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一老一小” 共同缔造幸福

2023-04-06毛思洁

宁波通讯 2023年2期
关键词:托育服务中心宁波

文/本刊记者 毛思洁

(上图/北仑区住建局供图)2022年9月9日,北仑星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助老活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老一小”关系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宁波这座城市所有家庭的幸福期盼。

顺应群众期盼,宁波把做好“一老一小”工作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带着感情、带着温度,从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加强养老和托幼设施建设、营造关爱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社会环境等一件件事情做起,努力实现老有颐养、幼有善育,促进老少同乐、家庭和睦。

(图/李超)鄞州区木木橙托育园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推进普惠化通过改革释放民生“红利”

在北仑星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1岁的乐翠娣感受到了家门口养老的便利。“从家到这儿,走过来只有500多米。”乐翠娣说,“这里环境好,服务好,吃饭、活动、讲座都有,所有活动室免费开放,我经常拉着伙伴过来唱越剧。”

北仑星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宁波未来社区项目中首个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自2022年7月运营以来,受到颇多关注。“我们打造的是‘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辐射周边。” 星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院长张望男告诉记者。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占地2000多平方米,有活动中心、长者照护中心和膳食中心。其中,长者照护中心共有28个房间、67张床位,房间外的电子屏连接后台护理系统,房间内的床垫能随时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非常智能。

完善养老服务网络,是实现老有所养的基础性工作。宁波连续 15年把养老服务列入市民生实事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宁波市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指引》明确,到2023年底,全市将至少建成30个5A级居家养老中心。目前,全市已建成街道(镇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7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792个,在148个街道(镇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了“中心食堂”,其中奉化区、镇海区、北仑区、慈溪市等地全域性推进老年助餐工作,全市有2.3万余名老年人享受助餐服务。

同样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民生“红利”的还有家住鄞州区姜山镇狮山社区水榭花都苑小区的黄先生。2022年6月以来,他把两岁多的儿子天天托在小区的木木橙托育园,每个月的托育费是2000元。“这个托育园老师认真负责,价格也实惠,我们特别满意。”黄先生说。

木木橙托育园是宁波首家民办公助普惠托育园,由政府免费提供场地,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价格合理,服务专业,深受附近小区婴幼儿家庭欢迎。近年来,宁波积极实施“甬有善育”行动,增加托位供给,促进托育服务城乡均衡发展。目前,全市共建成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225个、社区嵌入式托育机构35家,纳入系统管理的托育服务机构有787家,可提供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34934个,每千人口托位数为3.6个,街道(镇乡)托育机构覆盖率为96%,普惠性托位约占60%。

(左图/鄞州区卫健局供图)老人在海创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专家远程问诊。

(右图/北仑区卫健局供图)北仑区“一家托育园”老师照顾孩子们吃点心。

加快数字化打造安全“守护神”

近年来,宁波积极推进云医院平台建设,尤其是“优享医护”应用,归集卫生健康、医保、财政等部门数据,实现群众一键下单即可享受专业上门护理服务。记者了解到,群众通过“浙里办”、微信小程序下单,可选择护理时间、护理机构以及临床护理、母婴护理、康复护理、中医护理、专科护理等5类55项服务。目前,宁波参与“优享医护”的医疗机构有200家,参与护士有6200余名。自“优享医护”开展以来,导尿管护理、PICC置管护理、鼻胃管护理三项服务最受欢迎,占总服务量的一半以上。同时,这三项服务还实行“医保家付”制度,把医保结算端口从医院前移到了患者家里,不设起付线、封顶线,不纳入年度总额,不仅实现了报销经办流程的简化,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同时,宁波已建成13家智慧养老院,并为167家街道(镇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了无感服务智能终端,守护老年人居家安全;持续完善“甬易养”智慧养老平台建设,绘制全市养老机构点位和老人分布“两张图”。目前,养老护理培训、居家上门服务和居家老年助餐核心应用场景已在全市推广,康复辅具租赁和高龄独居老人探视应用场景正在试点,养老服务机构安全巡检、老年人意外险、老年人应急呼叫应用场景已完成优化并将在全市推广。

数字技术,也正在成为在园幼儿安全的“守护者”。

为加强行业规范、监管,宁海县在全国推出首个县级托育服务智慧管理应用——“智慧托育”平台。据了解,“智慧托育”包括家长服务智享、托育机构智营、婴育服务智管、婴育数据智治等四大子场景,家长可通过“浙里办”一键查询托育机构的星级评价、开办规模、招生简章等信息,自行选择有空余托位的托育机构,实现托育服务“指尖享”。同时,搭建线上家园互动平台,老师们可根据数据动态调整孩子一天的活动和饮食,家长可实时了解孩子在园状况。而通过掌握全县托育机构数据,宁海县形成托育机构安全指数五维图,监管部门能够及早发现托育服务的缺陷和安全隐患,实现机构运营全流程可控。目前,宁波通过妇幼健康一体化平台的不断迭代升级,数字化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推广,已建起优孕、优生、优养、优托的线上线下服务链,初步实现婴幼儿照护服务“掌上可约”。

提升品质化满足多层次需求

88岁的汤素娥老人家住海曙区白云街道,每周一和周四,是长护险护理员鲍宽英上门为她服务的日子。据汤素娥的儿子倪占春介绍,母亲在两年前由于身体机能退化而卧床不起,主要靠保姆和几个子女轮流照顾。2022年8月,白云街道开始试点长护险,汤素娥老人经过评估达到Ⅰ级重度失能,可享受每月20个小时的上门护理服务。“每次遇到我母亲便秘,鲍阿姨先按摩,然后用通便药,我母亲就会舒服很多。现在我母亲脸色好了,笑容多了,胃口也比以前好一点。”倪占春说。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人员的护理问题,已成为养老服务中的痛点。2022年宁波167.5万名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评估结果显示,全市失能、部分失能老人达13万人。2023年起,宁波实现长护险全域覆盖,经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规范诊疗、失能状态持续 6 个月以上,或者因年老失能的参保人员,经过专业评估被认定为重度失能I级、Ⅱ级、Ⅲ级的,都可以按规定享受长护险待遇。

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是所有老年人的愿望,推进医养结合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宁波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北仑区宗瑞医院通过民政备案、编办核增养老服务业务范围的方式,打造了医养护康一体衔接、有序转介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象山县探索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合作共建的“颐养小屋”模式,通过卫生院委派医务人员上门服务、敬老院适当付费、财政予以一定补贴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门诊处方、医疗护理、远程医疗、药品代配、饮食指导、急诊指导、自助健康检测等服务。目前,全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48家,3200余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家庭医生在签服务老年人为98.7万人,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结合全覆盖。

少年强,则国强;老年安,则家安。“一老一小”,是一个家庭需要守护的两端,也是满足人民幸福生活需要的两端。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把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列入重大工程。“建设儿童友好城市”被写入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成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之一。

宁波聚焦构建“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家庭生育友好、儿童产业友好”七大可持续发展的友好体系,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开通全省首列儿童友好地铁专列,建成全省首个儿童友好商圈,建设儿童友好综合文体中心、人亚儿童友好馆、儿童友好多元实践基地等实体阵地。开展脊柱侧弯筛查、健齿护眼行动、绘本大赛、校园花季关护、流动家事门诊等主题服务活动,让“儿童友好”理念与发展共促、与城市共生。

猜你喜欢

托育服务中心宁波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托育服务:国家义务与机构角色
解决托育难题需合力托底
深耕“一小”服务体系建设用情用心用力推动托育事业发展
——内蒙古托育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中西部托育事业发展研究院筹备暨陕西省托育示范基地启动会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召开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