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儿女》往事

2023-04-06柏红梅

老年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谢晋王芳团圆

□柏红梅

电影《英雄儿女》堪称中国电影史上最为杰出的影片之一。虽然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影片中塑造的那个在硝烟滚滚的朝鲜战场上,手持爆破筒纵身跃入敌阵的英雄——王成的形象,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那么,这部红色经典电影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它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从赴朝到《团圆》

1950年,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随之,一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开始了。1952年初,曹禺受时任中宣部文艺处处长的丁玲之托,写信给家住上海的巴金,动员他参加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组。巴金征求爱妻萧珊的意见后,写信告诉曹禺表示同意去朝鲜。

在朝鲜,巴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志愿军某团六连生活的两个多月。1952年10月,六连在开城保卫战中担任攻打“红山包”的主攻任务。在连长、指导员先后负伤后,副指导员赵先友指挥全连战士坚守阵地,经过一番激战后,最后只剩下赵先友和通讯员刘顺武两人了。赵先友用步话机向团长报告:敌人已冲上我军阵地,要求炮兵直接向自己的阵地射击。在“向我开炮!”的大喊声中,我军阵地被夺了回来,赵先友和刘顺武却壮烈牺牲了。

战斗胜利后,巴金到六连所在团采访,团长张振川向巴金详细介绍了战斗经过和赵先友烈士的英雄事迹,巴金听后非常感动。

巴金同创作组成员在朝鲜一待就是半年。回国之后,当听到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时,他决定再次赴朝体验生活。这次出行,他准备创作长篇小说的设想逐渐在心中形成。巴金在信中告诉萧珊:“要写出一部像样的作品,我得吃很多苦,下很多功夫……我还想在上海仔细地读两本苏联战争小说,看别人怎样写战争,好好学习一下……”

巴金经过了七八年的沉淀,终于写出了不朽名著《团圆》。在这部只有两万多字的小说中,巴金采取第一人称的手法,写了王成、王芳兄妹英勇战斗以及与父亲王复标在朝鲜战场团圆的故事。小说很快在1961年第8期《上海文学》上发表了。

投拍电影

小说发表后,引起茅盾、夏衍等文艺界领导的关注,认为这个小说故事性强,很感人,对志愿军的战斗精神和中朝友谊都有很充分的表现,能激励人们爱国爱军的热情。

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指示电影局,将巴金的《团圆》列入1963年的拍摄计划,中央电影局很快便把拍摄任务落实到长春电影制片厂。长影接到任务后,深感责任重大,决定将小说改编成剧本的任务交给有3年朝鲜战场生活体验的著名导演武兆堤。

武兆堤看完小说后,被其充满亲情、友情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感到这是一个好本子,但要把这部只有两万多字的小说改编成电影,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此时,武兆堤想到了抗大时期的同学、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将军的秘书——毛烽。毛烽14岁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在朝鲜战场上生活了五六年。毛烽把小说《团圆》看了一遍后,也很受感动,决定和武兆堤一起将其改编成电影剧本。经过他俩二十多天的奋战,《英雄儿女》的电影剧本终于在北戴河诞生了。

剧本中,二人以爆破英雄杨根思、步话机员于树昌、副指导员赵先友等烈士为原型,对“王成”这个人物进行再创造,增加情节和对话。他们还搜集当年的文工团团员王纾、戴雪霞等人的事迹材料,让“王芳”的形象更加生动。

长影领导看过剧本后连声叫好。很快,剧本又转到文化部,夏衍专门指示:“重点拍好这部电影,胶片要用从英国进口的!”同时,剧本也送到了上海请巴金审阅,巴金看后也非常满意。

电影引起轰动

接着,导演武兆堤为物色演员开始奔波,他和毛烽走访了北京的各大文艺团体,同时也走遍了军队的各个歌舞团,但始终没找到“王芳”的合适人选。正在犯愁时,导演谢晋带来了一个喜讯。原来,谢晋在电影学院办完事出大门时,迎面看见一位手提东西的姑娘从外面返回,凭着多年执导的直觉,他脑中立刻闪现:“她不就是武兆堤要找的‘王芳’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毛烽和武兆堤听了,二话没说就跟着谢晋直往电影学院跑去。因谢晋同那姑娘只是擦肩而过,连她的名字也没来得及问,他们三个只得挨个寝室找“王芳”。当他们走进一间寝室时,发现一位姑娘正在往床上放东西,谢晋眼睛一亮,她正是刚才在大门口见到的姑娘。经询问,这位姑娘名叫刘尚娴,上海人,刚从电影学院毕业。三人向刘尚娴说明了来意,她听了也欣喜不已。

见过刘尚娴后,还得看她的演技。正巧,刘尚娴正在曹禺的《北京人》中演一个小媳妇,毛烽和武兆堤连续四天来看她的演出,他俩发现刘尚娴的表演技能和她的气质、外形都与剧本中的王芳很契合。于是,决定让她担纲“王芳”这一角色。随后又从长影厂选中了刘世龙演“王成”,“王文清”和“王复标”分别由著名老演员田方和周文彬扮演。

1964年,由小说《团圆》改编的影片《英雄儿女》在全国放映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的歌声很快传遍大江南北,连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观看了这部电影。一天晚上,当时在文化部和中国作协任职的刘白羽接到周总理打来的电话,周总理说:“……我想作家一定要到火热的斗争中去……你们不都是到了火热斗争中才写出了新的作品吗?巴金带了个头,他抗美援朝,深入生活很好嘛,写出《英雄儿女》那样好的作品!”

然而,没过多久,一场“文革”风暴席卷而来,巴金被关进了“牛棚”,夫人萧珊也被迫害致死。直至1973年,在纪念抗美援朝胜利20周年之际,根据周总理的指示,《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奇袭》等影片才重新在全国上映。

猜你喜欢

谢晋王芳团圆
最佳波段组合的典型地物信息提取
谢晋寻子
谢晋的《寻人启事》
中秋节——八月十五庆团圆
谢晋的《寻人启事》
王芳:带货“一姐”如何炼就?
立秋吃什么
团圆中秋
The Application of Storytelling in English Writing
缅怀谢晋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