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视野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2023-05-10韩丽

教育界·A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分层设计视野双减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也在不断变化。“双减”政策要求小学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不减和课堂教学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下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指教师根据小学生综合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小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为每个层次的小学生设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在减轻小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发展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主要基于“双减”背景分析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策略,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减”视野;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

作者简介:韩丽(1990—),女,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语文学习难度较高,需要小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会出现个体差异,而传统教学较模式化,缺少针对性,小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导致小学生学习效果较差。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分层教学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给予足够重视。对于优等生,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内在潜能;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从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着手,设计适合其理解的知识内容,使各个层次的小学生的能力都能有所提升,提高课堂整体教学质量。

一、关注学生差异

随着学习难度的不断增加,小学生分层的情况也愈发明显,所以教师需要避免作业“一刀切”和“模板化”,为不同层次的小学生设计分层作业,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层次的小学生都能够保质保量完成语文作业,促进小学生思维的不断提升[1]。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将小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甲、乙、丙,只有合理划分出不同层次,才能够更好地给不同层次的小学生布置具体作业。甲层小学生应用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强,知识基础扎实,同时学习态度良好,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可让该层次的小学生自主编写短文,对文章的描写方法和情感表达进行分析,提升该层次的小学生的鉴赏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设计“童年玩伴”主题探究学习活动,提出问题进行引导:“你最好的朋友是谁?他有什么特征和性格?请写一段关于童年玩伴的话。”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小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这样能够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感知度,使小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语文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极大程度上转变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完成语文作业。乙层小学生应用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比较强,知识基础比较扎实,但综合能力欠缺,教师可让该层次的小学生赏析文章的精妙之处,并仿写文章,同时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丙层小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无法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可设计简单的作业形式和内容,如背诵、默写、认识生字词等,让该层次的小学生熟练掌握与运用《少年闰土》中的生词。随着教学的不断进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分层。比如丙层某小学生在某一阶段表現良好,进步较大,教师便可以将该小学生调至乙层,同时给予其相应的表扬与鼓励。这样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热情,使小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我,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

以往的语文作业通常是模板化作业,容易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下”的情况,容易导致小学生出现思维惰性,或者产生心理负担,使小学生对作业产生厌恶感或抵触情绪。所以教师需要合理划分小学生的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布置相应作业,减轻小学生的作业负担。

二、聚焦主题意义

教师聚焦主题意义,细化知识点内容,提炼出重点,以此为基础布置实践作业,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为了更好地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教师在布置分层作业时,可从不同层次的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布置不同的实践作业。就甲层小学生而言,教师需布置更具探究性、开放性的实践作业,在拓宽其学习视野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其语文思维和创新能力[2]。就乙层小学生而言,教师可基于其能力,布置层次较高的实践作业,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就丙层小学生而言,教师应从简单任务入手,帮助其树立信心,提高兴趣,为其完成更高层次的实践作业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展示与父爱有关的视频与图片,让小学生在直观情境中感知父爱的伟大,并更好地理解亲子温暖与关怀,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父亲。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后布置实践作业,让丙层小学生回家了解自己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性格特征等,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丙层小学生的作业内容五花八门,比如“我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他的工作非常辛苦,所以回家的次数非常少”“我的父亲在家里上班,因此他有很多时间陪我玩,有时会陪我一起看动画片,有时也会辅导我的功课,而且还时常督促我努力学习”等。这种实践型作业能够让该层次的小学生更好地感知父亲这个角色,同时该作业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使该层次的小学生主动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减轻其心理负担、作业负担。针对乙层小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书面作业,让该层次的小学生根据自己对父亲的了解写一段一两百字的文字。针对甲层小学生,教师不仅要让该层次的小学生写一段几百字的文字,还要让他们阅读与父爱相关的文章,并在课堂上分享读后感,从而锻炼其表达能力。

在对小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后,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现状对各层次的小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帮助小学生明确其任务。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分析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其个体差异和主体地位,聚焦主题意义,这样才能提升小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让小学生更高效地完成作业。

三、融入小组合作

小学生有着较为繁重的学业,需要应对众多学科的学习,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较为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逐步减退。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各小组中包括各层次的学生,从而实现“以优带差”。这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各层次的小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成长。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夏天里的成长》时,笔者先让小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即“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再带领小学生从该中心句中提炼出关键词,即“夏天”“万物”“迅速生长”。然后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播放与夏天相关的事物或场景的视频,并布置实践作业,让小学生在课后对校园内一年四季的风景进行观察,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进行创作。在这一过程中,笔者根据小学生的差异合理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至少包含一名甲层、一名乙层、一名丙层的学生,由甲层学生领头,在组内与组员交流课前所查阅到的相关资料,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让丙层学生以汇报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物。比如有的小组介绍道:“我突然看到在道路两边那一行行、直挺挺的树,我不认识这些树,只觉得它们像是荒漠中的白杨,这些笔直的树立着,直插云天,让我想起‘争高直指这个词语。这些树木的躯干又高又瘦,仿佛被风一吹就会倒下似的。这些不知名的树有的是幼苗,有的与高压线的高度相等。在烈日的烘烤下,小小的幼苗依旧挺得笔直。”让小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分层作业,能够实现以优带差,减轻丙层小学生的作业压力,让甲层小学生在带领乙层、丙层小学生完成作业时,能够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评价作业,评价标准包括选择的材料是否具有代表性,选取的事例是否有详有略,文章是否围绕中心思想来写,语言是否生动具体等。小组组长分配各项任务,并详细记录组员的讨论结果,最后组长综合组内成员的意见,以此为基础,教师再进行综合性评价,这样能够提升分层作业的完成效果。

在分层作业设计中实施小组合作模式,促使小组成员各尽所能,积极主动地展示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不仅有利于增强小学生之间的凝聚力,还能推动小组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使所有层次的小学生都能够获得成长,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

四、注重多元评价

在小学阶段,各个学科的作业往往存在“一多、二假、三杂、四无效”的问题,尤其语文学科的作业,小学生不仅要完成课本上的习题作业,而且需要完成抄生字、抄课文和各类辅导资料作业,这导致小学生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与精力来完成作业。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过多,部分小学生会选择性地完成部分作业,对于简单的作业内容则简单对付,对于比较难的作业则直接抄袭同学的作业,导致作业完成效果较差。教师应当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来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监控,根据小学生反馈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调整作业内容,达到“增效减负”的效果[3]。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课后仿写文章内容,比如描写四季花、荷花等。为了激发小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教师可以将作业评价分为三个等级,最高评价等级为甲级,即书写认真,没有知识性错误,有特色或创新;中等评价等级为乙级,即书写比较认真,错误较少;最低评价等级为丙级,即书写不够认真,错误较多。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来进行相应的等级评价,调动小学生的好胜心,并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这样有助于改变小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态度,使小学生能够主动完成作业。有的小学生为了获得更高评价,会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来观察花的叶脉、根茎、花瓣、花蕊、颜色、形状等,通过视频、图片清晰掌握花的情况后,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描写。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来随时查看小学生的作业,及时纠正小学生的错误,并设置多种作业评价奖项,如达标最快者、挑战最多者、目标最高者等,将作业转变为竞赛项目。这样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如果小学生在首次完成作业后感觉不满意,便可以继续进行挑战。针对作业表现优异的小学生,教师需要给予表扬,同时需要鼓励作业完成度较差的小学生。教师还需要在小学生完成作业后,根据小学生所反馈的情况,针对性地调整作业内容,确保每个层次的小学生都能够强化、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

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部分小学生因无法及时完成作业而产生惧怕、厌恶学习的心理。为了改善学生这一心理问题,切实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设置多元化评价方式,根据反馈结果合理控制作业数量,通过弹性提交作业的方式来减轻小学生的作业负担。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避免形式单一、固定的语文作业显得尤为重要,而分层设计作业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师务必重视分层语文作业,关注学生的差异,依托主题布置实践作业,以小组合作模式为基礎,以多元化评价为导向,通过分层设计作业让小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真正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朱国忠.高标对接新课标,平衡设计新升级:统编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新样态[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08):74-78.

[2]李铮.“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高年段家庭作业设计新探:以部编版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20):121-124.

[3]余秀萍,魏琼,肖英.以“劳动”为圆心的主题作业设计及实践:“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改革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22(15):83-84.

猜你喜欢

分层设计视野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居· 视野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教学分层设计与反思
初中英语作业分层设计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的探索
视野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