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探讨

2023-03-22方丽雯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仲景张仲景南阳

□文/方丽雯

(中共南阳市委党校 河南·南阳)

[提要]南阳市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是仲景故里、中医祖庭医圣祠的所在地,中医药资源丰富、优势突出,南阳要充分发挥独特的中医药资源优势,守好仲景文化的“根”和“魂”,以文带产,以产兴文;结合中医药三产融合的经济属性和广阔前景,创新中医产业的“形”和“神”,三产融合,文旅联动,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南阳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

南阳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南阳的医圣祠是我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的祠墓所在地。张仲景自幼喜欢医学,年少时拜师学医,并立下“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的远大志向。东汉末年,战乱纷纷,瘟疫频发。一种名为“伤寒”的疾病爆发,带走了许多人的生命。据史料记载,张仲景的大家族原有200多人,在十年内伤寒病夺走了他近一半家人的生命,经历了这场瘟疫带来的人间惨剧的张仲景,下定决心要治病救人,打败伤寒,为此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下了经典的中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的伤寒论问世之后,这个病便有药可医,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也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医圣”二字,除了称颂他的高超医术和传世经典之外,更褒扬他的医者仁心。据史料记载,张仲景在长沙担任太守期间,他在处理公务的闲暇之时,还会在衙门的大堂坐诊,为百姓看病,首创了名医坐诊大堂的先例,这也是大家称行医为“坐堂”的由来之一。封建时期,官民等级森严,张仲景这样敢于冲破封建官民悬殊的戒律,是需要勇气和担当的。他开启了历史上太守“坐堂行医”的爱民新风,被誉为“良相良医第一人”。对照古今,这也是历史上最早的“省长公开办公日”的雏形。现在的很多老字号,像“仲景堂”、北京“同仁堂”、长沙“九芝堂”等都是在向张仲景致敬。在医坛有一句佳话:“医门之仲景,儒门之孔子”。这两位圣人,孔子给了我们头脑、智慧、思想、灵魂,张仲景秉承“活国在于活人”的民本精神,给我们一个健康的体魄。这两个人在为这个民族传播:一个传播思想,一个输出健康。所以被称为圣人。张仲景高尚的医德和官德,还有亲民爱民、为民服务的民本情怀,以及从政则兼济天下,从医则悬壶济世,始终以拯救苍生为己任,把为民造福放心间,以仁爱之心来为官、做事的高尚品德都值得学习和传承。

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和用药安全的重要保障。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它不仅活在过去的典籍之中,更活在今天的实践当中。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史就是抗疫发展史。中医药在3000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大大小小的疫病,并在防控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张仲景的药方也成了战“疫”良方。“清肺排毒汤”就是依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四个方子化合而成的,并且被很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抗疫中国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疫情防治提供了关键的力量,成为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南阳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南阳市大力开发、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发挥中医药产业优势、仲景品牌优势、仲景文化优势,加大中医药发展投入力度,全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南阳市有着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和优良的中药资源,在发展中医药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中医药产业有着融合三产的经济属性,中药材最初的种植和采摘属于第一产业,中医药的加工制作过程属于第二产业,中医药的运输和医疗应用以及康养文旅融合发展等属于第三产业,如此三位一体的经济属性让中医药成为具有独特优势的地方特色产业。从针灸、艾草、药方,到望闻问切把脉问诊,中医药独特的优势逐渐被大家关注、受到大家的青睐,中医药养生+保健相结合的理念也备受欢迎。而且中医药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全流程,具有独特的价值链优势,中医药的积极作用也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会议的认可。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南阳市出台了《南阳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南阳艾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2021-2025)》《南阳市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暂行奖励办法》《南阳市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顶层设计。各级财政也将中医药投入列入年度预算并逐年增加,保障中医药发展经费。实施“1366”行动计划,全面开启建设中医药强市新征程。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平台,弘扬中医药文化,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发展中医药事业,打造“全国中医高地”;开拓中医药产业,打造“全国中医药名都”。

据统计,目前南阳的中药材品种有2,436种,第四次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调查到野生重点品种934种,中药材种植品种79个。截至2020年底,南阳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85万亩。有著名的新“八大宛药”:山茱萸、辛夷、桐桔梗、裕丹参、唐栀子、宛艾、金银花、夏枯草。目前,南阳已建成22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8个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5个定制药园、8个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现有中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中药材种植年产值60多亿元,带动30万名农民稳定增收。还有恢复重建的张仲景国医大学,也将进一步打响“仲景”品牌,丰富医圣故里的人文积淀和学术支撑。

具体到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尽管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发展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基层中医的振兴和发展迎来春天,然而由于中医药产业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管理发展难度较大,目前南阳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上仍面临不少问题和瓶颈。首先,中医类人才数量不足,人才匮乏是制约基层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医药学科建设、高端人才培养力度都有待加强,与一流大学间的交流相对不足,缺少从事中药材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指导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样不利于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次,金融资本支持力度不足,企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持,如果现代金融与企业发展之间血流不畅,就会使得企业发展规模和速度受到限制,工业产值受到制约;再次,本地中医药企业的竞争力有待加强,中医药养生保健等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作为中医祖庭医圣祠所在地,南阳中医药资源丰富,但中医药产业的总体规模却和这些优势不相匹配,中药工业产值相对较低,虽然有仲景宛西制药和福森药业等规模以上中药企业,但其他的本地中医药企业的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新品种较少,说明中药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在全国竞争力不够强大,中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足,而且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三次产业链条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附加值最高的环节,应加强在这两个环节上的发展力度,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业滞后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还很小。同时,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有待加强。目前来看,中药材种植仍然缺少引导和约束,除少数品种外,大部分品种不能遵循传统的“道地”种植、生态种植,在药材种植过程中,部分企业和个人“重量不重质”,造成农药、化肥、激素等无序、无度使用,导致农残超标严重,因为标准化不统一,中医药走向国际尚存在不少困难。当前我国中药行业在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的道路上,因安全壁垒、绿色壁垒等屡遭坎坷,欧盟等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严格的药品准入标准甚至是食品标准,不断限制我国中药的出口。我们要正视南阳中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升中医药供给能力和水平,同时要聚焦市场需求,深挖地方特色资源,促进南阳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三、推动南阳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

我们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优势、中医药资源和自然生态优势,以仲景文化为引领,通过特色发展、重点突破、创新驱动、项目联动和开放共享等途径,推动医圣故里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一)弘扬中医药文化,打造“全球中医圣地”。仲景文化、中医药文化,蕴藏在医圣祠收藏的这些楹联、碑刻、典籍、雕像之中,也蕴藏在为了人民的健康而不断奔走的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心中。南阳要守好仲景文化的“根”和“魂”,做好中医药资源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工作,让这块千年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立足文化传承,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实施中医药文化“三大工程”:仲景文化地标建设工程、仲景文化传播工程、仲景品牌提升工程。首先,要实施仲景文化品牌提升工程,打造国内一流“一节一坛”,持续举办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和仲景论坛,挖掘和传承发展仲景学术精华,不断扩大仲景节会国内外影响力,打造国际级的中医药行业盛会。其次,实施中医药古籍数字化重大工程,建立中医药古籍数字资源库。中医药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源头活水和丰富宝藏。当前,古籍资源底数不清,珍贵文献缺乏系统的整理,大量古籍文献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专业人才奇缺。要继续在全市开展中医中药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杏林寻宝”工程。再次,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强仲景文学艺术创作力度”部署,推广《仲景说》《我是独山玉》《医圣爷的饺子》这些原创歌曲,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以此为契机,通过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仲景文化,了解中医优势,学习中医智慧,进而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二)发展中医药事业,打造“全国中医高地”。立足事业为本,打造“全国中医高地”,实施中医药事业“六个一项目”:建设一所“双一流”中医药大学、打造一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培育一批名院名科名医、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搭建一批科研创新平台、构建一个智慧中医系统。

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这就需要通过科技支撑、人才支撑、创新支撑,为中医药注入新的活水。首先,要以创新为重点,完善科研创新体系。聚焦仲景方药、创新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方向,围绕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疗效,推进科研攻关。中医药临床优势显著,但科学研究薄弱,科学表达面临很大困难,临床疗效“说不清”、作用机理“讲不明”,导致中医药科学性备受质疑。这就需要加强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其次,要打造特色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引航工程。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方面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来推出具体的务实举措,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保障事业发展作用。以原创性、基础性、前沿性研究为抓手,聚集优势资源集中攻关,力争理论源头取得重大突破。依托张仲景国医大学组建南阳市中医药研究院,支持张仲景国医大学与国内“双一流”中医药高校及顶尖中医药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医教研产协同发展,将张仲景国医大学建成国内外知名的一流中医药大学。最后,要实施“三名工程”,培育名院名科名医。围绕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做强一批中医优势科室,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在宏观资源配置上,以综合发展为主体,兼顾发展适量专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强化中医思维和临床诊治能力的培养。通过育“名院”、造“名科”、引“名医”,带动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不断焕发生机活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作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中医药力量。

(三)开拓中医药产业,打造“全国中医药名都”

1、立足产业为基,打造“全国中医药名都”。实施中医药产业“六名塑造行动”:种“名药”、塑“名企”、建“名园”、育“名艾”、办“名展”、创“名城”。通过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实现中医药从种植到生产加工到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聚焦中药材种植,丰富资源基础。提升“宛药”的品质,打好资源基础,打响“药材好,药才好”的名号。中药的疗效主要是看药材原料是否好,且是否用得足、用得好。下一步要稳定优质高效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做好源头的质量品控,加大药品的研发力度,完善物流运输,发展线上交易。发挥龙头企业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的带头引领作用,深入推进道地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种植,加快中药新药研发。

3、聚焦康养文旅,促进融合跨越。以仲景品牌为依托,实施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行动。积极探索中医药+康养产业+文旅产业的融合跨越发展。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和特色,融合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养生全过程,打造全方位的集“医疗康养、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体验”于一体的文化圣地、康养福地,为百姓创收,并助力全民健康,在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转化成经济效益,实现多方共赢。将中医药融入到健康养生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仲景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不断拓展仲景品牌的版图,促进中医药农业、工业、贸易、中医医院、中医馆、旅游康养一体化的融合跨越发展。

4、聚焦特色名片,打造金字招牌。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需要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要依托南阳中医药文化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把仲景这张特色名片打造成金字招牌。在挖掘地方优势资源的同时,还要把其产业化、品牌化,把中医药这个优势资源转化成推动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我们要以仲景文化为引领,以仲景品牌为依托,以文带产,以产兴文,培育具有影响力的中医药产业。

5、聚焦科研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南阳要充分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围绕中医药文化、事业、产业进行全方位布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实施中医药事业“六个一项目”,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和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不断增加科研投入,坚持自主创新,突出南阳市中医药的原创优势,打造南阳市中医药教育、文化、医疗高地的重要支撑。依托正在复建的张仲景国医大学、医圣祠文化园、市中医院新院区,完善中医药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模式,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研究、守正和创新提供保障,全力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切实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综上,中医药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大有可为,也应该大有作为。南阳要充分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的历史机遇,围绕中医药文化、事业、产业进行全方位布局,强力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守好仲景文化的“根”和“魂”,以文带产,以产兴文;结合中医药三产融合的经济属性和广阔前景,创新中医产业的“形”和“神”,三产融合,文旅联动,着力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真正实现以“产业隆起”带动“地方崛起”,挖掘好中医药这一地方优势资源,奏响中医药强市新乐章,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仲景张仲景南阳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试析仲景《金匮要略》下法的应用特点
张仲景脾胃理论探析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医圣”张仲景临证之我见
仲景五脏温法探析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