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多一个” 不喊“下一个”

2023-04-17罗海英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3期
关键词:蔷薇花昙花全体学生

罗海英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等理念,大家都能够脱口而出,烂熟于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理念有时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如果改革提出的所有要求、理念,只停留在“我明白”“我记得”的层面,而没有“我反思”“我执行”,教育改革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什么是“面向全体学生”?就是在教育教学时,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同等的学习机会。但在平时的课堂中,我注意到了一些这样的细节。

场景一:一个班总有那么几个调皮的孩子,他的座位可能单设在讲台旁边,也可能放在教室后边,仿佛一座“孤岛”。小组讨论时,他往往是“多一个”,或者被临时指派到某一个小组,也是“多一个”。

场景二:老师在指名某学生回答问题,常常沉浸在二人之间的交流对话中,忽视了其他学生的需求。此刻,除了被教师点名的学生,剩下的大多数,仿佛被疏忽的“多一个”。

被孤立的孩子,如果说只是个例,那么在教师和单个学生交流的时候,其他未安排任务的学生仿佛“观众”。因为这一刻他是无所事事的,他的精神是放松和懈怠的。久而久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善于观察和反思的教师,往往和单个学生交流的时候,会给其他学生安排任务:“认真听,看看你想的和他一样吗?等他回答后,我来点名问问你。”或者“他读得有没有错误?请记下来,然后请你评价”……目的是绷紧学生的心弦,让他们有事可做,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开火车”读课文、认生字词是语文老师经常使用的手段,如果事先指定了顺序,排在顺序内的学生就只关注自己的任务而无暇顾及其他,排在顺序之外的学生,则悠哉乐哉“袖手旁观”,自不自觉全在一念间。倘若教师事先不指定顺序,随机指定,所有学生注意力就集中了,举动虽小,意义却大。教师要时刻想着课堂是全体的,谁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多一个”。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花钟》公开课为例,下面的情景在很多教师的课堂中上演,部分教师会疏忽一些细节。

师:刚才听了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后,你们觉得不同的花儿开放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1:我觉得这些花儿开得很优雅。

师:优雅?谁还有不同意见?有没有具体谈谈对昙花的印象的?

生2:我觉得花开的时候心情很好。

师:你是说昙花吗?

生2:我想說别的花。我觉得蔷薇花开放的时候很热烈,也很美丽。

师:说得真好,我刚才的话被打断了,谁来说说昙花?

生3:我也想说说蔷薇花……

“下一个”是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经常会喊的,因为往往“这一个”的回答并没有达到教师期盼的那个标准答案。教师会不停喊“下一个”,直至达到“师”意为止。教师此时心中满是自己的教学流程,只想完成自己的任务,这并不符合“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可能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没听清楚问题;也可能是教师讲述得不够清楚,学生没弄明白概念;也可能是已经能意会,但还不会准确言传;也有可能是学生的关注点和教师的关注点不一样,就如教师钟情“昙花”,学生却独爱“蔷薇”……

每一堂课提问,时间所限是不可能问遍所有学生的,也正因为如此,教师更应该珍惜每堂课里的“这几个”,这正是因材施教的好机会。

有智慧的教师,会根据学生回答的表现迅速做出应对,弄清楚“这一个”在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障碍点、困惑点、疑难点而进行巧妙的点拨、追问、拔节、生成,直至这一个弄懂学会为止,然后才是“下一个”的个别诊断和治疗。教师在课堂上要教的不是正确的结果,而是正确的过程、思考的方法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所以教师不要轻易喊“下一个”,应该好好地培养“这一个”。

所有的要求、理念,只有体现在这些日常的细节和行动中,才是真正的落实,才会有生命力。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抽象走向具体,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

责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蔷薇花昙花全体学生
昙花(节选)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蔷薇花总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行为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雨中的蔷薇花
阿噗的蔷薇花
昙花(寓言)
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