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金山寺

2023-05-04

现代苏州 2023年7期
关键词:金山寺长老镇江

王国刚,一个对苏轼研究颇深的苏州人。

熙宁四年(1071),苏轼得通判杭州差遣,赴任途中,经镇江,《游金山寺》,“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站在金山,遥望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如滔滔江水一样涌上心头。

清明前夕,我们前往镇江。那里有夫人的祖上,一个小村庄。为了生活,曾祖奔向旧时上海,成为十里洋场一位知名外科医生。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沃土儿孙。祭拜结束,我们前往金山寺。

停好车,来到金山路南,风景区出现在了我的眼前。联屋延绵,大门雄伟,一条条楹联醒目,蓝底金字,与我以前在其他寺庙园林名胜所见大有不同。为我带来一份安定祥和、宁静美好的感觉。

过马路,到路北,抬着头,走向前,望向入口处的巨幅主联,我认真细读。字数多,共九十。上联之“苏内翰山门留带”惹我兴奋。未进景区,苏轼的影踪已被我循得。

曾经担任侍读、翰林学士的苏轼,有一次,“突访”金山,元长老热情接待,两人用禅语交流,还饶有兴趣地打赌。结果,苏轼输掉了身上所佩玉带,元长老回赠他衲衣一件。玉带尚在,现在已是金山镇寺之宝。为此,苏轼特诗《以玉带施元长老……》一首,且留有说明: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地属金山,故作此诗与金山元长老。念想在此租地,他有心在此安居。“有山有水有林亭映带左右,可咏可斛可丝竹怀抱古今”,这是两旁的侧联,写尽了周围优美环境。元长老即是民间传说之禅师佛印,他与苏轼关系深,故事多。

金山曾经是长江中一座小岛,“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苏轼为我们描述着当年场景。明朝苏州著名画家文徵明也为这里绘得一幅《金山图》,江水茫茫,微波荡漾,如浮玉,金山漂浮于波涛上,色青碧。由于江沙淤积,近代,金山已与长江南岸连成一体,现为半岛。

走过与金山相连之陆地,来到寺前,向上仰望。层层叠叠,金色一片。慈寿塔,江天一览立山巅。眼前禅黄不见山,心中章白难追顶。

进门,入天王殿,过大雄宝殿,我拾级而上。藏经楼、念佛堂、方丈室依山而立,此处是妙高台。“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中有妙高台,云峰自孤起。”苏轼特写下《金山妙高台》诗一首。

见一导游,站在东墙《水调歌头》勒刻石碑下,耳隐约听得他正在向游人介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是苏轼于神宗九年(1076)在密州所作?原来,这里曾经是苏轼最为快乐的地方。

据【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三》记录:昔年,苏轼与客同游金山,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加江流倾涌,俄月色如昼,他命袁绹歌其所作,苏轼伴而起舞,转而顾问曰:“此便是神仙矣。”蔡绦在书中叹喟:“文章人物,诚千载一时,后世安所得乎?”

想着这些,心中大喜。千载已过,后世在循,不觉快哉!

过法海洞,直奔山顶,塔基齐整,天地同庚。

向东望,追寻着苏轼,辛弃疾站在北固望神州;万顷烟涛,千林风籁,焦光当年似鹤仙,陆羽曾经品冷泉。

转向西,“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黄州惠州儋州,功业已成,苏轼重归金山。“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黄昏夕阳,晚霞桑榆;江潮起落,路途坎坷,“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白昼、夜晚;日升、月落,不同之瑰丽景色,江神似乎也在责怪着苏轼,是该回到家乡去看一看了。

因为怀有对亲人同样的思念,老泰水的护工向我们请假一天。我建议:带上老人,同来镇江。夫人陪同着行走已有不便的母亲,两位女性,她们还在马路对面镇江锅盖面店堂内翘首以盼着我归。

我加快了脚步。

猜你喜欢

金山寺长老镇江
元 赵孟 行书与达观长老札
CLOSE ENCOUNTERS
Close Encounters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览金山寺
梅兰芳演出的《金山寺》《断桥》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
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