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需要知道的“双碳”知识

2023-03-21本刊编辑部

农村百事通 2023年1期
关键词:碳循环双碳足迹

编者按: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政策和措施的提出与实施,不仅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更加彰显了我国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某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发展环境,更关系到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低碳转型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弘扬节约美德,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环境友好型家园是我们的理想追求。本栏目将陆续为读者介绍环保知识、理念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以助推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新风尚。

碳达峰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碳达峰对就业有什么影响

低碳发展带来的巨大投资能给服务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咨询、保险、商业气象服务、环境保护和科普教育、传媒等,还会催生一批全新的就业岗位,如碳排放管理员等。

碳中和

碳中和一般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碳中和有两层含义,狭义上的碳中和即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达到平衡状态,广义上的碳中和即为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吸收量达到平衡状态。

哪些行为会产生碳排放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可能产生碳排放,各种燃油、燃气、石蜡、煤炭、天然气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城市运转、日常生活、交通运输(飞机、火车、汽车等)也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买一件衣服,消费一瓶水,甚至外卖点餐,都会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碳排放。所有的燃烧过程(人为的、自然的)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如简单的烧火做饭,有机物分解、发酵、腐烂、变质的过程等。总之,碳排放和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怎样才能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

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节能减排,可以减少碳排放;二是植树造林,让植物吸收转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什么是个人碳账户

个人碳账户就是金融机构通过收集用户日常金融消费数据,来评估用户衣、食、住、行活动中的碳减排行为,形成碳账户余额。它可以应用在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等各种节能减排场景中,用户可实时记录与查询碳减排数据,而这些碳积分既能兑换商品、服务,也可用于支持公益活动。

如何有效推动个人碳减排行为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行为能耗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5%~50%,要实现“双碳”目标,居民生活等消费端的碳减排不容忽视。

为了给个人碳减排行为的定量提供依据,2022年5月,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了一项团队标准——《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导则》明确了涉及衣、食、住、行、用、办公、数字金融等七大类别的40项绿色低碳行为,还规定了公民绿色行为碳减排量化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适用于公民绿色行为碳减排量化评估,以及指导公民绿色行为碳减排量化评估规范的编制等。

什么是碳足迹

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它描述了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号召人们从自我做起。已有部分企业开始践行减少碳足迹的环保理念。源于生态足迹概念,碳足迹计算的是一件产品在原料、制造、运输、销售、使用、废弃和回收等全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碳排放,这不仅包括产品本身,也包括其产业链、供应链等关联范围的碳排放。

碳足迹可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指生产生活中直接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碳排放量间接产生的碳排放量,如乘飞机、发电等;第二碳足迹是指购买和使用商品间接产生的碳排放量,如消费一瓶瓶装水时,因为生产、运输、销售、回收等过程间接产生的碳排放量。

碳足迹还可从个人、产品、企业、国家四个层次来理解。对于个人,碳足迹可以是开车上下班等日常行为产生的碳排放;对于产品,碳足迹反映一件产品的环境友好程度,碳足迹越少,意味着与它相关的碳排放量越少,对环境也就越友好;对于企业,碳足迹可发掘企业减排潜力,提升竞争力;对于国家,碳足迹意味着各行业碳排放量总和。

什么是碳循环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地球上最大的两个碳库是岩石圈和化石燃料,含碳量约占地球上碳总量的99.9%。这两个库中的碳活动缓慢,实际上起着储存库的作用。

地球上还有三个碳库:大气圈库、水圈库和生物库。这三个库中的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迅速交换,容量小而活跃,实际上起着交换库的作用。岩石中的碳因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化学作用分解后进入大气和海洋,同时死亡生物体以及其他各种含碳物质又不停地以沉积物的形式返回地壳中,由此构成了全球碳循环的一部分。碳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控制了碳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沉积物和大气、生物圈及海洋之间的迁移。

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约20年可完全更新一次。

猜你喜欢

碳循环双碳足迹
“双碳”目标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全球首次!八钢富氢碳循环高炉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成长足迹
足迹
南京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平衡分析
多措并举构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制造业体系
春的足迹