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氧化碳激光疗法治疗面部痣诱发多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

2023-05-18桑伟伟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9期
关键词:色素痣黑痣黑色素瘤

桑伟伟 梁 钢 石 丹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79岁,因“左侧面颊部黑色斑丘疹1年余”于2020年10月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述40余年前左侧面颊部出现直径约2 mm大小“黑痣”,未突出皮肤表面,未增大,未曾破溃出血,无疼痛及瘙痒不适。患者由于年龄较大且无平时生活照,证件照肉眼未见明显黑色斑疹。入院前一年在当地某医院行二氧化碳激光点痣,两个月后黑痣再次出现,期间未予任何治疗,后左侧面颊部“黑痣”逐渐增大并突出皮肤表面。近1年来,原有皮损增大成直径约为10 mm大小黑色斑丘疹,周边出现大小不一、形态相似的皮损。患者发病以来体重无明显变化,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

皮肤科检查:左侧面颊部可见散在大小不一黑色斑丘疹,最大直径约10 mm,最小约为针尖大小,表面凹凸不平,部分融合,表皮未破溃,无明显渗出滋痂,触之质稍硬,无触痛(图1)。实验室及相应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活体组织检查:黑色素瘤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一,肿瘤细胞呈编织或漩涡状、巢状、束状、腺泡状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性明显,胞浆内见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强表达S-100、HMB-45及Melan-A,不 表 达CK(pan)、EMA及LCA,Ki-67增殖指数存在异质性,热点区域约80%阳性。病理诊断:多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因患者经济条件较好,故转上级肿瘤医院行外科根治手术及相应综合治疗,随访1年尚存活。

图1 左面颊部散在黑色斑丘疹

2 讨论

恶性黑色素瘤的致病因素较多,可能与日光暴晒、遗传、激素水平及各种色素痣受不良刺激(激光治疗、冷冻、药物腐蚀等)引起[1]。二氧化碳激光对组织的热损伤是非选择性的,使黑痣细胞及周围组织温度升高,导致蛋白质、类脂膜的变性,细胞凝固坏死,而皮肤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会使DNA发生突变,导致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2]。故做好对患者的宣教,避免刺激色素痣。

临床上常依据“ABCDEF”法则监测及判断各种色素痣有无恶变,即:A非对称性,皮损不对称;B边缘不规则,边缘不规整或有锯齿;C颜色转变,原有皮损色素加深或由单一颜色转变为不均匀“杂色”;D直径,皮损直径增大;E隆起,皮损突然出现隆起;F奇特,出现丑小鸭征表现[3]。恶性黑色素瘤除与色素痣鉴别外,还需以下疾病相鉴别:蓝痣多由梭形细胞组成,少数合并上皮样细胞和/或树突状细胞,细胞无异形性及有丝分裂现象;肉眼呈蓝灰色是由于廷德耳效应[4],黑素细胞局限于真皮层,可见光的长波透入真皮深部被黑素吸收,而短波(蓝光、紫光)穿透力弱,被皮肤散射返回皮肤表面所致,从临床皮损色泽及皮肤病理易与恶性黑色素瘤鉴别。脂溢性角化病又名老年疣,常见于中老年人,典型临床表现为淡褐色至深褐色扁平丘疹或斑片,为良性病变,较少出现恶变,皮肤病理表现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较易与恶性黑色素瘤鉴别。良性幼年黑素瘤又称Spitz痣,是一种良性来源的黑素细胞肿瘤,常见于儿童的颊部与耳部,表现为单个结实的结节,结节呈粉红色、紫红色或红褐色;组织病理上有时不典型Spitz痣与恶性黑色素瘤较难鉴别,前者的外观表现为楔形生长,结构大致对称,边界清楚,以上皮样痣及梭形细胞为主,交界处成巢,垂直分布于表皮,富含色素,与周边形成裂隙,异形性较少见,有成熟现象,可与恶性黑色素瘤相鉴别[5]。

在对比不同方法对色素痣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后,建议色素痣的治疗应首选手术切除,并对切除的相应组织行病理学检查[6]。但患者鉴于对手术瘢痕会影响美观及性价比的考虑,仍会选择激光点痣,对于一些体积小、形态良好、色素较浅的色素痣,患者可至正规医院行激光点痣祛除,但不能超过两次;无论激光是否完全祛除黑色细胞痣,均应终身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及转归情况,降低恶性黑色素瘤发生率[7]。恶性黑色素瘤预后较差,与病变部位、厚度、性别、组织学类型及有无溃疡有关,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化疗、免疫治疗的综合疗法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方法。总之,为降低恶性黑色素瘤发生率及病死率,应做到少刺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猜你喜欢

色素痣黑痣黑色素瘤
关注色素痣的变化
可爱的黑痣
痣癌变引起的症状
小小黑痣 暗藏危机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颅内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
左拇指巨大黑色素瘤1例
脉络膜黑色素瘤伴视网膜脱离1例
42例皮肤色素痣样病变临床及病理分析
痣有恶变倾向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