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link评估及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2023-03-22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4期
关键词:治疗师下肢评估

鲍 丹 张 丽 卞 立

(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康复治疗科,江苏 无锡,21415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不断攀升,由于脑卒中疾病的特殊性,其死亡率也在不断提高,已严重影响患者自身的身体健康和其家庭生活的稳定性[1-2]。既往报道显示,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3 个月内,仍然无法独立步行患者的比例占到了30%~50%[3]。平衡功能是站立的基础,也是步行的前提[4]。影响一个人平衡功能的因素很多,比如下肢、躯干的肌肉力量,足底部的本体感觉输入,视觉系统和前庭觉系统,以及认知功能等,而脑卒中后患者本体感觉减退或消失是造成其平衡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5]。研究表明,本体感觉训练对改善平衡和下肢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6]。E-link 评估及训练系统配备的双轴压力测试系统,可有效感应到患者训练时的重心分布及下肢负重情况,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可通过显示屏发出的视听信号进行及时反馈,达到更有效的训练效果,E-link 评估及训练系统自带的多模式训练场景可以丰富患者的训练体验。有研究发现,E-link 评估及训练系统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手部功能,但针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和下肢功能的研究较少[7]。本研究旨在探讨E-link 评估及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 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患者均已同意参与本项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被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n/中位数(四分位距)]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n/中位数(四分位距)]

性别 诊断 病程(月)男/女 梗死/卒中观察组 30 60.30±11.44 19/11 23/7 1(1)对照组 30 60.40±11.75 21/9 22/8 2(3)t/χ2/Z 0.033 0.300 0.089 1.582 P 0.973 0.584 0.766 0.114组别 例数 年龄(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8];≤80 岁;初次发病;发病6 个月以内;站立平衡达到1 级及以上;能配合治疗并完成测评。

排除标准:严重心肺功能障碍;不耐受治疗;既往有脑卒中、颅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前庭功能、视听觉功能障碍;严重认知功能障碍。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和护理等基础诊疗,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E-link 评估及训练系统进行平衡功能训练。E-link 评估及训练系统采用双轴压力测试训练系统,患者重心可在左/右、前/后以及双轴方向连续活动,训练模式可以随意组合,可以选择单一方向的训练,也可以多种方向相结合,其活动范围的多面性可以大大提高患者躯干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治疗师可根据E-link 评估及训练系统自带的计算机分析系统,设定患者的治疗目标,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训练的积极性。治疗师全程参与到患者的训练过程中,做好患者的安全防护,以防发生摔倒等不必要的安全隐患。训练前,治疗师让患者穿薄棉质袜,双足踩于压力板上,保持躯干和双下肢直立,两眼目视前方屏幕,针对一些较年长的、平衡功能较弱的患者,前期训练中可让其双手握住体侧的U 型架,训练过程中,治疗师可进行言语上的引导和鼓励,必要情况下,治疗师可用手在患者的腰部或肩部给予刺激,让其更好地完成训练。训练游戏类型设置主要包括连续左/右控制训练、连续前/后控制训练、连续双轴控制训练。每种游戏训练时间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为5~10 min,2~3 种/次,训练时间20 min/次,1 次/d,5 d/周,共4 周。对照组在常规基础诊疗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持续时间和频率与观察组相同的平衡训练,其训练内容主要包括静态、动态站立平衡、患侧负重训练等,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足底垫子的材质、支撑面积的大小等方式增加训练难度,所有训练都应遵循由易到难、从稳定状态到不稳定状态等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训练20 min/次,1 次/d,5 d/周,共4 周。

所有康复治疗项目均由通过江苏省治疗师规范化培训且工作满五年以上的治疗师完成。

1.4 观察指标

(1)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共包含14个项目,每个项目5 级,0~4 分,总分56 分,评分越高表明平衡功能越好[9]。

(2)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FMA-LE)共17 项,0~2 分,总分34分,评分越高反映下肢的主动运动及分离运动功能越好[10]。

(3)改良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包括10 项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内容,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11]。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SPSS 22.0 分析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进行统计描述,组内比较采用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BS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4 周后的BBS 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4 周后BB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BS 评分比较 [中位数(四分位距),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LE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4 周后的FMA-LE 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4 周后FMA-LE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LE 评分比较[中位数(四分位距),分]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BI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4 周后的MBI 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4 周后MB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BI 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BI 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差值 t P观察组 30 45.47±5.48 73.20±7.31 27.73±5.42 28.027 <0.001对照组 30 44.53±6.87 62.30±5.50 17.77±3.83 25.409 <0.001 t 0.582 8.226 P 0.563 <0.001

3 讨论

近年来,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持续增长,目前每年约有240 万人为新发脑卒中,其中多数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平衡及运动功能障碍[12]。有研究证明,患者的身体控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到平衡功能的直接或间接影响[13-14]。平衡功能的恢复可影响患者的整体预后情况[15]。E-link 是一个计算机化的综合性系统,通过不同模块的电子工具可进行下肢平衡训练、重心移动轨迹训练、稳定极限训练等,评估或治疗的同时可快速精确地自动采集和分析患者相关数据。该系统配有足底压力板,可精确到0.1 kg/磅,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该系统中游戏种类较多,图像生动形象,是一个很好的视觉反馈系统。

3.1 对平衡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 周后,两组患者的BBS 评分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E-link 评估及训练系统治疗4 周后,患者的平衡得到了明显改善。

躯体保持平衡有赖于感觉、运动和神经3 个系统的分工合作和交互作用。既往研究显示,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16-17]。常规康复训练针对平衡功能的练习主要是单一的、重复的下肢负重训练,没有量化指标,且患者也无法直观了解到训练情况。相较这种训练方法,E-link 评估及训练系统通过足底压力板,将动态的负重训练情况转化为可视信号,通过游戏界面加以反馈,更直观、有效地将训练过程中即时的下肢负重情况结果反馈给患者,甚至量化下肢负重情况,以达到实时调整的目的,并且保证了每次负重的有效性,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站立平衡能力。训练过程中,患者的躯干及头部在空间内通过主动摆动来完成目标追踪,对大脑的前庭系统有强化刺激的作用,可有效增强患者的前庭觉功能,强化其本体感觉输入,从而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18]。

3.2 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 周后,两组患者的FMA-LE 评分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E-link 评估及训练系统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有研究显示,患者在站立位时,可有效地刺激到患侧膝关节、踝关节,从而达到提高患侧下肢各关节的控制力和稳定性,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19]。患者站立在足底压力板上时,通过屏幕的反馈可不断提醒患者加强患侧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控制,从而获得满意的游戏成绩,对于提高患侧下肢各关节的控制力和稳定性起到了强化作用。相较于传统的下肢运动控制训练,E-link 评估及训练系统增加了视听反馈,训练效果更佳。

3.3 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依赖于良好的平衡及躯体运动功能,其中,下肢运动功能是影响脑卒中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 周后,两组患者的MBI 评分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E-link 评估及训练系统在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同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E-link 评估及训练系统可以提供丰富的情景环境和挑战性的任务,通过足底压力传感器实现患者与游戏的直接交互,通过视、听觉的反馈,将枯燥重复的训练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挑战游戏,让患者训练的同时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显示器的反馈,可以让患者直观地感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有研究表明,视觉反馈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及重心转移能力[21]。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E-link 评估及训练系统通过对于患者平衡和下肢运动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该系统趣味性更强、具有量化的引导作用,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训练的积极性和投入的意志力,使得训练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E-link 评估及训练系统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和运动功能,其训练方法简便易行,值得应用。但本研究也存在较多的不完善,如样本量偏小,缺少随访等,在今后的研究中需继续改进,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合理、更完善的康复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治疗师下肢评估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评估依据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8期课程班即将开始
精神分析心理学反移情概念的发展及应用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