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2023-04-18周常玮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特色

周常玮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在中国大地上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因此其理论体系不是从先验的理论出发,而是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与实际问题导向之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相互促进作为研究对象,并有其自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力;生产关系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5-0006-03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首先,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连续变化的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发展进程中最为突出也最能体现中国从传统社会主义道路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就是生产关系与经济制度的变革,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这种变革也应放在所需研究的对象之中。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开篇论述了“我要在本书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1]。这里所说的“生产方式”,本质是劳动者与社会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与之相适应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所反映的正是: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与交换过程中资本和雇佣劳动的结合其性质。马克思把研究对象放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之中,揭示了资产阶级社会有机组成体制的最深层构造。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市场主体充满活力,为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而努力,开创我国经济发展新局面。这些政策制度的形成和确立,自觉调整和改革了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关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必然涉及大量相关制度的调整,包括部分企业所有制、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劳动生产率同步、供给侧改革、利用好国际国内两方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因此,研究对象必须不断完善研究和探索社会生产关系与社会主义经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生产力决定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生产力的每一次变革都决定着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变化。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任务是“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研究对象必须重点关注生产力领域。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主动变革生产关系及实现形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调动各类生产要素所有者积极性,进一步刺激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应用起十分关键的作用,就需要将研究对象中的社会生产力领域扩大,科学分工、管理协作、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纳入生产力发展过程,动员一切生产力要素发展生产力[3]。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对生产力的研究就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让生产力得到解放、发展科学技术、保护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从这几层面出发,解决我国社会生产力后劲不足的问题,指导其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最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实现社会多重经济关系中的动态平衡作为研究对象。对生产力的改革中生产关系的变化,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如何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问题,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强调的观点。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通过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的相适应,然而社会生产关系变革发展的全过程中也会被社会生产力所影响制约。改革开放后社会主要矛盾成为重中之重,从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变社会生产的落后状态成为我国调整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目标:在所有制关系,坚持国家、集体公有制实体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濟共同发展。支持放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搞活公有制经济,市场从辅助作用到起决定作用;政府以公平为核心原则承担起弥补市场偶发性的失灵等问题。分配关系上,按劳分配为主体,并存发展多种合理分配方式,目的提高各要素所有者生产的积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初步确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进入新时代,面对转变的社会主要矛盾,仍是生产力发展质量问题,但着力点放在了不平衡和不充分上面,这涉及生产力发展质量,区域生产力结构效率与社会生产关系分析,则需进一步深化改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调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在对社会矛盾的解决中实现更高层次的社会产品供需平衡、财富分配公平、多方经济主体共同发展协调进步,是新时代的经济理论关注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形成的逻辑基础

(一)研究对象形成的历史逻辑

恩格斯指出,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4]。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历史学科,需要从一定社会历史发展中总结规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每个历史阶段生产与交换的条件形式、分配规律都发生着变化。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逻辑看,现在中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调整发展战略是必须要进行的重点,一切改革创新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展开的,生产关系的一次次变革与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到最终的检验标准都在于是否保护、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产业革命历史逻辑来看,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方兴未艾,计算机应用、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使用与拓展要求必须把握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生产关系,把数字智能等新兴科技纳入生产力发展领域,在国际竞争中抢占领先地位。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逻辑看,经济全球化在历经三个主要阶段后,全球供应链、价值链和产业链都已形成。一旦主要国家发生危机,其他相关国家都难以逃离经济危机的影响,这样的全球化态势也要求我们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社会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因此,研究对象要顺应社会生产力从低级向高级的转变和世界经济关系调整的大背景,研究如何促进新兴技术的运用、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在实践发展对理论需要的强烈诉求中丰富自身。

(二)研究对象形成的理论逻辑

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产生的,所以必须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按照中国自身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与政府作用的关系理论、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经济关系进行分析总结,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我国目前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指导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怎样才能发挥好作用等,需要从已有科学理论中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政府与市场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矛盾入手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保护、解放发展生产力,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保持宏观稳定,维护市场秩序,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现代化服务产业,提升消费水平和质量,优化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公平收入分配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马克思对物质生产社会化的准确判断,人民政府对经济运行各个环节发挥宏观调控的必要作用,从而使社会经济在社会矛盾的更替中得到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继承与创新。

(三)研究对象形成的实践逻辑

政治经济学不是凭空而来,是需要在一步步实践中总结经济发展规律并指导未来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思想武器。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市场作用的一步步主体化等都是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调整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实践产物。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产物,其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相统一的原则,成为中国经济实践中形成并指引中国进入“强起来”的理论武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模式,需明确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经过中美贸易战后,“卡脖子”问题凸显,进一步明确了高科技核心技术是要不来的,必须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把科技创新提到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地位上。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进供给侧与需求结构的进一步平衡。繼续坚持深化改革实践,调集一切有利因素发展社会生产力等。从当前经济建设的现实问题出发,把握新发展理念,完善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在实践创新中实现理论创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时代特征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属性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其根本立场就是人民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唯物史观根本要求也是人民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最根本的特征更是突出人民性。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成果共享,扩大覆盖面,加快供给侧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脱贫攻坚战役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也是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这都是从最广大人民利益出发。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秉持“市场经济体制完美论”将资源交给市场来决定配置。列宁在《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关系的地方即“商品交换商品”,马克思都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西方主流经济学重视物本价值胜过人本价值,人性描述简单片面,人制造的物控制了人、物化劳动控制了活劳动,从而忽视了人的自由和幸福。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通过调整社会生产关系的综合体现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把社会生产关系与社会生产力作为研究对象彰显着“以人为本”的人本性,充满人文关怀,把人全面克服异化、彻底解放作为目标;依托人民的主体性推进社会发展,将人本性发展思想落到实处,增添发展新动力,维护公平正义。

(二)坚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彰显中国智慧的民族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继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大同理念”“自强精神”“诚信为本”等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智力支持与丰富营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区别于西方主流经济学所倡导的“普世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着本质区别,西方资产经济学则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来为资本主义和其制度辩护的语言。西方主流经济学妄想用经济矛盾的一般性来掩盖不同社会的本质区别则是抹杀阶级性的无稽之谈。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到党的十八大“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到党的十九大“两个阶段”再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等,都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辩证统一的特殊性所规划,发生在中国大地上,具有中国特色,彰显着“民族性”。同时,在当今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共存,资本主义国家居多数的时代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进理论更应顺应时代潮流,以开放姿态融入世界潮流。坚持“四个自信”适应国际规则,取精华去糟粕,学习别国先进理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辐射“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难题,人类共存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彰显出有容乃大的“世界性”。

(三)坚持在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基础上凸显解决时代发展问题的现实性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从中国实际出发并且回到现实,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对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做出深层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革,迅速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为之后形成的工业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基础和制度保障。改革开放后,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更具稳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领导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必然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内容核心,把坚持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完善结构性收入分配制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因此不只是表象研究,而是在发展进程中每个阶段都以现实性问题为导向,研究每个阶段的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实际发展水平,突出重点回答最迫切的现实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之下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紧密联系中国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把握中国政治经济实践进程中的历史、理论、实践逻辑,强调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让生产关系开辟广阔道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把握最迫切的现实问题,继续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世界影响。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洪银兴.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J].管理世界,2020,36(9):1-11.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25-526.

[5]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4.

[责任编辑   卫   星]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