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炼关键词:探寻文本解读的切点

2023-04-06杨汉浩

中学语文 2023年3期

杨汉浩

关键词在语文文本解读中发挥的助学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师需要建立关键词提炼意识,帮助学生提炼出关键词语,然后围绕关键词语展开深度阅读,帮助学生在创造性思考中建立个性阅读认知。

一、从标题中提炼,理清阅读思考方向

文本标题大多蕴含丰富内容和信息,文章中心、作者情感、写作线索等,如果能够从文章题目中提炼出关键词,自然能够对学生形成触动。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关键词、研究关键词,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无疑能够建立更多阅读选项。

如教学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这是一篇演讲词,属于议论文范畴,三要素是文本解读需要重点关注的。为理顺学生文本解读思路,教师指导学生从题目中提炼关键词,并围绕关键词展开思考。题目简洁明了,关键词就是“敬业”“乐业”,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大多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教师做出提示:虽然文章是从“敬业”和“乐业”两个角度展开讨论的,但这两个关键词不是单纯的并列关系,需要从次序、发展等角度展开思考和讨论。学生再度进入文本解读环节,对作者观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敬业”的基础是先“有业”,而“乐业”的前提是“敬业”,这是一个递进的关系,带有发展推演的意味,从这个角度展开思考,便可以理清作者观点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提炼关键词,再从关键词引领作用展开文本思考和解读,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度思考的机会。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带有对接逻辑关系,教师从这个角度进行指导提示,学生心领神会,阅读学习渐入佳境。题目往往是文章的“文眼”所在,如果能够抓住这个“点”,解读文本便水到渠成。

二、从开头中提炼,确定阅读感情基调

文本开头部分往往是观点集中展示的地方,也可能从结构上进行领起,还可能交代了主要内容和线索,如果学生在题目中提炼不出关键词,或者出现新的阅读迷茫,不妨关注文章的开头部分。文章开头有一些最为简练的句子,很可能是作者观点的集中体现,教师组织学生梳理分析这样的句子,找到关键词、解剖关键词、讨论关键词,以确立阅读基本方向和情感基调。开头部分可能蕴含多个关键词,教师要及时出手协助,帮助学生展开专业解读,以矫正学生阅读方向。

如《论教养》,这篇文本的题目中关键词是“教养”,这是文章阐释的主要内容,但自身没有什么观点,也不蕴含作者情感倾向。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关注开头设计。开头是一个句子:“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很显然,这个开头集中体现了作者观点。教师要求学生重点思考这句话,感受作者表达意图,提炼出关键词,明确其主要观点。学生提炼关键词是“得之于自身”,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解读,学生回馈主动,其阅读思维顺利启动。“教养是后天形成的,但未必要被动建立,家庭和学校固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作为学生自己,也需要有主动改变的意识,唯有主动觉醒,才能形成自我教育,实现主动成长。”教师鼓励学生从文章开头提炼关键词,从关键词解读角度进行深度思考,让文本解读呈现深刻性。

三、从结果中提炼,展开阅读逆向探索

文本结尾处常常有点睛之笔,这是最常见的设计。教师指导学生从点题句子中提炼关键词,可以为学生展开逆向思考,对文本丰富内涵进行深度发掘。文章结尾设计感很强,教师需要做专业分析,传授学生提炼关键词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准思维方向。文本解读有不同角度和方向,学生解读能力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对文本的理解大多比较肤浅,教师从结果部分提炼关键词进行重点指导,学生领悟深刻,其助学作用更为突出。深度阅读有不同取点,教师要求学生精巧设计,能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对点题之笔比较敏感,教师指导学生围绕点题提炼关键词,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如教学《故乡》,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题目和开头没有太多关键词值得关注,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重点对结尾一段进行解读,鼓励学生提炼关键词。这个结尾只有三句话,第一句是景色描写,起到烘托作用。第二句、第三句才是最重要的。学生经过反复比较,最终提炼出“希望”这个关键词。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这个结尾意味深长,大家提炼出“希望之路”这个关键词,不妨深入思考一下,鲁迅先生这里说到的“希望之路”是什么呢?到底是有“希望之路”,还是没有“希望之路”,或者说无所谓有没有“希望之路”?学生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对关键词展开集体讨论。鲁迅先生从民族解放角度展开思考,当然对“希望之路”充分期待和信心,虽然前路充满荆棘,但只要大家都觉醒,实现民族解放这个希望就可以实现。教师利用问题进行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进行深入解析,文本解读进行顺利,学生感悟体验更为丰富,其学习收获也开始丰硕起来。

四、从感悟中提炼,促进阅读认知内化

阅读文本便有感悟产生,学生大多没有回味思考的主观意识,教师提醒学生从感悟中提炼关键词,然后再进行回顾性思考和讨论,能够形成阅读反思效果。不同群体学生解读文本有不同感悟,从感悟中提炼关键词也呈现差异性,利用这些关键词进行回馈阅读,其文本解读思考也会不同,这是个性阅读的基本规律。无论学生文本解读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都是其深入研究的结果,其训练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学生感悟呈现个性化,文本解读对接关键词,个性特点则进一步放大,这是文本解读需要直面的现象。

学生阅读体验比较鲜活,如果能够顺利从体悟中提炼关键词,便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如教学《怀疑与学问》,教师对题目、开头、结尾等地方的关键内容进行梳理,要求学生结合关键词进行深入阅读。学生阅读文本后,能够对接自身情况进行学习反思,对“怀疑”“学问”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些认识。教师让学生谈谈阅读体会,运用几个关键词进行归结。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很快就有关键词的呈现:怀疑、思考、辨别、讨论、应用、学问。这些关键词应该形成一个思维链,有鲜明的次序关系。教师对学生关键词归结情况进行点评,要求学生围绕关键词进行回馈式学习,重新阅读文本、解读文本、讨论文本,争取更多阅读收获。学生再度启动阅读思维,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发掘和思考,并能够联系自身实际展开讨论,由此建立起来的阅读认知更为丰富。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文本阅读感悟提炼关键词,然后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整合处理,学生围绕关键词进行对接思考,深度发掘文本内涵,其阅读体验更为深刻。

关键词在文本中以多种方式存在,教师对学生文本解读存在问题进行引领和指导,启示学生提炼文本关键词,然后围绕关键词展开思考和讨论,逐渐寻找文本解读的切点。学生文本解读方法储备并不丰富,教师对学生阅读存在问题进行科学评估,从关键词提炼、解读、对接、迁移等角度进行设置和组织,引导学生从关键词研读形成突破,顺利进入到文本研读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