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伤的女孩

2023-05-19徐莉芳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3年5期
关键词:沙具涵涵沙盘

徐莉芳

当孩子觉得自己不好、不值得被爱时,内心会很没有安全感,继而生出许多负面情绪,甚至出现自伤的行为。

一生气就自伤

12岁的涵涵第一次到咨询室时,很主动地跟我打招呼,满脸笑容,看上去很开朗。可是,涵涵妈妈却一脸焦急:“老师,这孩子不知怎么回事,一生气就自己抓自己。”她语速很快,一边说一边伸手撸起涵涵的袖子给我看。涵涵皱起眉头,迅速把袖子放下,但我还是看到她胳膊和肩膀附近新旧交叉的抓痕。

初步诊断后,我确定涵涵这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非自杀性自伤是指患者没有自杀意图,却有意且重复伤害自己的身体。涵涵自伤快两年了,妈妈却是最近才开始重视。“这两年她比小时候懂事多了,主动学习,很少像以前那样,写作业都能哼唧半天。所以,我认为她抓自己只是发脾气,从来没想过是心理问题。”

我边听边观察涵涵。她一直坐在旁边认真地听着,听到“心理问题”几个字时,突然咬着嘴唇低下了头,似乎不愿意谈这个话题。自伤是孩子内心非常痛苦而发出的求救信号,但是,妈妈以为女儿只是在发脾气。很明显,她不太了解女儿的内心世界。所以,我判断,妈妈所说的情况很可能跟涵涵的真实情况不太一样。于是,我决定把涵涵带到沙盘室跟她单独聊聊。

涵涵主动跟我聊起星座。我没有急着让她做沙盘,而是认真地听她说。她先是跟我讲不同星座的性格,还跟我聊好朋友的星座,接着说到星座运势。我被她的一句话触动了。她说:“命运都是被安排好的,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却说出这样消极的话,有些不合常理。

“你说的‘这样是哪样?”我抓住话头想知道多一点儿。但是,她的神情黯淡了下来,也不回答我。过了好一会儿,她还是不说话。我只好试着从伤痕切入,指了指她的胳膊问:“伤自己的时候,痛吗?”

她沉默了几秒,捏了捏胳膊,说:“出点儿血,心里就不那么痛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出点儿血心里就不那么痛了?”

“有一次实在难过得抓狂,又不知道怎么办,只能狠狠地抓自己,抓出血之后,感觉心里似乎更舒服些。从那以后就开始了。”

一个人只有心理痛苦超过身体痛苦数倍且无法释放时,才会选择用身体痛苦来缓解。这样的痛苦,涵涵已经承受近两年了。好在她的自伤程度与频率并不严重。于是我采用行为疗法对涵涵的自伤行为进行干预,指导她用撕纸巾、捏泡泡球等宣泄方式替换自伤的行为,同时给她做沙盘游戏咨询,让她在沙盘游戏里释放情绪,疗愈内在。同时我引导涵涵父母正确认识并重视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指导他们多接纳和包容涵涵的情绪。

但是,要想更好地帮助涵涵,还是要弄明白她自伤的真正原因。为什么这两年的时间里,家人以为她变懂事了,而她却需要通过自伤才能缓解痛苦?为此,我建议涵涵的父母一起参与接下来的咨询。为了孩子,他们也都愿意配合。

都是我不够好

在咨询中,我了解到:涵涵是独生女,在重点小学上学,成绩中等。为了提升成绩,妈妈给涵涵报了很多培训班。平时,她工作以外的时间也都用来陪孩子学习。可她脾气容易焦躁,一着急就动武,吼骂更是家常便饭。

爸爸很少陪孩子,却总是责怪妈妈做得不好。“教孩子怎么能动不动就打骂呢?这个孩子迟早要被她养废。”爸爸抱怨道。爸爸不管孩子,却把教孩子的责任都推给妈妈,妈妈当然不服气,因此,两人经常吵架。

“看到爸爸妈妈吵架,你是什么心情?”单独跟涵涵聊的时候,我问她。

“反正都是我不好唄。我都已经习惯了。”

“那你会做些什么?”

“我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发呆,有时躲到床底下。有好几次都在床底下睡着了。”她边说边呵呵地笑。只是这笑让人忍不住心疼。

父母吵架,孩子会觉得都是自己的错,继而认为自己没用、不值得被爱。涵涵也不例外。焦躁的妈妈、缺席的爸爸、争吵不休的家庭氛围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层层压力下,涵涵的负面情绪越积越多。这些情绪一直得不到好的疏导,长期郁结于心,最后发展成通过伤害身体来缓解内心痛苦。

自伤虽然没有自杀意图,但发展下去很危险。当用手抓胳膊不能调节情绪时,她很可能会采取更激烈的自伤方式,比如用刀片划手臂、用头撞墙等。久而久之,她会对自伤逐渐脱敏,产生自杀冲动。

我继续用行为疗法干预涵涵的自伤行为。慢慢地,她学会了正确表达与宣泄情绪,自伤行为也在减少;与此同时,指导涵涵父母在家时帮助她强化正确表达与宣泄情绪的行为,比如,每当她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或是用捏泡泡球的方式宣泄情绪时,就及时地给予她奖励。

我还指导涵涵妈妈自我疏解情绪,引导涵涵爸爸看到妻子的辛苦与付出,多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建议他们降低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放松的成长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咨询,涵涵的自伤行为得到了有效干预,可是,她对人生的态度还是很悲观,经常消极地说这辈子就这样了。每次我想深入这个话题时,她要么不说话,要么转移话题。我知道这背后肯定有故事,于是试着从她父母那里获得更多信息。

想变好却做不到

从妈妈那里,我了解到,涵涵四年级时,曾和爸爸单独在乡下生活了一段时间。那年暑假,爸爸生病在乡下老家休假。涵涵陪着爸爸一起住在乡下,妈妈则在城里上班。这是涵涵第一次与爸爸长时间单独相处。从乡下回来后,涵涵忽然变得懂事了,主动学习和写作业,脾气也越来越好。

我问涵涵爸爸当时做了些什么。“双管齐下。一方面,我让她跟着爷爷下地干活儿,体验劳作的辛苦,并告诉她不好好读书,以后就在乡下过苦日子;另一方面,我陪她读了很多怎样考上好大学的书,帮她树立榜样。”爸爸很自豪地分享。

我判断这可能不是涵涵变懂事的关键所在,因为涵涵现在的成绩一直在下降。如果涵涵真的更愿意学习,她的成绩怎么会不升反降?

我试着去了解涵涵的想法,可她每次都避而不谈。后来有好几次我都注意到,涵涵在摆沙盘时都选了婴儿沙具,有时把婴儿沙具埋进沙子里,有时把婴儿沙具压在石头下,有时把婴儿沙具扔进栅栏角落里。在沙盘游戏咨询里,反复出现的类似场景,往往有象征意义。

在一次沙盘游戏中,我看到她又把婴儿沙具埋在沙子做的坟墓里,于是问她为什么喜欢把婴儿沙具埋起来。

她说:“我不希望他出来,就算出来了也早点儿死去。”

“他是谁?”

“我弟弟。”

涵涵是独生女,哪来的弟弟?原来,那个暑假她不听话时,爸爸经常威胁她说:“你若再不努力学习,不听话,我就和妈妈生一个弟弟,不要你了,你爱怎样怎样。”

至此,涵涵忽然变得懂事的真相终于找到:她害怕爸爸真的不要自己,于是变得听话懂事、主动学习。可是,内心的不安让她无法真正认真学习。因此,她虽然愿意配合补课、做作业,成绩却不升反降。在这个过程里,她不断地自我否定,越来越没自信,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爸爸爱。

同时,每次看着爸爸责怪妈妈,她就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妈妈。她不想让妈妈再为自己操心,所以努力控制情绪,一边装着爱学习,一边表现得活泼开朗。难受得没有办法,她就只能抓自己,身体痛了,心里就舒服了。

接下来,咨询重点开始放在帮助涵涵确信被爱与确认自我价值上。我通过家庭沙盘游戏让爸爸有机会向涵涵表达自己的爱,让涵涵体会到爸爸永远不会抛弃她;同时,我建议涵涵父母多陪孩子做她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画画、跳舞、运动,鼓励和陪伴她探索自我;让孩子多参与家庭事务,及时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断地帮助她提升自我价值感。

目前,涵涵的咨询已经结束。她爱上了马拉松,经常在比赛中得奖,再也没有出现过自伤行为。涵涵父母的夫妻关系得到改善,家里定期开家庭会议,有什么事情全家商量着解决,一家人幸福感满满。

猜你喜欢

沙具涵涵沙盘
软梯攀爬记
高校沙盘游戏辅导室的建设
团体沙盘游戏在中职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的实践与思考
沙盘游戏
ERP电子模拟沙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4~8岁儿童对不同种类沙具的选择偏好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小小管理员
团体沙盘游戏在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沙面特征及作用
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