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一体化背景下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运用

2023-03-21王少虹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

教书育人 2023年8期
关键词:议题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

王少虹 (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

思政一体化建设就是在现代社会改革思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学之间的内在关联,从构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体系的角度,促进各阶段思政教学活动的创新,改革传统思政教学模式,突出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对学生实施更加科学的教学指导。在此背景下,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探索议题式教学的应用,就能把握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内在关联,重新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学活动的科学设计,有效提高教学指导成效,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教育改革基础。

一、议题式教学的内涵

议题式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导入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议题,营造民主化的课堂教学氛围,组织学生针对议题内容进行探讨和分析,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型,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得到相应的培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促进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应用,能发挥议题引入、科学引导和小组讨论教学活动的支撑作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能在探讨相关议题的过程中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认识。因此,新时期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情况下,从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视角和背景,就应该带领学生深度解读教学议题,促进学生对相关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科学论述,保障《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效果,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高效化培养。[1]

二、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优势

在系统改革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议题式教学的重要作用,能改变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模式,引发学生对教学议题的深度分析和探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探索和实践。具体分析,议题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能生成动态化的教学空间,能对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引入议题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会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分析课程主要内容、课程教学要点。然后根据《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要点和教学的目标导向,筛选丰富的课外探究学习内容,设置相应的讨论议题,不仅能带动初中生对教材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还能生成动态化的教学空间,使学生在丰富议题的支撑下主动思考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能结合自己的成长发展状态,动态化地看待社会现象。从而在广阔的教学空间中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多维度思考,夯实教学改革的基础,使学生的综合学习和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不断提升。[2]

(二)能促进学生交流,营造和谐氛围

议题式教学的实践应用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探究活动中,能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系统,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探究,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兴趣,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之间深度沟通和交流。具体分析,通过议题式教学的应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能设置多维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项目和学习内容,会有意识地在班级中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做出合理化的教学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轻松的学习体验。[3]

(三)能优化启发引导,开展深度探究

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不是简单地指导学生对相关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而是会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从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融合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引导性问题,促进学生在特定议题的作用下,能主动结合所学知识的应用对相关议题进行分析。在深度探索和系统论证的过程中,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议题式课程知识的学习更加透彻。在此过程中,依托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需求,设计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教学议题,能鼓励和带动学生参与深度探究和实践中,能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作出积极的指导,从而全面改善课堂教学指导体系。[4]

三、思政一体化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议题式教学的实践应用措施

思政一体化是新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教学体系的开发,能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度学习和系统探究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构建特色教学指导体系,为学生参与议题探究和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一)全面解读教材,确定议题式教学主题思想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高度重视学生思想认识,并且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编排教材内容,为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出了积极的指导。在此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从思政一体化教学的视角设定教学目标,并系统解读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探索议题式教学活动的科学设计,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系统学习。因此,教师需要系统解读教材内容,根据教材的要点尝试设计议题式教学的要点,筛选合适的议题内容创新教学指导体系,明确教学主题思想,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主动探索,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多维思考。[5]

(二)筛选丰富素材,创设议题式教学探究情境

在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充分发挥议题式教学的重要作用,促进思政一体化教学活动的科学开展,就可以尝试结合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在解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关联教学内容筛选丰富的课外教学素材,并结合教学活动的需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展示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度探索和实践,从而借助议题的设计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感知,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实现创新发展的目标。[6]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走向共同富裕”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对教材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确定学习的要点,让学生能对共同富裕的思想形成深刻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从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视角,为学生搜集当前比较热门的乡村振兴建设素材和法治建设素材,为学生创设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探究。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下议题素材:“在乡村振兴建设背景下,我国积极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现阶段各地区在不断地实践探索活动中,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发展成效,法治化建设水平呈现出明显提升和优化的发展状态。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业农村部2021 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中,2021 年,我国累计在农村地区查办各类违法案件10.46 万件,罚款6.14 亿元,办理群众来信7552件次,为农民群众挽回了诸多经济损失。同时,在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中,还重视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专题普法活动,组织全国县、乡、村举办3500 余场次普法活动,在法治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度,使学生对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根据教学素材的应用为学生展示我国在乡村振兴建设方面的成果视频,形成生动的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发布相应的教学议题,如“你怎样看待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你觉得落实乡村振兴是怎样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在此议题的引导和驱动下,学生能结合课外素材以及课内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对相关知识内容主动地探索和分析,学生在议题探究中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生动,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7]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发议题式教学深度反思

在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教师探索议题式教学活动的开展,能促进教学活动的优化发展,使课堂教学能实现高效化发展的目标。因此,从思政一体化教学的视角,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关联学生的未来大学生活适当地设计探究议题,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主动思考和分析,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更加透彻,从而全面增强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因此,新时期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分析,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设计课堂教学议题,辅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切实凸显课堂教学指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8]

例如,在“感受生命的意义”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从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筛选教学素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议题式教学活动,辅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度探索和系统实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导入当代部分大学生荒废生命的素材作为案例,设置议题活动,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多维度思考。具体议题材料为:“某社会机构对本地区高校大学生关于生命价值定位的项目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本地区大学生群体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定位方面,学生出现思想偏差的概率相对较高。其中,大三年级学生的生命价值定位测试成绩最差,不合格率超过了62.7%,这主要与学生在大三阶段出现人生迷茫感、自我认知偏差、自我定位不够合理等存在联系。因此,要想改变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定位,就需要对他们实施生命意义方面的教育。”在导入素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探究,即“结合所学知识的应用,你觉得如果你是大三年级的学生,你需要怎样做才能重新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你怎样看待生命的意义?”在议题引导下,通过思政一体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应用,能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主动思考和探究,还能让学生结合未来大学生活对当前生活状态进行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高度,切实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高效化开展,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优化。在此过程中议题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支撑作用,对学生全面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9]

(四)合理选择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作为教师,应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知能力、基础水平、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尤其对于初中生而言,其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使学习成绩存在较大差异,教师不能一味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应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基本原则,避免教学过程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择的议题必须具有引导性、指导性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要将议题作为核心内容,充分发挥议题传输知识的作用,以此增强学生自我规范意识。

例如,在“中学时代”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快速融入初中生活,可以选择“初中生活与小学生活不同之处”作为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思想认知,对初中生活和小学生活进行阐述。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学生探讨校园中发生的新事物,通过交流分享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综上所述,从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视角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有意识地探索议题式教学的合理化应用,能促进科学教学指导空间的设计和优化,形成更加连贯和系统的教学指导体系,能使学生在思政课程学习实践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因此,新时期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新审视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将思政一体化教学作为改革的背景,促进议题式教学活动的科学开展和全面创新,切实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的综合有效性,为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议题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