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走访护理对提高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依从性研究

2023-03-23苏秀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6期
关键词:知晓率例数对象

苏秀红

(厦门市湖里区禾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0)

自2019年12月份新型冠状病毒被发现以来,其对全球公众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并逐步在全球范围蔓延,导致大量人群感染、死亡。当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引起肺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目前,关于新型冠状肺炎暂时没有特效治疗药物,而老年群体随着年龄增加长,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更容易被感染新型冠状肺炎,且一旦感染容易转为危重症,导致患者死亡。自2020年12月开始,我国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通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屏障,降低新冠病毒发生率,预防重症新冠肺炎,因此,加强老年群体接种新冠疫苗工作尤为重要。但是部分老年群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害怕接种后出现恶心、呕吐,疼痛,红肿等不良反应,对疫苗接种效果产生不信任感,导致老年群体接种新冠疫苗依从性低下。本研究特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走访的389名老年人资料,从走访前后接种依从性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389名老年人,其中男性190例,女性199例,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67.50±3.60)岁,文化程度:120例为初中及以下学历,150例为高中学历,119例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所有对象年龄均在60周岁以上,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脏病、肝肾疾病、传染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晕针、行动障碍、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沟通障碍及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所有对象开展社区走访护理,护理内容如下。①选取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成立专门的社区走访护理小组,所有小组成员必须参与新冠疫苗相关知识培训,熟练掌握新冠疫苗类型,接种注意事项及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根据对需要接种者个人资料进行核对,采取上门随访方式对所有受访对象展开走访护理。②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沟通,详细告诉受访对象新冠疫苗特性、接种目的、优势、接种禁忌、注意事项及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帮助受访对象正确认识新冠疫苗治疗,了解新冠疫苗接种的益处,建立起接种信心。了解受访对象身体情况,是否存在接种禁忌和过敏情况。提醒受访对象不要在空腹和劳累状态时接种。如果受访对象存在慢性疾病,在接种前要遵循医嘱按时用药。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患者担忧,焦虑的源头,对患者血压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③提醒家属,老年群体接种新冠疫苗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接种后必须在现场观察半小时后才能离开。接种后要密切对接种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头晕、头疼、心悸、呕吐、胸闷、气促气喘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提醒家属接种后饮食要清淡,多喝水,不要剧烈运动。保护好接种部位,做好皮肤清洁,不要用力搔抓,以免皮肤感染。重点提示接种者在接种后不要剧烈运动。

1.3 观察指标 ①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受访对象护理前后心理焦虑程度,超过50分则存在焦虑症状,根据评分可以划分为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和重度焦虑(>69分)3级;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受访对象护理前后心理抑郁程度,超过53分则存在抑郁症状,根据评分可以划分为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3分)。②评估受访对象依从性,完全遵循新冠疫苗接种注意事项为完全依从,部分遵从新冠疫苗接种注意事项,但是经过提醒后积极配合为部分依从;完全不遵从新冠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劝阻无效;总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③自行设计新冠疫苗接种知识问卷调查表对受访对象接种新冠疫苗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新冠接种针次,接种注意事项及接种不良反应,所有受访对象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进行填写,当场回收,并对接种新冠疫苗知识知晓率进行统计,新冠疫苗接种知识问卷调查表总分为50分,得分在40分以上为完全知晓,得分在30~40分范围内为部分知晓,得分在30分以下为不知晓;接种新冠疫苗知识知晓率=(完全知晓例数+部分知晓例数)/总例数×100.00%。④通过护理问卷调查表对受访对象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总分为100分,根据得分划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级,对应得分为≥80分、71~89分、≤70分;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⑤统计受访对象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嗜睡、发热、咳嗽、皮疹、肌痛。

2 结果

2.1 受访对象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389名受访对象在护理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明显比护理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受访对象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分,)

2.2 受访对象依从率分析 389名受访对象护理后287名(73.78%)完全依从,95名(24.42%)部分依从,7名(1.80%)不依从,依从率为98.20%。

2.3 受访对象接种新冠疫苗知识知晓率分析 389名受访对象护理后211名(54.24%)为完全知晓,154名(39.59%)为部分知晓,24名(6.17%)为不知晓,接种新冠疫苗知识知晓率为93.83%。

2.4 受访对象满意度分析 389名受访对象护理后284名(73.01%)非常满意,92名(23.65%)基本满意,13名(3.34%)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6.66%。

2.5 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389名受访对象接种后7名(1.80%)出现肌痛,6名(1.54%)出现发热症状,4名(1.03%)出现嗜睡,3名(0.77%)出现咳嗽,2名(0.51%)出现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为表面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其结构蛋白为包膜蛋白、突刺蛋白、核衣壳蛋白、膜蛋白,4种蛋白质通过将病毒表面包膜嵌入病毒RNA基因组[1]。新型冠状病毒包括人冠状病毒lIKU1、OC43、NL63、2019-nCoV,特别是感染2019-nCoV病毒后会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后患者干咳、发热、腹泻、呼吸困难,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演变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脓毒症休克导致患者死亡[2]。

目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临床暂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通过戴口罩、洗手、让人们保持社交距离,从而降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率。疫苗接种是目前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疾病的一项重要干预措施,通过接种新冠疫苗,可以对接种者产生免疫保护,而群体接种新冠疫苗,扩大疫苗覆盖率,可以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实现区域间接保护[3]。相关资料统计[4],到2022年7月为止,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期就达到了167种,临床试验前期疫苗达到198种。目前,常见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种类包括蛋白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减毒活疫苗、灭活病毒疫苗、核酸疫苗、重组载体疫苗等,接种方式主要以两针间隔注射为主。虽然新冠疫苗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部分人群对待新冠疫苗接种仍存在犹豫、观望情绪,疫苗接种依从性较低,不仅增加个人健康风险,且给群体免疫屏障建立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老年群体,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器官功能开始退化,抵抗力下降,加之,对新冠疫苗相关知识了解比较少,心理承受能力不佳,害怕接种后不良反应,对待新冠疫苗接种存在严重的抵触,犹豫,观望心理[5]。研究表明,老年群体接种新冠疫苗依从性低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①自身因素。部分老年群体对疫苗存在一些错误认知,认为新冠疫苗会对自身免疫系统造成干扰,会影响个人健康。加之,部分人群在接种新冠疫苗后会出现嗜睡、发热、咳嗽、皮疹、肌痛等不良反应,老年群体抵抗力弱,不良反应可能比较严重,导致老年人群过度担心不良反应。另外,部分老年人群对疫情现状了解比较片面,认为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力度比较强,可以预防新冠病毒,对待接种新冠疫苗保持观望、拖延的态度,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不接种疫苗,也不一定会发生感染[6]。②社会因素。就社会学角度而言,接种疫苗不仅个人受益,且也会给群体带来利益。但当今时代,电视、互联网、手机APP、报刊等传播媒体多样化,加快了信息传播。加之,目前,关于新冠疫苗安全性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导致部分群体害怕接种新冠疫苗。而部分媒体存在一些不科学报道,导致老年群体对疫苗安全性认知不足,网络发展导致各项不实言论传播速度加快,老年群体对新冠疫苗产生不信任感,不愿意接种新冠疫苗。③疫苗因素。一般情况下,新型疾病的研制时间在10年以上,但是新冠疫情比较紧急,新冠疫苗被划分到“紧急使用清单”,许多老年人因为不了解情况,而对新冠疫苗保持怀疑态度,对新冠疫苗安全的不信任,老年人群疫苗接种率降低。部分人对新冠疫苗的有效性相关知识了解比较少,认为新冠疫苗只是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作用,并不能达到完全免疫的作用,即使接种新冠疫苗后仍然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顾虑疫苗不良反应和安全性,不愿意接种。而部分西方国家提倡自然免疫、群体免疫,这也是导致老人不愿意接种新冠疫苗的一大原因。还有部分老年人因为恐惧打针或者疫苗接种不便,而不愿意配合接种新冠疫苗。

社区走访护理通过抽取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上门随访,详细为老年群体讲解接种新冠疫苗的相关知识,包括新冠疫苗接种目的、优势、禁忌证、接种注意事项、间隔时间、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帮助老年群体正确认识不良反应,并对其负面情绪进行调节,帮助老年建立接种的信心,让老年人在接种前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从而避免新冠疫苗接种期间出现偶发病,帮助疫苗建立良好的免疫记忆[7]。让家属陪伴老年群体接种,并对各种不良反应处理方法进行讲解,缓解老年群体心理焦虑的负面情绪。同时,详细了解记录受访对象身体情况,有没有接种禁忌,过敏情况。让受访对象在接种前做好准备不要在空腹、劳累状态时接种。提醒有慢性疾病的受访对象,在接种前要遵循医嘱按时用药[8]。提醒家属接种后必须在现场观察半小时后才能离开,并在接种后密切监测接种者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头晕、头疼、心悸、呕吐、胸闷、气促气喘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提醒家属接种后饮食要清淡,多喝水,不要剧烈运动。保护好接种部位,做好皮肤清洁,不要用力搔抓,以免皮肤感染。通过社区走访护理可以让老年群体了解更多新冠相关知识,对新冠疫苗建立起正确的认知,了解新冠疫苗接种前、后注意事项,从而有助于提升老年群体新冠疫苗接种积极性,主动性和依从性,同时,受种者了解更多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后,有助于积极应对新冠疫苗接种后各项不良反应,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后过度紧张,也有助于受种者不良反应及时得到处理,能进一步提升新冠疫苗接种的安全性[9]。社区走访护理其目的在于实现全面健康,医院应不断发展壮大社区护理服务团队,鼓励更多人积极加入到社区服务队伍,同时,加强社区走访护理宣传力度,鼓励社区居民积极配合,从而促进接种新冠疫苗社区走访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提高老年群体接种新冠疫苗的依从性,尽早建立个人免疫,群体免疫,降低新冠病毒感染风险。

本研究观察发现,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方面,389名受访对象在护理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明显比护理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新冠疫苗依从性方面,389名受访对象护理后287名完全依从,95名部分依从,7名不依从,依从率为98.20%;接种新冠疫苗知识知晓率方面,护理满意度方面,211名为完全知晓,154名为部分知晓,24名为不知晓,接种新冠疫苗知识知晓率为93.83%;284名非常满意,92名基本满意,13名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6.66%;接种后不良反应方面,7名出现肌痛,6名出现发热症状,4名出现嗜睡,3名出现咳嗽,2名出现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结果分析可见,开展社区走访护理,对老年群体进行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宣教后,老年群体新冠疫苗接种知晓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心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到显著改善,更愿意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新冠疫苗接种,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且老年群体在经过健康知识宣教后,更加新冠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疫苗接种后嗜睡、发热、咳嗽、皮疹、肌痛等不良反应,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但本研究受时间的限制,抽取的样本比较少,且研究时间比较短,观察指标少,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后续可以扩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增加观察指标,从而提高研究结果准确率,为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在老年群体中开展社区走访护理,可以帮助老年人了解更多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知识,有助于缓解老年人心理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且接种后不良反应更少。

猜你喜欢

知晓率例数对象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