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就业的财政税收政策解读

2023-04-09林琼娜

今日财富 2023年9期
关键词:优惠政策税收政策弹性

林琼娜

就业问题是和老百姓利益有密切关联的内容。我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针对就业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其中,财政税收政策对促进就业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就业税收政策进行解读,针对如何推动就业财政税收政策的优化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税收政策的制定对就业的调节和促进起到了关键的影响。本文在观点论述的过程中,围绕我国历史进程中就业的核心驱动以及影响要素进行解读,了解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和就业弹性变动趋势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如何实现就业促进的相应税收政策制定给出了优化和改进的对策。

一、我国历史就业的弹性变动趋势及主要影响要素解读

一直以来,就业都是百姓十分关注的问题。在针对我国历史就业的弹性变动趋势进行解读上,我 国1994年税改到1998年,就业弹性有了明显的提升。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1994年我国就业弹性系数是7.39%,到1998年该数据变成了15%,印证了在1994~1998年间我国就业弹性处于不断增长的态势。到1999年~2007年,我国就业弹性系数不断下降,最低出现在2007年,为3.22%。随后在2008~2010年,我国就业弹性处于一个稳定期间,2011~2019年有所提升,2020~2021年我国就业弹性又有下降趋势。我国就业弹性的变化和国内GDP增长有较为密切的关系,GDP增长,意味着其会拉动市场就业。

在针对我国就业弹性影响要素的解读上,基于相关研究数据分析可知,我国GDP增长以及产业差异、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等都会对就业弹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我国GDP每实现1%比例的增长,意味着我国就业人数增长比例约为0.0815%。该数据是通过学术界相关回归分析统计出的结果。其次,不同产业对就业弹性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综合当前我国既有的产业规划和布局来说,在所有产业中,第三产业有最好的带动就业作用,其增长比例每提升1%,意味着产业就业人数实现0.0030%比例的增长。另外就是企业经营规模以及社会保障、其他相关福利的影响。企业规模越大,意味着其有较高的就业弹性,同时有较好的社会保障机制,有较为出色的福利支撑,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有较高的就业弹性。

二、我国既有税收政策和就业弹性变动趋势协调性解读

我国就业税收政策的制定,在一定情况下与企业就业弹性变动趋势之间有较为紧密的关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有越突出的税收政策,同时在税收政策制定上能够契合企业人才招募的需求,就越意味着在税收政策下会有更好的社会就业弹性。

(一)就业弹性下降和就业税收政策间的临时矛盾

基于我国就业弹性趋势分析可知,在历史进程中,某些历史阶段我国有就业弹性下降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源于当时在就业税收政策的制定上和就业弹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在前文的分析中提到,从1998年至今,我国整体的就业弹性不断下降,后在发展过程中,就业弹性有升有降。而就业弹性之所以下降,意味着我国GDP增长在促进就业方面的影响力度下滑。通过分析可知,在某一段的历史时间内,虽然我国的GDP实现了增长,但是其增长并没有达成预期的就业推动效果。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规模的日益拓展,意味着我国未来在经济飞速扩张的时代背景下,GDP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下滑。为此,这也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可能会有就业困境。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期间,疫情的影响导致很多企业停工停产,国内GDP出現了明显的增速放缓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就业就会面临较大的困境。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虽然当前国内企业基本恢复了正常生产,但是疫情的后续影响依然存在,我国就业压力依然十分严峻。

分析我国既有的就业税收政策制定现状可以看出,为促进就业,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一般都是短期政策。为此,由于时间的约束,导致其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通过对既有就业优惠政策解读,这些政策的推出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短期有益就业压力的缓解,但是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就业的长期问题,致使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就业方面仅仅可以实现短期作用的发挥,其优势难以得到真正的凸显。

(二) 就业弹性的行业区别与就业税收政策局限性的矛盾

就我国就业现状来说,不同行业之间的就业情况差异显著。在我国当前的三大产业中,其中第二产业对促进就业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从统计结果分析可知,第一产业在促进就业方面,就业弹性始终保持在负值,就业弹性增长十分有限;第三产业主要是以服务业为主,其在提升就业弹性方面处于居中的位置;而第二产业在推动就业弹性方面有较好的优势。

另外,从我国行业分布现状来说,由于行业差异,不同行业也有不同的就业人员吸收能力,不同行业在劳动力的供给以及需求方面也会有明显的不同。为此,为了推动就业,要求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就业税收优化政策,确保政策的制定能够契合行业就业的需求。虽然当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较为零散,没有真正实现体系化的布局,导致既有的就业税收政策难以和当前行业就业促进相契合。而且从目前就业税收政策的受益主体来看,多数是一些小型企业,其在推动社会就业上,也往往只限于对一些下岗职工进行安排,其中既有的就业税收政策在推动就业上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而且通过对就业税收政策的价值进行解读,其不具备出色的企业激励作用。在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服务对象上,往往是以下岗职工、部分残疾人为主,而很多的农民工以及应届大学生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综合结果分析,我国既有的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对一些全新的就业困难主体的激励作用十分有限。

(三) 就业弹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与促进就业税收政策单一性的矛盾

通过对相关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社会就业难题进行深入解读可知,导致我国当前就业难问题有多方面的影响要素,而且不同的就业难题对应不同的成因。具体来说,比如民工荒问题,其源于当前劳动供给以及需求二者之间有较为明显的矛盾,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则在于大学生有较为明确的就业意愿,但是其个体的实践能力和就业岗位要求不契合。城镇失业问题的发生原因则是源于结构性或是摩擦性失业。综合来说,就业难的成因是多元化的。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显然需要国家税收政策做出科学的调节,给予切实的支持。但是从我国当前税收政策的制定现状来说,国家在该领域的税收政策制定十分有限,难以真正契合就业难题解决的需求。

三、促进就业税收政策有效性改善对策

立足我国就业问题,在进行就业税收政策的制定上,要充分结合当前市场就业需求,对既有的就业税收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和解读,了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科学的措施,切实推动就业税收政策的优化。具体的对策是:

(一) 推动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双向激励”的宏观税收环境构建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采取适度减税、结构性增税的方式来进行相应激励,推动就业税收政策的完善,并真正为就业问题解决提供政策保障。

所谓适度减税,指的是对我国纳税人微观税负情况作出进一步的优化,从而通过优化税收,不断扩大内需,促使我国能够更妥善解决就业问题,确保我国经济实现长远稳定发展。

通过结构性增税,则能够促使我国能够有充足的财政资金,用于推动既有失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二) 进一步发挥税收政策对就业的扶持力度

要進一步对既有就业税收政策进行整合,促使我国就业税收政策的制定能够得到不断优化和完善,提升就业税收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在具体的实施中,要结合我国既有的税收改革背景,将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改革纳入经济改革体系,完善立法,在社会上形成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

另外还要对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受众范畴作出进一步的拓展。通过不断拓展就业税收政策的受众范畴,让更多人享受到就业税收政策带来的利好影响。

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税收政策杠杆,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就业问题解决,鼓励企业提供更多岗位需求,从而缓解社会的就业难度和压力。

另外是要进行既有就业税收政策期限的调整。针对当前就业税收政策期限较短的问题进行优化,结合不同社会就业群体的就业需求和难度,合理进行就业税收优惠周期的设定,确保在周期规划上能够和就业需求保持较高的契合度。

(三)推动促进就业的行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要从各个行业需求出发,推动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完善。通过完善政策制定,确保相应税收政策能够充分发挥其推动就业的积极作用。

首先是要进一步推动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并通过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让中小民营企业能够通过不断拓展生产经营规模,提供更多社会就业岗位,更好地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撑。在进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上,要结合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推动中小型民营企业更好发展的同时,促使中小型民营企业能够在缓解社会就业难方面做出贡献。

其次在进行促进就业的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制定上,要全面评估第一、二、三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不同产业发展情况,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当前来看,第二产业有助于吸纳就业,是缓解社会就业难的主要阵地。为此在进行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上,要结合不同产业在就业问题解决方面的作用和优势,真正制定契合产业发展的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具体的政策制定上,要尽可能提升政策对第二产业的优惠力度,结合第二产业的发展以及其在社会就业消纳方面的作用发挥,建议在税收优惠政策制定上:首先针对第二产业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并筛选部分行业,针对其从业者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可以免征建筑业、采掘业和制造业农民工的个人所得税,减轻农民工的负担,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 增加就业供给。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企业的成本,激励企业录用农民工的积极性。其次考虑对第二产业中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适当的增值税或企业所得税的减免或延期缴纳税款等优惠措施, 以促进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 从而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

再次是要推动新型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布局。当前,随着技术的升级和发展,在农业生产领域,也有更多先进技术的引入。由于农业生产以及技术的不断提升,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入到城市,这也给城市的就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为有效实现这部分压力的分解,再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制定,可以推动传统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变革,并尽可能发展一些特色的农业生产运作模式,引入先进的科技,深化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布局,从而有效实现相应就业问题的妥善解决,并推进新型农业产业化。

第四是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退税。在中国日益严峻的出口环境下,对于纺织、皮革、玩具和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增加出口退税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防止行业系统性风险,导致高失业率。为此,在进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上,要结合这方面的内容不断完善相应的税收政策,确保税收政策制定能够为推动就业问题解决提供相应的支撑。

(四)不断推动既有税收政策的完善,发挥税收政策促进有效就业的价值

通过对我国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可知,当前中国的失业问题更多是一种“结构性失衡”,即大量失业人员与空缺职位并存,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就业者自身的素质。为此在进行税收政策的制定上,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需求,重视既有税收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在推动税收政策的完善上,要求税收政策不仅要刺激就业需求,还要考虑如何实现有效的劳动力供给。建议对就业技术培训、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中介技术培训这类企业收入给予税收优惠。员工子女的教育费用、员工本人的培训费用以及与教育培训相关的再就业费用可按税前比例扣除。同时,对从事对外劳务进出口的中介机构给予税收优惠和国家财政支持。

(作者单位: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优惠政策税收政策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实证研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优惠政策的思考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税收政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各城市具体优惠政策
支持西部大开发的税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