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2023-03-23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3年1期
关键词:勐海县茶农茶树

周 莉

(勐海县茶叶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心,云南 勐海 666200)

勐海县有着悠久的茶产业发展历史,近年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茶园病虫害呈现出高发趋势。茶园病虫害高发背景下,传统化学药剂防治技术所存在的弊端日益突出,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在此情形下,要重视对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的应用,发挥绿色防控技术优势,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保障茶叶产量和质量,推动茶园生态化发展。

1 勐海县茶园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现状概述

勐海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全县国土面积5368.09平方公里,人口为35万人,属热带、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8.7℃,年均日照2088h,年均降雨量1341mm,全年有霜期32天左右。

勐海县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和中国产茶最早之地。据统计,勐海县茶树种植面积达90.72万亩,可采摘面积80.61万亩,干毛茶产量达3.5万吨,同比增长10.41%;农业产值达20亿元,同比增长14.61%;精制加工量2.1万吨,同比增长32.9%;加工产值50.3亿元,同比增长11.8%;茶产业综合产值130亿元,同比增长13.7%。

近年来,受到环境、栽培管理、人为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勐海县茶树病虫害呈现出高发趋势,当前常见病害主要有:赤星病、茶饼病、炭疽病等等;常见虫害主要有:小绿叶蝉、茶硬蓟马、茶蚜、茶尺蠖、黑刺粉虱、白粉虱、茶小卷叶蛾、茶毛虫等等,相比较而言,茶树虫害重于病害。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部分茶农缺乏较高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防治意识,滥用、盲用、超剂量使用化学药剂的现象较为突出,不仅污染了茶园生态环境,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药物残留及耐药性现象,降低了茶叶质量,不利于勐海县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茶园病虫害绿色化防控的必要性分析

生态茶园病虫害绿色化防控,指的是应用绿色技术防治茶园常见病虫害,如: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物理技术等,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有效防治茶园病虫害的同时,保护茶园生态环境,保障茶叶产量和质量。具体来说,茶园病虫害绿色化防控的必要性重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2.1 保障人体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茶叶是常见的饮品,尤其是在逢年过节时,茶叶销售量倍增。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对于茶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茶叶质量问题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茶叶病虫害在传统防治技术下,滥用化学药剂的现象突出,影响茶叶质量,威胁消费者健康。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减少茶叶农药残留,保证茶叶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

2.2 增加茶农收入

茶产业是勐海县支柱性产业之一,是带动茶农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推广应用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发挥生态技术、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物理技术等各项技术的优势,逐渐减少甚至取代传统落后防治模式,减少化学药剂成本投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提升市场欢迎度,能够为茶农创造更高的经济收入,带动更多茶农脱贫致富增收[1]。

2.3 推进茶产业发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高发背景下,如何推动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成为研究思考的重点。茶产业是勐海县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为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减少药物残留,要重视对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提高勐海县茶叶市场核心竞争力、影响力,推动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 生态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探讨

3.1 生态防控技术措施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背景下,要重视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用生态技术措施,促进生态茶园建设,降低茶叶病虫害发病率,具体来说,应做好下述几项工作。

3.1.1 水利设施

生态茶园建设时,应重视对水利设施的建设,结合茶园规模、地形等方面因素,在适当位置建设小型、中型蓄水池,一般情况下,每667㎡茶园需搭建1个1.5m³的蓄水池[2]。同时要在茶园适当位置设置纵向和横向排水沟,安装相应的滴灌、喷灌等节水设施设备,保证水利设施的畅通。要结合茶园规模科学规划茶园道路,确保茶园交通高效快捷。

3.1.2 合理种树

茶园病虫害生态防治背景下,应做到合理种树,在茶园山顶、风口等位置种植树木形成网状、带状防护林。例如:茶园四周、顶部种树时,优选油桐、樟树、杉树等树木,形成防护林,起到防风、防寒、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作用,一般每间隔5m距离种植1棵即可;茶园道路、排水渠两侧种树时,优选樱花、紫薇、含笑以及杉树等具备较高观赏性的树木,树木株距控制在3-5m左右为宜[3]。需要注意的是,茶园种植遮阴树时,应控制好密度,每667㎡种植8-10株为宜,保证茶树良好生长,提升茶叶品质。

3.1.3 套种绿肥

尚未封行的茶树行间、边角等位置,可套种适量的一年生豆科绿肥,如:黄豆、花生等,株距控制在35cm左右为宜,绿肥长成后适期收割并埋入茶园土壤当中,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同时也具备突出的固氮效果。

3.2 农业防控技术措施

3.2.1 科学选种

农业技术防治茶园病虫害,应从选种工作入手,优选具备较高抗逆性、抗病虫害性能的优质高产茶树品种,优选圆润饱满、健康成熟的新种,禁止选用陈种,避免对发芽率造成影响。针对连片30-50亩以上的茶园,应合理搭配早熟、中熟、晚熟品种,三者比例控制在1:1:1为宜。合理选种后,应对种子进行处理,准备适量30℃左右的温水,然后放入茶树种子浸泡3天,浸种期间应换水1次,浸种后将种子捞出催芽备用。

3.2.2 适期种植

要控制好播种时间,做到适期播种。茶树可在春季种植,以立春至惊蛰节气期间为宜,亦可在秋季种植,以寒露、霜降前后种植为宜。应选择在阴雨天气种植,提高成活率。种植时应控制好密度,要综合考虑品种、地形、土壤墒情等多方面的因素,采用合理的种植方法。目前,茶树种植主要采用单行双株、双行单株种植法,大行距控制在140cm为宜,小行距控制在40cm为宜,株距控制在35cm为宜,每667㎡种植3500株茶苗为宜,保证茶园有良好的通风,同时也便于机耕,防止病虫害的发生[4]。

3.2.3 合理采摘

茶农在采摘茶叶时,应保证采摘的合理性,做到分批多次采摘,降低茶芽梢病虫害发病率。茶棚出芽后,及时采摘有助于降低对新梢所造成的危害,同时亦可将嫩梢上的虫卵去除,减少害虫数量,有效降低茶蚜、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害虫的发病率。

3.2.4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防治茶园病虫害的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措施。茶农应明确中耕除草的必要性,落实中耕、培土、除草等各项工作,提高土壤疏松性和透气性,改善土壤环境,促进茶树根系快速生长,同时亦可将地下害虫栖息场所破坏掉。通过中耕的方式,可破坏土壤中的虫卵、虫蛹,减少害虫数量。通过清除茶园杂草,避免杂草生长和茶树争夺水分及养分,同时亦可减少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数量,需要注意的是,在除草时应适当保留适量的低矮杂草,便于害虫的天敌栖息繁殖,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3.2.5 水分管理

茶树生长过程中,对于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如茶园土壤缺水或者含水量过高,均不利于茶树生长,同时也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病率。所以重视水分管理,将土壤含水量始终控制在80%左右为宜,满足茶树生长对于水分的需求。如检测发现含水量过低,则要及时灌溉,如含水量过高,则要及时排水。干旱地区可在茶园适当位置种树种草,或者通过茶园铺草的方式,减少水分蒸发,满足茶树生长对于水分的需求。

3.2.6 及时追肥

肥料是茶树生长的必需品,及时追肥有助于提高树势,降低病虫害发病率。因此茶农要高度重视追肥工作。首先是催芽肥,一般在茶叶开采前2-3周条状沟施,每667㎡施加20kg高氮高钾肥即可,此时追肥有助于促使芽叶肥厚,产量高,品质佳,持嫩性高。其次是夏茶前追肥,一般在春茶结束后条状沟施,每667㎡施加20kg高氮高钾复合肥,此时追肥旨在补充春茶的大量消耗,保证夏茶产量。最后是夏茶后追肥,一般在采摘夏茶后条状沟施,每667㎡施加20kg高氮高钾复合肥即可,此时追肥旨在保障秋茶的正常生育,同时有助于提升茶树抗病力,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3.2.7 合理修剪

茶农应重视对茶树的修剪工作,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修剪方法,例如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等等。采用轻、深修剪法时,可有效防治茶螨类、茶蚧类、茶梢蛾、茶卷叶蛾等虫害;采用重修剪法时,不仅能够复壮茶树,而且还能够将病虫害枝、粗枝老枝弱枝等修剪掉,减少茶园茶吉丁虫、茶天牛等钻蛀类害虫数量。

3.2.8 冬季清园

进入冬季后,茶园内的害虫逐渐开始越冬,此时茶树中下部枝叶上、地表层枯枝落叶上、土壤内均有大量的虫卵,此时茶农要认真做好清园工作,将准备越冬的害虫清除掉,并清理干净茶园内的枯枝败叶。如茶园内黑刺粉虱、蚧类、螨类害虫数量较多,可喷施0.5波美度石硫合剂,可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

3.3 生物防控技术措施

3.3.1 利用天敌

茶园生态系统中,天敌资源丰富,在病虫害防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茶园中常见的天敌资源主要包括:蜘蛛、赤眼蜂、瓢虫、草蛉等等,可有效防控螨类、鳞翅目类害虫。例如,赤眼蜂可在害虫卵中寄生,阻碍害虫的孵化;瓢虫则可捕食害虫,减少害虫数量。茶农应掌握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技术,保护益虫,实现对茶树害虫的有效防控。

3.3.2 微生物制剂

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微生物制剂在多个领域范围内实现了有效的应用。将微生物制剂应用于茶园病虫害防治中,具备突出的效果。例如,利用白僵菌、枯草芽孢杆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在生态茶园病虫害防治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突出的优势,可有效杀灭鳞翅目、同翅目类害虫,减少害虫数量,降低对茶树所造成的影响,并且上述微生物制剂的使用不会危害瓢虫等益虫。

3.3.3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常见的有苦参碱、除虫菊酯、印楝素等,通过麻痹、引诱、抑制等方式,可有效防控茶园病虫害,并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例如,防治茶园茶叶螨虫、茶蚜、小绿叶蝉等害虫时,可使用20%茶虫清水剂、0.5%藜芦碱可溶性药剂、0.2%苦皮藤乳油等,通过喷雾的方式防控害虫的发生,不会危害蜘蛛等益虫[5]。

3.3.4 昆虫信息素与生长调节剂

昆虫信息素在病虫害防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茶毛虫性信息素不仅能够诱捕害虫,还可作为测报工具使用。生长调节剂属于新型生物防控技术,例如除虫脲、灭幼脲等,对茶小绿叶蝉等害虫可起到显著的抑制效果,具有安全、生态、无污染等优势。

3.4 物理防控技术措施

3.4.1 人工捕杀

人工捕杀害虫属于常规性的物理防控技术,在茶园病虫害防控中极为常见。茶农应该善于总结不同害虫的生活习性,了解其栖息场所,进而将其捕杀。例如,茶毛虫卵大多在茶叶背面方便越冬,所以人工捕杀茶毛虫时在11月至来年3月份最为适宜,此时人工摘除茶叶上的卵块即可。叶片背面幼虫大多以群集为主,茶农可剪掉携带大量幼虫的茶叶并统一烧毁处理,减少害虫数量,降低对茶树所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3.4.2 杀虫灯诱杀

害虫具有趋光性特征,利用这一特征,将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设置在茶园内,即可实现对多种害虫的诱杀。茶农应控制好杀虫灯数量,一般情况下,每间隔2km左右设置1盏杀虫灯即可,对茶小卷叶蛾、茶毒蛾、茶毛虫等多种害虫均可起到不错的诱杀效果。研究表明,采用杀虫灯可诱杀茶园内36%的害虫,可极大的降低害虫对茶树的影响和危害[6]。

3.4.3 色板诱杀

茶小绿叶蝉、茶黑刺粉虱等害虫具有趋色性特征,因此可利用色板诱杀上述害虫。例如,在茶园内设置黄板,控制黄板的高度,可有效诱杀茶小绿叶蝉、茶黑刺粉虱等害虫;在茶园内设置蓝板,一方面可保护天敌,另一方面可诱杀茶蓟马。设置黄板和蓝板时,每667㎡安装20张左右即可,茶农应定期更换并清理害虫尸体,实现对茶园虫害的有效防控。

3.4.4 害虫诱捕器

害虫诱捕器具备多项功能,如色诱、性诱、饵诱等,在生态茶园病虫害防控中有着突出优势。在设置害虫诱捕器时,应控制好数量,一般每667㎡设置4-6个为宜,高度应高出茶棚20cm,每间隔5周需及时更换诱芯,对茶毛虫、茶毒蛾、茶小卷叶蛾等害虫可起到不错的诱杀效果。

3.4.5 糖醋液诱杀

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等害虫具有趋味性特征,利用该特征,配置糖醋液亦可有效诱杀害虫。配置糖醋液时,需控制好比例,将糖、醋、黄酒三者按照45%、45%、10%的比例融合,然后文火加热至糊状,接着涂抹在诱杀容器底部和器壁上,糖醋液具有粘性和毒性,害虫取食时即可被粘住、毒死,减少茶园害虫数量。

3.5 化学防控技术措施

3.5.1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生态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背景下,要尽可能的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使用,防止造成药物残留、药物污染等问题。但是,目前茶园病虫害防治中,化学药剂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茶农要树立较高的安全用药意识,优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防治茶园病虫害,最大限度的降低农药残留。例如,防治茶园小绿叶蝉时,可喷施联苯菊酯、虫螨腈、唑虫酰胺等药剂;防治茶毛虫时,可喷施高效氯氰菊酯、联苯·甲维盐等;防治茶尺蠖时,可喷施苦参碱、溴氰菊酯等药剂;防治茶炭疽病时,可喷施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药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等。

3.5.2 加强监控,适时用药

茶农在防治病虫害时,要强化监控工作,应结合茶园内病虫分布状况,合理选择应用给药方式,并适期给药防治。防治时应遵循能挑治的绝不能普治,能局部处理的绝不普遍用药等原则和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用药面,防止造成农药污染及残留。要选择最适宜的时期防治茶叶病虫害,例如,防治茶小绿叶蝉时,应选择在虫量达到8-10头/百叶时喷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防治病害时,应尽可能的在发病前、发病初期用药,在降低病害发病率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3.5.3 讲究方法,适量用药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严格控制好用药方法及用药量。喷药时,应先喷四周茶园,再喷中间茶园。要合理配置药剂,控制好药剂浓度,避免过稀影响降低药效,避免过浓产生药害。要结合病虫害种类,有针对性的喷施药剂,保证喷药位置的合理性,例如叶蝉、螨类、黑刺粉虱等害虫大多积聚在叶片背面,因此在喷药时应重点喷施叶背。此外,使用化学药剂时,应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在茶叶采摘前3周禁止喷药,避免造成药物残留现象,保证茶叶质量。

4 小结

综上所述,茶产业是勐海县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同时也是带动农民推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近年来,茶园病虫害呈现出高发趋势,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及质量。在生态茶园建设背景下,要重视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明确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必要性,构建集成生态技术+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于一体的生态茶园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减轻茶叶污染,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为茶农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带动茶农脱贫致富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促进勐海县茶产业生态化、有机化发展。

猜你喜欢

勐海县茶农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勐海县总工会:开展“六一”节慰问活动
勐海县总工会: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早春茶”开采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快乐的小茶农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