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地方污水处理企业成本管控的思考与建议

2023-03-21贺佳昆山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3年4期
关键词:水务处理厂污水处理

贺佳 昆山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一、基本状况

昆山全市共有20 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其中12 家为市水务集团下属污水处理厂,8 家为特许经营模式,总建成污水处理能力为71.74 万吨/日,日均处理量为73.73 万吨/日,具体情况如下:

(一)地方污水处理厂

地方12 家污水处理厂,全部由水务集团进行经营管理,设计处理能力31.44 万吨/日。2019 年,实际污水处理量为28.07 万吨/日,平均负荷率为90.77 %,综合拨付单价为1.81元/吨(含税价),综合处理成本为1.85 元/吨(技改全面完成后,预计为1.90 元/吨)。排名前四位的成本因素分别为:折旧摊销占比44.74%、人力成本占比25.26%、动力成本11.58%、药剂维修占比10%。

(二)特许经营污水处理厂

全市8 家特许经营企业,其中5家为北京建工环境(北控水务)的项目,1 家为光大水务的项目,设计处理能力为40.3 万吨/日。2019 年,实际处理量45.66 万吨/日,负荷率约为113.3%。

二、经营特点

受历史原因影响,地方污水处理厂与特许经营企业在污水厂的投资模式、处置规模以及运行管理上,存在很大不同:从投资模式来看,BOT 企业以一次投入为主,后续很少发生技改投资,而地方污水处理厂前期投资较低,但后期技改投入较多;从处置规模来看,BOT 企业规模效应明显,单厂处理规模一般在3 万至5 万吨/日,而12 家地方污水处理厂处置规模偏小,50%的厂区处理能力小于2万吨/日,30%的厂区处理能力小于1 万吨/日;从运行管理看,BOT 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人员流动性大、人力成本较低,而地方污水处理厂人员大多来源于区镇,短期内难以消化;从建设标准看,12 家地方污水处理厂由各区镇自行建设,建设年代早、建设标准低,风险变化系数偏低,后期技改投入较大。

三、存在问题

不难发现,相较特许经营企业,地方12 家污水处理厂,在系统布局、处理工艺、建设投资以及运营维护上,存在先天劣势,具体表现在:

(一)系统布局分散

地方12 家污水处理厂,原由各区镇投资建设,系统布局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而8 家BOT 污水厂,大都经过系统规划,并配套管网建设,来水稳定且规模效应明显。

(二)前期投入不足

受各区镇财政资金影响,大部分地方污水处理厂建设投入不足,水务集团整合接管后,花费了大量时间和资金实施技改,其中,技改投入约7 400 万元;提标改造预算12 000 万(实际费用在5 000 万以内),2020 年底完成。由于技改建设分批进行,预计2020 年底财务数据,才能真实反映投资成本。

(三)运行维护困难

同等处置规模下(约30 万/日),地方12 家污水处理厂分布在11 个区镇,建设地点分散、人员投入较多,截止2019 年底,平均万吨水运行人员为13 人,平均单厂运行人员为32 人,且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工业废水接入,一定程度增加运行难度。

(四)水质管控严格

为提升污水厂出水水质,减少污染物排放,地方12 家污水厂加强了对出水水质的管控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运行成本。2019 年,水务集团下属12 家污水厂出水COD、氨氮、总磷、总氮均值分别为15mg/L、0.317mg/L、0.074mg/L、8.19mg/L,出水水质全面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 排放标准,主要指标(COD、氨氮、总磷)《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四类水达标率为99.3%,TN 苏州特别排放限值标准达标率为81.8%。

四、管控重点

根据上述分析,地方国有企业污水处理业务经营管理的管控重点主要聚焦在“人力、技改、品质、运营与融资”5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人力成本是运营成本管控的关键因素

据统计,人力成本是位列第一的成本构成因素。2019年,12 家地方污水处理厂共发生人力成本5 454.27 万元,较2018 年增长10.72%。初步统计,地方污水厂人员定额为30.08 人/厂,BOT 污水厂的人员定额为27.2 人/厂,差距不大,但如按污水处理能力配备,地方污水厂人员定额为11.14 人/万吨,BOT 污水厂的人员定额仅为4.02 人/万吨,这直接影响到人力成本过高。同时,按照全市水务一体化改革要求,自2017 年10 月起,昆山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昆山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先后整合接管淀山湖、周庄、千灯、巴城等“一区四镇”10 座污水处理,由于各污水处理厂布局分散、薪资结构复杂(10 个厂5 种薪资结构,且要确保员工收入不得低于当地政府标准)、人员结构参差不齐、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专业人才紧缺、管理人才储备不足等情况。

(二)技改投入是投资成本管控的关键因素

从分析来看,同等规模下,水务集团下属污水处理厂投资成本普遍低于BOT 企业,但往往后期技改投入较高,粗估约1.2 亿(包含:提标改造、技术改造、湿地建设、以及除臭系统等,合计约1.2 亿),是未来成本管控的重点。主要原因有:一是水务集团下属污水处理厂建成年代较早、建设标准不高,工程造价偏低;二是区镇整合中,因建设资料不全,部分区镇房屋建筑物、污水池、污水处理设备等主要资产均未在账面显示,不能真实反映投资成本。

(三)出水管控严格间接影响运营成本

地方12 家污水处理厂严格管控出水,稳步提升出水品质,对运营成本(药剂费+动力费)造成了一定影响。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水务一体化整合接管后,各区镇污水处理厂COD、氨氮、总磷、总氮主要污染物出水指标有了大幅提升,出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四)直接运营成本保持平稳,占比逐年下降

剔除人力因素,地方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药剂费+动力费)控制能力与BOT 企业基本相当,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在精细化控制上,仍有提升空间。

(五)间接融资成本增长迅速,占比逐年上升

根据资金需求测算,地方污水处理厂未来融资需求较大,主要用于11 家污水处理厂收购,以及提标改造等工程建设任务,按照目前长期贷款利率4.9%计算,间接造成处理成本升高。

五、优化思路

(一)优化业务布局,降低人力成本

一是提高规模效益。结合污水厂改扩建,在城市更新和重点片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全面优化处置设施布局,优化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合并或取消日均处置能力小于1 万吨的污水厂,提高规模效益。二是整合小微企业。从经营风险可控、人员集约、税收筹划等维度出发,将10 座小微企业整合为一家法人公司,优化人员配置;三是加大人员分流。加大环保业务布局,依托新业务拓展,合理分流人员,降低企业成本。四是强化工资总额管控。以工资总额管理为管控基准,合理控制人力成本,通过优化薪酬结构,发挥薪酬的激励与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二)强化精细化运作,降低运营成本

一是开展节能降耗。提升生产自动化控制水平,通过优化生产运行参数和药剂投加等措施,降低能耗成本;充分利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合理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进一步降低设备维修成本。二是控制采购成本。合理制定采购计划,加强对招标采购预算的审核把关,合理确定招标采购控制价格,进一步控制采购成本;定期开展仓库物资盘点工作,降低库存积压,提高资金利用率。三是加大科研力度。通过开展小试实验或课题研究方式,深挖生产运行、药剂控制、节能增效、资源化利用等可行性举措,压降运行成本。

(三)加强投资管控,降低投资成本

从分析来看,随着技改扩建投资不断加大,单位投资成本占比不断上升。一方面,集团推行重大投资项目集中管控模式,加强对污水厂改扩建经济分析,尽可能降低工程的总造价和经常性运行管理费用,节省投资成本。另一方面,重视规划研究,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的优化分析,以节省资金,提高效率。

(四)提升资本运作能力,防范债务风险

用好金融政策和融资工具,主动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多渠道、低成本融资路径。在理顺股权关系的基础上,加快企业评级,提升企业资信等级,进一步提高融资能力。一是发行永续债,计入集团权益性科目,降低集团资产负债率;争取政府专项债;充分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补充项目资本金。二是发行企业债、超短融等,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资金压力;主动对接各大商业银行,全面了解优惠方案,通过绿色贷、低碳贷,压降贷款成本。三是对接国开行,探索EOD 融资模式,创新融资模式。

六、实施路径

(一)重点推进成本管控

针对水务行业“规模决定收入、成本决定利润”的特点,基于主要业务板块存在较大成本下降空间的现状,建议近期重点加强成本管控。一是制定实施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管理制度,明确成本控制标准和控制目标。二是完善定额、计量等成本控制基础工作。三是制定实施包括战略决策、销售、生产加工、采购、仓储、工艺、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投资等在内的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办法。

(二)深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根据进一步深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需要,一是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完善包括预算领导机构、预算审计机构、预算考评机构、预算文化推广机构等在内的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二是优化预算环境。重点建立基于战略规划和业务规划的预算制度,提高财务预算和业务预算的匹配度,完善预算编制软件。三是完善预算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权责分工、控制程序、控制标准、定额、内部定价、计量等预算基础工作。四是合理划分预算责任中心。根据业务特点和管理分工,将不同业务板块和职能部门分别划分为利润中心、收入中心、费用中心、成本中心和投资中心,进而明确预算重点。五是优化预算控制模式。根据业务特点和母子公司管控类型,选择过程控制、成本控制、事后控制等不同预算控制模式,提高预算控制效率。

(三)健全资产和利润管理

结合区镇资产整合需要,在对区镇自来水/污水处理公司进行公司化改造的基础上,导入统一的财务及资产管理制度。加强集团利润管理,制定实施集团利润分配制度。加强集团层面的税收筹划,优化内部关联交易和资金拨付。

(四)严格管控人员成本

全市污水处理板块单位人员配置,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持平,但显著高于重庆水务等领先企业水平。近期通过合理设置岗位、优化人员配置、消除空岗冗员、完善薪酬结构、自动化改造等措施,力争到污水处理板块人员配置降为10 人/万吨。

(五)建立薪酬激励机制

从严落实、加快推进区镇污水处理厂技改工程。建立统一的污水处理厂运管制度,加强专业培训,提升区镇污水处理厂整体管理水平。优化污水处理厂人员结构,健全与出水水质、运行成本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逐步统一各区镇污水公司薪酬标准。

(六)整合涉水资源

明确全市污水管网运营维护服务定价机制,推进业务板块整合重组,整合相关资源,加大力度推进区镇污水管网接管工作,积极探索污水管网统筹建设和协调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城乡全覆盖的污水管网运维模式。

(七)加快形成专业建管能力

根据吴淞江流域综合整治一期工程规划,积极承接44.3 公里污水厂联通管、54.4 公里污水管网和中环内住宅区排水管等工程后续运营工作。加快形成专业化的雨水管网建设运营管理能力,以黑臭河道周边区域为重点,逐步完成全市雨污混接点改造工程。根据环保部门安排,做好工业企业。

(八)提升管网运维信息化水平

深入推进管网普查工作,建成全覆盖的 GIS 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整合 GIS 平台供排水数据库和二次供水监控设施,升级运维信息化工程,搭建城市供排水综合监控平台,实现对厂、网、泵站、农污设施的实时监控和调度一体化管理。

七、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地方污水处理企业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使污水处理企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对污水处理成本的管控,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借助全面预算、信息化等手段,不断完善成本管理与控制,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猜你喜欢

水务处理厂污水处理
人体的“废料处理厂”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城市污水处理厂占地研究
水务智慧巡检的探索与实践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
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建设探讨
水务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探讨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