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2023-05-22赵海潮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互联网+互联网

赵海潮

摘 要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以将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具有发散与聚合、高效记忆的优势,可将其与语文群文阅读相结合,拓展学生思维。本文以思维导图为切入点,阐述群文阅读运用,以拓展教学途径,提高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 互联网+ 群文阅读 选择文本 撰写主题 导图模式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特定的议题为中心,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对所选的文本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拓展联系,以此提高阅读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会整体阅读、深度阅读、探究阅读,实现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在“互联网+”背景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与文本结合的思维工具,为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基于已知议题选择群文文本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师生绘制核心议题与文本阅读的思维流程。

首先,教师对契合群文议题的阅读文本进行初步筛选,并绘制出初读思维导图。例如,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围绕“古人之愁”的议题,广泛查阅与之相关的文本,诸如《望江南》《春望》《武陵春》《小石潭记》《渔家傲·秋思》《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登幽州台歌》《夜雨寄北》等,将“古人之愁”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议题,将上述文本作为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绘制如图1所示的初读思维导图。

其次,以不同视角为切入点,对初步筛选的文本进行归类,绘制出相应的文本分类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扩展至二级、三级分支。例如,教师根据“愁”的主体对象、种类、寄托之物等作为文本分类的依据,拓展学生关于“愁”的认识,形成文本分类思维导图,直观化地呈现群文文本的异同。

最后,结合教学实际,选取合适的导图分支,选择并列式、递进式、差异性文本,构成群文。例如,以“思乡之愁”为例,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并列式的文本,选取表达思乡之愁的《回乡偶书》《夜雨寄北》《商山早行》《次北固山下》构成群文,深化学生“古人之愁”议题的认识。

二、基于选文进行文本议题拟定

群文文本是一组具有关联性的文本的集合,议题是多重文本的联系与共通之处,教师根据已有的群文文本,发挥思维导图直观展示文本联系的作用,开展议题设计。

首先,教师在初步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将文本题目作为思维导图核心,以关键词的形式,将阅读感受记录下来,以此形成单篇文本的“初读思维导图”。以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词四首》为例,教师结合文本内容,总结出《渔家傲·秋思》的关键词,如“思乡”“忧国”“宋代”“边塞”“浊酒”“萧瑟悲凉”“羌笛”“壮志难酬”等;《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关键词,如“边塞”“豪放”“壮志难酬”“爱国”“酒”“宋代”等;《破阵子·为陈同赋壮词以寄之》的关键词,如“英雄迟暮”“宋代”“壮志未酬”“报效祖国”等;《满江红·小住京华》的关键词,如“巾帼不让须眉”“报效祖国”“豪放”“近代”等,根据关键词形成群文文本初读思维导图。

其次,精读阅读文本,整合文本内容,使思维导图内容更具有逻辑性。教师在初读《词四首》文本之后进行精读,整合重复赘余的内容,细化思维导图分支结构。如在《渔家傲·秋思》中,其关键词“愁”“爱国”和“思乡”等都是词人所抒发的情感,因此把它们归纳为“情感”分支;“羌笛”“雁”“浊酒”等都是词体中的意象,可以把它们归为“意象”分支。对其他三首词进行梳理和总结,确定《词四首》群文阅读的思维主线为“年代”“词人”“意象”“语言风格”“情感”,以此形成群文文本整合思维导图。

最后,教师可以结合整合思维导图,寻找群文文本之间的共通之处,确定群文阅读议题。根据《词四首》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可以发现四首作品的语言风格都较为豪放,表达了作者以愁为基调的忧国和爱国之情。因此,教师根据文本之间的共通点,拟定群文阅读的议题为“豪放词的特色”“豪放词的爱国情怀”“词人的‘愁因”……

三、基于群文课型选择导图模式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旨在创新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认识与理解。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群文阅读文本的组合方式、思维结构,明确群文阅读课型,如“举一反三式群文课型”“求同存异式群文课型”等,以此选择相应的思维导图模式。

“举一反三式群文课型”,即围绕具有相似性的阅读文本,以此掌握文本之间同质内容的课型。根据此类群文阅读课型的特点,应选择“举一反三式思维导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文本之间的联系,形成具体、可迁移的思维结构。以《爱莲说》《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群文阅读为例,三篇文本的共通之处是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導学生明确为什么“托物”可以“言志”,以此为议题,结合文本内容,绘制单篇文章的思维导图,通过抽象化群文的同质内容,形成“举一反三式思维导图”,为归纳托物言志类文本“物”与“志”的关系提供思维模板。

“求同存异式群文课型”,即围绕既具有相同基础,又有一定差异的阅读文本进行研究,根据文本内容或者形式之间的相似性,探讨不同语篇差异性的课型。根据课型特点,应选择“求同存异式思维导图”,分别概括文本之间的同与异。以《敬业与乐业》《论教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群文为例,以“如何论证观点”为议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敬业与乐业》采用递进式论证,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角度,论证“敬业与乐业是人生的不二法门”;《论教养》以“良好的教养”为引论,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揭示教养的本质,论证“有教养的人必须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采用并列论证的方式,对伪命题“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进行论证,得出“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的结论。通过合作交流,将中心论点作为思维导图的主题,将分论点作为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将证明分论点的论据作为三级分支,形成议论文求同存异式思维导图模板,展示文章论证思路的同与异,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发现群文阅读的规律,从而理解和迁移课堂内容。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变革。思维导图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将其与群文阅读结合起来,以思维导图和群文阅读教学的契合点作为切入点,发挥思维导图发散思维、整合思维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可视化群文阅读过程,为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通联:江苏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互联网+互联网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