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客户身份识别问题及对策

2023-04-09龙常欣

今日财富 2023年9期
关键词:身份商业银行银行

龙常欣

经济全球化正在迅速生长,各国间的数笔巨额资金流动频率只增不减,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经济枢纽,地位可谓之重,其自身客户身份识别工作较为薄弱,极易影响日常的整体运行。本文从客户身份识别方面分析商业银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及建议。

一、商业银行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现状

商业银行因身为股份制银行的特点,资金流通速度快,但传统的经营观念依然存在并深受其影响,制度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还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导致其客户身份识别的工作举步维艰,集中表现为:

(一)对客户身份识别的困难程度大。工作的核心就是对客户身份有效识别,强调银行对客户的识别能力,如在开立账户、交易时对客户真实身份要做出准确判断,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但在实際操作的过程中,一方面作为银行,只是对客户身份进行形式上的审查,无从鉴别客户提供的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另一方面,银行是以知悉银行卡密码为准则来为客户办理小额柜台交易,特别是随着第三方支付等支付方式的出现,公众也慢慢适应了非当面交易的模式,有些人就顺势利用这一特点规避识别,造成银行方面对操作人是否为客户本人根本无从识别。

(二)对可疑交易监测的困难程度大。目前,许多商业银行都已经对“可疑交易”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监测体系和模式,但远远还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和标准。去对目标进行采集和筛选,仅仅停留在人工补录、分析汇总再上报的方法,这种模式不仅效率非常低,且许多与之有价值的关键信息也随之石沉大海。银行里不少员工还形成了一种习惯,其关注点不在上报的交易和行为的可疑程度上,确实报送了大量的数据,但其中很多却是无价值的,与“勤勉尽职”的义务和责任相背离。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

客户身份识别的内部管制,是指在金融市场上,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在程序和内容上对银行进行监管,以保证银行的经营平稳安全。目前,我国的银行业内控制度已日趋健全,但还面临着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首先,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认识和管理水平。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尚未形成良好的合规氛围,对工作要求不够详细、部门职责不清、人员的培训不够等。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以柜台人员为主,其业务人员在客户身份识别环节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其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一些商业银行的客户身份资料缺乏有效的管理,存在着很多不完全的客户信息,当客户进行了后续的财务交易时,并未进行连续的身份信息收集和鉴别。再次,体系与机制之间相互融合程度并不高。

(二)要强化客户识别

商业银行在开展工作时,对客户身份的识别工作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展客户的身份认证工作中,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未能按照要求完成对客户的身份信息、交易信息的存储;一些商业银行在对客户进行全面问询时采用的方式很单一,所掌握的资料也相对较少且流于表面。此外,由于与身份不清的客户进行业务往来,也有可能为其开设匿名账户、假名账户,从而影响到后续的跟踪工作。第二,对客户进行跟踪和鉴别的工作没有做好。存在注销过期账户仍可正常运行、柜台营业、网络银行等付款方式的情形。第三,遭遇了无法有效地对客户身份进行确认的危险,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精确的风险评估。第四,对库存客户的识别资料进行梳理。近几年,各家商业银行都在对现有客户进行信息化管理,然而,由于资料库庞大,业务复杂,且客户信息总在不断地变动,若不主动地进行客户信息管理,将会对商业银行运营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三)科学技术支持缺失

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技术支持上还处于劣势,需要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一方面,由于电脑等设备的配置水平不高,很难在短时间里高效地抽取大量的资料。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的综合素质,使得客户身份识别制度设计中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些资料可以由系统进行自动批量加工,但还需人工筛选、分析、上报。另一方面,在制度建设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监测还不够全面,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等方面的监督尤其不足,支付和交易监测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由于各系统和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分享,银行不能对被监测对象流向其他银行进行实时跟踪,也无法实现对多个账户进行同步评估。

(四)自身的评价和自我监管的能力缺乏

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自我评价与监管都比较落后,既没有设立独立的机构,也没有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风险评价,也没有对客户、机构、产品本身固有的危险进行长期的识别,即使进行风险评价也只是流于形式。由于银行业在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执行过程中工作不到位。

三、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优化对策

(一)完善相关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经济枢纽组成部分,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是保持银行稳定运营的基础,必须要完善有关的金融机构治理体系。一是要强化管理。完善我国银行业的内部机制,明确各级行、各部门的定位和职责。此外,根据当前的监管要求以及银行本身的客户身份识别工作要求,可以设立专职管理人员。二是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构建和强化操作流程、管理模式和体系操作三合一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员工培训、违规处罚、绩效奖励等相关制度,转变单纯注重处罚而忽略激励监督的观念。三是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及时修订。我国银行业必须顺应国际形势明确监管要求及地区特点,不断更新、不断创新、不断调整和完善我国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为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对可疑交易的监控与控制,加强对新兴业务和特色业务的熟悉和管理,加强与各有关方面的配合,以提高业务流程的协调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对客户身份的确认

准确、全面的客户资料是鉴别客户非正常交易、预防有风险客户准入的重要前提,也是为企业的发展和提高客户的服务水平奠定基础。要改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应付了事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态度,要对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给予很大的重视,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认证,加强信息收集,提高识别水平。要提高客户身份识别工作质量,必须遵守国家关于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相关规定,通过对银行进行数字改造和业务流程重组,在有关的操作体系中引入客户认证需求。针对新增、新存的用户,通过第一个用户身份确认环节,严格执行各项相关法规;准确、真实、全面地收集和录入客户信息,严格把关,确保客户资料的品质。银行应分批次、分时段、分阶段地对现有的客户信息进行全面梳理,以弥补现有的不足,对其进行及时的修正和升级。发现有问题的身份资料,立刻采取行动,暂时停止该客户交易。在后续业务中,必须坚持不断地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对客户信息的有效性进行及时评价,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建立健全内部与外部的有效沟通与协作,对提升客户信息的完整性、精确度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三)强化资讯体系

在数字化的今天,高科技的工具日益增多,金融技术创新也日益受到重视。我国银行业必须继续完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化体系,以技术手段引导,保障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首先,要加强对客户身份识别的硬件建设,不断地进行电脑设备的升级,以保证数据的统计、处理和提取。其次,要运用央行现有的公共金融服务平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一套基于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大规模的、高效的、可疑的交易监测体系,对用户进行风险的自动分类和评价,并对高危人群进行人工鉴别、大额业务的定时上报等。同时,要与各银行、各相关部门进行数据交换和沟通,将公安、司法、工商等外部公开资料与银行的用户数据进行有效比对,从而使银行能够更快捷、更精确地进行客户身份的识别。

(四)降低客户身份识别法律风险

应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预测和防范。一方面,在新业务实施前,必须对其风险进行评估与预防,综合考虑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并在新业务进行之前,对客户身份识别风险及关联因素进行评估,根据风险点制定符合全球化标准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对客户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建立定期的大额和可疑交易的汇报系统和汇报程序等。另一方面,要把风险防范的相关问题融入到银行的日常工作之中,并对各地区、各网点、各部门开展风险防范教育工作,以提高银行的内控能力。此外,要健全检查制度,将其列入工作检查范围,确定检查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出现问题根据“由谁主管、由谁负责”的原则进行严厉惩罚,确保工作的公开、公平,切实提高内部监管的质量。

(五)加强法律意识培训

当今各种高科技手段不断涌现,不良手段的专业化越来越强、隐蔽倾向也越来越明显,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对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而言,降低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银行业要注重专业的人员培训,并不断加大力度。第一,要强化训练,利用晨会、例会、线下讲座、网上自学等方式,进行业务流程、可疑资金识别、可疑交易发现和处置等方面的实践性学习,同时还应加强对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了解,提高职工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并充分认识到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重要性。第二,健全客户身份识别绩效考评与奖励制度,提高绩效评估中的各项指标,强化各部门和职工对工作的重视和主动履责意识。要完善我国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从全过程对其进行评估和监测,并将其转化为主动经营,从而促进相关工作人员自觉履职尽责,保证商业银行的顺利运行。第三,加强开展宣传活动,如开展网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可以在各银行网点设置宣传板,利用 LED显示屏、宣传手册等宣传手段,强化宣传效果。同时,要加强对员工进行法律思维的培训,使他们从更高的层面深刻理解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防范和控制的意识。

(六)加强法律宣传和自身训练

一是要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使银行工作人员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从而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二是积极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宣传教育,特别要加强乡村金融的客户身份识别意识,让广大公民更加全面地了解并支持商业银行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突出强调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出现误差所带来的社会危害,进一步增强公众法律意识,让广大公民主动配合商业银行对客户身份核实、存款来源调查及业务顾问等方面的工作,为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政策的推广做好准备。同时,要引导广大农民学会采用电子支付、票据结算等手段,便于银行进行有效的监测。

结语:

随着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完善和监管的全方位强化,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商业银行是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前沿阵地,又是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防范高风险客户是需要商业银行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商业银行日常工作中,要将客户身份识别工作落到实处,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工作的合规性;同时也要注重效率,提高工作的有效性。我国银行业的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目前处在中后期发展的阶段,面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的客户身份识别工作还很繁重,必须坚持“风险为本”,加强对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精细控制,加强对相关工作的投入,及时发现问题并一一加以解决。我國现行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尚不完善,制度建设有待加强,科技支持力度不够。针对目前存在的大量问题,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信息系统的建立,加强相关技术人员培训,则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的发展和进步,有效地保障国家的经济和财政的安全和稳定。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身份商业银行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跟踪导练(三)(5)
身份案(下)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银行激进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