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推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

2023-04-20完进肖蕾

群众 2023年6期
关键词:青少年育人思政

完进 肖蕾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等作了明确要求和部署。近日,教育部出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对中小学校开展好思政课建设作了明确而细致的要求。

南京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个关键,加强思政工作的创新力度,整合思政教育的各方资源,强化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挖掘课程思政内涵,营造思政育人氛围,搭设“思政好声音”平台,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融合,精心谋划部署,精确靶向发力,精准联动施策,把思政正能量传递到大中小学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切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创新研发,打造思政精品课。自2018年中央明确开展思政课改革创新以来,南京市教育系统广泛发动,全面动员,把思政课创新作为教育评价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催化剂”,着力夯实基础、培养名师、打造精品。一是在全市各校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各区因地制宜,制定《读本》实施方案,对课程的开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挖掘和开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及校本特色课程的融合,提升各学科协同育人水平和质量。赤壁路小学开发校本课程“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语魔方”,由语文学科领军,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美术、体育、音乐、信息全学科协同探索成语课堂的学习策略。晓庄小学基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创新提出“亲生活劳动教育”理念,协同校家社育人力量,打通各门学科界限,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之中。雨花台区依托雨花台烈士陵园,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挖掘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思政教育资源,打造红色思政课品牌。三是广泛运用艺术、科技等手段讲好思政课。鼓励教师和学校结合实际,创新教育手段,让思政课变成学生愿意听、喜欢学、乐于参与的好课、必选课。五老村小学自1997年起,将优秀电影引入学校、走进课堂,近些年重点完善了电影课程的内容、实施和评价,将电影赏析课、语文写作课和美术创作课有机结合,创新影视育人的方式。许多学校还利用科技创新节、航天重大事件和空中授课、国家重大科学家表彰等活动,强化对青少年的爱国、报国教育,让科技成为思政的主元素、新亮点。

家校协同,营造思政育人氛围。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建立健全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工作机制,推动学校党政领导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形成书记校长带头讲、班子领导主动讲的思政育人氛围。一大批校长书记除了专门走进课堂讲思政,还利用国旗下讲话、开学毕业典礼,青春仪式、成人成长仪式和团日、队日活动及一些节日纪念日等主题教育活动,讲党的故事、中国故事、英雄故事,讲理想信念、人生道理、生命价值,推出了一批“有引领力”“有感染力”“有传播力”的思政“金课”,极大地发挥了思政教育示范引领作用。着力调动青少年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组建南京市青少年思政研习社,带领全市青少年学思政、研思政、讲思政、践思政,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扣牢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调动家长群体在思政教育上的辅助作用。在家长中广泛组织读书团队,带领家长孩子共读思政书籍、红色书籍、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书籍;在寒暑假和建党百年主题教育期间广泛开展“一份特殊的家庭作业”,开展家庭亲子共学、共游、共研、共赏、共运动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亲子互动中接受思政教育、强化亲子和谐、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积极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组织“领导干部讲发展”“模范人物进职校”“五老助力大思政”等主题活动,推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与南京市关工委和苏宣银发志愿服务队签订合作协议,充分发挥“五老”在青少年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多维并进,唱响思政好声音。“思政好声音”是集课堂讲授、理论解读、多维宣传、现场展评、在线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性思政“节目”,面向全市大中小学幼儿园老师,用故事说道理,用实践讲理论,用理论解生活,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线下到线上,家庭、学校、社会多维并进、互补互动,着力构建时时有思政、处处有思政、事事有思政的“大思政”格局。南京“思政好声音”自启动以来一直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精品化、精品品牌化”的方向,坚持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做精、做特做优,以“大思政”的视角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教育力量。2022年,为巩固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长效,南京“思政好声音”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梦为什么能实现”四大主题,举办专场区级现场展评和推进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累计收到微视频、思政文章、说课课件等优秀作品近千件。“思政好声音”线上活动专区融思想引领、作品征集、展示传播、交流互动等功能于一体,成为“讲好新思想传递正能量”主流阵地。

合力联盟,推进思政一体化建设。南京高校资源丰富,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一直以来,市区教育局积极推动中小学校与南京各大高校合作开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着力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共建实践。目前,全市12个区教育局和近百所中小学分别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晓庄学院等近10所在宁高校签订协议,组建了15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各联盟积极探索教学科研、课程开发、教师发展、协同育人、资源共享、反馈评价等“六个一体化”,努力打造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南京样本”。邀请15个高校16位马院专家和党校、社科院的学者,为南京“思政好声音”的高质量开展提供许多金点子、新思路,切实提高了南京“思政好声音”的育人实效。为推进一体化建设,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改革高校思政工作研究中心,组建新的南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将原有研究功能延伸到指导和推进大中小一体化联盟建设和案例研究。结合陶行知教育特色,突出行知思想中的实践、生活和爱文化,着力打造全市践行行知教育理念的大中小学幼儿园联合的行知教育特色思政联盟,把南京的行知教育特色和思政有效探索相融合,努力探索南京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新路径。

(作者单位:南京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张宁

猜你喜欢

青少年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青少年发明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