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23-03-23张存虎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6期
关键词:电切术宫腔镜息肉

王 园 张存虎 王 博

(1 阳谷县人民医院妇科,山东 阳谷 252300;2 通用环球中铁邳州医院,江苏 邳州 221300)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发病率可达8%~35%[1],多见于育龄期女性[2],患者通常表现出子宫异常出血、白带异常、宫颈口肿块等[3],若不予以及时治疗,可继发感染、贫血、流产、癌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功能和身体健康[4]。以往对于子宫内膜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以刮宫术、钳夹法为主[5],其无法实现子宫内膜息肉的完全刮除,很容易出现疾病复发的情况[6]。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宫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子宫内膜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中[7],其弥补了传统手术盲视这一弊端,降低手术创伤性,宫腔镜电切术更是因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为患者所广泛认可[8]。基于此,本研究将以阳谷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接收100例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例,深入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阳谷县人民医院诊治100例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依照入院前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试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展开刮宫手术,试验组予以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22岁,年龄最大52岁,平均(36.98±5.12)岁;病程最短和最长分别为3个月、16个月,均值为(9.68±1.26)个月;体质量47~62 kg,平均体质量(54.12±3.08)kg;其中包含单发性息肉患者29例(占58.00%),多发性息肉患者21例(占比42.00%)。试验组5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18岁,年龄最大54岁,平均(37.42±5.34)岁;病程最短和最长分别为3个月、17个月,均值为(9.88±1.06)个月;体质量45~64 kg,平均体质量(54.49±3.12)kg;其中包含单发性息肉患者31例(占比62.00%),多发性息肉患者19例(占比38.00%)。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审批,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①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宫腔镜检查,以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确诊入选者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②年龄≥18岁。③患者具备清晰认知功能,无交流、理解障碍。④符合手术适应证,均成功完成宫腔镜手术。⑤个人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伴有认知、精神障碍或无法正常配合开展研究者。②伴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及恶性肿瘤者。③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阴道或其他宫颈疾病者。④在开展研究前3个月内应用过激素药物治疗。

1.2 方法 在月经结束后4~7 d内对两组入选者采取宫腔镜手术治疗,于术前6~8 h对患者进行宫颈管评估,在患者阴道穹隆部塞入0.60 mg米索前列醇(产于: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00668)以扩张宫颈,促使宫颈软化,在对入选者进行静脉麻醉后扩张宫颈,并置入宫腔镜。

对照组(50例,宫腔镜展开刮宫手术),为患者应用合适的刮匙开展息肉刮取,并开启负压装置,将刮除的息肉吸出,同时将吸出的组织物送病理科检查。

试验组(50例,宫腔镜电切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指导患者呈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在宫腔内输注0.9% NaCl膨宫,调节宫内压力至100 mm Hg,对宫腔表面的内膜息肉予以刮除,之后运用宫腔镜全面观察宫颈管及形态,定位宫腔中凸起部位,采用被动式双极电切环自息肉基底部完整切除息肉及其周边内膜组织,对多发息肉行反复多次电切,以保证息肉的全部切除,之后行电凝止血[9]。

1.3 观察指标

1.3.1 术后生活质量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QOL)量表对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予以评估,其评估内容包括5个方面:生理、心理、情感、躯体、社会,总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越好[10]。

1.3.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调查两组患者在术后是否出现周围脏器损伤、感染、大出血、宫颈粘连以及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并发症总发生率=并发症病例数/总病例数×100%[11]。

1.3.3 月经量评估 分别观察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患者月经量改善情况,月经量逐渐减少至正常量说明手术安全性相对更高[12]。

1.3.4 手术治疗及康复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康复情况(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1.3.5 术后3个月内子宫息肉复发率 在术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叮嘱患者定期复查,了解术后3个月内子宫息肉复发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生理、心理、情感、躯体、社会5个方面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总分(88.76±3.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8.96±3.57)分。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术后分别出现并发症患者8例、2例,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4.0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月经量比较 试验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月经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月经量比较(mL,)

2.4 两组手术治疗、康复情况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手术、康复情况比较()

2.5 两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对比 统计两组随访调查结果发现,对照组疾病复发患者7例,试验组1例。试验组子宫内膜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比较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所引起的[13],息肉可呈单个出现或多个出现,疾病主要累及子宫内膜,70%~90%患者将出现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阴道不规则出血、经量过多等症状[14],并影响子宫内膜接受胚胎种植的能力,影响女性生育能力,加重女性的心理负担,影响家庭的和谐[15-19]。长期炎症刺激、内分泌紊乱、病原体感染、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等均可诱发子宫内膜息肉,同时长期妇科炎症、高血压、肥胖等也是疾病危险因素,应予以高度警惕[20-22]。

对于病情轻微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通过期待疗法来实现自行消退,而多数患者则需要进行药物及手术治疗,宫腔镜手术是临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较为常用的方法,其能够确定病灶,了解病灶大小、形状、范围,让医师在直视病灶的病情下完成手术过程,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法大大提高了手术准确性[23-25]。宫腔镜下刮宫术是借助刮勺等器械对宫颈内病变组织进行搔刮,并配合病理检查来明确病因,减轻临床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可以改善患者异常子宫出血问题,但此种方法会对子宫内膜造成一定的损伤,容易引起子宫穿孔、大出血、感染、盆腔粘连等并发症,若损伤严重还可能导致患者不来月经,加剧宫颈炎性反应,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26-28]。

宫腔镜电切术是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医师可借助宫腔镜辨认微小病灶,无须进行开腹手术,术中操作更为精确,不会影响卵巢血液供应,确保机体内分泌功能正常,且能够将息肉根部与浅肌层组织彻底清除,避免术后复发可能性。在本次研究中显示:试验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不同时间点月经量、手术/康复指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个月息肉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现了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优势,相较于宫腔镜下刮宫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29-34]。

综上所述,对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取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所需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避免复发问题。

猜你喜欢

电切术宫腔镜息肉
白兆芝治疗胃息肉经验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道)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