变理念和方法。学生对学校的比赛活动积极性不高,对班级管理中公平公正方面的实践氛围评价较低,对班委等学生干部的责任心有一定的质疑。说明学校活动和班级管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方面需要更好地转变理念和方法,搭建更适合于学生实践的平台,从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三是网络媒体和朋辈影响需要正面引导和不断关注。影响学生核心价值观学习和实践的因素日益多元,行动认同往往会出现反复。面对复杂的网络文化、朋辈家人、生活实际等多元影响因素,如何给予正面引导、长期关注,需要搭建反复训练的实践平台。

三、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策略建议

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的问题,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性选择培育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同时重视搭建实践平台,在实践中磨练学生的意志,不断巩固培育实效。

(一)深入研究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

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在16岁到20岁,身心处于快速的发展变化中,学习方式从形象思维逐步转向抽象思维,这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也是对思想政治教师选择教法学法的考验。要注意处理两个阶段的问题:第一个是低年级阶段(16~18岁)。这一阶段学生的叛逆期即将过去,但是他们仍然较反感灌输和管束,同时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尚没有形成,对朋辈的依赖较大。他们的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力和洞察力尚不足。因此,这一阶段的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注意厘清价值观的主流标准,以正面引导、榜样案例解读、情感体验和模拟活动为主,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激发情感共鸣,增强情感认同,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培育效果。第二是高年级阶段(19~20岁)。这一阶段的学生做事不再经常冲动,抽象思维逐步形成,对师长、父母和朋辈的心理依赖逐步减弱,独立思考和行动的意识开始增强,但分析问题的方法欠缺,生活经验不足,判断力和行动力缺少实践检验,渴望用行动和实践来证明自己,又存在着一定的胆怯和无措。这一阶段的教学应循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路,以方法引导为主,注重价值澄清,强化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的教育和引导,并提供独立行动的实践平台和机会,验证和强化行动认同。

(二)选择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课培育方法

思想政治课是学生学习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也是学生信任度较高的学习途径。真正把培育落到实处,发挥引领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证师资力量配备,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理论修养。思政教师要明德修身,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丰厚课堂教学。第二,拓宽思路,创新教法学法,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传统的灌输教法和权威施压已经不再适用,只有把生活作为活水源头,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和载体,核心价值观培育才能达到水到渠成和润物无声的效果。第三,借助重大事件和节日扩大影响力,提升关注度和内化力。在国庆节、建军节等重要节日,开展参与度高、体验感强的活动,如“重走长征路”健身比赛等,营造整体培育氛围,增强内化力。

(三)充分激发学生价值认同的内心情感和驱动力

朱小蔓认为:“人的道德认知能力应与道德情感能力协调发展,既反对传统的强制性的情感认同,也要克服形式化的认知发展范式。”[7]57强制的输入只会产生虚假的情感认同,情感的“沟通、传递、感染、分享作用,它的强化、放大、动力作用,从内部监控、激励和长效性支持的作用等,使它不仅成为生命需要最重要的标识,而且只有当情感本身得到发展、提升,德性品质才有最基本的保证”[7]146。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交流最频繁、深入的时刻,教师本身的言行举止、价值判断、思维方法等都在教学展示和示范中隐性或显性地表达着。教师利用动情的表达、入情的分析感染学生,才能使课堂起到教书育人的深层教育价值。

所以,教育者要把握情感体验的内在生成机制,实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策略,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感受到愉悦,能将习得的价值观内容融入自身的价值观体系和标准。还需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形成稳定的条件反射链接,使得核心价值观培育目标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四)不断完善实践平台

核心价值观只有在生活中能满足个体自身的生存需要,实现利益契合,并不断地被验证、重复,才能被“逐渐烙记在人们的头脑中”,把人的需要、知识、意志、情感、才能和理想等主体力量现实化。因此,实践是核心价值观培育认同转化的最终目标,也是培育的关键手段。完善实践平台建设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提升课堂案例和模拟实践的针对性。課堂案例需要从生活实际中取材,讨论的问题要从生活热点、难点和学生存疑或感兴趣的问题中取材,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触摸生活。活动场景以模拟生活实际为主,能够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自觉地运用内在价值观标准,验证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效果。

二是要加强校园生活中的实习实训模拟。实践不能局限于课堂和家庭,更重要的是在班级和学校管理、第二课堂和兴趣团体等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并不断巩固,在真实场景中体验和内化认同。

三是要走向社会真实练兵,强化社会实践平台的培育。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是需要一定过程的。专业见习实习、社会志愿者活动、德育共建基地、寒暑假兼职锻炼等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触摸社会和生活,考验面对个体利益时个体价值观的稳定性。同时学校应建立一批集实践锻炼、教育体验、情感生成为一体的综合性校外实践基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实效。

(五)加强家校共育和网络培育平台管理等外部培育渠道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除了要重视思想政治课堂的主渠道,还应该关注社会整体氛围、家庭朋辈、网络影视媒体等外部渠道的影响和宣传力量。生活实践是检验教育效果的试金石,同时也启发我们思考,价值观的培育绝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而是要拓展思维、创新方法,让网络平台的培育润物无声,让家庭父母参与学生的成长,真正做到全员、全域、全时空立体培育。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2-10-06].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2017.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5.

[3]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著选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375.

[4]蓝锐彬.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构建的逻辑探析[J].经济师,2016(9):45-46.

[5]肖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7]朱小蔓.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道德与情感教育的哲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丁伟红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德育实践的研究”(2019SJB166)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2-08-04

作者简介:胡淑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教育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