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份天气报告的诞生

2023-04-12刘正东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3年4期
关键词:气象学天文台电报

刘正东

初出茅庐

1809年,詹姆斯·格莱舍出生于英国伦敦的罗瑟希德区。格莱舍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便举家搬到历史悠久的格林尼治,一座宛似城堡的天文台——皇家天文台矗立在群树环绕的格林尼治公园。20岁的格莱舍第一次踏入天文台时,便被其中的各种仪器所吸引。年轻的格莱舍不知道,自己将在此起步且名扬天下。

在西爱尔兰的山区做了两年地形测量工作后,格莱舍回到伦敦,在剑桥大学的天文台谋到一份数学计算员的工作,并结识了比自己大八岁的乔治·比德尔·艾里。1835年,艾里被任命为皇家天文学家后,第一时间把格莱舍征调回皇家天文台,并开始对天文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次改革成为格莱舍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自此,他的才干开始在气象学上绽放。

锐意进取

早在1823年,约翰·丹尼尔就在他的《气象学随笔》中对当时粗糙落后的观测方式进行了批判。简陋的仪器、漫不经心的观测态度、毫无计划的观测时次等导致气象数据的精确性难以保证。气象学发展似乎进入了瓶颈期。20年后,格莱舍意识到天文台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他看来,提高数据质量是突破瓶颈的唯一钥匙。

格莱舍一直致力于寻找愈加精密的观测仪器,并为仪器定制了专用的支架,确保同水平高度数据的一致性,并极尽可能将周围环境对观测工作的干扰降到最低。格萊舍创造性地为日常观测制定了时间表,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和他的助手们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观测,准确地记录下风向、风力、云的类型、云层覆盖度、气流的变化和日照强度等气象数据。

观测方法的改进大幅提高了天文台观测数据的质量,但格莱舍知道,单个站点的数据在变幻莫测的天气面前仍显单薄。格莱舍并没有止步于此,随着时代的发展,他对天气探索的欲望愈加强烈。

雄心崛起

19世纪40年代,人们推崇数字和推理量化的事实,数学统计得到普遍认可。得益于对数字的着迷,格莱舍开始着手研究天气统计数据。凭借在格林尼治天文台的职务便利,他不断与各地的气象联络员写信交流,并着意发展靠谱的参与者,以得到更多精确、翔实的气象数据。此外,格莱舍还利用业余时间,随身携带经过改进的观测设备,乘坐铁路拜访英国各地的联络员,记录各地观测站点的经纬度,协助他们维护仪器,演示读取数据的方法。就这样,格莱舍凭借“横跨大西洋般的热情”,绘制出一张雄踞英国版图的气象联络网。

1844年5月,《伦敦新闻画报》发表了关于新建设的斯劳电报站的专题报道,这标志着英国的电磁电报取得突破性进展。电报技术的发展为气象联络网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也让气象资料实时汇总成为了可能。

横空出世

1848年夏末,由于“多雨和恶劣天气”对农场作物的威胁,《每日新闻》报社的一名编辑给格莱舍写信,询问是否可以提供一些最新的天气信息。格莱舍借此机会,凭借之前建立的气象联络网以及有所发展的电报技术,向报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实验性的天气服务。1848年8月31日,《每日新闻》刊登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天气报告,这份报告内容比较简单,只包括地名、风向和天气总体情况,但即便如此,人们仍然可以通过《每日新闻》刊登的天气报告知晓全国的天气情况。

由于内容新颖实用,天气报告不仅在公众之间被频繁地转告、谈论,而且也引起了科学界的热烈反响,甚至催生出“很有可能产生巨大科学价值”的观点。一时间,整个科学界都掀起了气象学研究热潮,各地不断涌现出各种气象研究活动。自此,气象学走进了大众视野,关于气象的话题和信息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传播。

高歌猛进

1851年8月8日,在坐落于伦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园,格莱舍受邀向公众展示自己亲手绘制的天气图。过去的两年,格莱舍改进了天气报告,根据报告上面的气象数据,在地图上绘制了天气图。这张天气图包含了风向、气压值、温度等信息。展会参观者第一次直观地看到全国的天气状况,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利用电报编制气象报告从而绘制出地面天气图。第一份天气报告的诞生,意味着气象学翻开了受人瞩目的新篇章。这是一个伟大的开始,时至今日,各地仍有许多科学家、志愿者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气象学的探索、试验、研究之中,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天气密码被破译。

(摘自《科学之友》2022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气象学天文台电报
电报方程的正双周期解:存在性、唯一性、多重性和渐近性
毛泽东的绝密电报与湖南和平解放
天文台就该这么看
黑龙江省气象学会举办2020年防雷技术个人能力认定考试
海尔与望远镜和天文台的故事
传“电报”
天文台
出人意料的气象学结论
问天人——记中国气象学泰斗叶笃正
欧米茄超霸系列月相至臻天文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