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类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

2023-04-15陈浩杨亚莉李文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陈浩 杨亚莉 李文静

[摘 要] 以汽车产业创新型人才需求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汽车类专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相融合,构建了汽车类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培养体系,打造了适合地方应用型高校特点的汽车类应用型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与汽车行业企业协同,推动汽车类专业学生能力的提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表明,该培养体系有力地提升了汽车类专业本科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汽车专业复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可以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汽车类;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汽车类应用型本科工程人才创新实践教育研究”(17JDGC031)

[作者简介] 陈 浩(1980—),男,四川彭山人,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和车辆工程研究;杨亚莉(1982—),女,新疆乌苏人,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汽车类人才培养研究;李文静(1986—),女,江苏兴化人,硕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07-0085-04 [收稿日期] 2022-02-23

引言

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主要源泉。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大学生对于推动社会创新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代对应用型高校的必然要求[1-5]。对于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重在应用,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需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其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6-9]。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深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打造“双创”教育升级版,是推动创新型汽车人才培养、建设汽车强国的必然要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汽车产业创新型人才需求为导向,构建了汽车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打造了汽车类应用型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推动了汽车类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10]。

一、体系建设

(一)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以汽车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强化工程素质提升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化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优化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设置,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系列课程,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11];建设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课程,开设与创业教育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课程,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课程资源,纳入本科生的教学培养计划。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开阔学生的科技视野。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自学能力。

(二)建设一体化的汽车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根据汽车行业对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充分利用产学研战略联盟资源,构建了涵盖汽车设计开发、创新实践、汽车科普实践和科技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1.打造了汽车设计开发创新平台,提升了汽车专业人才的复合创新能力。以汽车专业人才复合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以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为载体的汽车设计开发创新平台[10]。设计开发平台以整車设计、制作和参赛为主,涵盖机械、汽车、电子、材料、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学习以及运用与创新。通过多学科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有机融合,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工程教育实践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创新实践引导课程学习,理论储备促进实践锻炼[12],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汽车专业的综合能力。

2.构建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了创新能力和创业活力。成立“汽车人”科创中心,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多项目和资源。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纳入培养环节,开展创新活动团队指导,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确保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至少参加过一项创新创业项目。将创新创业项目指导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反哺实践,结合科研项目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制定专项激励政策。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术交流平台,支持大学生参加学术会议,选拔和推广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项目。

3.建立了汽车科普实践创新平台,提升了科普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依托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构建汽车科普实践平台,推动汽车科普实践创新。从与汽车相关的本科专业中选拔优秀的学生组建30~40人的科普讲解团,依托“科学商店”,开展汽车文化互动系列科普展示活动,为社区居民开展寓教于乐的汽车科普系列活动提供了科普服务,提高了大学生科普创新实践和科学素质。通过科普实践平台,为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提供各类科普咨询和参观服务,每年接待参观访问2 500多人次,累计接待15 000人次。

4.形成了科技竞赛创新平台,提升了工程创新实践能力。整合各类竞赛实践资源,形成了涵盖基础竞赛、科技竞赛、工程能力竞赛、制图竞赛、汽车专业类竞赛的多层级立体化科技竞赛创新平台。将科技竞赛纳入学分认定环节,将竞赛融入创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学生“有赛要比”“有赛可比”。强化竞赛激励力度,出台了《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学科竞赛奖励办法》,设立专项激励经费,激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竞赛活动。修订职称制度,将学科竞赛的指导与获奖情况纳入教师的业绩评定,提升教师指导竞赛的积极性。

(三)行业企业“三协同”,引领汽车类本科工程人才培养

以汽车产业的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与汽车行业企业协同,产学交融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1.以汽车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构建校企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引领人才培养。(1)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建立校、企、协、同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平台,明确定期沟通机制,及时把握企业对本科工程人才的能力要求,确保企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2)合作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习实践基地等平台,完善中心与平台的管理机制,推进校企协同的规范化和长期化。分别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上海交运(集团)公司联合成功申报了两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注重合作关系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始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思路,与企业签订年度行动计划,将科技创新合作、企业工程师培训、学生实习、学生就业纳入校企协同,将学校的科研教学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将工程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相结合,通过产教的深度融合推动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

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开放型校企协同,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实质性地开展“五共同”“一个全过程”,即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相关企业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开放式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依托校企协同,聘请企业专家和具备生产一线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加入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参与实践教学、实训实习、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与知识体系重构等,企业工程师通过授课、讲座等形式深度融入本科生培养,促进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用人标准的融合,构筑了与汽车行业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三协同”模式,通过工学交替、产学融合,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培养了为汽车产业服务,涵盖汽车设计、制造、运用等领域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3.产学融合,扎实推进卓越计划实习,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深入推进与上海汽车相关重点企业的深度产学合作,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制订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践的培养方案。将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部分实践课程,从校内转移到企业,深化专业工业训练实践及社会实践内涵,让学生通过企业了解技术、产品、生产、管理和市场,身处真实的社会生产环境,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以及主动适应企业、服务社会的创业能力[13-15]。车辆工程等专业有1 500多名本科生(卓越工程师班级)参与了企业顶岗实习实践,由企业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实习岗位包括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交运(集团)公司和相关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产一线岗位。通过在校外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历练,不仅使学生具备了主动融入社会的能力,还使学生具备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成效

(一)创新创业体系逐步完善,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学校有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成立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直接领导,依托学院、教务处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创新创业实验基地建设小组,成立创新创业基地日常工作机构,形成了多部门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机制,制定并完善了相关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将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本科生的教学管理体系,形成了较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了一支校内校外、行业企业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在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深入推进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交运(集团)公司等76家企业的协同与合作,建成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推进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协同结业的“四协同”长效机制的建设,将教学全过程中的综合应用与社会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相整合,构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的互动模式和有效推动机制,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2012年,該平台被批准为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

(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社会认可度高

汽车开发设计平台每年参与赛车设计、制作与参赛的学生有200余人。学生车队连续11年参加了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连续13年参加了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其中,大学生方程式车队先后获得轻量化第三名、优秀奖、优秀组织奖;Honda车队先后获得EV电动组别全国第一名和第二名、EP燃油组别全国最佳进步奖一项、优秀车队奖和Honda十年贡献奖;BAJA车队获优秀奖。通过真实环境的赛车设计、制作与参赛,实现了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汽车专业的复合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近两年,本科生承担了创新项目4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市级项目14项,参与学生203人次。本科生承担了创业项目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4项,参与学生40人次。本科生每年有100余人次获得市级及以上竞赛奖励。在2017—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我校位列98位,进入全国百强。“汽车文化互动系列科普展示活动”在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特色科普项目评选中被评为“示范类科普活动项目”。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了创新思维,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

汽车类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用人单位对汽车相关专业毕业生在入职后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事业心与责任感,均给予了充分肯定,普遍认为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应用、工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强,能较快适应角色且业务过硬,在工作中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上进心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突出表现在专业知识面广、理论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三个方面。近10年,学校为上海汽车行业输送了3 000多名优秀的汽车专业人才,为汽车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紧密围绕“汽车产业链”,以汽车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发挥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优势,以强化工程素质提升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相融合,构建了多层次的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了一体化的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推动了汽车类专业本科人才工程实践能力、汽车专业复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献

[1]顾秉林.大力培育工程性创新性人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4):1-6.

[2]刘有耀,蒋林,杜慧敏,等.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76-81.

[3]石小娟,黄刚,刘允.以外语类专业为例对“双创”实践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20,37(6):229-232.

[4]任金恒,徐永涛,霍宁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路径研究[J].科技风,2020(6):52-53.

[5]彭艳华,陈广明,夏希悦,等.众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思考[J].产业创新研究,2019(5):63-64.

[6]吴继侠.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25(6):63-64.

[7]雷钢.高校双创实验实训平台建设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210-214+280.

[8]杨冰,谢飞雁,杨积堂.地方高校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2):18-22.

[9]张小惠,白帆,霍亚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20,37(3):28-30+34.

[10]马其华,王岩松,张春燕,等.卓越计划模式下交通运输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9):166-169+214.

[11]王红霞,姚娟.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427(5):56-57.

[12]邓召文,王保华,冯樱,等.基于FSAE大赛的汽车类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9):223-224.

[13]米银俊,许泽浩.协同育人 推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5(11):30-32.

[14]王香兰,晋颖,付正,等.地方高校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9):24-26.

[15]鲍宇,王国田,汪伟.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431(9):182+188.

Practice for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Application Oriented Bachelor Student i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HEN Haoa, YANG Ya-lib, LI Wen-jinga

(a. Academy Affair Office, b.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novative talent demand for auto industry,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for automobile related major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was established, and also the practice platform for ability improvement, by incorporating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The training process is cooperated with auto industry to enhance the ability cultivation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 After many year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t is shown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utomotive comprehensive specialty,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and social service ability, is constantly enhanced under this training system, which may give useful suggestion for education for innovative talent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automobile major; bachelor leve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training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