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背景下区域内校园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4-05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5期
关键词:体教乒乓球运动员

王 锋

(合肥一六八新桥学校 安徽合肥 230601)

前言

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文件《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大中小学在广泛开展校内竞赛活动基础上建设学校代表队参加区域内乃至全国联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体教融合,坚持文化教育和专业训练并重,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文件中更是提出了各级学校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但实际学校在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上始终难以解决综合发展的问题。从青少年培养模式上来看,目前我们国家并没有绝对优势,并且在体教融合方面做得不够完善。为此,基于事实,从体教融合背景分析我国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

一、区域内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基于目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预转型期,鉴于转型期方向的不确定性,教育系统必须出台相关政策与实际的组织形式,来保障从校园到区域整个系统的稳步推进。不管是校园还是社会层面都在关注孩子成长的健康性、全面性以及个性化,对于体育运动的支持度不断提高。体育运动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力、塑造性格等教育意义也在不断深入人心。我们应始终坚持体教融合的校园均衡培养模式,依托学校构建区域内的优秀运动员输送梯队制度。构建这样的培养模式,需要对训练方法与制度,以及不同级别的赛事进行精心策划,稳步推进。

(一)以区域内学校为系统的选材与竞争机制构建

以学校为单位,构建递进式选拔制度。如不同年级的运动员通过比赛获得分组比赛的资格,再以集训、比赛的方式获得代表学校参加区域内的一系列比赛。

各区域利用课余时间或是假期组织有针对性的专业化集训,对学生运动员提出专业的优化手段与建议,利用合理良性的竞争制度,促进学生运动员良性竞争,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从而不断更新提升区域内学生运动员的水平。

(二)以区域内学校为系统的基层递进梯队构建

学校成立特色社团或是训练队,利用课余时间与假期进行训练,从低年级开始依次组建训练队进行更系统和专业化的训练。优化低段学生运动员的培养,为区域内普及乒乓球运动以及精英输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

(三)以区域内的学校训练队为系统的一体化体教有机融合方式的构建

1.以区域内的校级内外联合来推动学训系统连贯性

整合区域内的校园乒乓球资源,包括器材、场馆、师资等,通过交流、训练、竞赛等方式进行横向的合作与连接。定期可以聘请专家对教练员等进行培训与授课。组织区域内的学校参加系统内部以及社会上的青少年赛事,以达到区域内校级的共育效果,并最终达到纵向的人才培养与输送。

2.聘任教练员进行专项化课余训练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也越来越多,体育教师精力也相对有限,人员储备也相对匮乏,专项水平层次也不同。鉴于此实际情况,学校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教练员,定期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指导,提升日常训练的质量。这对促进乒乓球队专业化有积极作用。

3.针对学与练问题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协调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享受义务教育的同时,可以利用课余与假期时间进行乒乓球训练与比赛。同时,学校可以组织部分教师利用课后时间等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例如,假期统一时间,由学校组织进行文化教育补习。对于各学校素质较好,潜质较高的学生乒乓球运动员,区域可以统一组织,利用暑期等时间进行集中化的培训。同样,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文化课学习不能落下,学生必须达到学校规定的文化课成绩才能参加训练及各类比赛。始终强调“体”与“教”,“练”与“学”融合,将文化课成绩列入训练队考核指标,严格执行才能保证真正的体教融合,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乒乓球运动员。

(四)以区域内学校为系统的多样化竞赛体制的构建与实施

以学校为单位来打造班级、年级以及校级的竞赛体系,在“练为赛用、以赛代练”的竞技体育理念指导下,以赛促学,以学领赛。正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实际,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将体、教均衡融合,贯穿于整个学校系统之内。

校内的竞赛可随着年龄的不同进行差异化设置。例如,针对低段年龄的学生可适量降低强度,适量递减竞赛项目,在日常训练中多应用趣味性竞赛。随着学段的提升,慢慢向接近成人的正规乒乓球比赛过度,以达到阶段性衔接的效果。竞赛组别依据年龄大小进行划分,避免因为身体素质以及心理发展状况不同造成比赛的不公平。

以学校为系统开展的一系列学练方式,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够一直围绕着学校这个教育系统,在进行稳定的文化课学习的前提下再进行训练和竞赛。鉴于此,更需要合理优化好学、练时间分配,尽量做到双向兼顾。训练以及相关竞赛尽量利用课余、周末或是假期时间。

二、具体措施与建议

(一)政策引导与社会环境的烘托为体教融合提供保障

通过校园这一第一阶基础系统的深入引导,区域内的个体相对独立又有密切的联系。其更需要得到家长、社会的支持。例如日常训练、竞赛的安全保障,区域内的球队与外界的企事业合作。获得的赞助不仅可以用于学校的日常训练器材采购、教练的费用,同时可以推动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发展,扩大学校乒乓球队的影响力。

所以在政策的指导下,体教融合要做到文化教育的常态化、运动训练的专业化以及立德树人的根本化,三要素同步协调推进,以培养出技能好且文化素养较高的学生运动员。

(二)推进校园乒乓球的普及以及体、教的均衡发展

学校是学生日常学习的主阵地。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群众认知程度较高。就目前社会环境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乒乓球有较强的兴趣,但易受限于场地、器材等。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推动相对来说更方便。学校推广乒乓球运动,实现体教融合,这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长远的意义。

学校乒乓球需提升基础设施、器材、场馆等硬件设施的投入。也可以和校外俱乐部洽谈合作,为校园乒乓球社团、兴趣班提供有质量的训练和建队指导。学校推广不仅能够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使其体验乒乓球运动带来的愉悦感,更能够为后期学校成立乒乓球队奠定基础。

(三)优化选材与训练方法,强抓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学校选拔乒乓球人才可以采用动态的淘汰机制,定期进行大循环比赛,根据选手日常比赛成绩以及特性、运动天赋、竞技心理等进行综合评价,打造出合理的选材制度,还可聘请高级教练员,利用假期对学员进行短期指导。学校可以组织高年级带动低年级进行基础的练习,提高练习的密度与效果。日常也可以让不同级别的学生进行比赛,给予低段学生与高段学生比赛的机会。

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之上整体提升学生运动水平,从底层向上源源不断输送适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乒乓球人才。

(四)优化区域内乒乓球赛事体系,在竞技中完善“德”的课程

构建以学校为单位的校级联赛,可以分学期进行,按照年龄段或是以年级进行分组。同时区域内的教育集团可以定期举办局部的小型交流赛,强化以赛代练的专业理念,利用赛事进行经验以及技术的学习与更新。这有利于最大化提升区域内学生的整体水平。

强化赛事监管,强调赛事的公平性、公正性。在关注运动员成绩的同时,更要强调举办赛事的目的与意义,给学生传递出真正的体育竞技精神,避免不良手段的出现给学生以及区域内的整体氛围烙下不健康的竞技氛围,这也不利于优秀运动员的挖掘。

在秉持立德树人理念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营造良好的竞技比赛环境,给予学生规则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结语

从青少年培养模式上来看,目前我们国家并没有绝对优势,并且在体教融合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基于事实,本文从体教融合的背景来分析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制度的完善。重视政策引导与社会环境的烘托为体教融合做好保障,推进校园内乒乓球运动的推广以及体、教的均衡发展。本文强调以文化教育的常态化、运动训练的专业化以及立德树人的本质化三位一体的框架构建,旨在为小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园乒乓球运动推广与培养人才提供建议。

猜你喜欢

体教乒乓球运动员
乒乓球悬浮术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跳舞的乒乓球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靠拢的乒乓球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