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达木单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2023-04-07郭以杭包文亮徐茂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单抗

郭以杭 包文亮 徐茂星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目前临床中十分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病症,其可归属为风湿类疾病,病情呈现持续进行性状态,均以脊柱中轴与骶髂关节病变为主,且部分患者会出现韧带骨化、脊柱局部新骨形成等情况[1]。该症多发于中、青壮年龄阶段,若不予以及时的治疗,较大概率会导致脊柱强直、关节严重受累进而造成关节功能严重衰退。依据可靠调查研究显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目前造成中、青壮年丧失劳动能力乃至残疾的重要病因,而该症漫长的病程以及严重的临床症状也是影响患者生活、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2]。故目前针对该症的防治工作已逐渐得到了社会人群的高度重视,临床中针对性的治疗药物较多。依据一线临床报道,非甾体抗炎药物对于改善该症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等均具有良好的效果[3]。但由于该类药物种类繁多以及长期服药限制等因素,临床依然迫切需要寻求更为有效的该症治疗药物[4]。故邳州市人民医院特于2020年1月—2022年3月总体研究时段内甄选出的88例强直性脊柱炎病患作为对象,开展了评估阿达木单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纳入总体研究时段,并于该时段中甄选出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88例门诊病患作为样本对象。依据SPSS 25.0软件生成的随机分组序列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取44例;对照组:28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15~60岁,平均(32.21±5.63)岁;病程0.6~3.6年,平均(2.08±0.75)年;观察组:29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30.04±5.58)岁;病程0.8~3.7年,平均(1.85±0.95)年。对象组间一般基础资料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初,成立专项研究小组,特委任组内责任医师针对病患及其家属予以积极沟通,详细诠释涵盖治疗(干预)过程、目的、预期效果等研究内容。基于对象自愿原则签订同意书,且研究内容也申报于院内(医学伦理会)审核。

纳入标准:(1)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测结果均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且与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颁布的该病诊断、治疗指南[5]完全相符。(2)临床病历完整清晰,具有一定治疗依从性者。(3)无其他风湿性疾病者。

排除标准:(1)生命体征不稳定、昏迷、精神及认知障碍者。(2)严重系统性疾病以及合并其他严重慢性疾病者。(3)药物禁忌或对本研究涉及药物存在过敏者。(4)病情加重或其他原因而无法坚持参与本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柳氮磺吡啶与甲氨蝶呤治疗,均给予患者口服药物,即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篇(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57,规格:0.25 g×60片),初始剂量为0.75 g/次,3次/d,无明显药物反应后增加到1.75 g/次,3次/d,待临床症状大幅度缓解后逐步减量至0.5 g/次,3次/d;同时联合口服甲氨蝶呤(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44,规格:2.5 mg×16片 /盒)10 mg/次,1次/周;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组则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予以阿达木单抗治疗,给予患者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上海复宏汉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200026,规格:0.8 mL/40 mg)每次40 mg,每2周1次,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判别比对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炎性因子、临床相关指标以及生活质量情况。于治疗前后收集两组外周静脉血液,精确测定(运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6)比对两组相关炎性因子指标,指标涉及: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同时判别比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相关指标,指标涉及:腰背疼痛VAS评分、晨僵时间、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首先依据疼痛评估量表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6]中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腰背疼痛情况,分值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痛感越强烈;精确测定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晨僵具体针对关节静止不动后发生一定时间的僵硬状态,适当活动或逐步缓解;之后精确评估比对两组治疗前后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依据强直性脊柱炎长期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版)[7],该指数由脊柱痛、关节痛、肌腱端炎、脊柱炎症以及疲乏5个维度组成,单个维度赋分0~10分,得分越低提示患者脊柱病情越理想,指数计算公式:5项总得分×0.2(10分);最后依据邳州市人民医院自拟的生活质量综合调查问卷评估比对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本问卷参考强直性脊柱炎中西医结合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专家共识(2021版)[8]中提出的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ankylosing spondylitis quality of life,ASQOL),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就所有涉及数据予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炎性因子指标比对

治疗前,两组3项炎性因子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观察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炎性因子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炎性因子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C-反应蛋白(mg/L) 肿瘤坏死因子-α(ng/L) 白细胞介素-6(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4 32.67±5.18 22.08±3.06 263.88±29.99 49.07±10.08 40.16±4.83 30.67±3.39观察组 44 32.61±5.11 13.31±2.45 264.31±30.07 23.43±8.25 40.24±4.79 23.72±2.81 t 值 - 0.055 14.840 0.067 13.057 0.078 10.470 P值 - 0.956 < 0.001 0.947 < 0.001 0.938 < 0.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相关指标比对

治疗前,两组3项临床相关指标比对所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观察组腰背疼痛VAS评分及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腰背疼痛VAS评分(分) 晨僵时间(h) 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4 8.11±1.82 3.08±0.96 0.86±0.22 0.54±0.23 6.56±1.88 4.05±1.19观察组 44 8.08±1.79 2.01±0.75 0.88±0.23 0.30±0.15 6.53±1.92 3.02±0.95 t 值 - 0.078 5.826 0.417 5.798 1.114 11.148 P值 - 0.938 < 0.001 0.678 < 0.001 0.268 < 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对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为对照组(80.96±4.21)分,观察组(81.04±4.22)分,比对所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57.69±3.78)低于对照组(68.34±4.25),比对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20,P<0.001)。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以脊柱病变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脊柱关节病,也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症通常具有较为漫长的病程,病情也呈现持续性发展状,对于患者的脊柱、骨盆以及关节产生一定的融合作用,病程中也会因轻微的外力影响而进一步引发骨折、脊髓受损等情况[9]。同时该症还会促使椎间盘纤维环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发生持续性骨化或纤维化,引起骶髂关节的炎性病变,病程中诱发如心脏病,眼部疾病等多系统疾病的概率大幅度增加。漫长的病程中,患者均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脊柱功能障碍以及疼痛症状,对于正常的工作以及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10]。近年来,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理研究不断,但结果仍尚不明确,临床认为该症发病多与遗传以及环境因素具有较大的联系。基于上述原因,针对该症的临床治疗仍未有特效药物。就一线临床中,目前针对强制性脊椎炎的治疗普遍运用糖皮质激素、抗风湿类药以及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其以改善患者病情,缓解其炎症为主要治疗目的[11]。糖皮质激素类与抗风湿类药物均具有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且针对并发外周关节病变的患者更为显著。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因长期运用均会具有较为明显的副作用,而抗风湿类药物起效较慢,不能快速地控制该症病情,故两类药物均不能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缩短病程的首选药物[12]。而非甾体抗炎药虽然能较好地消除患者关节疼痛以及改善其炎性症状,但长期服用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仍无法根除,其中则以服药后患者胃肠道反应及肝肾损伤最为明显。同时,非甾体抗炎类药物种类繁多,但对于该症的针对性仍较为缺乏。

大量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作为就免疫应答与炎症反应中出现的细胞因子,其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滑膜液中水平波动以及在关节破坏与病理性炎症中均拥有重要作用[13]。故针对于此,肿瘤坏死因子-α的生物制剂拮抗剂也被逐步运用于该症的临床治疗中。而阿达木单抗则属于该类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中的典型药物,可特异性地与肿瘤坏死因子-α结合并阻断其与p55和p75细胞表面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能进一步控制强直性脊柱炎的炎症水平,更利于缓解病程中的各种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14]。而依据本研究成果显示,通过治疗观察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腰背疼痛VAS评分及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该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究其原因在于,阿达木单抗对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具有针对性的控制作用,有效抑制了患者病情的持续性发展,缓解了临床症状,进一步提高其预后效果。同时文章的研究结果也为强直性脊柱炎药物治疗后期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综上所述,针对强直性脊柱炎运用阿达木单抗治疗效果优异,其能明显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优化疼痛、晨僵以及活动状态,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进一步增强。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单抗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中药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优势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使用抗CD41单抗制备ITP小鼠的研究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西妥昔单抗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观察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