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最美夕阳”托起“灿烂朝阳”

2023-04-06韦棋

宁波通讯 2023年2期
关键词:托育养老群体

文/韦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一老一小”是关系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新的时期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做好“一老一小”工作更是服务“国之大者”,事关国家兴衰和民生福祉。2023年1月,宁波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将进一步加强养老托育发展的政策保障,持续增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努力守护“最美夕阳”、托起“灿烂朝阳”。在笔者看来,在实施推进过程中,还需把握好三个方面关系。

一要把握好面上统筹和点上突破的关系。谁人无幼时,谁人能不老,做好“一老一小”工作是从人的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的一套全方位、多维度的系统工程。地方政府需要围绕优婚、优生、优育、优养等环节,出台整体解决方案,政策层面同向发力,构建多层次、高质量、一体化服务链条,推动生育养育养老工作真正落到每户家庭。当然,“一老一小”也是一个结构性、阶段性问题,不同阶段群众有不同的需求,工作也有不同的重点。比如,当前老年人较关心的一个是“护”的问题、一个是“吃”的问题。我们要聚焦老年人生存安全、生活需要、照护需求等,重点推进更符合国情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更多养老床位下沉社区,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更好的照料。要加快推动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城乡全覆盖,在菜品卫生、营养搭配、饭菜保温等细节方面考虑得更加细致周到一些,切实做好老年人的暖心工程。

二要把握好硬件投入和软件支撑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突飞猛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但实事求是讲,过去我们更多的还是建设“铁公机”等发展型基础设施,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型基础设施的投入还不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一老一小”关注的养老、托育等需求逐渐从保障生存型向品质生活型转变,需要相关设施不断完善。我们要围绕建设老年友好型、儿童友好型城市,推动养老机构、婴幼儿照料等服务设施建设布局更加合理。要学会从老年视角、从“1米高度”看城市,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和场所的适老化、适儿化改造,让“一老一小”群体享有安全、便捷、舒适、包容的城市服务。在硬件投入的同时,更要重视软性服务工作提升。比如,要加大对养老托育等相关人才的培育力度。要鼓励高职院校、培训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婴幼儿护理专门培训,扩大养老护理员、月嫂等专业人才供给,让“一老一小”群体能够得到最周全的呵护。

(图/林伟萍)2022年5月31日,海曙区白云街道联北社区开展“小小龙传人 端午馨欢乐”活动。

三要把握好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工作,是重大民生任务。无论是持续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还是加强养老托育紧缺人才培养,抑或构建经济激励、优质服务等多维支持措施等,政府责无旁贷。尤其是对失独、失能、残疾、独居老人,困境、留守儿童等群体的帮扶,都需要政府部门来兜底,织密民生保障网,用心用情用力为这些老人和孩子撑起“幸福伞”。当然,政府的资源和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也有很多无法触及和企及的地方,这就需要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参与。比如,对大型民营企业兴办非营利性托育养老机构,给予税收、土地、人才招引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近几年受疫情影响,不少民营养老托育服务机构经营出现困难,政府要从房租减免、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入手,帮助他们挺过难关。此外,激发“一老一小”群体特别是老年人群体自身动力很重要。山西一个村子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和很多地方一样,该村也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为本村的老年人每天提供一顿午餐,但同时组织本村老年人承担起公共区域的保洁工作。老人们在清扫街道的过程中,走街串巷,很自然地成为村规民约的维护者、政策的宣传员。对老年人来说,无论是免费的午餐还是照料,都不是“施舍”,老人们每日扫扫街,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一方面可以活动一下筋骨,另一方面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社区可以通过组织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生活圈、朋友圈中享受养老服务。

猜你喜欢

托育养老群体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托育服务:国家义务与机构角色
解决托育难题需合力托底
深耕“一小”服务体系建设用情用心用力推动托育事业发展
——内蒙古托育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中西部托育事业发展研究院筹备暨陕西省托育示范基地启动会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召开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