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3-22刘振敏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4期
关键词:脑梗死研究组评分

刘振敏

(烟台市蓬莱中医医院脑病一科,山东 烟台,265600)

脑梗死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在心脑血管病中较为常见,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其发病率较高。脑梗死的特征表现为发病速度及变化速度快,有极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言语不利和偏瘫,加之老年患者自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压,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会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1]。在脑梗死治疗过程中患者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对治疗有较高的需求,且因脑梗死患者的年龄较大,对于护理人员的配合度较低,从而增加了护理难度。对于脑梗死患者临床需明确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内容,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以便于后续的临床治疗[2]。本研究对2021 年4 月—2022 年4 月烟台市蓬莱中医医院收治的80 例脑梗死患者展开研究,将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进行比较,对其实施效果展开分析,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4 月—2022 年4 月烟台市蓬莱中医医院收治的80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 例。研究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48~84 岁,平均年龄(64.47±2.36)岁;偏瘫伴失语30 例,偏瘫10 例;轻中度脑梗死25 例,重度脑梗死15 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47~85 岁,平均年龄(65.8±7.4)岁;偏瘫伴失语28 例,偏瘫12 例;轻中度脑梗死27 例,重度脑梗死1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研究相关内容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烟台市蓬莱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3];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具备颅脑CT 和MRI 诊断依据;④为首次发病。

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者;②伴有精神障碍者;③依从性较差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给患者详细介绍用药方式,并将坚持用药的必要性告知患者。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为其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确保环境干净、整洁。协助患者翻身,并告知患者正确排痰方法。

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优质护理。①入院护理。接待患者时要保持微笑,树立亲切和蔼的形象,之后简单介绍主治医生和护士,并带患者了解病区环境。护理人员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难问题。②环境护理。日常工作需加强病房的消毒、清洁工作,病房内的湿度(50%~70%)和温度(18~24 ℃)需维持在恒定范围内,将病房内的不良刺激排除后可明显提升患者心理适应度。结合患者的喜好为其播放喜爱的音乐,从而缓解其心理压力。③饮食指导。严加关注患者忌口的食物,监督饮食情况,严格把控日常饮食量,饮食方案需包含患者体内缺少的元素。与患者具体状况相结合合理选择饮食方式。限制高糖、盐、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患者进食前检查食物中的难嚼或带刺的食物,需将其挑出,并结合患者的饮食能力对食物结构适当调整。④心理指导。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解除患者心中的疑虑,获取更多的信赖。护理人员要态度和蔼,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从而增强护患之间的感情。通过对患者开展心理指导可以缓解其负面情绪,以便于日后护理工作的开展。⑤康复指导。脑梗死患者常常会出现语言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情况,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护理人员说明康复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指导相应的康复锻炼方法。脑梗死的语言障碍分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失语症患者与家人的沟通交流成为首要问题,可以用手势法、实物图片法、文字书写法等方法与家人进行沟通交流。掌握简单的沟通交流方法才能为后期的训练做准备,教会患者先发单音,然后逐渐增加难度。构音障碍患者,要进行咽喉肌的训练,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反复抿嘴、噘嘴、叩齿等动作,进行字、词、句的发音。锻炼期间要循序渐进,不得过度激进。查房时要多与患者交谈,并对其语言能力进行训练,由简单的发音向词语过渡,逐渐提升语言障碍患者语言水平。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上肢功能锻炼,如伸屈、抬肢等被动运动,预防肩手综合征及肩关节脱位。床上肌力训练:患者进行桥式运动增加腰肌的力量,避免下床活动时腰肌痉挛。立位训练:在站立训练中,以锻炼患者的下肢肌力和平衡能力为主,逐渐增加站立时间。行走训练:3 级以上肌力的患者,患侧腿能够单独支撑身体重量时,可以开始行走训练,让患者形成一个正确的走路姿势。在行走训练中,需要有人在一旁陪护,避免患者摔倒。要关注患者的步态,注意改善步态训练,避免异常步态。为了增加步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可借助助行装置。当患者能够正常行走后,可摆脱助行装置,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及行走距离,逐渐进行上下楼梯训练。⑥健康宣教。责任护士发放疾病健康宣教手册并认真进行讲解,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病因和治疗流程等有关知识的科普;病区每天循环播放宣教科普视频,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进一步认知,使患者及家属随时学到科普知识。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4]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评估,SAS 分界值为50 分,50~59 分表示轻度焦虑,60~69 分表示中度焦虑,>69 分表示重度焦虑;SDS 分界值为53 分,53~62 分表示轻度抑郁,63~72 分表示中度抑郁,>73 分表示重度抑郁。②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5]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评分0~100 分,评分越低则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差。③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评分0~42 分,评分越低则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轻。④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烟台市蓬莱中医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展开评估,包括环境、心情、生理以及护理操作等,总分100 分,评分85~100 分表示满意;评分60~84分表示一般满意;评分0~59 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2.2 两组护理前后ADL 评分和NIHS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ADL 评分、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ADL 评分和NIHSS 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ADL 评分和NIHSS 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NIHS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40 46.36±5.49 89.43±5.89* 23.14±2.92 8.57±0.13*对照组 40 45.98±5.39 79.87±5.69* 23.46±2.79 11.79±0.57*t 0.312 7.382 0.554 8.070 P 0.755 <0.001 0.580 <0.001组别 例数ADL 评分

2.3 两组护理前后SAS 评分和SD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 评分和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SAS 评分和SDS 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SAS 评分和SDS 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SD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40 50.40±4.15 34.21±2.52* 52.11±3.53 38.90±4.60*对照组 40 50.84±3.89 46.18±5.70* 51.62±3.43 47.76±3.24*t 0.489 12.147 0.629 9.959 P 0.626 <0.001 0.530 <0.001组别 例数SAS 评分

3 讨论

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致残的首位病因。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显示,脑梗死占所有脑卒中的79%[7]。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8]。脑梗死发病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比较高,脑梗死临床表现多为突发性昏倒、意识丧失、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认知障碍等,致使患者生活难以自理,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用药和治疗的积极性及依从性均较差,从而增加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难度。即使接受针对性治疗和护理,仍有60%~80%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障碍[9]。约有15%的患者发病后生活难以自理,不仅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不利的影响。有研究表示,对脑梗死患者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而且也能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0]。

与既往的常规护理进行比较,优质护理对患者的身心状况更为关注,常规护理仅仅重视疾病的治疗,机械性地通过相关护理进行干预,最终降低了护理效果。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服务,实施过程中严加关注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更为关心患者的日常生活,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兼顾[11]。优质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多样性护理服务,从患者入院开始,护理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即健康宣教、心理指导和康复护理、饮食指导、体位指导、用药指导、关怀照顾等,不仅可明显增强护患关系,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治疗和护理配合度的同时加快康复速度。此外,依据患者病情程度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贯穿治疗期间的每个环节,使针对性护理服务得以保证。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获得更高的认可,同时可充分体现现代医疗服务理念,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张维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提升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后认为,优质护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充分保障患者在医院的安全感,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同时获取更高的信赖,从而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与此同时,优质护理中康复训练与患者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制订个体化训练方案,通过实施康复护理可增强神经细胞的活动,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速度,同时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除此之外,优质护理可使患者在护理人员指导下重塑神经复制功能,改善运动功能,在患者康复和整体预后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其不良情绪,满足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由于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量相对较少,后期可扩大样本量,对患者进行大范围和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脑梗死研究组评分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