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书记的八桂印记》:用“小故事”讲透“大道理”

2023-03-22石莹

视听 2023年2期
关键词:印记螺蛳广西

◎石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①近年来,我们看到电视理论节目不断创新,见微知著、生动活泼、多元融合,以独特的内容结构方式、年轻态的节目形式以及精准的融媒体传播成功“出圈”,在电视荧屏上构筑精神和价值高地,在青年群体中引发关注,掀起讨论热潮。可见,电视理论节目不仅是不可或缺的“常态”节目,更应是不断创新的“常新”节目。那么,如何更好地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个牢牢把握”,其一是牢牢把握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这给节目制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方向指引。过去十年,在八桂大地上有很多生动的实践,我们一定要把这些素材用起来,摆脱理论节目“呆板”“说教”“生硬”的刻板印象,让观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广西广播电视台《凡事说理》栏目推出党的二十大特别策划《总书记的八桂印记》,以故事为纲、以理论为魂,打造普通受众乐于接受、容易理解的大众化理论节目,探索伟大实践与理论阐释的创新融合。

一、明确理论主题传播,以“足迹”为主线

作为二十大特别策划,选取什么题材进行摄制,是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紧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总书记的八桂印记》栏目组策划了主题鲜明的五集节目。

(一)立足各地优势,突出主题

第一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选择在柳州进行拍摄。柳工是生产大国重器的地方,成立了全球研发中心、国家土方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部门为柳工自主掌控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近年来,柳州螺蛳粉成为网红美食。快速发展起来的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为栏目组讲述“高质量发展”故事和背后的道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第二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材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是一个桂北地区的偏远山村,村党小组带动大家学习葡萄种植技术,带领全村一起种植葡萄,并且搭上电商的“快车”,彻底改变了乡村的落后面貌。如今,村里320亩葡萄可以带来3万多元的人均收入,还示范带动周边乡村发展葡萄产业3000多亩。节目取一个小村庄的变化,以点带面讲述广西大地上“乡村振兴”进行时。

第三集《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展现广西的绿色发展成效。这一集的拍摄地点拓展到了桂林、南宁和北海三地,主题都是绿色发展,但三个地方各具特点。桂林侧重于保护生态环境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南宁依靠治理城市内河河道给城市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北海利用种植红树林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三个地方从三个层面对广西“绿色发展”进行全方位的展示。

第四集《守护民族团结共建壮美广西》展现广西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发展。哪里可以展示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特色以及悠久的民族团结历史?广西民族博物馆是很好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很多物件可以作为广西各民族团结发展的有力佐证,非常有利于将“民族团结”的道理用电视语言进行表达。

第五集《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展现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北海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也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所以第五集的拍摄地点设置在北海。通过走访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北部湾港北海铁山港作业区,连线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等,节目全景展示出广西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向海而兴、向海图强。

五个鲜明的主题——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民族团结和向海经济,是广西在非凡十年中书写下的壮丽篇章。广大受众是壮美广西的参与者、见证者,也是受益者,对于这五方面的巨变可以感同身受。主题的确定,为后面通过故事把理论讲清讲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紧扣“印记”和“金句”

《总书记的八桂印记》策划的特别之处在于“印记”,所有拍摄场地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过的地方,也是产生“金句”的地方。例如在毛竹山村,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视察过这里,还走进了王德利家里,和他们一起聊家常,关心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强调“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在广西民族村与各族群众交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金句”的背后,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总书记的这些话语?这都是《总书记的八桂印记》节目关注和必须解决好的内容。

二、伟大实践与理论阐释巧妙结合

这些年,经过媒体的多次报道,观众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地方是有所了解的。正因为内容为观众所熟悉,如何呈现出新意就成了《总书记的八桂印记》最大的挑战,这也是能否吸引观众的关键点。系列节目着重在“实践”和“理论”之间寻找融合点,从“故事”到“道理”、从“获知”到“践行”、从“灌输”到“引导”去诠释理论深度、彰显实践热度和凸显时代关注,探索伟大实践与理论阐释创新融合。

(一)从“故事”到“道理”,诠释理论深度

故事是《总书记八桂印记》的切入点。每一期节目,都由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亲历者进行分享。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实地走访,让亲历者讲述视察时的细节,分享自己的感受,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拓宽观众重温故事的视角。亲历者们借助朴实的表达、动情的分享,成为理论政策最好的“翻译官”。

例如在桂林市象山景区,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是沿着步道首先察看了景区的商业设施。景区工作人员梁彦秋回忆说,习近平总书记询问她这里都出售些什么物品,有没有桂林特色的产品。她感慨道:“总书记就像邻居大叔一样地亲切。”也因为这段对话,让一位景区的售货员认识到文创产品的重要性,文旅发展其实与旅游景区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岗位都息息相关。同样,在景区主题邮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饶有兴致地翻看了《漓江赋》,非常关注文化在旅游景区里发挥的作用。当时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解的营业员文镜霖感慨说:“那一刻也深刻理解了总书记常说的‘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作为一个景区的讲解员,她也会在工作中更多地去跟游客交流,去讲解象鼻山文化,让来桂林旅游的游客不仅看到桂林的美丽山水,还能感受到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

在象山景区,桂林象山景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莫海的分享更为深刻。她说自己在漓江边上工作,更能感受到漓江水质的变化,是得益于桂林保护漓江的举措。前些年,在漓江沿岸有乱搭、乱建、乱排放污水的现象,漓江水质没有那么清澈。桂林对此进行了整治,现在我们看到的漓江是“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不仅让游客体验度更好,也让桂林市的居民生活环境更为理想。对于一个旅游城市来说,桂林更具吸引力,旅游可以带动城市多方面的发展。尤其是从2021年起,桂林将每年4月25日设立为“漓江保护日”,每个人的环保意识都在增强,凝聚起全社会科学保护漓江的强大力量,漓江的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莫海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足以印证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也更加明白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在桂林视察时强调要呵护好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这个宝贝,她对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很有信心。

我们常说的四个“认同”,即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政治认同是摆在第一位的,内心深处的认同是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可以提供强大的逻辑和价值支撑,情感认同则是前三个认同的集中表现。作为亲历者,梁彦秋等人从“故事”到“道理”的分享,诠释了理论的深度,传递给观众四种认同的力量。

(二)从“获知”到“践行”,彰显实践热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探索伟大实践与理论阐释的创新融合,要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总书记的八桂印记》要说明党的创新理论在八桂大地落地生根,就要着重展示八桂大地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要求。

在柳工全球研发中心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到介绍说这里展示的核心零部件都是柳工自己生产和制造的,百分之百的关键技术是自己掌握时,强调了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一定要把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直激励着柳工人发奋钻研和创新发展。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看到的是柳工第一代电动装载机,而一年后,在《总书记的八桂印记》节目拍摄时,所展示的已经是二代产品了。二代产品较一代产品在噪声水平上降低了4个分贝,驾乘感和舒适性有了很大的提升。工程师还讲述了研发新产品背后的故事,展示了柳工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追求创新所付出的努力。为了更具视觉冲击力,节目组拍摄了技术工人对电动装载机进行驾乘演示的场景,现场收音,展示了世界领先的超低噪音水平,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也用事实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是正确的。

在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习近平总书记曾嘱托生产企业要走品牌化道路,“坚持高质量、把住高标准”。这句话为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过去一年,他们做成了两件大事:第一是让公司从一家代工厂向品牌化发展转型,以前为别人做“嫁衣”,现在意识到了品牌的价值,开始培育自己的品牌;第二是建立了多项标准和多项流程,让产品更加安全可靠。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的实践,在过去一年中创下多项销售纪录。

这些从“获知”到“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的生动例子,彰显了实践热度,展示了党的创新理论在八桂大地落地生根,提高了观众的接受度和认同度。

(三)从“灌输”到“交流”,凸显时代关注

理论大众化节目最怕被贴上“灌输”“僵化”的标签,所以语言表达尤为重要。主持人、理论主讲人以及节目中所有嘉宾的互动必须从“灌输”到“交流”进行转变。

党的创新理论要实现大众化传播,就要创新话语转换。《总书记的八桂印记》的两位主持人——赵琳和张航诚,一位知性,一位沉稳。赵琳的主持风格是知性中不乏活泼风趣,又因有着丰富的阅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她给理论大众化节目带来一股小清新。比如,她说全球研发中心相当于是柳工的“大脑”,比喻很形象,观众一听就知道了研发中心对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谈到柳州螺蛳粉的高标准时,她说:“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同时又是让这个产业走得更远的一个重要的助推力。”现场点评很精准,高度概括了当天走访下来的体验,并将其有效传递给了观众。张航诚善于观察和倾听,在录制第三期节目时观察到当天游客们进入象山景区都是免费的,开启了在“去门票”时代景区如何发展的话题。而在每期节目的最后一分钟,都设计了主持人手记。它更像是与观众交心的环节,分享一天走访下来,主持人个人的体会和感受,他们对理论有了哪些更深理解。这一环节成为《总书记的八桂印记》的“点睛”之笔。

在拍摄前期,节目编导与理论专家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努力降低观众理解的成本,让理论解读更加“接地气”。在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看到有一个直播点正在生产车间进行网络销售,理论专家杨鹏谈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用“互联网+制造业”来推动实体经济做得更强、更好、更优。他说:“‘互联网+’不仅仅就是电商,还有一些更新的手段,我很期待将来围绕我们螺蛳粉出一部螺蛳粉的影视剧。我们走线上嘛,通过平台把我们的螺蛳粉故事讲得更好。”“螺蛳粉影视剧”一出,大家都会心地笑了。宣讲理论是可以轻松幽默的,相信电视观众也对富有时代感的话题讨论充满兴趣。大学生们还讲述了各自关注到螺蛳粉走红网络的热搜,比如“晒出你已到货的螺蛳粉”“螺蛳粉终于对月饼下手”等等。专家解读与百姓感受互动交织、与时代同频共振,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三、在时间、空间、内容上多维度拓展

作为党的二十大特别策划,《总书记的八桂印记》虽然基于总书记的八桂印记进行策划,但并不局限于广西的伟大变革,节目从时间、空间和内容上进行多维度拓展,力求内容更扎实、层次更丰富。

一是在时间上进行拓展。第五集《向海而兴向海图强》讲述“一带一路”的内容。在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节目组用一幅地图展示了合浦到中原的水路、陆路交通,解释了合浦为什么会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并从《汉书·地理志》中找到佐证。节目带着观众穿越时空,科普了这段历史知识。

二是在空间上进行拓展。第三集《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主会场在桂林象鼻山景区内。在访谈中设置了连线环节,主会场与在南宁那考河湿地公园、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两个小分队进行连线。南宁小分队介绍了这五年来南宁市进行的有效探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指示要求。北海小分队介绍了在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内珍稀动植物增长的情况和“添绿”工程。多地连线使节目能够跳出空间的局限,多点了解绿色发展在广西各地的实践。

三是在内容上进行拓展。虽然节目以实地探访为主,但是嘉宾们的交谈在内容上进行了极大的拓展。例如,在柳工谈到工匠精神,嘉宾把内容拓展到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拓展到北斗组网、“奋斗者”深潜等等,由点及面地让观众看到广西的非凡十年变化。这些都是新时代中国伟大变革中的一个个篇章,加深了观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四、立足受众特点创新形态,加强全媒体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②党的思想理论宣传传播的分众化、差异化是大势所趋,《总书记的八桂印记》把目标受众锁定为年轻化群体。五集节目都是采用移动思政课的形式,主持人化身为学习小组的一员,“主持人+理论主讲人+高校师生代表”组成的学习小组,实地走访,深度讲述广西各地践行新思想、新理论的生动案例和平凡人的不凡故事。人物设置比传统的理论访谈节目更丰富,问答式的互动更加自然。在后期制作上,加入一些拍摄花絮,例如同学们争相品尝象鼻山文创雪糕、集体拍照打卡电动装载机等,借助背景音乐、转场特技,让理论节目的层次更加分明,有了轻重缓急的效果,打造出活泼生动的思政课堂。同时,利用短视频快捷制作和传播的特点,每期节目在录制过程中同步拍摄短视频,并在当天发布。参与录制节目的院校也利用各自平台对节目进行预告和转播,形成多屏联动的效果,强化网络的二次传播,实现多元化的立体传播。

五、结语

伟大实践与理论阐释融合,是做好理论大众化节目的重要方向,也是做好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节目的重要探索。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为电视理论节目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媒体工作者要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做出既保持理论高度又有温度、有新意、有品质的节目,以飨观众。

注释:

①张晓松,朱基钗.习近平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讲好[EB/OL].人民网,2020-01-2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0/0120/c1024-31556946.html.

②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EB/OL].共产党员网,2016-02-19.https://news.12371.cn/2016/02/19/ARTI1455884864721881.shtml.

猜你喜欢

印记螺蛳广西
螺蛳树
螺蛳粉
过去一年,国家立法的深刻印记
30年印记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幸福印记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