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丹参川芎片优化工艺研究及显微、薄层鉴别

2023-05-05韦凤时黎家华杨萍黄秀昆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药制剂赤芍川芎

韦凤时,黎家华,杨萍,黄秀昆

复方丹参川芎片为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自制中药制剂,已用于临床30多年,一直深受患者好评。临床疗效优于市场复方丹参片等同类产品。随着质量控制标准要求的提高,原有制剂质量标准已相对落后,急需加强有关研究,提升产品质量标准,以保证制剂的质量稳定可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本研究通过进一步优化复方丹参川芎片的制备工艺,建立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为该制剂的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型号:KQ-3200DB);三用紫外仪(上海市安亭电子仪器厂,型号:ZF-2);自动内校电子分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型号:FB224);显微镜(江西凤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型号:PH50);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型号:DHG-9246A);数显恒温水浴锅(江苏金怡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型号:HH-S4);电动离心机(江苏金坛市医疗仪器厂,型号:80-1);智能崩解试验仪(天津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型号:ZBS-6G);电子天平(常熟市双杰测试仪器厂,型号:T1000);硅胶G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烟台江友硅胶开发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试药 川芎对照药材(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20918-201813);复方丹参川芎片(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批号分别为20200302、20200610、20200720)。药材均购自广西贵港市神农药业有限公司;水为纯化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优化工艺研究 在不改变原工艺的条件下,对复方丹参川芎片的生产工艺进一步优化,保证其质量更稳定可控。制备工艺:取川芎、赤芍粉碎过筛,取细粉备用,粗粉与丹参、红花加水煎煮3次,第1次煎煮2 h,第2、3次煎煮1 h,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24 h,取上清液滤过,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川芎、赤芍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加适量淀粉制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冰片混匀,压制成1 000片,即得。

2.1.1 出膏率考察:取处方量药材,加水煎煮3次,第1次煎煮2 h,第2、3次煎煮1 h,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24 h,取上清液滤过,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状,浓缩至1 000 ml,精密量取100 ml置干燥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后置于105 ℃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称重,计算出膏率。3批实验样品的出膏率稳定,可见原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见表1。

表1 出膏率考察

2.1.2 药材粉碎细度考察:取川芎、赤芍,粉碎后分别筛取过60、80、100目的细粉,与相应量醇沉后的稠膏混合,干燥,粉碎,制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冰片混匀,压片,观察记录粉碎后的细粉过筛的难易及压片的情况,优选粉碎的细度。药材粉碎过80目筛后的粉末易过筛,压出的药片外观光洁、完整,即药材粉碎过80目筛最适宜,见表2。

表2 粉碎细度的选择

2.1.3 润湿剂考察:取川芎、赤芍药材粉碎后过80目的粉末,与相应量醇沉后的稠膏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分别加入90%乙醇、93%乙醇、95%乙醇作为润湿剂,搅拌制软材,湿法制粒,以软材性状和过筛情况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的润湿剂浓度。润湿剂为93%乙醇时,制得的软材疏松,软硬适中,颗粒成型良好,但90%乙醇制得的颗粒细粉较多,颗粒成型率偏低,故选择93%乙醇作为润湿剂,见表3。

表3 润湿剂考察结果

2.1.4 制粒目数考察:取川芎、赤芍药材粉碎后过80目的粉末,与相应量醇沉后的稠膏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加入93%乙醇作为润湿剂,分别比较过16、20、24目筛湿法制粒,以制粒情况和压片效果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的制粒目数。采用20目筛制得的颗粒硬度适中、大小均匀,可压性好及药片外观光滑、完整,因此选择20目筛制粒,制得的颗粒最适宜,见表4。

表4 制粒目数考察结果

2.1.5 干燥条件考察:考察颗粒在60~65 ℃时干燥的时间及颗粒质量。当干燥温度过高时,颗粒中的有些有效成分易氧化从而失去功效,颗粒的表面也会结成一层硬膜影响颗粒内部水分的蒸发,而且软材中的大部分糖分会溶化,使颗粒发生黏结成团、质地坚硬,外观稍有焦化现象;干燥温度过低时,颗粒需干燥的时间过长,工作效率低。选择考察颗粒在60~65 ℃时干燥的时间对颗粒质量及压片的影响。干燥时间为180 min时,颗粒的质量较好,压出的药片硬度合适,外观光滑、完整,因此优选将湿粒置于热风循环烘箱中,温度控制在60~65 ℃,干燥180 min,见表5。

表5 干燥时间考察结果

2.1.6 整粒:颗粒经过干燥后,部分颗粒互相粘连而结块,需通过20目筛使其分散成大小均匀的颗粒,备用。

2.1.7 片重差异考察: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规定的重量差异检查法,按优化后工艺试制3批制剂中各取20片,精密称定总质量,计算平均值,再单独称定质量,计算片重差异。由结果可知,片重差异范围在-1.16%~1.93%,3批制剂的片重差异均在规定的±5.0%范围内,符合相关要求。

2.1.8 崩解时限考察:按优化后工艺试制3批制剂,根据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中崩解时限检查法进行检查。3批片剂均在30 min内全部崩解,符合在1 h内全部崩解的要求,见表6。

表6 崩解时限考察

2.2 显微鉴别 本品共有5味药材,其中川芎和赤芍为粉末入药,因此对这两味药材进行显微鉴别。取复方丹参川芎片10片去除包衣,研细,放入离心管中,加水搅拌洗涤,再置离心管内离心沉淀,如此反复3次,将水溶物去除,取出沉淀物少许透化后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两味药材特征如下:呈现川芎的显微特征,木栓细胞深黄棕色,表面呈多角形,微波状弯曲。呈现赤芍的显微特征,草酸钙簇晶7~41 μm,散落或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有数个簇晶。

2.3 薄层鉴别[1-3]

2.3.1 川芎薄层鉴别:取本品5片,研细,加甲醇10 ml,超声处理10 min,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对照药材0.2 g,加甲醇2 ml,超声处理10 min,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取缺川芎的阴性对照样品,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10 μl、对照药材溶液5 μl、阴性对照溶液5~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阴性对照溶液无干扰,见图1。

注:1-3供试品;4川芎对照药材;5阴性对照

2.3.2 耐用性试验

2.3.2.1 不同厂家的硅胶G薄层板对川芎薄层鉴别方法的影响:取3批供试品溶液,川芎对照药材溶液及阴性对照品溶液,采用不同厂家的硅胶G薄层板(国药集团预制G板、烟台江友G板、青岛海洋G板),按照川芎薄层鉴别方法进行实验。3种硅胶G薄层板上的斑点均清晰,分离度好,不同厂家的硅胶G薄层板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见图2。

注:1-3供试品;4川芎对照药材;5阴性对照

2.3.2.2 不同温湿度条件对川芎薄层实验的影响:取3批供试品溶液,川芎对照药材溶液及阴性对照品溶液,分别在温度8 ℃、26 ℃条件下(实验相对湿度为68%),按照川芎薄层鉴别方法进行实验。分别在湿度为29%、68%条件下(实验温度为26 ℃),按照川芎薄层鉴别方法进行实验。在不同温湿度下,薄层板上的斑点均清晰,分离度好,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见图3。

注:1-3供试品;4川芎对照药材;5阴性对照

3 讨 论

近年来,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年轻化趋势明显,是危害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该病患者主要症状为气滞血瘀,临床表现多为舌紫暗、舌下有瘀、脉细弦等,治疗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为主。中成药制剂靶点多、药性温和,活血化瘀类中药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辅助用药,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复方丹参川芎片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复方丹参川芎片由丹参、川芎、红花、赤芍和冰片5味中药制成的制剂,具有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血栓形成、抗抑郁、抗衰老、抗动脉粥样硬化、细胞保护及促血管舒张等的作用[2-3]。赤芍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其有效成分在抗肿瘤、保肝、保护神经与心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4]。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等[1]。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等药理作用[5]。红花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凝、抗血栓、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和调节免疫系统等药理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6]。冰片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用于中风痰厥、中恶昏迷、胸痹心痛等[1,7]。冰片常作为佐使药应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中药成分较复杂,因此在制剂制备工艺进行设计与优化中,采用中药制剂的出膏率、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转移率等多指标优选工艺参数[8]。在中成药制剂的制备过程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对制备工艺进行创新、优化,将制备工艺与实际现有设备相融合,提高中药制剂生产的均一稳定水平,确保制剂质量可控性[9]。本次制备工艺研究以成型性为指标对出膏率、粉碎细度、片重差异及崩解时限等因素进行考察,确定药材粉碎过5号筛(80目)、以90%乙醇作为润湿剂、过20目筛进行制粒,制得的颗粒成型性好,片量差异、崩解时限均符合要求。优化后的制备工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制剂的质量,为其他中药片剂的制备工艺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药制剂质量的有效控制保证其临床疗效的稳定发挥,而对中药制剂最终成品进行检验是控制中药制剂质量的常规做法,反映了制剂质量控制的严谨性。1977年版《中国药典》首次收载中药材和中成药显微鉴别项目,显微鉴别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随着中药制剂检验水平的发展,显微鉴别在《中国药典》中的应用逐版增加。1977年版《中国药典》也载入了薄层色谱法,作为鉴别和检查方法。薄层鉴别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具有直观显著的优点,增强了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在鉴别中药真伪方面的作用,可用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本研究以医院制剂复方丹参川芎片为研究对象,对以粉末入药的川芎、赤芍进行了显微鉴别,该方法观察到的显微特征明显,简便可行。在川芎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过程中,以环己烷—乙酸乙酯(4∶1)[10],正己烷—乙酸乙酯(5∶1)[11]和环己烷—乙酸乙酯(9∶1)[1]做展开剂,展开效果均较好,但均未以正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时斑点清晰,重现性好,因此选用正己烷—乙酸乙酯(3∶1)为川芎薄层色谱鉴别的展开剂。在不同批次的供试品中均可检出与川芎对照药材对应的斑点,分离度佳,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同时考察了不同厂家的硅胶G薄层板和不同温度、湿度对该薄层鉴别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薄层鉴别方法耐用性好、专属性强,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保障,可用于复方丹参川芎片的质量控制。

在防病治病和健康服务中,中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需结合现代制备工艺与检验技术,不断优化制剂工艺和提升质量标准,保障中药制剂在临床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对我院今后的制剂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需不断提高中药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药制剂赤芍川芎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大黄、赤芍对肝衰竭大鼠血清NO合成和分泌影响研究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19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
新疆赤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