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江部队”亮剑淮海

2023-04-11王继华

世纪风采 2023年4期
关键词:钟伟淮阴淮海

王继华

“清江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三十九军第三四六团,这是一支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新四军淮海军分区第四支队,诞生于战火纷飞的1943年3月。该部成立后,犹如一把出鞘利剑,勇猛向前,战高沟、打阜宁,所向无敌。在解放淮阴城战斗中,仅用5分钟就攻人城里,被授予“清江部队”的光荣称号。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以“三猛(猛攻、猛打、猛追)”著称,是东北野战军头等主力师、头等主力团,三打靠山屯、攻义县克锦州、取平壤下汉城等战役中屡建战功,是解放军的“亮剑”部队。

英勇善战的支队长钟伟

说起这支部队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就不得不提到这支部队的首任军事主官、电视剧《亮剑》李云龙的原型之一——钟伟将军。钟伟,湖南平江人,1930年7月,年仅16岁的钟伟动员52个少年参加彭德怀的红五军。在红军中,他历任红军宣传员、宣传队长、连政委、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等职。虽是政工干部,但是战斗中他总是冲锋在前,英勇善战。1930年9月,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红军主力打垮张辉瓒的部队后乘胜追击。时任宣传队长的钟伟带着一帮红小鬼也冲了上去,大喊抓俘虏。在一个长满野草、刺藤的深沟里俘虏了张辉瓒的卫队20多人,当这帮家伙发现抓住他们的居然是一群红小鬼时,很是不服气,连呼倒霉。

1934年3月第五次反“围剿”中,任红十二团团政委的钟伟,率二营和师侦察连坚守福建北部的太阳嶂阵地。敌军上有飛机下有大炮,后有大刀队督战,发起一波又一波的进攻。钟伟号召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誓与阵地共存亡。他身先士卒,哪里危急就在哪里指挥。血战终日,击毙敌团长1名、营长4名、敌400多人,俘敌100余人,缴迫击炮4门,轻重机枪10多挺以及大批武器弹药,胜利地完成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广昌战役中,红十二团担任掩护主力突围的任务,他与团长谢嵩不仅胜利冲出敌军重重包围圈,还抓了不少俘虏回来。

在长征路上,钟伟更有不俗的表现,娄山关战斗中,主攻的十三团(团长彭雪枫)、助攻的十二团夺取娄山关制高点后,还未来得及巩固,数倍优势兵力的黔军疯狂地反扑上来了,这些“双枪兵”刚吸足了大烟神经亢奋,不要命地往上冲。红十二团伤亡惨重,政委钟赤兵腿被打断,参谋长孔权身负重伤,刚到手的阵地危在旦夕。就在这关键时刻,杨勇、钟伟(时任红十团总支书记)率一个营部队从敌后侧杀了上来。钟伟带领的政治处20多人冲在最前面,手榴弹接二连三在敌群中爆炸,机枪如雨点射向敌人。敌人被打懵了,惊恐万状,四散逃命。阵地巩固了,之后我军利用制高点前后夹击,歼灭敌军王家烈的8个团。后来钟赤兵不止一次地说:“当时不是钟伟他们奋不顾身带人从敌人身后杀上来,我们这些人的骨头埋在哪里都很难说啊!”

长征到四川芦花(今黑水)镇的麻窝时,红十团被围,经几番激烈拼杀,团主力才突出重围,但还有一个营没有冲出来。钟伟闻讯奋不顾身地带着一个班战士重新杀人重围,最后将这个营从敌人层层包围圈里带出来了。在甘肃礼县,红军被毛炳文的4个师部队所包围。红十团奉命掩护主力转移。在万分危急的关头,钟伟自告奋勇带人为全团担当断后任务,不顾伤亡牺牲,打退敌军多次进攻,在团主力突围后,他带一部分人也冲出重围。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钟伟被调到抗大学习,后任抗大第三大队政治处主任、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团政委、抗大五分校代校长等职。1942年11月,日寇在苏北发动空前规模的大“扫荡”。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指示苏北军区精兵简政,加强一线部队力量。这时,从前线到后方学习、工作已近两年的钟伟,再也耐不住后方的生活,坚决要求上前线。黄克诚师长在红军时期就是钟伟的领导,对钟伟的能力和性格十分了解,在此危急之时任命他为新成立的地方武装淮海四支队支队长。

做军事主官,领兵打仗,一直是钟伟的愿望。接到命令后,他喜不自禁,迅速赶赴淮海上任。

“杂牌军”在战斗中锻炼成长

1942年11月,日军发动对淮海区大“扫荡”后,淮阴北部地区的老张集、徐溜、古寨,涟水的高沟、杨口、灰墩、岔庙等处都建立了据点。只有麻垛、梁岔、成集等20多平方公里的抗日中心区未筑上据点,我地方党政机关和部队只能在这弹丸之地周旋。

为了反“扫荡”,坚持地方斗争,淮海地区划分为四个地区分别坚持。淮阴、涟水两县属于第四中心县委,所属武装为淮海第四支队。淮海四支队成立之初,下辖第十团由淮阴独立营改编,第十一团由涟水独立团改编,这两个团是小团,每团只有4个连,战士多数是区队提升上来的地方武装,是一支地地道道的“杂牌军”。战斗经验少,武器装备差,弹药又匮乏,要想打下枪好弹足、工事坚固的日伪据点是极其困难的。1943年3月,七旅二十一团团直机关率一营由盐阜区实施地方化,在涟水县西北乡的陈老庄,与淮涟部队合编成立淮海四支队,团直机关改编为支队部,支队长钟伟,政委张彦,副政委罗有荣。所辖3个连,二连作为支队特务连,另两个连分别编入十团、十一团作为战斗骨干。

钟伟初到淮海,人生地不熟,干部、战士都是陌生的,尤其是敌情十分严峻。但他无所畏惧,决心在战斗中锻炼部队,打破敌人的伪化阴谋。上任后,多次带领部队对敌据点进行围攻、骚扰。1943年4月的一天夜晚,十一团围困双庄据点,对敌发起突然袭击,进行政治攻势,拂晓时撤离。在戴码战斗中,我军用土坦克攻打据点,虽然据点没有打下,但是敌人吓破了胆,不久弃守逃跑了。在此同时,注重抓部队整训工作,开展大练兵活动,努力提高战士的军事素质。组建教导队,强化对干部的政治、军事培训。这年5月下旬,淮海军分区发动夏季攻势,钟伟率领部队转战淮涟两县。在战斗中,钟伟重视对敌情的调查了解,在战略战术上灵活机动,深思熟虑,与敌人斗智斗勇。第一次攻打岔庙据点时,围点打援。第二次打岔庙时,先打西边小据点的弱敌,之后再打东边的强敌,挖交通壕至敌据点前,逼使敌人斗志涣散,被迫突围,我设伏部队乘机追歼敌军。老张集战斗中动员地方民兵围困敌人,搞得敌人日夜不安,被迫撤离回淮阴城,四支队设伏途中一举将其全歼。悦来集战斗中,我军隐蔽近敌,首先击毙了敌头目,取得了战斗的主动权。

钟伟善于总结战斗经验,力争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在岔庙战斗中,他琢磨出“挖沟近敌”(当时称为“坑道作业”)的方法,直逼敌人的前沿阵地,发动突然攻击,极大地提高了攻击的效果。其次,充分发挥炮的作用。通过简单的改装,将迫击炮变成不仅可以吊射,而且可进行平射的两用炮,大大加强了部队攻坚的火力。淮海四支队这支“杂牌军”在钟伟的指挥下,仅半年时间,就连续拔除了双庄、王集、岔庙、老张集、悦来集、古寨、徐溜等据点,淮涟的形势大为好转。1943年秋,由涟水县总队上升组建了第十二团。这样整个四支队不仅战斗力大幅提升,队伍也迅速发展壮大。钟伟凭着机智灵活、敢打敢拼、勇猛的作风赢得了支队指战员的信赖和尊敬。

打高沟威名远扬

高沟地处涟水、沭阳、灌云三县交界之处,是繁华的商贸中心。日军于1942年12月占据后,在高沟构筑了十分坚固的工事,之后装备精良、兵力雄厚的日伪军四处“扫荡”、抢掠,严重地威胁我抗日根据地。对缺乏大炮、弹药,仅2000余人的四支队来说,要想拿下高沟,在当时无疑是一个极不现实的计划。甚至还有人担心打高沟会引起日军的疯狂报复,“给根据地带来大的麻烦”。然而,有着强烈的革命责任心和旺盛斗志的钟伟,不信这个邪。他积极准备,捕捉战机,决心拔掉这楔入我根据地的“毒瘤”。

从1943年底起,钟伟就开始了攻打高沟的各项准备工作,多次派侦察员化装混入高沟镇,将高沟的地形和敌军兵力部署、火力配备摸得一清二楚;其次,在训练中,他有针对性地加强了部队攻打大炮楼的训练,如爆破、爬云梯、坑道作业等。1944年4月19日,在得知高沟日军调防,只剩下伪军的情报后,钟伟立即命令十一团彭金高团长带领部队,对高沟进行战略侦察。当晚,十一团对高沟发起了突袭。20日夜,部队在侦察排的配合下,从西南角圩墙上再次袭击敌人,部队在嘹亮冲锋号声中很顺利地涉过水沟,攻占了圩墙打进镇里,俘虏了伪七十二旅高沟办事处敌上校主任王友能及伪警察局、区公所等敌百余人。在我军猛烈的打击下,日伪军龟缩到西北、北门及东门的三个炮楼上扼守,整个镇区被我军控制.这样我军由袭击转为攻击。得知消息,钟伟立即命令部队全部出动攻打高沟。4月21日晚上,支队特务连和十一团一部出敌不意袭击南门,攻克了南门据点。之后,我军攻打北门敌据点,双方对峙在中桥口一带。

北门系高沟守敌的防御重点,原先是日军的据点,后伪军团部驻在这里。有树头圩、钢丝圩、墙头圩,碉堡一座,地堡多个,工事坚固,火力强,是一个非常难啃的硬骨头。十一团前仆后繼地向敌据点发起进攻,特务连专门组成了奋勇队,将大桌子蒙上厚厚的几层棉被,里面架上机枪做成土坦克,三次猛攻均未成功。连长打红了眼,还要组织第四次强攻。钟伟立即叫停,批评这个连长说:“光知道拼命!打仗要多动脑筋!”钟伟随即召开支队的作战会议,认真总结了这几次进攻的经验教训,他说:“靠一两次猛打猛扑的简单打法是不行的!不仅战士伤亡太大,而且又难以奏效。我们还是要用夏季攻势中‘坑道作业老办法。”随即重新调整了兵力部署,花大力气突击挖沟近敌,做好攻坚的充分准备。

此时,高沟附近的新安镇、杨口和丁头庄的日寇、伪军兵分三路,共2000多人赶来增援,分别被负责阻击的十团和十二团英勇击退。但是在23日,有部分援敌突破阻击阵地潜入高沟,加强了东门守敌的力量。钟伟决定乘东门援敌立足未稳之机,集中力量歼灭之。黄昏之时,十一团与支队特务连从南、北、西三个方向向敌发起进攻,一举攻克了东门据点。占领东门据点之后,高沟敌军大多龟缩在北门大据点里,固守顽抗。我军四处围困,断其水源,使敌人无水做饭,每天只能炒玉米花吃,军心涣散。24日晚,我军发起总攻,十团从北门外主攻,十一团在中桥口向敌佯攻,苦战一夜,未克。25日,在敌无援兵的情况下,钟伟决定连续作战,再次向敌发起总攻,命令特务连、十团通过这两天突击挖好的沟壕猛扑北门敌据点,十一团到北门外伏击伺机突围的敌人。夜晚,我军向敌发起猛烈的攻击。敌被我军连续的打击下,断炊弹尽,军心涣散,顽抗不久就打开北门向新安镇方向逃窜,正遇上我伏击的十一团,敌人死伤大半,六塘河里飘满淹死的敌军。高沟之战,四支队毙伤敌人600多人,俘虏800多人,缴获炮2门、掷弹筒27个,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攻克高沟据点之后,淮海一支队、七旅二十团相继赶到,迅速发起攻打杨口据点的战斗,四支队连续作战担负打援任务。4月28日,增援杨口的日伪军400多人在山炮、轻重机枪掩护下,向吴二圩的阻击阵地发起凶猛攻击。钟伟指挥四支队击退了敌军的一次次猛烈进攻,并使用“正面出击,二面迂回”的战术,展开强有力的反击,将日伪援军彻底击溃,击毙日军30余人,敌指挥官小林少佐受了重伤。

高杨战役的胜利使淮海、盐阜两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揭开了苏北新四军局部战略反攻的序幕。高杨战役后,钟伟与淮海四支队声威大震,这支由地方武装与主力合编组成的“杂牌军”跻身主力的行列,成为一支纪律严明、能打硬仗的钢铁部队。

转战苏北势不可挡

1944年9月,十旅兼淮海军分区发起林公渡战斗,淮海四支队奉命阻击敌人的援兵。7日,打退了宿迁日军百余人的增援,保证了林公渡战斗的胜利。12月7日,淮海四支队奉命到盐阜区担任保卫师部的战斗任务,在涟东的李圩一带伏击伪军孙良诚部,歼敌200余人。10日,在黄营六堡阻击偷袭师部的日伪军。1945年4月1日,淮海四支队配合八旅向盘踞在灌东的伪军徐继泰部发起攻击,连续攻克谢三庄等20多个据点,收复了灌东根据地。

1945年4月中旬,新四军三师决定发起阜宁战役,集中十旅的四支队、一支队和八旅的3个团攻歼阜宁之敌。阜宁城由伪军第五军孙良诚部3400余人据守,成为突入我盐阜抗日根据地腹地的一颗大“钉子”。4月24日深夜战斗开始,淮海四支队任务是拔除阜宁外围据点大顾庄之敌。在钟伟指挥下,我军紧紧包围大顾庄据点,连续摧毁伪军7个炮楼及其主要火力点。号称“草上飞”的伪军大队长朱涛刚刚从炮楼里探出头来窥测方向,就被四支队的神枪手一枪毙命,吓得大顾庄200多伪军赶紧打出白旗,不战而降。敌人刚投降10余分钟,阜宁城的敌军千余人从北门增援而来,其先头部队进至小顾庄时即遭到埋伏在此的十一团迎头痛击,一支队从侧后拦腰袭击,敌首尾难顾,惊慌回窜。我军乘胜追击,顺利地攻占北门。

25日下午,四支队和其他参战部队对阜宁城发起总攻,分别从南、北方向突入城内。四支队一举攻占了城东的敌军重要据点三宫殿之后,又在炮火的掩护下,沿着事先挖好的沟壕向水龙局发起猛攻。第二天拂晓,负隅顽抗的敌军在我军事和政治攻势下举手投降了。与此同时,十二团向天主教堂的敌人发起进攻,战斗中新组建的炮兵连大显神通,将敌炮楼一个个炸飞上了天,突击部队乘势冲进与敌展开激战。战士们将五六个手榴弹捆在一起,成捆成捆地甩向敌群,炸得敌人鬼哭狼嚎,四处逃窜,纷纷举手投降。伪五军军长王清翰等极少数伪军一看大势不妙,趁着夜幕和浓雾的掩护,匆忙渡过射阳河,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向盐城方向逃去。此役,共毙伤敌军300多人,俘虏2000多人,还缴获迫击炮7门,轻重机枪47挺。

阜宁战斗中,淮海四支队战斗作风好,打得快,打得猛,得到三师首长的好评,三师上下对四支队刮目相看。

5分钟突破城门荣获“清江部队”称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淮阴伪军师长潘干臣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第六军二十八师师长,自诩为“曲线救国”的英雄,拒不向我军缴械,妄图凭借淮阴城垣和大量武器、弹药与新四军顽抗到底。我新四军三师部队决定发起淮阴战役,消灭潘干臣的伪军部队。

此时,淮海军分区奉命恢复十旅建制,钟伟升任十旅副旅长。淮海四支队改编为十旅二十八团,彭金高任团长,罗有荣任政委。8月27日,二十八团由蒋坝赶到淮阴城南,向敌发起攻击,28日攻占石码头、十旦长街,完成包围淮阴城任务。31日,攻城指挥部决定二十八团担任主攻淮阴城的任务。接下了主攻任务之后,钟伟立即带领团长彭金高、营长李金善、张峰等干部到前沿阵地侦察地形,决定从东门作为突破口,从地下挖地道通至敌大炮楼下实施爆破。一营与二营作为攻城的第一梯队,并肩实施突破;三营与三十团为进攻的第二梯队。为了保证攻城的胜利,二十八團作了充分的准备。突击队进行反复地爬城演练,制作长达十丈的长竹梯,组织民工将城壕里的水放干,用麻包在房屋上搭建高于城门的工事,向城里伪军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

一切准备就绪,总攻时间定在9月6日下午2时。当天上午9时,钟伟命令二十八团炮兵向东门守敌猛烈轰击,敌人以为新四军真要攻城了,马上开火疯狂还击,后来看到新四军的炮火停下来了,以为这是新四军的虚张声势,敌人思想有点松懈了。就在这个时候,城墙根下的大炸弹引爆了,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淮阴东门的大炮楼被炸飞,数十个敌军血肉横飞,没死的也被炸昏炸懵了。紧接着,二十八团一营二连战士们肩上扛着云梯,手中握着钢枪,迅速地冲上爆炸缺口,五班长曾家良奋勇当先,第一个踏着云梯,跃上城墙,把红旗高高地插在淮阴城东门上空。攻上城只用了5分钟时间!

二营四连同时也登上了东门城楼,杀得敌人抱头鼠窜。随后沿着东门大街急速前进,消灭了重兵把守十字路口的敌人。连长张昌义在熟悉地形的老刘头带领下,从一个小巷子直扑敌军指挥所。敌警卫队妄图顽抗,我战士眼疾手快地投了几颗手榴弹将敌机枪手炸死,随后是机枪、步枪一阵猛打,敌吓得掉头就跑,张昌义等人跟随敌人就冲进了敌指挥所,活捉了伪师长潘干臣。此时南门的敌人还在激烈地顽抗,张昌义举枪命令潘干臣打电话下令残敌停止抵抗,潘干臣用颤抖的手拿起电话,乖乖地下达了停止抵抗的命令。

二十八团从战斗开始,从攻上城门到攻占敌指挥所,仅用一个多小时,就干净彻底地解决了整个战斗。解放淮阴城全歼顽敌9000余人,缴获炮10门,轻重机枪80余挺,掷弹筒60多个。二十八团在战斗中首先攻入城内,伤亡少,缴获大,对战斗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受到特别嘉奖,被三师授予“清江部队”的称号。

1945年9月23日,新四军三师部队奉命进军东北,淮涟子弟兵二十八团高擎着“清江部队”的大旗一路北上,开始了新的战斗。

(责任编辑:贾茹)

猜你喜欢

钟伟淮阴淮海
Measurement-device-independent one-step quantum secure direct communication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Measurement-device-independent quantum secret sharing with hyper-encoding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饭千金
淮阴:母爱之都
The Phase Sensitivities for Different Phase-Shift Configurations in an SU(1,1)Interferometer∗
淮阴:活跃着一支“老兵”调解队伍
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