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让语文与生活对接感受语文的魅力

2023-05-09杨泽慧

考试周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小学语文

作者简介:杨泽慧(1985~),女,藏族,甘肃卓尼人,甘肃省卓尼县藏族小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摘 要:语文是一门贴近生活的科目,对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再将学习经验反馈于生活是一条很有意义的成长路径。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从生活中积累学习素材,并注重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探析如何让语文与生活对接感受语文的魅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语文;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2-0029-05

语文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和锻炼。而对当代教师的工作而言,语文学习生活化的教学是一大重点,更是一大难点。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走进学习的同时走入生活。

一、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一)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处在发育的階段,所以教师要选择更具综合性的教学手段,借助一些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展开教学,如此不仅满足了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还可以很好地消解其面对新鲜事物时的陌生与恐惧,确保每名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的教改力度在不断加大,当今的小学教育基本摆脱了传统教学手段,与生活紧密联系。同时新课程标准还强调,我国的教育工作要以现实生活为风向标,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准则,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让每一位学生的特长都在课堂中得到发挥,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跟上理论知识的教学步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践行生活化的教学要求,以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素质的发展。

(三)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即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的接受和消化能力,最终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感。同时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处于发展阶段,还不能理解学习语文对自己有何意义。此时,如果教师一味地将知识强加给学生,只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对接生活与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育质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始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但是教学工作者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新型教学模式都能使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教师虽然采用了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并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仍然得不到重视和满足。比如教师虽然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层次划分,但在进行教学任务布置时仍然是统一要求,并没有关注到低层次学生的诉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仍得不到提高。但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上述问题。因为生活化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感受与反馈,关注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的实践能力。

二、 生活点亮小学语文教学

(一)关注生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教育应当时刻以“以人为本”为核心,语文内容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一种情感表达。语文的教学应该以课本为基础,同时也应当做到“关注生活,走出书本”。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中心思想的提炼固然重要,但联系生活实际、充实学习内容才是让语文学习更上一层楼的方法。

例如,语文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次周记作业,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所思所感,许多作文题目都是墨守成规的,有些学生如果没有生活经验,很难以自己为出发点真正记录自己想要记录的事物。而开放式的写作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所写的内容,并且内容的多少也可以自己把控,这样可以在轻松快乐中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知识与我们的生活以及其他学科都息息相关,有着紧密的联系。把语文的学习固定在薄薄的课本之中实在太过可惜。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更为广阔的世界,拓宽视野、挖掘生活素材,让语文之花的芳香在真实生活中逐渐萦绕周围。

(二)观察生活,捕捉学习素材

学习的素材往往来源于生活,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无疑应当从教会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开始。教师应当立足这一点,注重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素材能力的培养。

以小学写作课程为例,语文教师要做的第一点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逐渐学会收集写作素材、积累写作素材。由于多数小学生平时没有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所以这种习惯的培养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可以教学生从由近到远、由上到下,或者按时间顺序的观察展开,或者按自己习惯的方式观察也是可取的办法。在观察中不仅要用眼看,还可以用手触碰、用嘴巴品尝、用鼻子去闻等,每一个感官的使用都是一个新的角度的切入,都会有更为新鲜和丰富的收获。除此之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不能只“看个大概”,而要做到细致入微;不要只将观察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探其内涵;不要让观察的结果趋于单一的方向,而是要让内容通过写作的方式变得更加细腻、丰富且富有感染力。语文教师要做的第二点是鼓励学生学会体悟生活,我们生活的花花世界充满不一样的色彩,若只是匆匆走过不仅过于可惜,还会让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流于表面,小学生想象力丰富,若是能养成体悟生活的好习惯,对今后的学习大有裨益。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课《身边哪些有特点的人》的学习中,需让学生抓住某个人的特点,运用能够表示特点的词语来介绍一个自己身边的人。这节习作课的开展就需要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留意观察周围的人,然而,简略粗糙的观察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细节的挖掘往往是需要时间与耐心的,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地发现、分析、纠错,这些环节缺一不可。作为小学生应当从小培养捕捉生活细节的敏锐度,这样才能够把握人与物的特点,从而更好地完成写作。

又如,教师在讲解《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时候,需要让学生对“秋天”有一个充分的理解认知,对“怀念”有一种确切的感悟,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所体验到的“秋天”带给自己的感受,是温柔的、落寞的、惆怅的还是凛冽的,慢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取信息,然后询问学生,在他们看来,秋天是否给他们带来了怀念,是一种怎样的怀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将这份生活带进课本内容当中去,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同时使其领悟到语文的魅力所在。

(三)培养学生将生活经验提炼为学习题材的能力

将生活中收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换为学习内容的能力也是需要磨炼的。对小学生而言,从生活出发,留心观察到用心记录再到将素材转换成学习内容是具有连续性且难度较大的学习过程。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简单的记录与思考很难为学习所用,要取其精华,有时甚至需要从中提取和总结出更为抽象的内容和道理才能更好地辅助小学生的学习。因此,在生活化与小学语文对接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更为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总结、提取概括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课《推荐一个好地方》时,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写作推荐一处自己认为的好地方,要写出推荐这个地方的理由和该“好地方”的特别之处。学生对环境和景色的描写往往很容易停留在用简单普通的词汇描述清楚即可的阶段。然而,习作的魅力在于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生动描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能够用优美的语言写景,在作品中表现自己对“好地方”的喜爱之情。再比如,在开展四年级下册《我的“自画像”》的习作课程时,学生对自己的描写往往很容易停留在浅薄的层次,如肤浅的外貌描述和性格描述。教师应当立足话题,引导学生对其产生更有深度的思考。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概括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及对自己的期待等。这些更为深入的内容就要求学生立足实际,将生活中的素材总结概括,从而运用到习作当中去,让自己的作文更加充实并有意义。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教育创新的背景,创新自己的思维,与学生共同成长,在完成语文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我们常常说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以小学生现在的学习水平,可能对一些活动的意义和内涵还不能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但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一步,它不仅需要语文教师详细生动地讲授,更需要同学们立足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学习的素材,从学习中探索生活的奥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小注重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在语文教学模式中运用角色体验再现生活

众所周知,知识源自生活,如果没有现实生活所提供的灵感和认知,那么所学的知识表达就无法用可靠的理论依据来支撑。因此,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应当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进行对接,使语文课堂成为生活舞台,让学生积极扮演指定的生活角色,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常识充分融合,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语文的独特魅力所在,了解自身所学的知识是源自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这将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去,同时也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语文课堂体验。

1. 让学生试着成为“小老师”

当谈及梦想时,人们总会不经意间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查找筛选,小孩子也不例外,他们的梦想很简单,他們最想成为的往往是他们最敬畏崇拜的——教师,他们向往教师的权利,觉得可以站在讲台上教导很多学生十分有趣。因此,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当中,要抓住学生心理,适当地将自己与学生的角色进行调换,让学生体验当老师的感觉,这样在他们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感到十分的新奇有趣,思维能力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也就更加能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所在。譬如教师有意地写错字、读错音以及适当地表现出对知识点的困扰等,来请学生对此进行批改指教,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点的积极性。

2. 让学生作为“小画家”进行作品设计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逻辑往往是比较天马行空的,他们通常喜欢从绘画作品当中表现自我情感,表达自己在生活中所体验到的理解认知。如若在语文教学当中融入绘画作品,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能够散发学生的思维逻辑,为其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创造条件。例如,教师在教学《忆江南·江南好》这首古诗时,让学生在诵读诗词、大致了解该诗所讲解的内容情节的同时,基于自身在生活当中的灵感认知来散发自己的想象,根据该首古诗所提供的有关景物的字词进行绘画,使其充分展示自己所理解到的古诗意境。学生基于绘画的过程,通过丰富的想象观赏了诗人所描述的美景,并且在感悟语文魅力的同时获得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来让自身的思维认知能力在语文与生活的对接中得到充分发挥。

3. 充分结合生活认知进行课堂表演

对小学生来说,若想要吃透一篇文章的精妙之处单靠教师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在基于教师的讲解下以表演的方式对其进行展示,用最直观的理解形式来加深认识,让学生参考生活当中所观察到的各种人物形象来参与课堂表演,这种方式既能在语文教学课堂上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又能使得学生将生活舞台与语文课堂充分融合,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讲解《皇帝的新装》该篇课文时,该课文中有许多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及心理神态等多处描写,因此可以选择多位学生进行课堂表演,剩余学生充当评委,这一系列的课堂表演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该课文内容要素,再结合教师的授课,使学生完全理解课文内涵,从而对此部分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创新模式,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因此,教师传授知识时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对学生最终接收到知识的效果影响很大,由此可见教师的引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缺乏自主思考能力、缺乏创新能力等状况。因此,教师应该尝试着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往往会采用分析文章,然后逐段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中心思想和词句含义,这样的方法过于单一,也很难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探究意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多参与课外活动,用丰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并用笔将其记录下来。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是现在的教育和学生所缺失的,而这一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在当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

(六)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的过程当中,一个能很好地将生活与学习对接的方式就是在课堂中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当学生置身于这样真实且鲜活的情境中时,便可以让其更加愉快地表达自我、交流情感。因此,教师应当立足教学实际,不断深挖如何更好地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畅游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收获乐趣。

例如,教师可以在特定时间在班内开展语文文化学习活动,在活动时将班内桌椅摆放成围坐的形状,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生活场景内开展汇报活动,而后开启思考与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小组形式的语文活动,这也是基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立的学习形式,分工合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从被动化的学习走向主动式学习。还能让一个人的知识多个人共享,达到在学习上互帮互助的作用,也许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同学自己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但小组学习中,同学间进行指导,让学习没有距离感,还能拉近同学关系,每个人都能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也增强班级凝聚力。无论是阅读分享课、报告会,还是小组辩论活动,对学生来说,相比于严肃的课堂,这样生动有趣的生活化语文活动充满情趣,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和谐的课堂必然焕发出新鲜的活力。

(七)在教学中加强“说、演、练”、再现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

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根据课文开展心得交流会、辩论会,让学生说一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升华对课文的理解;或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再者,教师可以以各种生活化的训练让学生加强情感体验与实践体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

例如,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后,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学到的“围绕一个意思把话说明白”的方法,让他们做“推销员”,将自己家乡最出色的水果介绍给“客户”,看谁说得好。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他们运用自己学到的方法将草莓、夏橙、桃子、西瓜等水果描绘得可爱极了。在此过程中,语文课堂的生活化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又使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激发了他们自主创新的潜能。

(八)家校联动,深化语文学习生活化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家庭也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实现家校联动,从而深化语文学习的生活化。让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同时起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语文小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在家庭中的联系不仅仅停留在普通的生活相处上,而是进一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得到提高,家长也不会发愁于不能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产生矛盾。

例如,教师可以适时适当布置一些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的家庭作业,帮助学生更加主动地走进阅读学习当中去。它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了解学生的特点,并基于此实现合作教学的价值。家校共育融合在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加科学、理性的认识和了解。在传统的教育中,常常會出现家长对学生学习“关心不到点子上”的问题,这样一来可以得到解决,提升家长参与学生学习的效率,不仅如此,这样的方式还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从而让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工作中。除此之外,家长与教师之间可以通过家校共育增进了解。让家长、学生、老师三方之间的关系都变得更为紧密,从而建构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与亲子关系。

三、 小学语文学习生活化的反思与总结

(一)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要想让语文学习活动生活化发挥实效,关键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在各个教学环节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课堂内外给学生创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所需,关注学生反馈,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从课内到课外,与学生“打好配合”,从而帮助生活化教学进一步发挥其作用。

(二)关注不同学生的课堂体验感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虽然展现着其优点,但在日常的开展过程中很有可能造成不同学生体验不一致的问题,这样会让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为保证所有同学主体参与的连贯性,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每位学生在生活化语文学习中的参与度,及时调整不当的地方,提升学生的能力,注重归纳总结以及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表达自我,获得收获知识的满足感,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由课上延续到课下。

(三)平衡好“生活”与“学习”

在生活化与语文教学的对接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教师应当注重将“生活”与“学习”的比例平衡好,避免出现生活化教学过于生硬或者“玩”大于学的状况出现。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调整完善生活化教学策略,让生活化教学展现其特有的光芒。

四、 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语文生活化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思维锻炼的重要性。其实除此之外,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也是我们应当注意到的,它对学生今后在语文科目的其他板块甚至其他科目的学习中都有着深刻意义。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当结合时代背景,从学生需求出发的同时也从自身出发,充实课堂、革新方法,为学生上好人生热爱语文的第一课。

参考文献:

[1]朱舟,张姣君.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2(8):52-54.

[2]沈小全.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写作中的有效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2(8):115-117.

[3]王晓倩.渗透生活理念,拓展写作空间:谈将生活化理念渗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8):36-38.

[4]刘平.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C]∥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三亚论坛论文集(一),2022:52-53.

[5]曾岞山.生活元素走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分析[C]∥中小幼教师新时期第二届“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论文集(一),2022:11-13.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生活化小学语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