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冈地区草鱼“低温综合征”的防治指导与探讨

2023-05-16张仁胜衡运强齐文博

当代水产 2023年3期
关键词:霉病摄食水温

■ 张仁胜 衡运强 齐文博

(1 黄冈市农业技术促进中心; 2 美博集团)

2023年3月9日上午,黄冈市农业技术促进中心鱼病检测室主任张仁胜,会同团风县农业农村部门及水库负责人一行到团风县牛车河水库就花鲢死亡情况作现场调查、诊治并指导防治工作。

最近江西、湖南、湖北等地鱼瘟暴发都比较严重,草鱼、鲫、鲤和黄颡鱼等吃食性养殖鱼类高发。这是自2017年以来,早春低温时期华中地区的一些水产养殖区域频繁出现越冬后养殖鱼类的暴发性死亡,常被称为“低温综合征”,一旦发生,往往会给养殖业者造成较大的损失。由于“低温综合征”的暴发处于低温季节,各种产品的使用效果均受到影响,饵料投喂也尚未正常,给水产养殖业者控制这种病害造成了前所未遇的困难。

了解疾病发生原因是制定有效控制疾病措施的重要途径。因此,自“低温综合征”在各个水产养殖区域开始暴发以来,受到了不少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控工作者们的关注。

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已经先后从“低温综合征”的病鱼体内找到了多种致病性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症状多表现在眼睛周围溃烂,体表有掉鳞、出血,鱼头发红,嘴腹部出血,包括这个尾鳍和其他鱼鳍发红后失血发白,如果池塘只死一种鱼的就得注意了。

每年惊蛰过后水温升高,养殖户加紧投喂都会加速养殖鱼类死亡,如果此时进行拉网操作,转塘、投苗甚至加水等都能诱使其暴发性死亡,并且呈现出南北发病少,长江流域发病严重的区域性流行。

通过对养殖鱼类“低温综合征”的病因分析,我们认为,“低温综合征”的诱发原因主要是鱼类越冬消耗体能没有完全恢复,免疫力低下导致。

鱼类属于变温动物,在进入水温较低的冬季后,养殖鱼类的摄食量会大幅度地减少,甚至停止摄食。因此,在漫长的越冬期间,养殖鱼类主要依靠在越冬前摄取的饲料转化储存在体内的能量物质维持其正常地生存。进入越冬前的养殖鱼类体内是否储备足够的能量物质,这对于进入越冬期养殖鱼类健康状态至关重要。

南方因越冬时间短,冬季气温高,鱼类养殖投喂基本未停止过,因此发病率低;而北方又因低温期长,人们不会在低温时转塘、投苗,也就不会动网操作,鱼损伤小。长江流域因特殊的地理气候,人们习惯在越冬间歇期转塘、投苗,因此这些年鱼种投放成活率都不是很高,再加上“保苗期”长,饲料利用率也较低,养殖效益不是很好。

2022年,黄冈市农业技术促进中心组织技术骨干力量,专门针对本市范围内的草鱼养殖进行了“做好越冬强化培育,推迟冬季苗种投放”的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在养殖鱼类进入越冬前,应该尽量提高越冬池塘的水位。尤其是用于黄颡鱼和斑点叉尾鮰的越冬池塘,水深最好不要低于1.8m。

在越冬以后的初春时节,如惊蛰过后,当养殖水体温度逐渐上升的时候,不应该降低养殖池塘的水位,以避免池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水温快速上升和早春时节气候的剧烈变化导致的温差过大引起的应激死亡。

(2)引起养殖鱼类的“低温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进入越冬期前停食过早或摄食劣质饲料导致养殖鱼类在越冬期间体内储蓄的能量不能满足消耗的需求。对于准备进入越冬的养殖鱼类,在进入越冬期之前的一段时间内,一定要选择投喂优质的水产饲料,让养殖鱼类在其体内能储备的能量物质足以弥补越冬期的营养和能量消耗。

对养殖鱼类在越冬期间完全停止投喂饲料的传统做法没有科学依据。“即使在厚冰覆盖的湖泊和池塘中,人们也可以钓上摄食鱼类来已经证明即使在寒冷的越冬期间,水底层的养殖鱼类还是会有食欲的,也是可以摄食的”。因此,越冬期间以及越冬后的初春,要做到坚持对越冬鱼类投喂少量饲料。尤其是在天气晴朗或者水温较高的冬天,应该在越冬池塘内投喂适量的优质饲料补充越冬鱼类的能量消耗。

补充营养的有利防控措施对患有“低温综合征”的养殖鱼类逐渐恢复健康,很有必要。因此,在养殖鱼类完成越冬后的初春,虽然水温还比较低,也要尽量做到尽早开始投喂。

最初投喂饲料时,要根据养殖鱼类的摄食情况做到少量多次。需要注意的是,投喂饲料后要及时地检查越冬鱼类对投喂饲料的摄食状况,并且根据天气情况及时的调节投喂饲料的数量,并且适时调节投喂饲料的数量。并注意在其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免疫调节剂(如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和维生素C等),最好是直接投喂添加有免疫调节剂的配合饲料以弥补鱼体内营养不足和不平衡的状态,通过调节养殖鱼类自身的免疫机能,达到增强养殖鱼类免疫抵抗力的目的,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外泼。

(3)及时将已经死亡的鱼类从养殖池塘中捞起,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已经死亡鱼体中释放出更多的病原体,造成对养殖池塘中尚未发病养殖鱼类的感染,尤其是水霉病。

(4)对于养殖鱼类发生的“低温综合征”防控,要特别注意避免滥用药物。因为不少患有“低温综合征”的病鱼均显示出“水霉病”是其主要症状之一。很多用户未从造成病害的根源上采取针对性措施,而是停留在鱼的病症表面上的治疗措施上,把精力集中于寻找“特效药”或使用“偏方治病”的观念上。当水产养殖业者采用药物企图治疗“低温综合征”显示水霉病的病鱼时,就陷入到了药物治疗水霉病的误区,结果无一例外的是用药越多导致养殖鱼类死亡数量也就越多。

还有的养殖户超大剂量用药、听信偏方用药、非常规多组合用药等治疗措施屡见不鲜。殊不知,这种治标不治本的防控思路,非但没有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常因用药不当致鱼体免疫系统受损,给用户造成更大的损失。

“低温综合征”的有效防治措施一般采用质量较好的水产用消毒剂(如二氧化氯、复合碘等)对养殖水环境进行消毒处理,消灭养殖水体中存在的有害病原体。

(5)推迟苗种投放时间。改以往10℃左右投放鱼种为水温上升到养殖鱼类可以开口吃料时转塘、过苗,尽量缩短“保苗期”,并在转塘、过苗4~7d之内使用复合碘等做好鱼体损伤修复工作。

猜你喜欢

霉病摄食水温
为什么对患水霉病的水产动物用药越多死亡量越大?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轻则摄食减慢,重则大量死鱼!加州鲈养殖亚硝酸盐超标,预防处理如何做好?
基于PLC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笼养灰胸竹鸡入冬前日摄食量规律的研究
基于DS18B20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临海市2015年柑橘疫霉病大发生调查及综合防治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毛霉病和镰孢霉病
大联大:最先感知“水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