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策略

2023-05-08陆荣桂

考试周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陆荣桂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需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作用。在当下的教育需求下,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提出的教学环节应具有实用性、开放性、创新性、综合性。教师需要从多种角度、多个维度来充实教学内容,全面提升核心素养,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育要求来构建新的教学框架。文章将针对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3-0145-05

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对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这一学科也是中考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重视对教学流程的研究,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为整体的研究过程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教师还需要从实际的教育情况、学生的学习需求等方面入手来进行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研究,全面分析这门学科的价值所在。从学科内容、学科核心素养等这几个不同的方面入手来进行教学环节的优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和方法,使课堂中的内容能够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实现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避免传统教育体系中重知识、轻技能的狭义思想。

一、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概论

作为教师,需要明确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第一,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感,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自发地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并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较强的文化自信;第二,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内容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想,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拥有标准规范的行为准则,在各个领域都能够以一种科学的思想态度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第三,需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需要根据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能够尝试运用法治思考角度来解决和思考问题;第四,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增强自信心,对生活学习充满希望,敢于面对现实,不怕困难,相信自己,富有同情心等;第五,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要求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对一些公共事务也需要积极有序地进行參与。只有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的必要性

(一)核心素养导向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新课标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障其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将道德方面、心理方面、法律方面、国情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渗透,并且需要从学生的家庭环境、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这几方面出发,来对学生的思想发展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丰富的知识技能。教师在进行考试命题的研究过程中,需要从这几方面入手,充分地发挥出考试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导向。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来进行教学环节研究,能够改变过去对学生固化的学习要求,避免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这样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要求,保障整体的教育过程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相符合。

(二)核心素养导向是改善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一般都会参照中考的考试内容,从考点出发来进行学生的思想培养。因此,对教育理念、教学环节进行研究十分关键,教师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落实核心素养中的要求,不断促进教学改革,以此为整体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推动力量,促进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落实。如今,教育改革过程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进展。在各学校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部分教师只遵循中考考纲来进行授课,通过勾勾画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背诵。这种方法并没有体现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总体目标,没有用道德的方式来教导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门学科的教学规律,无法形成理想的教学效果。而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这一理念的导向下来进行教学环节研究,能够进一步改进整体的教学过程,将学科核心素养全面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以此便能够为整体的教学提供正确的引导,不再像过去只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而是通过多种思考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教学改革,全面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所具有的育人功能。

(三)核心素养导向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我国教育领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来进行教学改革。在新时代下,对学生也发出了新的挑战,教师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为学生传授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升,充分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作用。而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便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点,让学生能够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不再只是考验学生记忆知识的程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做人、做事等方面的原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优化双主体思维

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在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的展开,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于是,教师需要优化双主体思维,让学生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主动地探究。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思考过程,使学生能够实现情感上的升华,挖掘学习主题,让学生能够进行学科知识的内化,优化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反馈。只有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学情,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的优化。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参与。于是,便需要挖掘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来进行各项活动的设计和展开,为学生提供鲜活、生动的学习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化的事物进行渗透,让学生能够尝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道德与法治问题的主动思考,使其能够以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掌握学习的正确思路。另外,生活化事物的添加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全面实现双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结合线下的生活环境来进行问题的分析,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生活化理念的渗透,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将自己的精力全部融入其中。

例如,在講解“预防犯罪”这节课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先进行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和总结。之后,再将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向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化,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保安砍人案件”,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李某某的行为进行分析,并通过相互交流与分享的过程来进行信息的总结。通过案例的引导,学生能够对法治知识的学习产生正确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促进学生法治观念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灵活运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展开课堂的过程中,以此作为基础来进行各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中的内容十分丰富、广泛,能够为学生学习任务的设定提供知识基础,并且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社会需求,其中的内容包括道德、法律、政治等多方面的信息。因此,在开展课堂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教材中所提出的学习主题为中心来进行知识的拓展,全面挖掘出教材中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要方向来进行各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另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教师需要全面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和功能,引用教材各个章节之间所具有的密切联系,对整体的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设计,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讲解法律相关知识时,便需要根据教材中所提出的具体内容来对知识进行分类,比如,大致可以分为:我与法律、权利与义务、法律与秩序。教师需要认识到教材中所提到的法律知识在不同年级教材不同章节之间的具体作用,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来进行授课。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学习特点,强化各类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此外,教师还需要认识到教材中的知识点所呈现的方式符合学生的精神成长。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华文化相关的内容时,需要从这一学科的教材内容入手来进行课程活动的展开,还需要将其中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内容展开联系。比如,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通过回忆过去所学习的语文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所涉及知识的广泛性,这样能够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最后,教师还需要充分挖掘学校教育环境所潜在的教材资源,可以通过校本教材的设立来进行课程展开,这种方式更具针对性。同时,也能够挖掘出乡土资源中所潜在的育人价值,以立德树人为重要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挖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当地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来进行校本教材资源的设立,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参观烈士陵园、纪念馆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根据当地的特色来进行校本资源的开发,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能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所涉及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进而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深化其核心素养。

(三)合理利用网络媒介

在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认识到网络媒介对教育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条件,让课程展开更具科学性,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带来推进作用。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介来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范围,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逐渐掌握丰富的技能来进行学习和探究。这种方式也十分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能够通过接触直观、生动的信息,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动力来进行学习和探究。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为学生营造出合适的情景,帮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对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和运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地优化网络,明确其应用方式。首先,教师需要对网络上所存在的信息进行筛选,网络上的信息丰富、广泛,具有及时性、便利性等优势,能够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许多乐趣,但这一学习手段也会很容易导致学生接触一些负面信息。于是,在展开课堂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网络的优势,避免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让学生能够以理性的态度来面对网络上的信息。并且,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质疑意识,让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网络。其次,教师需要认识到这门课程与学生所身处的社会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在运用网络正式学习和探究时,教师可以将一些时事热点向学生进行提出,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性的特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新知识的理解。通过实施国情相关内容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例如,在讲解“网上交友新时空”这节课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网络热词和表情包。之后,向学生提问:这些表情包和词汇的内涵是什么?以互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这之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网上交友这一主题,以甜甜的档案为入手点,向学生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甜甜的档案,向学生提问:甜甜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档案?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与思考的过程总结出网上交往的特点。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后,教师便需要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再向学生展示玩手机的图片,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是否经常这样?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低头族的看法,进而引出网上交往的利与弊。学生能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通过辩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收集自己所持观点的依据,之后以多媒体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分别是什么。使学生能够在参与辩论的过程中,尝试从其他学生的思考角度来进行问题的审视。之后,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所辩论的内容来为学生自己行为网上交往的利弊总结。最后,为学生播放《青春“网”事》这一视频内容,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深化学习主题,让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视频中所呈现的内容,总结出甜甜有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并让学生能够以理性的方式来进行辨别,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明辨是非,健全学生的人格。

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知识的获取,以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下任务,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学习和探究。比如,教师可以将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主题为学生进行布置,让学生逐渐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在课下也能够运用这种学习渠道来进行信息的获取,这样便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条件,使其强化自身学习过程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并且,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引导学生来进行分工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明确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引导班级中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在其中。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建微信群或者QQ群,让学生能够以这种便捷的方式进行信息共享,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意见发表,通过讨论而实现具有互动性的学习氛围,优化学生学习环境。

(四)定期为学生组织实践活动

在展开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挖掘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特点。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将一些实践性的内容进行添加,为学生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够逐渐认识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并且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拥有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和情感态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中所提出的各项学习主题,以此为入手点来进行实践主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以一种正确的方式来面对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其能够在真实的实践与操作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来进行任务的完成,优化学生的学习条件,使其认识到合作的意义。并且,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营造出竞争氛围,使其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求胜心,为了集体的荣誉,以一种更加认真的态度来面对学习活动的展开,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

例如,在讲解“走进社会生活”这一课题时,教师便可以设计为学生开展户外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外进行社会性活动的参与。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附近的敬老院来照顾老人,以这种方式,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让学生能够在这种公益性的活动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来为老人唱歌,一部分学生为老人表演,一部分学生与老人聊天,等等。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学习环境下,逐渐形成尊敬老人的责任意识。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一活动的展开来进行自己观点的表达,以写作的方式来完成这一任务,让学生能够通过文字发自己的情感,深化学习主题。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使其在强化自身知识水平的同时,促进其社会责任感的进一步提升,强化其责任意识,这样便能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又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植树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主动进行信息的挖掘,掌握植树的方法和技巧。教师需要在活动开始前先为学生进行一些理论性知识的讲述,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来进行活动的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分工的方式来进行活动的开展,比如,一部分学生搬运树苗,一部分学生挖坑,使学生能够在相互配合与协作的过程来完成此项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实践过程来进行植树活动的理解,引发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帮助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够养成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习惯,进而深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 結语

文章在开始主要讲述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概念和内涵,之后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的必要性,包括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善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三方面。最后,文章针对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相关的建议和策略,包括优化双主体思维、灵活运用教材资源、合理利用网络媒介、定期为学生组织实践活动等,希望文章的内容能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高满堂.注重核心素养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浅议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新课程,2021(39):48.

[2]赵振宏.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文渊(高中版),2020(4):1073-1074.

[3]代进.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J].文渊(中学版),2021(12):2792-2793.

[4]李娟.浅谈如何构建一节愉快的道德与法治课——以“增强生命的韧性为例”[J].互动软件,2021(4):2630.

[5]江华.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的探究[J].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4):565.

[6]陈可意.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J].世纪之星(初中版),2021(16):69-70.

[7]王志勇.浅谈核心素养培养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落实[J].基础教育参考,2018(2):68-69.

[8]吴志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J].新课程导学,2020(12):85.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