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民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

2023-04-05常杨越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5期
关键词:民乐音乐课中学

常杨越

(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 安徽合肥 231153)

一、民乐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历史深厚的国家,国内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民间文化。在众多的民族民间文化中,民族音乐和器乐文化(以下简称民乐)又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艺术魅力。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本应努力继承和发扬这一文化瑰宝。然而,与不断发展的物质生活相比,人们的精神生活略显不足,民乐的发展相较于流行音乐发展显得非常不尽如人意,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在茶余饭后更愿意去剧院听歌剧、欣赏钢琴音乐会、明星演唱会;民乐的演出市场则比较萧条。在音乐厅,民乐演出的观众上座率和相同水平层次的钢琴、交响乐相比也差距较大。虽然现在的学生家长都重视对孩子音乐素养的培养,但是学习西洋乐器的只占大多数,学习二胡、琵琶这样的民族乐器的占小部分,甚至部分民族乐器无人去学习,重视西洋乐轻视民乐的现象十分普遍。

现在的青少年往往认为学习西方的乐器,欣赏西方的音乐是高雅,是艺术;学习民族乐器就是“土”的表现;听民族音乐,民族器乐曲是过时的表现。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除了民族器乐,民间音乐本身近几年的发展没有与时俱进,发展速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表现在音乐教育方面就是忽视了民乐的教学。民乐教育的不足导致人们缺乏必要的民乐知识储备。没有民乐知识储备的人就无法正确地聆听民乐、感知民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无法对民乐进行正确的赏析,又怎么能培养人们对民乐的喜爱?又何谈对民乐的传承和发展?

二、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地推行素质教育,音乐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本应在教育中受到重视。然而,现实情况是音乐学科在中学的教育教学中普遍得不到重视,相当一部分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没有音乐课。有音乐课的中学,其音乐课的质量也不是很高;音乐课的教育模式往往也只是单一地停留在歌曲内容教学,有的学校甚至随便地播放一些流行歌曲就将音乐课打发了。至于课程标准中有关表现与创造,有关民乐的感受与欣赏的内容,更是从不涉及,相关的教学目标几乎无法完整实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音乐教师认为音乐课的地位就应该比文化课低,音乐课为文化课让步是理所应当的。可以说,他们认识不到音乐学科的重要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片面地教授学生们容易接受的歌唱教学,轻视了表现与创造、音乐器乐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民间音乐曲目的欣赏能力培养。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民乐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是因为音乐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缺乏规范性和积极性。备课的时候或是因为能力有限,或是因为不够认真仔细。对于所教课题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学环节的制定上,都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只选择学生愿意接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对于学生能理解、能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内容,因学生不肯主动接受而被视而不见;对教材的使用也不是十分合理和充分。在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脱离教学大纲,漫无目的地组织课堂教学,或就是照本宣科,使得音乐课死气沉沉,没有生气。由此可以看出,部分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中学音乐教学中引入民乐教学的好处

(一)丰富课堂内容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而言,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不断提升教学效率。要实现这一目标,自然需要教师和学生紧密配合。相应地,整体课堂就要能吸引学生,让他们情不自禁地学习,愿意主动配合教师。就中学音乐教学而言,由于这一课程并不参与中考,因此有一些学生对这门课程较为忽视,学习积极性不强。音乐教师就需转变学生这种不正确的观念,从音乐课堂入手做好优化。将民乐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不只是对着音乐教材按部就班地学习,这会让学生有一些新鲜感。民乐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其包含丝竹乐、吹打乐、合奏乐、鼓吹乐、重奏乐等,每种乐曲都有自身的特点,如丝竹乐,其以某一两件弦乐器、管乐器为乐队组合核心,配合其他的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共同组成,这样的民间乐器合奏备受人们喜爱。例如,江南丝竹乐队、广东音乐乐队。

由此可以充分看出,民乐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将其引入中学音乐课堂中,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开发,可行性较强。

(二)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

文化自信是如今的一个热词,现今的中学生本就生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了他们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中学生辨别能力弱,很容易被不良信息影响,例如“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这种论调一度占据中学生的生活,而他们却对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而不见。由此可见,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迫在眉睫。

中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他们的精神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风气。我们要培养的中学生应该是热爱祖国的、朝气蓬勃的,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应以一种自豪的态度去推崇、宣传。将民乐引入中学音乐课堂,就给学生提供了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中学生会对民乐有充分的了解。例如,学习到“八音之领袖”——羯鼓,这可能是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难以了解到的,借此感受到中华音乐文化的魅力。再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例如组织“民乐文化我知道”“传统文化我来讲”等演讲活动,最终使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得以提升。

四、中学音乐教学中关于民乐教学的建议

基于对民乐发展现状和中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和思考,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民乐的教学力度。笔者认为,要想做好中学音乐的民乐教学工作,应该抓住以下四个关键点。

(一)构建学生全面的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学习民乐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上好音乐课,上好有关民乐的课程让学生接受民乐的熏陶,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民乐的兴趣。要想让学生有兴趣,就要让学生能听得懂民乐,即提高学生的民乐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耳熟能详的简单的民乐入手。比如,可以一开始让学生欣赏过年时期电视里经常出现的《春节序曲》《喜洋洋》。以这类乐曲作为突破口,向学生解释这些乐曲描绘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引导学生思考乐曲中各种民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对音乐内容的表现具有什么样的作用;音乐旋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用熟悉的乐曲加上对学生循循善诱的引导,长此以往学生的音乐素养自然就能够提高。“学生能够听得懂民乐,自然就能提高对民乐的兴趣。对陌生的事物产生兴趣是困难的,但是从相对熟悉事物的兴趣迁移到新的事物上是可行的。只要这样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对民乐感兴趣。”

(二)中学民乐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民乐,了解民乐;在培养学生对民乐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民乐的学习中,主动地体验民乐的艺术魅力。”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做支撑,音乐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民乐相关知识,了解最新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用先进的知识来教育学生。

“传统的音乐课堂往往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在那简单地向学生灌输民乐知识。”艺术教育不能单纯地靠这样的教学形式;音乐审美的能力也不是靠简单地灌输就能形成的。教师在向学生教授民乐知识,欣赏民乐乐曲时,可以拿出乐曲中出现的一些乐器,如鼓等,让学生自己去敲击,简单地演奏这些乐器,来直观地感受乐曲中民族乐器的特点、独特的音响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在亲身感受中体验到它们的魅力。“我想,有了学生与民乐的互动,民乐学习的有效性就会大大提升。”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建一个民乐社团。通过组织社团活动的方式,把学有余力与热爱音乐和喜欢民乐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共同学习民乐,营造良好的校园民乐文化氛围。“孟母三迁”的故事向我们证明,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学生成长来说十分重要。有了社团支持与磨砺,学生们在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中就会有展示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就愿意将在社团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展示给全校师生观摩。这样一来,既展示了社团学生的素质,也起到了很好的广告效应,辐射学校里的其他孩子来热爱民乐,喜欢民乐,从而让更多的孩子加入民乐大军。学校在组建民乐社团的同时,可以组织一些有关民乐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家乡民间音乐情况的社会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走进当地去探寻,寻访相关的艺人,找寻民乐的踪迹。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家乡文化,进而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开一个小型总结会等。用这些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四)转变教学方式

让民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真正为学生所接受,音乐教师还需考虑到教学方式这一层面。好的教学方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也能让民乐和音乐教学原本的内容紧密结合,不会出现强行叠加这两者的问题。

第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学音乐教学务必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宽音乐课堂。由于民乐内容十分丰富,在课堂上无法自然详尽地阐述,可借助线上课堂,打造民乐教学课程群,便于学生深入学习民乐相关知识,避免出现学生只接触皮毛民乐知识,而无法感受其魅力,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厚的问题。音乐教师需合理设计,围绕中学音乐教材,挖掘其中可以渗透民乐或者和民乐知识衔接的部分,在线下课堂中,将这些内容讲清楚,还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民乐知识感兴趣,进而在课下自主去学习线上课程。例如,在课堂上引入丝竹乐,可以简要介绍其概念、发展,然后让学生欣赏《小霓裳》《春江花月夜》,这样尽可能地用多样化的知识呈现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丝竹乐的魅力,在线上的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个微课视频,专门讲解丝竹乐的概念的理论知识,供学生拓宽知识面。

第二,翻转课堂。将民乐引入中学音乐课堂,自然还是希望学生能够有所感悟,而这种感悟必须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一来,音乐课堂上就要有足够多的时间供学生自主感悟,在课堂时长有限的条件下,翻转课堂可以辅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先将所要讲解的音乐知识点传递给学生,学生依照这些学习资料展开自主学习。例如,将要引入的民乐资料、作品提供给学生,如弦索乐《梁州古调》,在音乐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和老师互动,说说自己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悟。这样的方式能最大化地让民乐彰显自身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五、结语

我国现在正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民乐朴实的内涵有助于学生良好心性的养成,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同时,民乐是我国音乐文化的瑰宝,让学生感悟民乐、体验民乐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因此,让民乐更好地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牢记使命,勇于付出,敢于担当,为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民乐音乐课中学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民乐国祥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