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氟烷吸入在牙科恐惧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3-05-05陈云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牙科恐惧症氟烷

陈云桥

在实施儿童口腔治疗过程中,由于震动及疼痛的因素影响会导致患儿产生害怕、恐惧、紧张心理,此现象在临床上称为牙科恐惧症。此疾病会导致患儿治疗难度增加,对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现阶段,临床上通常采用按压、捆绑等处理方式,但这类处理方法效果较有限,还会导致患儿恐惧心理加重[1-2]。经临床研究不断积极探索,发现七氟烷吸入为牙科恐惧症患儿无痛、安全、接受度高的处理方法。本研究观察七氟烷吸入在牙科恐惧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湖北省荆门市康复医院收治的牙科恐惧症患儿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2~13(7.84±1.35)岁。对照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2~12(7.92±1.27)岁。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患儿对于治疗过程知情同意,患儿家属同意此次研究,符合牙科恐惧症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存在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先天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静脉麻醉,研究组则实施七氟烷吸入麻醉。嘱患儿术前8 h禁食、4 h禁水,保持平卧位,面罩吸氧(3 L/min),吸入七氟烷(8%),待患儿睫毛反射完全消失后建立静脉通道,而后予吸入七氟烷(2%)吸入同时辅助1 L/min氧流量,待患儿呼吸微弱、下颌松弛后进行局部麻醉。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儿疼痛反应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意识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10 min(T2)、手术开始30 min(T3)、手术结束(T4)、手术结束30 min(T5)时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不良反应。

2 结 果

2.1 疼痛反应消失时间、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疼痛反应消失时间、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疼痛反应消失时间、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比较

2.2 不同时间平均动脉压比较 T1、T2、T3、T4、T5时,研究组患儿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不同时间平均动脉压比较

2.3 不同时间心率比较 T1、T2、T3、T4、T5时,研究组患儿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不同时间心率比较次/min)

2.4 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56.00%(χ2=13.235,P<0.001),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牙科恐惧症指患者在实施口腔检查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紧张及害怕心理,部分患者会存在行为敏感度增高,导致其产生手术治疗耐受度降低,部分患者会产生抵抗及逃避心态,属于牙科治疗过程中的特殊心理表现。牙科恐惧症在临床发生率较高,儿童产生牙科恐惧症的比例较大,严重的牙科恐惧症会导致其中断治疗,导致医师的治疗难度加大[3-4]。牙科恐惧症会对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迫使医师需要实施方案调整,影响口腔治疗效果。临床调查研究发现,引发儿童产生牙科恐惧症的主要因素为:(1)诊疗环境:由于患儿对于口腔诊疗室环境较为陌生,因此,诊室当中存在注射器、探针等相关治疗工具,或患儿观察到周边正在治疗患者的痛苦及哭闹等情况会产生恐惧心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实施口腔治疗过程中对于窒息感、打针及钻牙等声音较为恐惧。(2)直接及间接就诊经历:以往患儿接受过口腔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如产生较大痛苦会容易导致患儿牙科恐惧症产生,同时,其通常与不愉快的就诊经历有关,这些经历均会导致患儿产生无法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5-6]。(3)自身性格特点:相关研究发现,如患儿自身具备较为抑郁的气质以及性格相对内向,在遇到困难时喜爱逃避会导致其牙科恐惧症发生风险增加。(4)性别:临床调查研究中发现,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女性在进行口腔治疗过程中其紧张程度大于男性,在儿童中,女孩通常在面对口腔治疗时其内心恐惧感相比男孩更加强烈。(5)年龄:年龄大小对于牙科恐惧症的发生会产生一定影响,临床研究发现,牙科恐惧症在7~10岁患儿中发生率偏高,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由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感较强,因此,极容易产生牙科恐惧症。(6)家庭影响:父母存在牙科恐惧症的儿童中,其牙科恐惧症发病率较高,主要由于家长对于牙科治疗存在较低的认知,因此,会对于儿童灌输不良心理,儿童受父母影响,对于口腔治疗提升恐惧感,导致其产生不同程度的牙科恐惧症,影响儿童的正常治疗,同时,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的家庭中,对于口腔治疗相关知识了解度较高,因此,会减小患儿对于口腔治疗恐惧感,患儿临床治疗配合依从性更高[7]。

牙科恐惧症会对患儿口腔疾病治疗进度产生影响,易增加口腔创伤发病率,使患儿产生焦虑不安等情况,引发医患纠纷。七氟烷为吸入性麻醉剂,具有麻醉深度调节刺激性较小、苏醒快的优点,属于临床中相对安全的手术诱导方法[8]。室温条件下,七氟烷的理化性质可体现出无刺激性,芳香水果味,可减小对于患儿味觉和嗅觉产生的刺激,使患儿更易于接受,同时,七氟烷需要的诱导时间较短,可为口腔医师提供治疗便利,更有利于促进患儿意识加速恢复,保障口腔治疗效果,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属于临床中安全有效的麻醉诱导方法。研究发现,牙科恐惧症儿童治疗过程中采用七氟烷吸入镇静效果较理想,具备较高的治疗安全性。较长时间吸入高流量、高体积的七氟烷不会诱发患儿产生明显不良反应症状,七氟烷麻醉诱导对于患儿机体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对较小。研究发现,七氟烷吸入麻醉可减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停止给药后,患儿苏醒速度相对较快,应用后患儿血液中药物浓度不会随呼气末七氟烷浓度降低而增加,属于应用效果相对理想的麻醉药物[9]。

适宜的护理措施为临床牙科恐惧症儿童治疗的关键,因此,应为患儿营造为良好的沟通环境,同时应为患儿提供良好医疗环境,可有效使其在无痛、无医源性创伤条件下实施治疗,治疗过程中患儿产生的强烈疼痛会对患儿心理产生负面刺激,因此,应在此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采取适当措施帮助缓解痛感,预防患儿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医师应争取患儿家属有效协助及认可,如患儿家属表现出情绪紧张应引导其在诊室外进行等候,应给予其充分顾及,患儿治疗过程中,如感受轻微疼痛,影响患儿个体情况,患儿由于可以忍受经历疼痛而坚持治疗,医师与儿童之间可有效建立信任关系,通过肢体语言进行沟通,医务人员应利用温和的语气向儿童解释治疗时的器械应用注意事项,同时可引导患儿在思想上积极配合,如患儿拒绝合作可引导其进入诊室实施参观合作,使其可受到启发,并能相互模仿,儿童在受到表扬时会产生兴奋,更有利于克服困难,积极配合口腔治疗。利用可模仿法释放恐惧,将儿童聚集在一起,引导儿童实施牙科器械触摸并相互检查,实施牙科治疗,可提高儿童对口腔就诊的接受度。应用系统脱敏可帮助患儿实现恐惧感减轻,可通过幻灯片及录像演示指导儿童可对于最恐惧的部分积极指出,可设计系统脱敏程序,针对儿童产生的恐惧阶段实施重点脱敏,可利用静坐治疗,指示施令等反复多次干预[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疼痛反应消失时间、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1、T2、T3、T4、T5时,研究组患儿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口腔治疗过程中为牙科恐惧症儿童应用七氟烷吸入可稳定儿童血压及心率,有利于促进配合儿童手术,减轻恐惧感。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牙科恐惧症氟烷
牙科手术
三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牙科膜片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错失恐惧症
牙科界茅台来了
密集恐惧症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氟烷红外光谱的研究
我有开学恐惧症
七氟烷对幼鼠MAC的测定及不同脑区PARP-1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