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财税政策出发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2023-04-09孟庆昉

今日财富 2023年9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农村居民社会保障

孟庆昉

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广大农民提升幸福指数、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国民生产总值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需求侧和供给侧提出了通过财税政策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建议。

一、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收入来源不稳定,主要以务农性来源、外出务工、自营型小企业、国家补助等构成。农村居民消费模式单一,主要以衣着、食品支出为主;交通、教育、医疗性支出其次;享受性消费支出占比很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居民的储蓄率较高。由此可见,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较低、消费结构不合理和消费模式层次不平衡,其发展和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

二、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居民消费的需求不足

1.农村居民的收入偏低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由图1可以看出,自1978年以来,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不断地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仍然比不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速度。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存在着很大差距,最低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82倍,最高达3.15倍,导致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2.农村居民的储蓄率高及传统的消费习惯

在农村,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为防止不时之需,农村居民储蓄率较高。然而个人可支配收入由消费和储蓄构成,当储蓄在增加时,消费自然会下降。农民勤俭节约的品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导致消费需求不高。

(二) 供给不足

1. 保质保量的产品供给不足

大部分农村居民购买东西范围有局限,一般情况下,在乡镇市场上,产品质量一般化,比不上城市里产品的质量,而且在质量能够保证的情况下,产品可能供不应求。供给侧的质量不高或数量不够,势必影响农村居民需求的满足。

2.农村的产品流通性不足

农产品受自然储存条件的不足、地形的复杂、交通的不便等因素的影响,很难运输出去,出现了一种“城里人想买买不到,村里人想卖卖不掉”的现象。所以被迫只能在当地销售。由于当地市场过于饱和,在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可能会出现“谷贱伤农”局面,农民的收入就会降低甚至是亏本,间接地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3.金融、信息类产业的供给不足

一方面,受地域、技术、传统观念的限制,农村信用环境不发达,相关金融机构没有农户和农村信贷的信息和数据;另一方面,农村金融风险监管相对滞后,缺乏一套完整的应急预案,导致农村企业无法及时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农村企业和农民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三)政府的投入不足

1. 政府的“三农”财政支出不足

财政支出在“三农”财政支出方面增长速度缓慢,虽总量不断增长,但相对于其他两大产业,国家对“三农”财政方面支出力度仍然不足。“三农”财政支出不足,导致农业发展缓慢,抑制着农民的收入水平,不利于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首先,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学条件落后,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其次,是交通、饮水、用电、网络等问题,相对于城镇来说,仍然是有差距的。再次,是医疗保障,农村医疗条件落后,医疗设施不全,医生资源也不足。还有其他很多方面,例如部分农田缺乏有效灌溉设施,部分农村供水管网不足,部分农村没有生活垃圾处理站等等。基础设施的不足,很难将农村青壮年留在农村里,也很难吸引城镇里的人才和外来投资。

3.农村的社会保障不足

我国十分重视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大量财力与物力。但不够重视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其结果是,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是有限的,不均衡发展且效率低下。农民总是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参与。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和城市地区的社会保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社会保障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构成。完善的社会保障,四个方面应该是均衡发展的,才能够保障农民的生活安全。但是现行的社会保障存在着严重的失衡问题,而且由于监管机制和力度不到位,导致在施行社会保障制度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三、财税政策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重大意义。财政政策将从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需求、加大供给、增加政府的投入三个方面来推動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税收政策可以从减轻农村居民的税收负担等方面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一)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需求

1.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在农村居民丰收年的时候,由政府出面干预市场,保障农产品的价格不会过低,不会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制定“保护价格”;或是由政府提出补偿,保障农村居民的收入,保证农村居民的种植积极性。在农村居民收成不好的时候,由政府适当补助农民,保证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能够维持正常支出。

政府可以开设一些专门的培训机构和成人技校,促使农村居民学习一定的技能成为技术性人员,尽量补充我国技术性人员的缺口。农民自己还可以深入研究,不断学习,成为一名高级技术性人员,以补充高级人才的缺失。 以此促使农村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进而推动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

2. 降低农村居民的高储蓄率

农村居民的储蓄率高主要是担心经济不能平稳运行,保持对不确定事件预防。要想降低高储蓄率,就要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降低预防性支出,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等等。另外,还有农村传统习俗的影响,为孩子准备嫁妆、彩礼、婚房、婚车等,在房价相当高的今天,为攒钱买房而不得不出现高储蓄率,所以,降低高储蓄率就要稳定房价、物价,进而降低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压力等等。

3.学习新的消费观念

与传统的销售模式相比,直播带货的实时互动,使消费者与带货主播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减少了消费者的决策时间,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直播带货作为新兴的消费模式不断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农村居民作为农村城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应该更多地去了解直播带货,学着自己进行直播带货或是自产自销,至少可以为自家的产品做做网络营销。

这需要政府、电商平台和农村居民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制定关于直播带货的相关法律法规,减低电商平台的负担;电商平台可以到农村进行推广,如对如何网上购物进行教学、保障买的产品能够送货到村等等。畅想的蓝图一旦实现,将极大地推动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

(二)继续深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加大保质保量的产品供给

加大对市场的监管,保障销售的产品质量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各行各业的企业一起努力。政府加强对市场的严格监管,加大对流通产品的排查力度;企业更要做好产品保质保量,使用质量合格的原材料,全程采用标准化生产,确保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合格,真正做到“货真价实”。只有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农村居民才会放心消费。

2.加大农村产品的流通性

(1)加大对农村交通的建设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已经通了公路,但是仍然存在着部分农村地区面临着“无路可走”的困境。所以继续完善我国现行的农村交通运输网势在必行,将农村的产品运输出来并销售出去,才会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2)发展农村产品的深加工

一些农村产品成熟之后不宜存放,且运输困难。所以,可以利用现代设备,发展农村产品的深度加工,延长产品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把不易保存的农产品加工成容易保存的产品,再利用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将深加工的产品运输和销售出去。总体上看,农产品的深加工可以保障农村居民的收入,减少农村居民的收入不确定性,能够推动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

3.加大金融、信息类产业供给

(1)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政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扎根农村,建立健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积极引导农村居民进行合理的金融理财,逐步建立起农村的全面金融信息体系,努力扩展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金融机构积极宣传金融产品,可定期开展一些讲座宣传等,推动金融服务深入人心,对农村一些中小企业还可以提供一些金融业务的优惠服务,确保金融服务体系能够真正落实。

(2)积极打造农村网信平台

加快农村光纤网、宽带网的覆盖范围,逐渐实现农村与农村之间的信息网络“村村通”,积极鼓励三大运营商到农村发展市场。城镇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而农村市场的范围是无法估计的,三大运营商哪一个率先打开市场,就抢到了市场先机。所以三大运营商应积极发展农村手机网络,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网,培养农村互联网产业,培养农村居民的网络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信息平台,让农村居民能够放心使用。

(三)增加政府的投入

1. 增加政府的“三农”财政支出

政府的财政支出体现在多个方面,而在“三农”支出占比并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三农”财政支出的总体规模和比重均有提升,但是就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远远跟不上需求。所以,加大“三农”财政支出是符合当前形势的正确举措。可以体现在加快治理农村环境问题上,保障农村居民居住的舒适度与幸福感;加大农村教育、医疗、交通的建设力度,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利用当地的现有资源,增加农村特色产业等等。

2. 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对农村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影响,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政府要合理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使农村基础设施结构更加完整与合理化,以保障和促进基础设施全面发展。

3.增加农村的社会保障

我国农村居民基数大,为保障农村居民的幸福生活,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明显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还没有真正为农村居民减负,农村居民负担过重,与城镇居民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在当前社会保障形势下,应重点扩大社会保障服务范围,显著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财务制度,规范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强化农村居民的参保意识;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机制,确保在农村每人都能参与其中,享受国家带给农民的福利;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进一步推动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

(四)利用税收政策减轻农村居民的税收负担

在減税降费的宏观背景下,逐步减轻农村居民的税收负担势在必行,调整个人所得税制度,增加农村居民个人所得税免征额,降低消费税、增值税和社会保障税,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与需求,以逐步缩小与城镇居民的差距。 对于农村居民所从事的相关经营活动,根据城镇居民在此方面的相关政策优惠,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其享有相对公平的创业就业环境,保障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

扩大各种税种对农民的优惠力度,增大税种在农村居民的覆盖范围。实行对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税种与农业直接补贴相结合,降低农村居民的生产成本,降低对农药、化肥、种子、机械等的税收,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国家带给农民的优惠与福利。减轻农村居民生活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进一步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结语:

本文深入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从三个方面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很难推动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农村居民的收入偏低、农村居民的高储蓄率以及传统的消费习惯抑制了农村居民的需求;保质保量的产品供应不足、农村产品的流通性不足以及金融、信息类产业不足导致市场的供给不足,不利于农村居民进行消费。利用财税政策对经济的宏观影响,结合我国实际现状,提出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农村居民社会保障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居民消费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