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加强青少年审美教育的思考

2023-04-27张庆丽代安琼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审美观审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张庆丽 代安琼

摘 要: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对青少年的发展是利弊双行。当前随着自媒体和各大小视频APP的兴起,互联网上少数靠哗众取宠获取流量变现的网红吸引大众的目光,从而引起更多人在互联网上试图不择手段地引人注目,包括用包含不当审美的内容吸引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群体的目光。这就造成了青少年的审美观的迷失和审美行为误入歧途。如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的融合,培养青少年健康积极的审美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审美观;审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9.080

習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教育,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审美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审美活动与教育活动相统一的特殊实践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教育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互联网背景下加强青少年审美教育,可以在提升青少年个人审美品味的同时,塑造青少年的高尚德行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观念与能力,让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是发现美、辨别美、成就美的过程,使美育成为“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当今社会,互联网随身化、便携化、低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互联网主导的活动逐渐成为青少年的活动主流。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能力十分活跃,乐于学习和模仿新生事物,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成长受互联网影响尤其深刻,如何引导当前互联网大环境下的青少年,通过提升审美能力以维护其心灵健康,奠定正确的人生观基础,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1 互联网背景下加强青少年审美教育的价值意蕴

1.1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审美教育环节

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长期以来坚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使得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通过互联网下加强青少年审美教育,能丰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教育环节,开启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向,能够在引导青少年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的同时,维护青少年的心灵健康,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1.2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互联网育人环节

每个时期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着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进入“互联网+”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抓住时代的浪潮,运用这个时代最有利的武器——互联网——推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互联网的作用下充分加强青少年审美教育,不仅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互联网育人理论与实践。通过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纠正青少年的畸形审美行为,塑造青少年的审美观、价值观,用正确的价值导向掌握青少年网络审美的主导权,从而营造和谐健康美丽的网络环境。

1.3 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的时代,要真正提高实效性,就是要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风格、方式、形态来开展。互联网下加强青少年审美教育,就是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桎梏,通过青少年崇尚的交流方式,或主动或被动地将正确的审美观念融入到青少年网络生活中去,能够真正被青少年接纳、喜爱并身体力行,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产生着长久深远的影响,不仅主动推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 互联网背景下加强青少年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青少年的审美存在世俗化、功利化的倾向

近几年来,随着各大短视频平台和APP的发展,在其受到大众喜爱的同时,也成了一个颇具争议的热点话题。青少年将盲目追求和模仿短视频内容作为潮流,衍生出一些低级趣味的审美观,网络上出现的一些人物,比如说,以妆容独树一帜出名的偶像选秀、以毫无底线地夸张带货夺人眼球的主播、以盲目整容大出风头等明星网红,作为网络偶像吸引了一大批追求新兴潮流的青少年,青少年受到这些明星网红的视觉效果的冲击力很大,狂热崇拜一些网络明星或影视明星,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青少年在互联网媒体上更多注意的是哗众取宠的流量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流量”里追求的是美物、美食、美饰、美容等,追求娱乐性、流行性、休闲性、刺激性,因此,破解青少年因盲目无理性的沉溺网络而产生的“晕轮效应”,迫在眉睫。

2.2 互联网审美教育环境鱼龙混杂

互联网时代因网而生、伴网而生的各种文化形态和文化元素,正在强劲地向青少年扩散,这些文化形态和文化元素的内容参差不齐,造成青少年审美教育环境鱼龙混杂。特别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无孔不入,很多包含错误价值观的文化产品伪装成各种新兴形态进入中国市场,很容易吸引正确“三观”未成形的青少年,从而导致其成长方向产生偏差。青少年好奇心旺盛,最热衷于获取、接受甚至模仿新生事物。伴随着青少年群体辨别能力的不足,他们追求的事物的价值取向经常是盲目的乃至错误的。通过加大市场监管、清理等方式净化审美教育环境十分迫切。

2.3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存在“不和谐”

无论在二者的交集还是非交集中,都呈现出“不和谐”的问题。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已相对比较成熟,但是纵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审美教育总是被大众划分到专业的艺术领域内的教育内容,仿佛与思想政治教育毫无瓜葛,因而审美教育未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审美教育的环节,使得青少年对于美的认识过于主观,并不能够客观地去审视“美”。同时,审美教育中又缺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这使得青少年在成长中美的标准有时会陷入模糊,往往将个体的审美偏好和对事物的表面形式的认识作为审美意识,没有进一步挖掘事物的内在本质,也就难以达到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三观,达到真正的以美育人的目的。

3 加强互联网背景下的青少年审美教育的路径

3.1 加强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提升青少年审美品味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要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审美教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民族是唯一一个五千年未断流的民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够使审美教育不仅有广度,还拓展了深度。青少年喜爱的影视动画片作品、流行歌曲作品、创新戏剧作品等等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新的理解与诠释,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当下的审美趋势,对青少年传递出了深厚又不失趣味的文学底蕴、美学内涵,也传递了中华民族在新时期更为多元化的价值观,从而培育青少年美的素养与品格。运用各种形式如让青少年领略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美,激发青少年对历史之美的兴趣,提高青少年对美的鉴赏力和领悟力。

把审美教育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校一直以来单独承担着审美教育的重担,但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青少年审美观构建的源泉。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美的元素,让青少年融入美好生活,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大幅度提升青少年对美的认知与感受。因此审美教育应当打破学校教育的“围墙”,带领学生直面多样化的、鲜活的现实生活。引导青少年在穿衣、住房、人际交往、文学书画等方方面面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的真谛,培养其健康又“接地气”的审美观。

采用合适的教育手段进行审美教育。美是无处不在的。要注意运用各种恰当的手段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审美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挥美的元素的作用。一方面要注意显性影响力与隐性影响力同步发力。仅过于直接地给予美的教育,会使美失去其应有的魅力,审美教育退化成为普通教育的一环;仅在其他教育环节中附有美的教育元素,只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审美教育大打折扣,且极易与其他教育混淆。审美教育既要给予直接的教育,又要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要注意技术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既要避免走入“唯技术论”的歧途——因过分追求技术效果而忽略了美的整体,又要避免落入“唯情感论”的陷阱——只用情感渲染而过于单薄无力导致审美教育教育失去说服力。

3.2 净化审美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审美文化氛围

发挥主流媒体的主导功能与大众媒体的宣传功能,塑造健康的主流审美意识。主流媒体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其引领功能十分稳固。大众媒体的影响覆盖较广,其宣传功能灵活多样。通过主流媒体与大众媒体的共同协作,积极推进网络审美观念行为治理,宣扬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审美价值观,从而对多方资源整合互补,实现对互联网环境政治方向、审美导向、价值取向的传播传递。

重视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审美观的塑造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注重优良家风的重要价值,将优良家风作为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抓手。良好家风对青少年审美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宣传和带动社会良好家风的建设,使得家庭家风成为青少年审美教育的坚实保障。一方面父母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树立好自身形象;另一方面好的家庭环境也是培育良好审美观的基础,好的家庭环境更容易造就正确的审美观。打造良好家风,在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培养中不仅有着主动引领教育作用,同时也在青少年日常生活中源源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持续完善网络空间道德法制建设,形成网络监管机制。低俗文化与其所依附的载体平台猖獗不休的原因在于相关的法规制度存在模糊地带,使其有机可乘。建立健全互联网建设的法规制度,管控制裁恶意传播三俗文化的媒体平台,强化媒体企业和网络媒体从业者的道德约束和社会责任感,让“歧赏”和“羞辱的奇观”不再消费新时代的审美文化主体,净化网络生态,为青少年群体形成正确审美价值观营造清朗网络环境。

3.3 促进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加强审美教育与思政主课堂的融合。要想培育青少年健康的审美观,就要让青少年从根本上明白什么是美。应当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体系中增设美育基础理论课,并且确保课程内容充足,让青少年可以充分了解美的涵义、美的发展历程和美的表现形式,从而在审美知识的十分坚实的理论前提下,做到科学的、多层次的、全面的分析美的元素,并从中把握美的内在实质。在此基础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的同时也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加强审美教育与思政实践教学的融合。审美是具有实践性的认知活动,在实践中才能更直观、更深刻、更真切地领悟美,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培养青少年审美观最直接、根本的途径还是要进行具有审美内涵的实践教学活动。应当积极倡导青少年从理论课堂走出去,到实践活动中去,在自己的切身实践中感受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人文地理,让青少年亲身体会到日常生活中充满不同风情的美,从而完善自身的审美观念。

加强审美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在培养人的目的上保持高度一致——促进青少年的全方位发展。要全方位营造校园文化的审美氛围,打造具有优美文化底蕴形象的校园,使青少年感受到校园文化之美的力量,从而全方位不断地接受美的熏陶,在主观意愿上也愿意进行审美学习与审美观塑造,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同时校园文化还应该包含各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活动。通过开展具有生动又丰富中华文化内涵的活动,激发青少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使青少年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之美,使青少年的审美观具有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从而达到更高层次;通过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活动的举办,能够激发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使青少年的审美观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

4 结论

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美不论放在哪个时代,都能引导人焕发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带来前进的推动力。良好的审美教育,使得青少年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能够健康健全地发展自我、成就未来。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加强青少年审美教育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一方面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净化审美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审美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要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发挥互联网在青少年价值引导、人文关怀、审美启迪等方面的正向作用,创造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清朗生态。

参考文献

[1]高鹏.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新论)[N].人民日报,20211213(5).

[2]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强調 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J].美术研究,2018,(05):4.

[3]戴宏纾,李鹏.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4):7072.

[4]杨晶.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审美观[N].光明日报,20220608(13版).

猜你喜欢

审美观审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