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路径

2023-04-09吴达

今日财富 2023年9期
关键词:科学事业国有资产资产

吴达

伴随着我国在科研事业方面财政支出的不断增加,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规模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拓展。在此背景下,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内控体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中仍存在着管理不到位、权属模糊等负面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路径进行综合分析,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予以一定帮助。

在科学事业单位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国有资产是其各项业务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基础。近年来,由于我国在科研方面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科学事业单位内部的国有资产规模也因此得以不断增长。然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仍存在着较多不足之处。为了能够进一步确保其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并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科学事业单位便需积极地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方法的研究,全面明确国有资产产权主体,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能够在有效提升国有资产价值的同时,为进一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等负面问题的出现、科学事业单位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更为充分的保障。

一、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针对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得知,其在落实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时,需将“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等管理原则全面贯彻到具体管理工作中去,并通过分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从本质上确保自身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时,财务部门属于科学事业单位的首要职能部门,其承担着针对国有资产进行综合管理的重要职责;而业务部门则属于科学事业单位的次要职能部门,其在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主要承担着针对部门内各个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组织与管理等职责;最后,其属于我国国有资产的主要占有、使用单位,主要具有针对所占有的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管理的具体职责,并承担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

二、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科学事业单位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选择将闲置的国有资产进行出租或出借,但是,由于其缺乏完善的管理工作开展流程,致使其在出借、出租时极易引发国有资产流失等负面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1、科學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审批体系缺乏完善性,致使其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工作在实际开展时极易出现审批工作缺失或审批工作与相关规定不符等问题,进而大大提升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出现概率;2、科学事业单位出租、出借的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力度不足且严重缺乏规范性,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在出租、出借时存在着租期、租金缺乏合理性等现象,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国有资产无法收回;3、出租、出借收益管理的不规范,导致部分科学事业单位难以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收益上缴工作,进而直接地影响了其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与质量;此外,资产收益纳税工作的缺失以及主管部门监管工作开展力度的不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出现概率。

(二)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由于部分科学事业单位在落实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时,其资产以及预算管理工作开展力度的不足,致使其在国有固定资产的应用方面缺乏规范性,极易造成资产管理混乱等影响国有资产价值的不良问题。如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完善性的不足,且政策、制度体系支持力度的不足,致使其在固定资产应用、管理等方面通常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权责不清、主体职责落实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均会对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与质量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此外,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使用等方面工作的规范性缺失,致使其极易出现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用途不明确以及故意拆分固定资产等问题,最终严重影响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三)国有资产配置不均衡

由于部分科学事业单位未能够将国有资产有效地利用起来,致使其在落实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时通常存在着资产利用效率低、效益差等负面问题,均导致国有资产所具有的价值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这主要是由于科学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配置方面存在的不均衡性所致的,再加上资产流动机制的缺失,致使部分科学事业单位存在着用房紧张、经费不足等问题,从而严重地限制了科学事业单位的现代化发展效率。而有些科学事业单位则存在资产配置超标、资产闲置等现象,这类现象的出现则从本质上影响了国有资产的利用价值。此外,各科学事业单位之间在国有资产共享机制等方面的缺失,致使国有资产的实际应用效率无法得到全面保障。

三、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成因

(一)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不断开展的背景下,其管理价值也在不断地提升,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力度也得以不断强化,但是,由于部分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性的不足以及管理制度体系的陈旧,致使其在落实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时极易出现管理主体模糊、管理权责划分不科学等负面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与质量,并大幅度提升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出现的概率。其次,由于科学事业单位自身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科研性、探索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独特特点,再加上自身体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传统资产管理体系难以满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方面的开展需求,这使得科研仪器配置不足、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十分常见。总的来说,为了能够在有效提升国有资产利用效率的同时,为科学事业单位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充分的保障,其便需在明确自身特点与国有资产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将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得以强化,并严格地落到实处,在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制度体系的过程中,进一步确保国有资产的应用价值。

(二)部门协同合作效率不高,管理水平亟需提升

针对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现状综合分析,能够得知科学事业单位部门协同效率低以及管理水平低主要具有以下几点具体表现:1、对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足。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通常实行的是法人负责制度,但是,由于部分科学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且过于看重资产的数量,致使其往往难以正确地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价值以及国有资产的应用效益,最终导致其管理工作以及管理职责无法得到有效落实;2、未能够梳理其正确的权属意识。在针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由于部分科学事业单位过于追求资产数量与规模,从而导致其无法正确地认识到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工作所具有的推行机制,进而导致其出现产权模糊、纠纷等负面问题;3、科学事业单位各部门未能够在协同合作的过程中一同参与到国有资产管理中去,进而大大提升了其管理工作的落实难度。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单位内部财务等多个部门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积极地参与到具体管理工作中去,但是,由于其协同效率的不足,致使各部门在落实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时均未能够从单位的整体利益出发,进而导致其资产管理严重缺乏统一性与整体性,管理效果自然难以得到保障;4、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素养的不足,致使相关工作存在着明显的管理手段单一等负面问题,这类问题的出现将会直接地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

(三)历史包袱重,遗留问题难以解决

由于科学事业单位成立时间较为久远,在单位成立之初,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往往未能够具备完善的国有资产体系,其管理制度也存在着严重的规范性不足等问题,最终致使其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资产权属模糊、权责混乱等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还导致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四、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路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意识,落实管理责任

在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科学事业单位可通过以下几点工作的开展来有效强化自身的资产管理意识,并做好职责的落实工作:1、严格落实负责制制度体系。为此,各单位管理层需正确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价值,并冲破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通过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融入到单位内部管理体系中的方式,来进一步确保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2、做好岗位责任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资产管理工作的具体岗位职责,从而在有效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力度的同时,促使各岗位人员均能够将自身的工作职责承担起来;3、做好国有资产管理政策的宣传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而在帮助管理人员树立起正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理念的同时,全面提升其管理能力,为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设

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各主管部门以及科学事业单位均需针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展开积极的学习、探索,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制定与单位运转需求相适应的管理方法、管理细则,并将国有资产配置、应用等工作严格地落到实处,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适用性与有效性。例如,由于科学事业单位自身存在着科研性、探索性等独特特点,致使其科学实验单位通常存在着大量的科研设备、试制品等不良资产,这类资产仍会被记录在科学事业单位的账面上,且会占用一定的场地,这时如若能够以科学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并在进行合理处置的同时核销不良资产,在有效提升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利用价值的同时,全面确保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的合理性。此外,科学实验单位可从科研设备为切入点,做好国有资产在共享机制方面的探索,在有效提升闲置资产利用效率的过程中,促使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获得显著提升。

(三)探索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融合方法

相对于传统行政事业单位,科学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不同之处,为此,科学事业单位需在严格落实分类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将国有资产管理与配置预算科学地结合起来,并通过统一化国有资产预算制度体系的构建,来进一步确保资产管理的落实成效。在此过程中,科学事业单位还需对资产购置、配置以及处置等工作全面重视起来,有效提升资产配置标准合理性,通过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来为国有资产利用价值、管理效果的提升提供更为充分的保障。

(四)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为了能够有效应对遗留问题,科学事业单位需在摆脱传统国有资产管理陈旧理念的同时,正确地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价值,并严格按照尊重历史、依法依规等管理原则来做好资产管理相关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展开深入的剖析,从而通过管理职责的明确,做好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分类处理工作,最终从本质上降低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风险问题出现的概率。

(五)提高国有资产监管的科学有效性

科学事业单位若想有效提升自身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力度,需通过以下几点工作的开展将内外部监管体系有机地融合起来:1、科学事业单位需在明确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并将岗位职责严格地落到实处,并针对自身国有资产开展定期的清查、盘点等工作,确保国有资产完整性、安全性,进一步确保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2、全面强化财务等主管部门监管工作的开展力度,并通过分类监管的方式来针对科学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购置、处置等进行严格监管,确保监管成效能够得到有效提升;3、合理利用社会监督力量,并通过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公开制度体系的合理应用来有效强化社会监督的力量,进而从本质上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科学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在科研工作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为此,其需在明确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价值的基础上,积極地探索与自身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从而进一步确保国有资产的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猜你喜欢

科学事业国有资产资产
地理教育改革创新与地理科学事业发展
——写在《地理教育》第六届编委会成立之际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加强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下单位成本管理研究
论科学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要点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